Board logo

标题: 《西游记》第五十三回大义与精解 [打印本页]

作者: 莲池溪音    时间: 2013-3-7 21:51     标题: 《西游记》第五十三回大义与精解


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上一回借助如来十八不共之力,即中道性相一如的解脱智慧,来说明境界里的因果规律都是由道的自然律决定的,修行不应当有任何丝毫改变规律的用心。这一回继续讲解在规律中如何解脱的问题,不论什么样的规律,都不应当是苦难的根源。众生受苦来自于浊阴中又生浊阴,即所智障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其内容包括后面的几回故事,虽然遇到的问题不同,但是主题是相同的,阴阳根本律。就是常言所说的“心怀鬼胎”,鬼胎是从心里怀孕的。虽然这个名词被广泛应用,可是其在应用上要表达的意思已经面目全非了。
前面讨论过意识形态里的文化存在的问题,相信这样的讨论让很多读者难以接受,尤其是那些有知识有文化的并且把知识当财富的人。大家没有真正认识到意识形态是一切苦难产生的根本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家无始劫来的生活都是建议在意识形态上的,习惯成自然,以为起心动念是自然而然的事。在人类的历史上,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点破生死之迷,相信人类悟不到跳出生死轮回的方法。甚至把思想当觉悟,人类现今时时提倡的种种思想正是最好的证明。人们心中的真理只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就是这一回故事里的鬼孕,这恰恰正是众生生死的根本。正如东坡先生诗句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对很多人来讲,佛教的原理是深不可测的,是尽其一辈子的努力也没有办法理解的大道之理。对这些人而言,用意识形态来研究佛教的人,这一生成佛的缘分还没有成熟。因为他不会接受净土法门,不懂得西方净土就是一个远离意识形态的清净本性展现出来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当然,用意识心来念佛也是二心求佛,一边念名字,一边心怀鬼胎,鬼胎怎么可能解脱?鬼胎不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莲花中化生的,即清净心中流现出来的宇宙人生真相。
故事里的照胎泉又是被道家的仙人掌握的,而且和牛魔王是真正的兄弟,是圣婴大王的叔父。这其中的关系就可以看出,《西游记》故事人物的内存联系是非常严谨的,不仅如此,故事前后的衔接也是非常平顺的,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在其中。在佛教文化没有出现之前,地球上修道的人已经有很多门派了,就在佛教产生的印度,当时已经有九十六种外道了。这些文化都是很高明的,严格一点讲,比今天的唯物主义大旗下的种种文化要高明得多。说文化高明,重点在高度和明理的作用上,高度就是与宇宙真相的距离更近,文化更本质;明理是指对境界中的道理观察得更透彻。在中国,那时已经有《易经》和《道德经》这样具有高度智慧的宇宙人生观了。然而,这些文化最终没有发展成究竟解脱文化,其中原因在这一回故事里也被揭示出来了。有能力守住一个照胎泉,却只是做了一个仙人,原因就是心中捍卫的道德,是他的兄长和舍侄的亲情。当然要理解这些道理,还是要读懂《西游记》里人物的内涵。牛魔王代表的是执着,细分是遍计所执性;他的弟弟是依他起性,这些都是圣婴大王代表的起心动念的父辈的关系。起心动念是怎么起动的?正是遍计所执性,即执着心外之我法性也。简单一点讲,就是执着有我和与我相对立的事物是实存的。依他起性是指依于他缘而生起一切如幻假有等现象之诸法。这个内涵恰恰是道家仙人的修行境界,执着所谓的仙境。依他起性又可分为染分、净分二种:染分依他,是指依虚妄分别之缘而生起的有漏杂染之诸法。净分依他,是指依圣智之缘而生起的无漏纯净之法。其中,若就别义而言,净分依他亦摄于唯识三性之第三‘圆成实性’中。悟空和唐僧师徒正是要完成圆成实性,故事中由悟空和悟净来完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把染分的钩子破掉。从这些理义去读《西游记》,才会发现人物和武器装备都是十分严谨的,而且又能很生动地展示道理的相互联系。
可见,佛菩萨生活在一切境界里都解脱,而不是非要舍去身体不可的事。有一个和众生一样的身体来生活,才能真正让众生相信,解脱可以存在于一切法中,所谓一切法皆是佛法。在境界里清净不染,就是在一切境界里有照胎泉,心地正大光明,儒家说的正心诚意是做人的大学问,也是修身养性之正道。修行关键是能在一切境界中把持清净心,后面二回故事也是在这个话题上深入体察的过程。
禅主吞餐怀鬼孕, 禅主,心性的代表词,这里指唐僧言行所代表的理事。吞餐,没有细嚼慢咽,食而不知其味,理与事相脱节的过程。怀鬼孕,故事里是喝了子母河里的水,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这里称鬼孕,本质上就是知见立知。实意是心怀鬼胎,凡是自性里没有事,硬要装在心里,就是与自性不相应,就叫鬼胎。这个鬼胎的故事是接前一回的兕大王所代表的因果报应的理事的进步深入观察缘由,以解开修行解脱的原理和事实真相。今天世界上人们不相信修行,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不明白其中的大道之理。修行的过程也是一样的,通过修行领悟了众生迷惑的根源,并且学会了解脱的方法。这个过程就叫开悟佛的知见。
现代人类真正能意识到心性的人已经非常希有了,更何况去寻代愿意放下名闻利养来修证心性的功德的人?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就预言今天佛教必然进入末法时期,即愿意修行的人非常难得,信佛的人也往往只在枝枝末末上下功夫,因此,今天的佛教被世人称之为宗教迷信也是合情合理的。同样,现在有佛门大德将佛教归于净土是指明了佛教的宗义,希望真正修行的人能远离支末,在人生短暂的时间条件下真正能得到解脱。
那子母河的水,为什么会让人怀鬼胎呢?这个问题在佛家也算是根本问题了。无明是什么时间产生的呢?清净的大道是如何产生不清净的业障呢?因此有必要简单地讨论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白子母河代表的理事是什么,后面的故事就好理解了。这子母河在女儿国里,这里的女子喝了这河里的水都是女生女的。阴阳根本律是世间道德表现的最基本的形式,因为世间的理和事都是阴阳复质的,也正是阴阳复质的特性,让世间有时空效应。前面曾在太极图里讨论了一些阴阳问题,这里又要讨论一下阴阳交生和变化的规律问题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可见,长生是因缘造成的,阴交阳,阳交阴,而得生长。阴阳交感而有生长,即相似相续的过程。这个可能有些人不太好理解,前面介绍过同频共振的现象,凡夫为什么会在轮回中迷失呢?其实,就是眼睛看不到相似相续的现象。现在的物理学研究发现了这个现象,即不完全相同,也会有共振的现象。比如,大家收广播电视节目时,把频率调到发射频率附近时,就能收到广播电视信号了。另外,在音乐里有和声效果,八度、五度有明显的和谐效应,这都是五行相生的根本原理。人身会衰老也是这个原因,攀缘并坚信相似的境界。那佛为什么不衰老,道理就好懂了。谁让自己衰老的呢?遍计所执性造成的,依他起让我们产生了错觉。生死是错觉,因此才会有六道轮回。可见,放下了妄想分别和执着,就可以圆满地证得身心彻底的解脱。阴就是我们的心意,阳就是种种法相。心会附会这个相,就是阴阳交生的过程。
阴怎么可能生阴呢?世间法里说明完全是虚妄不实的影像。那么,在女儿国中的女生女呢?这完全是纯阴的境界,不能同世间解来理解。在道水的作用之下阴生阴,是阴德之道也。阴,从根本上讲,就是能觉的见分;阳,就是相分。见相二分,本质并不可分,只是为了教化众生而立的名字。不觉阳即成阴,觉了阴即成阳。修行就是修证这个圆满的觉了,因此必须通过西梁女国。世间的阴生阴,是浊上生浊,妄上生妄,即结上加结也。比如,当今教育过程中传授的知识和概念都是这个范畴的,因为没有任何阳的东西来感应这个阴。搞知识和概念的人似乎也明白这个道理,常常在概念前面加上抽象二字。硬要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事物装在脑子里,就是唐僧和八戒喝母子水的故事,修行的人心中有一个假想的道去修行成就它。佛家经常讲的头上安头,龟毛兔角就是启发这个道理。心性和心所法落难的故事,当然心性是受牵连了,八戒喝得多。人类创造了历史,就是这样的过程,创造种种苦难的历史!这些事极少被世人认知和关注,然而这确实是人类一切苦难的根源。对人对事形成的概念都是苦难的开始,然而世人往往还致力于产生更多更吸引人的概念和名词来诱导众生,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悲剧中的悲剧。这就是人类为了自己所谓的崇高理想而进行努力奋斗的事实真相,因此人类发展至今,虽然物质似乎丰富了,幸福感却越来越远了。因为人类不会使用芭蕉扇,不能止息事物产生的缘影,因此都在兕大王的金刚圈里套得牢牢的。可见,对境界的一念迷惑,就是无始劫来从未中断的无始无明,生相无明。为什么会无明?就是对潜在的功德没有办法明了,明了阴德,就是明了本性里的潜质,真正的发开出人性的利益。
黄婆运水解邪胎,黄婆,中黄是真土,阴阳和合之体。婆是指媒介作用,对凡夫而言的。没有把握阴阳的人,没有办法证得阴阳合一的理性,只能得到一点元神的消息。运水,阴阳交生之道,能应当交道的,则必定有实的成分。照胎泉取来水,还是要婆婆用花磁盏子运给唐僧和八戒吃,就是这个意思。解邪胎,是能化解妄想的鬼胎。可见,解邪胎的方法是彻底地尊重道德,即所谓德高功自高。什么叫德高呢?就是让黄婆运水,即让理性显道。《金刚经》里的如来是真语者,从这里也能体会出来。不是现在的文人学者,只用自己的理解和意识来说道论理。彻底地尊重道德,一切冲突都化解了,因为冲突来自于主观能动性,佛佛没有冲突,正是因为他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一切都以真理来开示。了解到这个真相,社会的发展方向大致有个判断,大家都在比谁想得好,都要做思想家,这个麻烦大。不了解思想家都是心怀鬼胎的产物,除了给世界带来冲突,还能有什么实质性的利益呢?!

德行要修八百,阴功须积三千。均平物我与亲冤,始合西天本愿。魔兕刀兵不怯,空劳水火无愆。老君降伏却朝天,笑把青牛牵转。

这是上回的故事核心问题,德行要修八百,阴功须积三千。八百是八正道在百界里落实,三千是三千大世界,也就是一切境界里积功累德才行。佛法要大心量的人才能修的,担荷天下的心量才行。阴功,即没有表现出来的德能,现在人说的人品。均平物我与亲冤,始合西天本愿。天下众生都是平等的,只是我们有业力,变现成了不平等,要还归我的本来面目,自然从平等心来下手。平等中最重要的平等,是心境平等,这里的物我均平;亲冤,是境缘里的平等。西天本愿,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要把一切众生都看成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一切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就是这层的意思。曾经有一本《极乐世界一游》,显然是假的,是自己分别执着产生的幻境。魔兕刀兵不怯,空劳水火无愆。业力现前,不要胆怯,都是自己过去心的因果问题,不可妄想用错误的方法可以对抗因果报应,那是很徒劳的。在境界里追求生好境界,不生坏境界,这样的用心都是修行中的错误心态。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很多人修行就是希望生活在一个好的境界里。曾有人更愿意升到三禅天去享受快乐,而不是追求彻底的觉悟。老君降伏却朝天,笑把青牛牵转。老君深知道的本质,了解道德的规律,有能力顺应因果的自然法则。彻底地懂得自然法则,就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因果。把握因果之后,更加尊重自然,所谓道法自然。明白了道法自然,放下自我取舍的执着,就是笑把因果牵转。这里告诉我们极重要的修行方法,修行是修觉悟。

话说那大路旁叫唤者谁?乃金兜山山神土地,捧着紫金钵盂叫道:“圣僧啊,这钵盂饭是孙大圣向好处化来的。因你等不听良言,误入妖魔之手,致令大圣劳苦万端,今日方救得出。且来吃了饭,再去走路,莫孤负孙大圣一片恭孝之心也。”三藏道:“徒弟,万分亏你!言谢不尽!早知不出圈痕,那有此杀身之害。”行者道:“不瞒师父说,只因你不信我的圈子,却教你受别人的圈子。多少苦楚,可叹!可叹!”八戒道:“怎么又有个圈子。”行者道:“都是你这孽嘴孽舌的夯货,弄师父遭此一场大难!着老孙翻天覆地,请天兵水火与佛祖丹砂,尽被他使一个白森森的圈子套去。如来暗示了罗汉,对老孙说出那妖的根原,才请老君来收伏,却是个青牛作怪。”三藏闻言,感激不尽道:“贤徒,今番经此,下次定然听你吩咐。”

圣僧啊,这钵盂饭是孙大圣向好处化来的。因你等不听良言,误入妖魔之手,致令大圣劳苦万端,今日方救得出。这一句极其深刻,世人莫不如此。不受本有的,专求后得的。听任心所法的误导,使本来简单明了宇宙人生变成了无边苦海,种种苦难纪录在了图书馆里了。国家图书馆的容量有多大,也间接地反应了人类的妄想和执着有多深。只因你不信我的圈子,却教你受别人的圈子。多少苦楚,可叹!可叹!现在人哪个信心的圈子?都在搞唯物主义。都是你这孽嘴孽舌的夯货,弄师父遭此一场大难!这段故事告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修行原理原则,当下才是真实。这里面有三层次内容,一是从性德化来的禅悦;二是交给土地境缘,三是心境一如。千万不能用妄想来领受,超出了心的圈子,就是识的变现了,识变就是魔境,就会有种种因果报应。如果不了解因果的循环之道,还要和境界争个高低,更是错上加错了。


遂此四人分吃那饭,那饭热气腾腾的。行者道:“这饭多时了,却怎么还热?”土地跪下道:“是小神知大圣功完,才自热来伺候。”须臾饭毕,收拾了钵盂,辞了土地山神。那师父才攀鞍上马,过了高山。正是:

遂此四人分吃那饭,那饭热气腾腾的。四人一起受用禅悦,就是开悟的过程,悟空、悟能、悟净都有了,自性的功德就显现了。三藏就兑现为三宝了。
涤虑洗心皈正觉,餐风宿水向西行。涤虑洗心,修行就是清净自心;餐风宿水,风水,是指世间的境界。可见,修行是在世间修出世间,所谓世出世间。现在很多人误解修行,只是逃避世间万法。世俗的凡夫俗子都被境界迷惑了,在六道中轮回。修行人也是在这样的境界,但能得到解脱,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这回故事是对上回故事的补充,对境不起心,是极难做到的,如果起了心,动了念,应当怎么办的问题,也就是怀了鬼胎如何解决的问题。其中的道理和净土法门的对治方法很相似,即一旦妄念生起,就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替代。

行彀多时,又值早春天气,听了些:
紫燕呢喃,黄鹂睍睆。紫燕呢喃香嘴困,黄鹂睍睆巧音频。满地落红如布锦,遍山发翠似堆茵。岭上青梅结豆,崖前古柏留云。野润烟光淡,沙暄日色曛。几处园林花放蕊,阳回大地柳芽新。

早春天气,万物生发之态。与这回故事生妄想相响应,是指心性活泼,未能全好生之德,却是哪个对境不生心?佛在《金刚经》中开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没有证实性的修行人,做不到无住生心,而是有住生心。
紫燕呢喃,黄鹂睍睆。修行的二种道路,一个紫燕代表的清静自我之道,一是黄鹂无住生心之道,修行人很难在这二者之间把握的。燕子有个窝,不论紫气东来,清静到什么地步,只要有我和我所,都是紫燕呢喃的境界。紫燕呢喃香嘴困,自我建立的境界,总有困倦的时候,意思是将来还会有堕落,还会在六道里轮回。黄鹂睍睆巧音频,黄鹂,以自性真土之见为见,这个是巧妙的安心大法。满地落红如布锦,境界里的一切景象都是众生心里攀缘而有的,对修行人来讲,就当是布锦一样,一切随缘。遍山发翠似堆茵,境界里的一切法都是道义显现的,也是众生心和合所成。岭上青梅结豆,修清净之行人的心中有取舍则会形成习气种子;崖前古柏留云。修无住生心的人看到的境界只是过去因缘的随缘而已。野润烟光淡,沙暄日色曛。妄想给境界润色,只能让性光暗淡;在境界中放下执着,总会透出一些自性的光芒。几处园林花放蕊,阳回大地柳芽新。经过半程多的修行,功夫不负有心人,境界中能同心协力,平等心时时增进。

正行处,忽遇一道小河,澄澄清水,湛湛寒波。唐长老勒过马观看,远见河那边有柳阴垂碧,微露着茅屋几椽。行者遥指那厢道:“那里人家,一定是摆渡的。”三藏道:“我见那厢也似这般,却不见船只,未敢开言。”八戒旋下行李,厉声高叫道:“摆渡的!撑船过来!”连叫几遍,只见那柳阴里面,咿咿哑哑的,撑出一只船儿。不多时,相近这岸。师徒们仔细看了那船儿,真个是:
短棹分波,轻桡泛浪。【舟敢】堂油漆彩,艎板满平仓。船头上铁缆盘窝,船后边舵楼明亮。虽然是一苇之航,也不亚泛湖浮海。纵无锦缆牙樯,实有松桩桂楫。固不如万里神舟,真可渡一河之隔。往来只在两崖边,出入不离古渡口。

正行处,忽遇一道小河,又是过河问题,自然是要涉及转识成智的方法。澄澄清水,湛湛寒波。清净的道相,大道无亲,因此是寒波湛湛。远见河那边有柳阴垂碧,微露着茅屋几椽。过这个河的那边有柳阴垂碧,即阴阳平等的境界,这边的人只能看到一点征兆。柳阴必须垂碧,才是道中之阴。碧,乃道体之正色。只见那柳阴里面,咿咿哑哑的,撑出一只船儿。这柳阴里出来的船,关系到修行的真妄问题。这里有几处要解释,一是枊阴里撑出的船,指识心的方便法,也暗示后面会出问题。咿咿哑哑的,比喻音声传道的问题,闻法受益之事。凡夫俗子修成圣贤,就是从自己的阴识里先建立道场的,只是与凡夫执着意识形态有所不同。
短棹分波,轻桡泛浪。真正度众生的法船,应当是直指心性,简捷明了,不染意识波浪的。【舟敢】堂油漆彩,艎板满平仓。虽然文字部分借助力了众生的世界的种种事物,但是度生的精髓是引导众生在世间境界里生平等心。【舟敢】堂,是敢于在众生界寻求解脱的修行者的心地;艎板,是船面的铺板。漆,是黑暗的象征,比喻众生心地无明现状。板,木反,消业的方向,向着平等心道路着安住。船头上铁缆盘窝,船后边舵楼明亮。方便法是有方便的,即铁缆盘窝;舵楼明亮,这个方便是建立在心性光明的大方向上的。虽然是一苇之航,也不亚泛湖浮海。一苇,来自于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虽然只载一人的小船,比喻众生须自修自度,但是与湖海之上的大船功德一样,都是度众生的法船。这里是比喻度众生本质的内涵是一样的,都是要获得平等心。纵无锦缆牙樯,实有松桩桂楫。这里指佛法朴实无华的一面,虽然不是很庄严气派,但是建立在众生的共业上的方便。牙樯,生死邪业;桂楫,众生心中的光明之处。固不如万里神舟,真可渡一河之隔。万里神舟,指气派大船,比喻当今的科学教育,场面很大,追随的人很多,但是小船真正可解决了生死大事。科学的门类之多,方面之大,举世无双。佛家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恰恰是非常不起眼,甚至很多学佛的人也看不上这个方法,可是真正能救苦救难。往来只在两崖边,这样的方法不涉及人间是非,只是解脱生死大事。出入不离古渡口。就是指始终不离菩提心,从古至今,解脱都从这里渡。

那船儿须臾顶岸,有梢子叫云:“过河的,这里去。”三藏纵马近前看处,那梢子怎生模样:
头裹锦绒帕,足踏皂丝鞋。身穿百纳绵裆袄,腰束千针裙布衫。手腕皮粗筋力硬,眼花眉皱面容衰。声音娇细如莺啭,近观乃是老裙钗。

有梢子叫云:“过河的,这里去。”在《西游记》中,梢子,木肖子,代表智慧能消除业障,即转识成智的方法。
头裹锦绒帕,足踏皂丝鞋。追求崇高的理性,脚下还是束缚的凡夫境界。身穿百纳绵裆袄,腰束千针裙布衫。身是修行之体,吸纳百家精华,腰是中道行义,在大千世界里平等受用。手腕皮粗筋力硬,眼花眉皱面容衰。手是执行的手段,要转这里的粗硬的所知障;就是要放下对表面现象的执着。声音娇细如莺啭,近观乃是老裙钗。声,是心声;老裙钗,是指阴德。意识里有识有德,要细微观察。表面上还是业障所显,本质里透出德化的作用。

行者近于船边道:“你是摆渡的?”那妇人道:“是。”行者道:“梢公如何不在,却着梢婆撑船?”妇人微笑不答,用手拖上跳板。沙和尚将行李挑上去,行者扶着师父上跳,然后顺过船来,八戒牵上白马,收了跳板。那妇人撑开船,摇动桨,顷刻间过了河。身登西岸,长老教沙僧解开包,取几文钱钞与他。妇人更不争多寡,将缆拴在傍水的桩上,笑嘻嘻径入庄屋里去了。

梢公如何不在,却着梢婆撑船?修行人没有明心见性,都是用识心来修行的。妇人微笑不答,没有必要回答的问题。那妇人撑开船,摇动桨,顷刻间过了河。修行方法正确,用心到位,果证是顿悟。妇人更不争多寡,阴德是无为的,不争多寡。

三藏见那水清,一时口渴,便着八戒:“取钵盂,舀些水来我吃。”那呆子道:“我也正要些儿吃哩。”即取钵盂,舀了一钵,递与师父。师父吃了有一少半,还剩了多半,呆子接来,一气饮干,却伏侍三藏上马。师徒们找路西行,不上半个时辰,那长老在马上呻吟道:“腹痛!”八戒随后道:“我也有些腹痛。”沙僧道:“想是吃冷水了?”说未毕,师父声唤道:“疼的紧!”八戒也道:“疼得紧!”他两个疼痛难禁,渐渐肚子大了。用手摸时,似有血团肉块,不住的骨冗骨冗乱动。三藏正不稳便,忽然见那路旁有一村舍,树梢头挑着两个草把。行者道:“师父,好了,那厢是个卖酒的人家。我们且去化他些热汤与你吃,就问可有卖药的,讨贴药,与你治治腹痛。”

三藏见那水清,一时口渴,问题来了,境界清净,必然会有取舍之情出现。取钵盂,舀些水来我吃。好比肚子会饿一样,凡夫有饮食的要求,这是因缘问题。那呆子道:“我也正要些儿吃哩。”呆子,指迷惑之情。众生心性成为江流儿,就是迷惑情执所致的。凡夫把饮食当成享受就错了,这是染业。还剩了多半,呆子接来,一气饮干,问题多半出在如何用心来对待因缘果报。问题就是见境生心,心生贪着,问题就来了。他两个疼痛难禁,渐渐肚子大了。取相之过,一般人认为只是一点思想活动,不知道这个看似极轻微的思想活动却是宇宙运动的第一推动力。用手摸时,似有血团肉块,不住的骨冗骨冗乱动。这是人生宇宙的奥秘,心动之后,有程序效应。因果相续不止,就像电磁感应一样,瀑流不息。很多人以为,想一下,不再想就没有事。其实不然,想一下就出问题。大乘佛法讲,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就是这个道理。三藏正不稳便,忽然见那路旁有一村舍,树梢头挑着两个草把。这个描述很有趣,心性没有安稳之时,只能陶醉在因果相续之中了。树梢头挑着两个草把。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因果的一种诠释。二个草把,比喻心中出现的因果境界;树梢,是指凡夫追逐枝末现象的习气心。

三藏闻言甚喜,却打白马,不一时,到了村舍门口下马。但只见那门儿外有一个老婆婆,端坐在草墩上绩麻。行者上前,打个问讯道:“婆婆,贫僧是东土大唐来的,我师父乃唐朝御弟。因为过河吃了河水,觉肚腹疼痛。”那婆婆喜哈哈的道:“你们在那边河里吃水来?”行者道:“是在此东边清水河吃的。”那婆婆欣欣的笑道:“好耍子!好耍子!你都进来,我与你说。”

三藏闻言甚喜,却打白马,白马是意识心,即跟着意识的程序运行。但只见那门儿外有一个老婆婆,端坐在草墩上绩麻。端坐在草墩上,是在凡夫意识心地之上;绩麻,是编织人心乱麻。

行者即搀唐僧,沙僧即扶八戒,两人声声唤唤,腆着肚子,一个个只疼得面黄眉皱,入草舍坐下,行者只叫:“婆婆,是必烧些热汤与我师父,我们谢你。”那婆婆且不烧汤,笑唏唏跑走后边叫道:“你们来看!你们来看!”那里面,蹼烤蹼踏的,又走出两三个半老不老的妇人,都来望着唐僧洒笑。行者大怒,喝了一声,把牙一嗟,唬得那一家子跌跌蹡蹡,往后就走。行者上前,扯住那老婆子道:“快早烧汤,我饶了你!”那婆子战兢兢的道:“爷爷呀,我烧汤也不济事,也治不得他两个肚疼。你放了我,等我说。”行者放了他,他说:“我这里乃是西梁女国。我们这一国尽是女人,更无男子,故此见了你们欢喜。你师父吃的那水不好了,那条河唤做子母河,我那国王城外,还有一座迎阳馆驿,驿门外有一个照胎泉。我这里人,但得年登二十岁以上,方敢去吃那河里水。吃水之后,便觉腹痛有胎。至三日之后,到那迎阳馆照胎水边照去。若照得有了双影,便就降生孩儿。你师吃了子母河水,以此成了胎气,也不日要生孩子,热汤怎么治得?”

爷爷呀,我烧汤也不济事,也治不得他两个肚疼。其中有义趣,众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如需要饮食衣服,就一生拼命挣钱,来满足这些需要。可是,这些方法能解决需要饮食的问题吗?吃得再好,饥饿还是会再来的。起心动念带来的问题,如果不先把起心动念解决好,带来的问题是永远也解决不了的。众生无始劫来,长眠不醒,轮回不止,就是没有去解决引发问题的根本问题。我这里乃是西梁女国。西梁,到达西方必经的桥梁;女国,乃阴性的识性。更无男子,故此见了你们欢喜。阴有感生阳的作用,阴阳相抱。那条河唤做子母河,这里讲述了一条真相,阴可以生阴。道德可以交生,这既是世间五光十色的根源,也是宇宙人生最令人遗憾的地方了。如果宇宙没有这样的可能,众生就不会有六道轮回之苦了。哲学上的主观能动性,就是阴中生阴的作用。还有一座迎阳馆驿,驿门外有一个照胎泉。照胎泉,指阴阳相抱的特征,阴阳本来是平衡的,阴阳平衡是道德的本质。吃水之后,便觉腹痛有胎。至三日之后,到那迎阳馆照胎水边照去。三日,比喻因、缘、果,三个过程。若照得有了双影,便就降生孩儿。即阴如果是节外生枝,就是有了胎了,就是有思想活动了,形成了概念,抽象缘影。你师吃了子母河水,以此成了胎气,也不日要生孩子,热汤怎么治得?在境界里用意识心,就会形成业力的种子,将来一定会随业起现行的。

三藏闻言,大惊失色道:“徒弟啊!似此怎了?”八戒扭腰撒胯的哼道:“爷爷呀!要生孩子,我们却是男身!那里开得产门?如何脱得出来。”行者笑道:“古人云:‘瓜熟自落’。若到那个时节,一定从胁下裂个窟窿,钻出来也。”八戒见说,战兢兢忍不得疼痛道:“罢了罢了!死了死了!”沙僧笑道:“二哥,莫扭莫扭!只怕错了养儿肠,弄做个胎前病。”那呆子越发慌了,眼中噙泪。扯着行者道:“哥哥!你问这婆婆,看那里有手轻的稳婆,预先寻下几个,这半会一阵阵的动荡得紧,想是摧阵疼。快了!快了!”沙僧又笑道:“二哥,既知摧阵疼,不要扭动,只恐挤破浆泡耳。”

古人云:‘瓜熟自落’。这里指因果报应,时辰一到,一切报掉。若到那个时节,一定从胁下裂个窟窿,钻出来也。据长阿含卷一大本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由其母摩耶夫人之右胁下出生,堕地之后,独行七步,遍观四方,举手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

三藏哼着道:“婆婆啊,你这里可有医家?教我徒弟去买一贴堕胎药吃了,打下胎来罢。”那婆子道:“就有药也不济事。只是我们这正南街上有一座解阳山,山中有一个破儿洞,洞里有一眼落胎泉。须得那井里水吃一口,方才解了胎气。却如今取不得水了,向年来了一个道人,称名如意真仙,把那破儿洞改作聚仙庵,护住落胎泉水,不肯善赐与人。但欲求水者,须要花红表礼,羊酒果盘,志诚奉献,只拜求得他一碗儿水哩。你们这行脚僧,怎么得许多钱财买办?但只可挨命,待时而生产罢了。” 行者闻得此言,满心欢喜道:“婆婆,你这里到那解阳山有几多路程?”婆婆道:“有三千里。”行者道:“好了!好了!师父放心,待老孙取些水来你吃。”

只是我们这正南街上有一座解阳山,正南,比喻正智,唯有智慧可以化解种种业障,学佛是开发智慧。解阳山,解阳,是把阳从阴中解脱出来;山,定也。就是心不着病相之定,阳本身是解脱的,不着阴,自然解开阴的束缚。世人也常常发现,一个癌症病人,当他知道自己是癌症的时候,往往更死得快,这是凡夫往往着病相,越执着,病就发展得越快。山中有一个破儿洞,洞里有一眼落胎泉。破儿洞和落胎泉都是对纯阳中无阴渣的比喻。洞,氵同,与境界打成一片,就可以免受因果之苦。因果报应中受苦是分别心造成的,有分别就有生克作用。落胎,鬼胎已经造就了,种子已经种下了,如何化解?就是用智慧观照,把握因缘。断除恶因,种子无缘起现行,即是落胎作用。泉,白水,清净道也。须得那井里水吃一口,方才解了胎气。悟得真理,不着假相。却如今取不得水了,向年来了一个道人,称名如意真仙,把那破儿洞改作聚仙庵,护住落胎泉水,不肯善赐与人。这一段要正确理解,不要理解为又是佛道之争,其实是讲清道理。我们轮回在大道之中,可谓冤枉。“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可是我们不相信这句话,因为我们看不到这个具足,实现不了这个具足。这是由于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不尊重道,修行时也只追求如意真仙,希望在境界里活着快乐。虽然自己身在道中,总是与大道生二心,真可惜我们不会享受道赐与人的真实。因此要放下过去生累积的恶业习气,才能化解当前的困境。但欲求水者,须要花红表礼,羊酒果盘,志诚奉献,只拜求得他一碗儿水哩。发心修道者,必须发大愿,格除习气,放下自我,方能体会出自性的功德。花红,比喻发愿;羊酒,陶醉于执着;果盘,错误的价值观;志诚奉献,放下自私自利,即放下自我。一碗儿水,大道如一的道趣。有三千里。比喻三千功德,在一切世间境界里都能放下妄想、分别和执着。

    好大圣,吩咐沙僧道:“你好仔细看着师父,若这家子无礼,侵哄师父,你拿出旧时手段来,装𡤫唬他,等我取水去。”沙僧依命,只见那婆子端出一个大瓦钵来,递与行者道:“拿这钵头儿去,是必多取些来,与我们留着用急。”行者真个接了瓦钵,出草舍,纵云而去。那婆子才望空礼拜道:“爷爷呀!这和尚会驾云!”才进去叫出那几个妇人来,对唐僧磕头礼拜,都称为罗汉菩萨,一壁厢烧汤办饭,供奉唐僧不题。

你拿出旧时手段来,装𡤫唬他,这个𡤫字曾经在第一回做过分析和讨论。代表了意识形态的作用,这种作用对调整世人的心理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儿时大人吓唬小孩子,说一些鬼怪的故事,能吓唬住习惯于意识形态思惟的人。女儿国都是意识中的事,当然最起作用。今天在世界上得到普遍尊重的文化,岂不是这个情况吗?一个事物要在世间盛行,先要做种种意识形态的引导。什么理想主义,什么正义的战争等等,可悲的世人总被这种事情欺骗。同样,从这个描写来看,《西游记》用字上确实是十分精细的,不是凭空捏造的神话故事。通过这个描写,让我们好理解佛家的一句话:“和尚不作怪,众生不来拜。”“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可见,度众生是一件活活泼泼,不拘一格的事,没有定法可依。若这家子无礼,侵哄师父,阴的本质就是抱阳的,如果不抱阳了,说明用了妄心。用妄心,则𡤫虎必然对其起作用。

却说那孙大圣筋斗云起,少顷间见一座山头,阻住云角,即按云光,睁睛看处,好山!但见那:
幽花摆锦,野草铺蓝。涧水相连落,溪云一样闲。重重谷壑藤萝密,远远峰峦树木蘩。鸟啼雁过,鹿饮猿攀。翠岱如屏嶂,青崖似髻鬟。尘埃滚滚真难到,泉石涓涓不厌看。每见仙童采药去,常逢樵了负薪还。果然不亚天台景,胜似三峰西华山!

好山!解阳山是何等山呢?如何看破世事真相,在繁杂的境界中看到根本性的简明大道。
幽花摆锦,野草铺蓝。花草,比喻发心;幽,比喻常人少行之处;野,道外末法;摆锦,比喻真的一面;铺蓝,比喻假的一面。这个世界是假假真真,真真假假的;似真是假,似假是真。比如,世俗的学术论文像是真的,其实是建立在意识形态上的,是假的;念佛法门,把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常挂心头,看似假的,其实是真的,真正能救度众生的十方诸佛共赞的妙法。涧水相连落,溪云一样闲。比喻相对的理是一致的,万事万物都清净了。重重谷壑藤萝密,远远峰峦树木蘩。境界是有种性的,即在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心,所展现的境界是不同的。但是这一切的不同,都是用心连在一起的。因此如果看透了这些不同,只管守住真心,一切法就像浮云一样,不会成为障碍的因素。重重谷壑,比喻重重世界;藤萝密,相互紧密关联不可分割;远远峰峦,比喻境界的缘影,其实与心很疏远。树木蘩,都是由无始劫来无穷的种子业力起现行而显现。鸟啼雁过,鹿饮猿攀。鸟,是觉悟的正见;雁,是修行的菩萨; 啼、过,比喻这些人都是出微妙音,从不执着的。鹿,贪恋尘世的俗人;猿,起心动念的凡夫;饮,比喻陶醉在红尘之中;攀,是攀缘自己的妄念。翠岱如屏嶂,青崖似髻鬟。翠,是道之体征;岱,大山,定也,比喻是业障;青,是无明之体征;崖,对立,习气;屏嶂,是将自己与道德分离;髻鬟,生出种种烦恼之事。尘埃滚滚真难到,泉石涓涓不厌看。尘埃滚滚,幻影重重,但是虚妄之事;泉,性德;石,识用;涓涓,源源不断,确实美妙。每见仙童采药去,常逢樵子负薪还。性德是真有实在的,因此仙家和佛家的修行人都能如愿以偿的。果然不亚天台景,胜似三峰西华山!真心福地,真妄都能观察明明了了,自然是美不胜收。

这大圣正然观看那山不尽,又只见背阴处,有一所庄院,忽闻得犬吠之声。大圣下山,径至庄所,却也好个去处,看那:
小桥通活水,茅舍倚青山。村犬汪篱落,幽人自往还。

背阴处,就是我们的业障把光明背成了阴。忽闻得犬吠之声,比喻修道学道的人。犬,忠勇之象征,还含有无智慧的效果。
小桥通活水,凡夫的心就是小桥,寸心虽小,通得活水。茅舍倚青山。依靠无明而进行的清修。村犬汪篱落,小心量的修道者只是为了突破自己的境界,获得自己的解脱。幽人自往还,清静之道,自求解脱,暗示没有普度三界众生的心量。

不时来至门首,见一个老道人,盘坐在绿茵之上,大圣放下瓦钵,近前道问讯,那道人欠身还礼道:“那方来者?至小庵有何勾当?”行者道:“贫僧乃东土大唐钦差西天取经者。因我师父误饮了子母河之水,如今腹疼肿胀难禁。问及土人,说是结成胎气,无方可治。访得解阳山破儿洞有落胎泉可以消得胎气,故此特来拜见如意真仙,求些泉水,搭救师父,累烦老道指引指引。”那道人笑道:“此间就是破儿洞,今改为聚仙庵了。我却不是别人,即是如意真仙老爷的大徒弟。你叫做甚么名字?待我好与你通报。”行者道:“我是唐三藏法师的大徒弟,贱名孙悟空。”那道人问曰:“你的花红酒礼,都在那里?”行者道:“我是个过路的挂搭僧,不曾办得来。”道人笑道:“你好痴呀!我老师父护住山泉,并不曾白送与人。你回去办将礼来,我好通报,不然请回,莫想莫想!”行者道:“人情大似圣旨,你去说我老孙的名字,他必然做个人情,或者连井都送我也。”

至小庵有何勾当?看此言语,可以反映机巧之流。此间就是破儿洞,今改为聚仙庵了。原告称破妄的通道,现在为自利者的道场。并不曾白送与人。道岂不空手可得的,需要坚苦的努力,绝对不是坐等而得的。人情大似圣旨,你去说我老孙的名字,他必然做个人情,或者连井都送我也。这句话非常有趣味,悟得空性,就是连井都得到了。可见,孙悟空,以及《西游记》里的名字都是有内涵的。

那道人闻此言,只得进去通报,却见那真仙抚琴,只待他琴终,方才说道:“师父,外面有个和尚,口称是唐三藏大徒弟孙悟空,欲求落胎泉水,救他师父。”那真仙不听说便罢,一听得说个悟空名字,却就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急起身,下了琴床,脱了素服,换上道衣,取一把如意钩子,跳出庵门,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转头,观见那真仙打扮:
头戴星冠飞彩艳,身穿金缕法衣红。足下云鞋堆锦绣,腰间宝带绕玲珑。一双纳锦凌波袜,半露裙襕闪绣绒。手拿如意金钩子,鐏利杆长若蟒龙。凤眼光明眉菂竖,钢牙尖利口翻红。额下髯飘如烈火,鬓边赤发短蓬松。形容恶似温元帅,争奈衣冠不一同。

一听得说个悟空名字,却就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这个妖道是什么理意呢?是唯识学派里讲“三性”里的“依他起”,另外二性是遍计所执和圆成实。牛魔王是遍计所执,所以他们称兄道弟。红孩儿是立知之智,乃无明之本,故称圣婴大王。依他起,是染依和净依之别,染依是魔法,净依是圣法。温琼温元帅是指净依。手里的兵器是一个如意钩子,就是随意而依止的意思,依了就被勾住了。染依者,听到净名字,必然会反感。就像今天的佛教一样,很多没有文化,没有深思大道的人,一听到空空二字,会大笑不止。这些人甚至很少反省自己的理解力不足,纵然不问自心迷,抖胆只笑他人痴。
头戴星冠飞彩艳,指追求名相之美妙;身穿金缕法衣红,依有为境界作实道。足下云鞋堆锦绣,以云里求实为见解;腰间宝带绕玲珑,以真实现象中取巧为了义。一双纳锦凌波袜,在世象波影里巧立名目;半露裙襕闪绣绒,在生灭法中寻宝为要务。手拿如意金钩子,依他起是心意之随感而应结果,众生就是在境界出不来,被境界勾住不得解脱;鐏利杆长若蟒龙。这个因果链非常长,凡夫看不得真实的情况,不相信因果相续的道理。凤眼光明眉菂竖,钢牙尖利口翻红。依他起是心的作用,心本来是清净的,但往往被众生不清净的使用,就像钢牙尖利咬住一样而不能觉悟。额下髯飘如烈火,鬓边赤发短蓬松。原因就是众生心散乱,看不到真实,有为的烦恼多,松懈而不能精进。形容恶似温元帅,争奈衣冠不一同。虽然都是依境界而起,不是净依是染依。

行者见了,合掌作礼道:“贫僧便是孙悟空。”那先生笑道:“你真个是孙悟空,却是假名托姓者?”行者道:“你看先生说话,常言道,君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便是悟空,岂有假托之理?”先生道:“你可认得我么?”行者道:“我因归正释门,秉诚僧教,这一向登山涉水,把我那幼时的朋友也都疏失,未及拜访,少识尊颜。适间问道子母河西乡人家,言及先生乃如意真仙,故此知之。”那先生道:“你走你的路,我修我的真,你来访我怎的?”行者道:“因我师父误饮了子母河水,腹疼成胎,特来仙府,拜求一碗落胎泉水,救解师难也。”那先生怒目道:“你师父可是唐三藏么?”行者道:“正是,正是。”先生咬牙恨道:“你们可曾会着一个圣婴大王么?”行者道:“他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妖怪的绰号,真仙问他怎的?”先生道:“是我之舍侄,我乃牛魔王的兄弟。前者家兄处有信来报我,称说唐三藏的大徒弟孙悟空惫懒,将他害了。我这里正没处寻你报仇,你倒来寻我,还要甚么水哩!”行者陪笑道:“先生差了,你令兄也曾与我做朋友,幼年间也曾拜七弟兄,但只是不知先生尊府,有失拜望。如今令侄得了好处,现随着观音菩萨,做了善财童子,我等尚且不如,怎么反怪我也?”

适间问道子母河西乡人家,言及先生乃如意真仙,故此知之。这如意真仙,真是一语双关。执着是意,依他随意,因此也称作如意,真乃如影随形之仙也,丝毫不需要费力劳神了。你走你的路,我修我的真,你来访我怎的?这句话里面有话的,修行访不到的,一定是虚假的事物。能修到的一定是真的,但是真中有妄,除妄归真。我这里正没处寻你报仇,你倒来寻我,还要甚么水哩!是错误在心上,总是伺机作案的,修行也正是要解决这些错误,真是冤家路窄啊。《西游记》路上的妖怪无不是这个原因出现在故事中的。如今令侄得了好处,现随着观音菩萨,做了善财童子,我等尚且不如,怎么反怪我也?众生不识好歹的问题太悲剧了,六道轮回的根本在这里。

先生喝道:“这泼猢狲!还弄巧舌!我舍侄还是自在为王好,还是与人为奴好?不得无礼!吃我这一钩!”大圣使铁棒架住道:“先生莫说打的话,且与些泉水去也。”那先生骂道:“泼猢狲!不知死活!如若三合敌得我,与你水去;敌不去,只把你剁为肉酱,方与我侄子报仇。”大圣骂道:“我把你不识起倒的孽障!既要打,走上来看棍!”那先生如意钩劈手相还。二人在聚仙庵好杀:
圣僧误食成胎水,行者来寻如意仙。那晓真仙原是怪,倚强护住落胎泉。及至相逢讲仇隙,争持决不遂如然。言来语去成僝僽,意恶情凶要报冤。这一个因师伤命来求水,那一个为侄亡身不与泉。如意钩强如蝎毒,金箍棒狠似龙巅。当胸乱刺施威猛,着脚斜钩展妙玄。阴手棍丢伤处重,过肩钩起近头鞭。锁腰一棍鹰持雀,压顶三钩蜋捕蝉。往往来来争胜败,返返复复两回还。钩挛棒打无前后,不见输赢在那边。
那先生与大圣战经十数合,敌不得大圣。这大圣越加猛烈,一条棒似滚滚流星,着头乱打,先生败了筋力,倒拖着如意钩,往山上走了。

我舍侄还是自在为王好,还是与人为奴好?这里交代了魔心的根本问题,就是我执为根本。以为学佛是为奴,有个膨胀的自我就可以称王了。其实他不知道学佛,名义上是学他佛,实质上是开发显露自己本来是佛。吃我这一钩!遍计执的结果就是依他起,凡夫必定浇在依他染业之中,望梅止渴是最明显的例证。我把你不识起倒的孽障!既要打,走上来看棍!这一句把问题讲清了,孽障,还是要用心的作用来检验的。
圣僧误食成胎水,行者来寻如意仙。一念不清净引发诸多苦难鬼胎,需要悟得道中本来如意仙,才能解脱种种苦难。那晓真仙原是怪,倚强护住落胎泉。所谓真仙并非真正解脱,只是强占了道德的名义而已。及至相逢讲仇隙,争持决不遂如然。一心修道还是二心占道,总是要明白一心不二的真假问题。言来语去成僝僽,意恶情凶要报冤。功夫与业障总要较量一下的,染障还起不起作用,总是功夫的一个标准。这一个因师伤命来求水,那一个为侄亡身不与泉。任何业障都是需要努力精进才能消去的,只有消了业才能兑现自性里的功德利益。如意钩强如蝎毒,金箍棒狠似龙巅。业障不可思议,勾牵的力量自然如意,其毒无比,众生深受其害。然而,心的作用也是不可思议的,颠倒的业障还是依靠用心来消除。当胸乱刺施威猛,着脚斜钩展妙玄。功德道行各有各的套路,各有各的规律。阴手棍丢伤处重,过肩钩起近头鞭。对症施展,招招关键。锁腰一棍鹰持雀,压顶三钩蜋捕蝉。棍的妙处在把住当下中道,钩的凶狠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往往来来争胜败,返返复复两回还。修行总体上看,就是这个事的反反复复。钩挛棒打无前后,不见输赢在那边。在境界里敌不过习气现行,自然是取不到活命之水了。也就是成了知见立知的受害者,等于给圣婴大王作了祭奠。
那先生与大圣战经十数合,敌不得大圣。既然是用心的问题,都在心的正道掌握之中,悟空自然胜得了他。由于前面已经获得了守中的功夫,因此西行路上,一路之上都是有惊无险的境界干扰。

大圣不去赶他,却来庵内寻水,那个道人早把庵门关了。大圣拿着瓦钵,赶至门前,尽力气一脚,踢破庵门,闯将进去,见那道人伏在井栏上,被大圣喝了一声,举棒要打,那道人往后跑了。却才寻出吊桶来,正自打水,又被那先生赶到前边,使如意钩子把大圣钩着脚一跌,跌了个嘴哏地。大圣爬起来,使铁棒就打,他却闪在旁边,执着钩子道:“看你可取得我的水去!”大圣骂道:“你上来!你上来!我把你这个孽障,直打杀你!”那先生也不上前拒敌,只是禁住了,不许大圣打水。大圣见他不动,却使左手轮着铁棒,右手使吊桶,将索子才突鲁鲁的放下。他又来使钩。大圣一只手撑持不得,又被他一钩钩着脚,扯了个躘踵,连井索通跌下井去了。大圣道:“这厮却是无礼!”爬起来,双手轮棒,没头没脸的打将上去。那先生依然走了,不敢迎敌。大圣又要去取水,奈何没有吊桶,又恐怕来钩扯,心中暗暗想道:“且去叫个帮手来!”

正自打水,又被那先生赶到前边,使如意钩子把大圣钩着脚一跌,跌了个嘴哏地。取活水就是悟空的时候,如果有任何的执着,还有心取水之意就是要被钩子钩着脚。大圣一只手撑持不得,又被他一钩钩着脚,扯了个躘踵,连井索通跌下井去了。一念有,便是执有;一念空,又是着空。如何活得起来,总在空有里被牵着。这段很是精彩!也可以体会到修行把握中道还是不容易。且去叫个帮手来!就是找沙僧,完成转识成智。转识成智是自然而然的事,不是刻意去完成的。

好大圣,拨转云头,径至村舍门首叫一声:“沙和尚。”那里边三藏忍痛呻吟,猪八戒哼声不绝,听得叫唤,二人欢喜道:“沙僧啊,悟空来也。”沙僧连忙出门接着道:“大哥,取水来了?”大圣进门,对唐僧备言前事,三藏滴泪道:“徒弟啊,似此怎了?”大圣道:“我来叫沙兄弟与我同去,到那庵边,等老孙和那厮敌斗,教沙僧乘便取水来救你。” 三藏道:“你两个没病的都去了,丢下我两个有病的,教谁伏侍?”那个老婆婆在旁道:“老罗汉只管放心,不须要你徒弟,我家自然看顾伏侍你。你们早间到时,我等实有爱怜之意,却才见这位菩萨云来雾去,方知你是罗汉菩萨。我家决不敢复害你。”

等老孙和那厮敌斗,教沙僧乘便取水来救你。沙僧表生灭中悟净,生即不生,灭亦非灭,就是取得了活水。老罗汉只管放心,不须要你徒弟,我家自然看顾伏侍你。阴德就是阴德,阳性的执着和攀缘彻底放下了,阴德的作用自然就会有了。

行者咄的一声道:“汝等女流之辈,敢伤那个?”老婆子笑道:“爷爷呀,还是你们有造化,来到我家!若到第二家,你们也不得囫囵了!”八戒哼哼的道:“不得囫囵,是怎么的?”婆婆道:“我一家儿四五口,都是有几岁年纪的,把那风月事尽皆休了,故此不肯伤你。若还到第二家,老小众大,那年小之人,那个肯放过你去!就要与你交合。假如不从,就要害你性命,把你们身上肉,都割了去做香袋儿哩。” 八戒道:“若这等,我决无伤。他们都是香喷喷的,好做香袋;我是个臊猪,就割了肉去,也是臊的,故此可以无伤。”行者笑道:“你不要说嘴,省些力气,好生产也。” 那婆婆道:“不必迟疑,快求水去。”行者道:“你家可有吊桶?借个使使。”那婆子即往后边取出一个吊桶,又窝了一条索子,递与沙僧。沙僧道:“带两条索子去,恐一时井深要用。”

若还到第二家,老小众大,那年小之人,那个肯放过你去!就要与你交合。假如不从,就要害你性命,把你们身上肉,都割了去做香袋儿哩。这里是故事主题,黄婆实质是道婆。心里悟净,其它不必管,全由道婆来照顾。老阴是纯阴,不是复质的阴,交生的阴是浊阴,浊阴必定扰阳。阴阳相扰的作用,就是人世间的种种欲望。起因就是复质的用心造成的,复质又是由一念无明,偏计所执和依他起二性决定的。世人总是把性命交给欲望,那就永远在阴阳复质中交荡不止。世人岂不是如此交给淫婆了吗?天天淫心不断,不知道是把心交给了性感,纵然不淫,浊精必然天天增加,结果就有了正常人生活周期性的规律。其实若心能净,不生淫心和浊精,精气神不导自化,渐渐入道。这就是净土法门最微妙的道理,一句阿弥陀佛圣号,解决一切问题。八戒道:“若这等,我决无伤。他们都是香喷喷的,好做香袋;我是个臊猪,就割了肉去,也是臊的,故此可以无伤。” 这个理有点深,从真相上讲,心所法是幻象,没有能力感阴的。烦恼即菩提,说的就是这个理义,烦恼里真实的部分,恰恰是菩提。行者笑道:“你不要说嘴,省些力气,好生产也。”这句很幽默,心所法若常用,自然有生产的力气。因果报应会忙不过来了。悟能,悟得是心本来就能,不必着意,才是本能。那婆子即往后边取出一个吊桶,又窝了一条索子,递与沙僧。道婆自然是有种种工具,不必操心。就像今天的计算机一样,世人比不了,但是如果得了罗汉果,就远超计算机的能力了。世人怀疑自己的功德,怀疑佛的功德,自然要依赖外缘,就被外缘束缚,自然要受苦。要多读六祖大师开悟后的几句话,增加自己修道的信心。“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沙僧道:“带两条索子去,恐一时井深要用。”心量要大,功德才无量。

沙僧接了桶索,即随大圣出了村舍,一同驾云而去。那消半个时辰,却到解阳山界,按下云头,径至庵外。大圣吩咐沙僧道:“你将桶索拿了,且在一边躲着,等老孙出头索战。你待我两人交战正浓之时,你乘机进去,取水就走。”沙僧谨依言命。

你待我两人交战正浓之时,你乘机进去,取水就走。功夫得力之时就是机缘成熟之时。

孙大圣掣了铁棒,近门高叫:“开门!开门!”那守门的看见,急入里通报道:“师父,那孙悟空又来了也。”那先生心中大怒道:“这泼猴老大无状!一向闻他有些手段,果然今日方知,他那条棒真是难敌。”道人道:“师父,他的手段虽高,你亦不亚与他,正是个对手。”先生道:“前面两回,被他赢了。”道人道:“前两回虽赢,不过是一猛之性;后面两次打水之时,被师父钩他两跌,却不是相比肩也?先既无奈而去,今又复来,必然是三藏胎成身重,埋怨得紧,不得已而来也。决有慢他师之心,管取我师决胜无疑。”

决有慢他师之心,管取我师决胜无疑。稍有慢心,即失道心。可见,钩子杀人于无形之中。

真仙闻言,喜孜孜满怀春意,笑盈盈一阵威风,挺如意钩子,走出门来喝道:“泼猢狲!你又来作甚?”大圣道:“我来只是取水”。真仙道:“泉水乃吾家之井,凭是帝王宰相,也须表礼羊酒来求,方才仅与些须。况你又是我的仇人,擅敢白手来取?”大圣道,“真个不与?”真仙道:“不与,不与!”大圣骂道:“泼孽障!既不与水,看棍!”丢一个架子,抢个满怀,不容说,着头便打。那真仙侧身躲过,使钩子急架相还。这一场比前更胜,好杀:
金箍棒,如意钩,二人奋怒各怀仇。飞砂走石乾坤暗,播土扬尘日月愁。大圣救师来取水,妖仙为侄不容求。两家齐努力,一处赌安休。咬牙争胜负,切齿定刚柔。添机见,越抖擞,喷云嗳雾鬼神愁。朴朴兵兵钩棒响,喊声哮吼振山丘。狂风滚滚催林木,杀气纷纷过斗牛。大圣愈争愈喜悦,真仙越打越绸缪。有心有意相争战,不定存亡不罢休。
他两个在庵门外交手,跳跳舞舞的,斗到山坡之下,恨苦相持不题。

这一场比前更胜,心与道的争斗,就是佛家常讲的,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慢慢学会用心之道,渐渐入道,活水自然就来了。
金箍棒,如意钩,二人奋怒各怀仇。迷悟不二立,修行必须要能在境界里清净无染。飞砂走石乾坤暗,播土扬尘日月愁。打破所智障的过程。大圣救师来取水,妖仙为侄不容求。修行路上邪知邪见,必定起作用,道不虚行。两家齐努力,一处赌安休。迷悟会在一处,迷则不悟,悟则不迷。咬牙争胜负,切齿定刚柔。丝毫不能放松,刚柔用相济。添机见,越抖擞,喷云嗳雾鬼神愁。这个修行过程是鬼神都没有能力观察到的,就像世人看修行一样,只从外表是没有办法体会内心的激扬与抖擞的。朴朴兵兵钩棒响,喊声哮吼振山丘。直心与迂曲的较量,大地六种震动,在根本上的作用必然转换境界。狂风滚滚催林木,杀气纷纷过斗牛。破除迷信,解放心性。大圣愈争愈喜悦,真仙越打越绸缪。越修越精微,境界越细腻。有心有意相争战,不定存亡不罢休。有心修道,必定克果。因此十方诸佛都非常赞叹发心修道之人。
跳跳舞舞的,斗到山坡之下,修行有时会进进退退的,从上层到基础,都会经历到。当然,越是基础,越是本质。

却说那沙和尚提着吊桶,闯进门去,只见那道人在井边挡住道:“你是甚人,敢来取水!”沙僧放下吊桶,取出降妖宝杖,不对话,着头便打。那道人躲闪不及,把左臂膊打折,道人倒在地下挣命。沙僧骂道:“我要打杀你这孽畜,怎奈你是个人身!我还怜你,饶你去罢!让我打水!”那道人叫天叫地的,爬到后面去了。沙僧却才将吊桶向井中满满的打了一吊桶水,走出庵门,驾起云雾,望着行者喊道:“大哥,我已取了水去也!饶他罢!饶他罢!”

取出降妖宝杖,不对话,着头便打。修行起作用不是言语心行之事。悟空心行,悟净证果。把左臂膊打折,道人倒在地下挣命。心净了,自然心水就活了。打破了左道旁门,自然正法活了。大哥,我已取了水去也!饶他罢!饶他罢!明心见性是结果,悟道也是一样,有悟即成,不必过度。正所谓“功成身退,天之道也。”那些说成功,而身不退者,必定是别有因缘了。

大圣听得,方才使铁棒支住钩子道:“你听老孙说,我本待斩尽杀绝,争奈你不曾犯法,二来看你令兄牛魔王的情上。先头来,我被钩了两下,未得水去。才然来,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却着我师弟取水去了。老孙若肯拿出本事来打你,莫说你是一个甚么如意真仙,就是再有几个,也打死了。正是打死不如放生,且饶你教你活几年耳,已后再有取水者,切不可勒掯他。”那妖仙不识好歹,演一演,就来钩脚,被大圣闪过钩头,赶上前,喝声:“休走!”那妖仙措手不及,推了一个蹼辣,挣扎不起。大圣夺过如意钩来,折为两段,总拿着又一抉,抉作四段,掷之于地道:“泼孽畜!再敢无礼么?”那妖仙战战兢兢,忍辱无言,这大圣笑呵呵,驾云而起。有诗为证,诗曰:
真铅若炼须真水,真水调和真汞干。真汞真铅无母气,灵砂灵药是仙丹。婴儿枉结成胎象,土母施功不费难。推倒旁门宗正教,心君得意笑容还。

正是打死不如放生,这一句精彩!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打死了看似解决了,其实问题变得更复杂了。放生,才是化解矛盾的根本大法。大圣夺过如意钩来,折为两段,总拿着又一抉,抉作四段,掷之于地,心活了,钩子就彻底不起作用了。有人问成了佛还会不会再有一念无明,钩子拆掉了,再不会有无明了。得不退之果,彻底解脱了。
真铅若炼须真水,真水调和真汞干。动静相炼,静者真动,动者真静。因此修行界有,动时炼静,静中炼动。真汞真铅无母气,灵砂灵药是仙丹。动静一如,不能有任何阴渣;动和静都是灵明仙丹。婴儿枉结成胎象,土母施功不费难。用意念生出的婴儿,虽然也能活泼作用,但是实属幻化的鬼胎。如果了解性土里本具一切活水,完成任何功德更容易。推倒旁门宗正教,心君得意笑容还。旁门,这里指的仙术采炼之小术,心外修道术;正教,这里指圆满菩提心之大道;只有证到了大道,才能会心一笑;心君得意,指真正称心的大道。

大圣纵着祥光,赶上沙僧,得了真水,喜喜欢欢,回于本处,按下云头,径来村舍,只见猪八戒腆着肚子,倚在门枋上哼哩。行者悄悄上前道:“呆子,几时占房的?”呆子慌了道:“哥哥莫取笑,可曾有水来么?”行者还要耍他,沙僧随后就到,笑道:“水来了!水来了!”三藏忍痛欠身道:“徒弟啊,累了你们也!”那婆婆却也欢喜,几口儿都出礼拜道:“菩萨呀,却是难得!难得!”即忙取个花磁盏子,舀了半盏儿,递与三藏道:“老师父,细细的吃,只消一口,就解了胎气。”八戒道:“我不用盏子,连吊桶等我喝了罢。”那婆子道:“老爷爷,唬杀人罢了!若吃了这吊桶水,好道连肠子肚子都化尽了!”吓得呆子不敢胡为,也只吃了半盏。

那婆婆却也欢喜,几口儿都出礼拜道:“菩萨呀,却是难得!难得!”真正修到此地的乃真菩萨,修行中难得的法器。不被欲勾牵,已不是泥菩萨过河,真正能在苦海里救度众生了。即忙取个花磁盏子,舀了半盏儿,递与三藏道:“老师父,细细的吃,只消一口,就解了胎气。”花磁盏子,如观世音菩萨的净瓶一样,不在五行之中的圣器。舀了半盏儿,道是圆的,多少都是满。只消一口,具足菩提功德。若吃了这吊桶水,好道连肠子肚子都化尽了!世出世间的道理,多少都是执着。吓得呆子不敢胡为,也只吃了半盏。修行只是修去烦恼,菩提自然成就,不需修成的。


    那里有顿饭之时,他两个腹中绞痛,只听毂辘毂辘三五阵肠鸣。肠鸣之后,那呆子忍不住,大小便齐流,唐僧也忍不住要往静处解手。行者道:“师父啊,切莫出风地里去。怕人子,一时冒了风,弄做个产后之疾。”那婆婆即取两个净桶来,教他两个方便。须臾间,各行了几遍,才觉住了疼痛,渐渐的销了肿胀,化了那血团肉块。那婆婆家又煎些白米粥与他补虚,八戒道:“婆婆,我的身子实落,不用补虚。且烧些汤水与我洗个澡,却好吃粥。”沙僧道:“哥哥,洗不得澡,坐月子的人弄了水浆致病。”八戒道:“我又不曾大生,左右只是个小产,怕他怎的?洗洗儿干净。”真个那婆子烧些汤与他两个净了手脚。唐僧才吃两盏儿粥汤,八戒就吃了十数碗,还只要添。行者笑道:“夯货!少吃些!莫弄做个沙包肚,不像模样。”八戒道:“没事!没事!我又不是母猪,怕他做甚?”那家子真个又去收拾煮饭。

    那呆子忍不住,大小便齐流,唐僧也忍不住要往静处解手。证果有身心的连锁反应。怕人子,一时冒了风,弄做个产后之疾。这一句巧妙!修行证果,不是要在众生界显示,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唐僧才吃两盏儿粥汤,八戒就吃了十数碗,还只要添。法喜充满,道不虚行。

老婆婆对唐僧道:“老师父,把这水赐了我罢。”行者道:“呆子,不吃水了?”八戒道:“我的肚腹也不疼了,胎气想是已行散了,洒然无事,又吃水何为?”那婆婆谢了行者,将余剩之水,装于瓦罐之中,埋在后边地下,对众老小道:“这罐水,彀我的棺材本也!” 众老小无不欢喜,整顿斋饭,调开桌凳,唐僧们吃了斋。消消停停,将息了一宿。

行者道:“既是他两个都好了,将水送你家罢。”这句重要,修行人自利时,要戒除贪欲,有救济他人之心。对众老小道:“这罐水,彀我的棺材本也!”这句话意趣深长,众生在世间,忙来忙去忙一生将不去,临终睡个棺材而已。有了道水,超出生死之外,不在为棺材而忙碌了。

次日天明,师徒们谢了婆婆家,出离村舍。唐三藏攀鞍上马。沙和尚挑着行囊。孙大圣前边引路,猪八戒拢了缰绳,这里才是:
洗净口孽身干净,销化凡胎体自然。

佛家的《十善业道经》是修行的基础,是得清净的下手处。

    毕竟不知到国界中还有甚么理会,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 日剑    时间: 2013-3-8 00:55

学习了,不错!!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