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古玉收藏要慎重 [打印本页]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3-2-15 07:25     标题: 古玉收藏要慎重

古玉收藏要慎重


老陶/文

      
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收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也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成为百姓业余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收藏的器物要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年代越久远的越珍贵。收藏有很多门类,如石器、青铜器、玉器、书画、陶瓷器、木器等等。现代收藏领域越来越广泛,已经涉猎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玉是指年代久远的中国古代玉器。在古代,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玉器是权力、地位与财富的象征。古玉收藏,首先要了解古玉的历史、地位、形制、名称与用途,以及真伪古玉的鉴别方法。
      玉器,顾名思义,就是用玉石制成的器物,传统的玉石分为“硬玉”和“软玉”。硬玉专指产自缅甸等国的翡翠,软玉则指产自新疆的和田玉,其颜色有白、青、黄、碧、墨等,不透明或半透明,摩氏硬度为6 ~ 6.5,为最名贵一种玉石,在古玉中普遍使用。其它玉石还有产自辽宁省的岫岩玉;产自河南省的独山玉;产自湖北省的绿松石;产自陕西省的蓝田玉等。
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这个时期在人类发展史上属于从蒙昧时代到文明时代的的过渡。玉器作为礼器,是先民们对大自然、神灵、统治者顶礼膜拜祭祀用的神圣器物。玉器的礼器地位从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汉代,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玉器除了作为礼器外,还有陈设器、佩饰、实用器等。
礼器是古玉的主要形制之一,玉璧祭天,玉琮祭地;玉璜、玉琥是贵族享用的佩饰;玉圭、玉璋权力的象征。璧、琮、璜、琥、圭、璋并称六瑞之器。古玉除礼器外,还有玉环、玉瑗、玉带勾、玉剑饰等玉佩饰;有玉瓶、玉尊、玉鼎、玉山子等陈设器;有玉杯、玉碗、玉盘、玉梳等实用器。可以说古玉品种繁多,不胜枚举。
玉器的发展过程一直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时期,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反映着当时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能力与美学意识,在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能够收藏到一件年代久远精美的古代玉器,是每一位古玉收藏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由于古代工匠用最原始的方法生产加工玉器,生产能力有限,并且历经数千年,加之自然灾害、人为损毁等原因,所以古代玉器存世量极少,极为珍贵。大型古代玉器大多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以及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内,民间常见玉璧、玉环之类小型古玉,小型陈设玉器、玉雕以明清时期器物居多。
      近年来,古玉收藏热催生了古玉造假业的快速发展。2012年7月,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新闻专访《探访古玩收藏市场,古玉造假形成产业化》系列节目,深入揭露了古玉造假的的过程。受骗的收藏爱好者张先生,先后花了三百五十多万元购买了1千多件伪造的齐家文化古玉。甘肃天水市武山县造假的齐家文化古玉入选“著名专家”主编的收藏类图书,造假者与贩假者却津津乐道。
2011年,2.2亿拍卖未能成交的所谓的“汉代玉凳”,成为古玉造假的最大丑闻。
目前,国内古玉造假业分布除甘肃天水外,主要还有安徽的蚌埠、江苏徐州、浙江湖州、河南南阳等地,市面上的假古玉主要是仿红山文化古玉、汉代出土古玉、良渚文化古玉。赝品古玉可谓是自古有之,各种类型、各个年代的古玉无所不仿。中国有上千年伪造古玉的历史,其作伪手法甚多,据明、清一些专著介绍,起码有几十种。现代仿古玉,除了极少数高仿外,大多数造假者用俄罗斯玉、阿富汗玉等低档玉石或似玉石料,利用现代机械手段大规模地疯狂生产假古玉或臆造之伪品。俄罗斯玉石与石油矿伴生,有天然石油的沁色,呈深浅不一的黑褐色,加工的仿古玉极似出土古玉。目前,古玉的造假技术已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曾经有位四川大学的考古学博士,花40余万元在一家与其有较好私人关系的古董店买到75件古玉,有商、周、汉代的玉璋、玉刀、玉龙纹器、玉剑饰、玉冠等。后经文物部门鉴定全部是赝品。
现在假古玉流通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网络,造假者与贩假者利用人们对古玉收藏的热情,拉大旗作虎皮,编造故事设局,大量兜售假古玉谋取暴利,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企业家和退休老同志,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和精神打击,醒悟过来为时已晚;有的则蒙在鼓里,陶醉其中。
老陶有一件珍藏多年的战国古玉器“白玉三才环”,直径约3厘米,和田白玉制成,保存完好,沁色美丽,过渡自然。玉环表面及内外侧被琢出三个平面,每面各代表“天,地,人”,表示着天,地,人的循环往复,和谐统一。是古人护身避邪之物,寓意吉祥。这件古玉环,老陶曾在雅昌、盛世、藏龙等艺术品收藏网站展示过,令藏友们羡慕不已。有一外地藏友重金索求多年,老陶未舍割爱。有一件真古玉在手,老陶足矣。
古玉收藏需要知识与悟性的结合,更需要冷静与理性的心态,敢于否定自己,不为假象所迷惑最重要。面对纷乱的古玉市场,风险更大,捡漏的机会微乎其微,切记古玉收藏要慎重。

[ 本帖最后由 老陶成局 于 2016-1-24 20:52 编辑 ]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3-2-15 07:28

正面
战国古玉器“白玉三才环”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3-2-15 07:29

背面
战国古玉器“白玉三才环”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3-2-15 10:00

所言极是。
沁色正常。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3-2-15 10:25

引用:
原帖由 张润平 于 2013-2-15 10:00 发表
所言极是。
沁色正常。
感谢老师欣赏!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3-2-20 12:32

扔向古玉界的十块“板砖”(转雅昌艺术网)
一、当今古玉界有三个名人比较瞩目,一个是杨伯达,一个是周南泉,再一个就是在电视节目中频频亮相的古方。杨伯达和周南泉著作等身,对古玉文化的传播不可谓贡献不大,但周南泉开出的证书多是“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这一点使他“德艺双磬”打了折扣。至于古方,“玉界赵括”而已。之所以名声在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主编”了《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然而,我想问一句,里面的文章有几篇是他所写?里面的图片有几个是他所拍?里面的点评有几个是他的观点?一个“主编”的名头几乎让所有付著劳动的专家学者黯然失色。

二、古玉收藏群体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四类,一类是俗人俗玩,一类是俗人雅玩,一类是雅人俗玩,一类是雅人雅玩。所谓俗人俗玩,就是对古玉一窍不通,见别人玩玉心里痒痒,于是不管真假好坏,也弄块玉在身上挂挂;所谓俗人雅玩,是指对玉器知之甚少,但为了故充高雅,或为投资赚钱,不惜一切代价买好玉,买真玉,然而对玉器本身的文化内涵缺乏兴趣,看起来是个玩玉之人,实际上是个爱财俗人;所谓雅人俗玩,是指一些专门研究玉文化的专家学者,在对理论知识侃侃而谈的同时,买一些似是而非的玉器,对号入座,沾沾自喜;所谓雅人雅玩,是一个特别喜爱玉器的群体,他们既懂理论,又有实践,藏品独到,知识丰富,既能鉴别玉器,又能在收藏中注重提高自身品位。

三、古玉收藏不能首重玉材。玩古玉若首重玉材,则会禁锢视野,狭隘心胸,不得其乐。中国上下五千年,古玉形态各不同。简言之,应该是:“文化期重沁,商周重线,战汉重型,唐宋元重题材,明清重玉质”。文化期的古玉大多型制简单,素面无纹,此期古玉最美的是沁,几千年大自然造化之精华尽在其中;商周古玉,线条优美,艺技天成,根根撩拨人心;战汉古玉张扬霸气,匠心独运,此期古玉最值得玩味的是型;唐至元期间,题材千姿白态,或乐声阵阵,或舞姿翩翩,或秋山春水,或鹤鹿同春,人文自然尽收眼底;明清古玉讲求实用,题材广泛,工艺繁缛,虽有视觉冲击,若玉质不爽,则玩之败兴。

四、“白痴族”是古玉收藏向纵深发展的最大障碍。所谓“白痴族”是指那些推崇白玉近乎痴迷的一类人。这类人目前在玉器收藏者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客观事实注定了他们以投资赚钱为目的,对古玉文化的传播起不了多大作用。因为白玉在古玉中的比例实在太少,从中古到高古呈递减趋势,由此也决定了这一部分收藏群体多数只能围绕着“明清玉”打转。而玉文化的精髓绝不是“明清白玉”所能表达的。由此看来,不玩中古、高古,不算真正的玩家。

五、你可以以“工”去看真一件古玉,但你千万不要以“工“去否定一件古玉。因为你眼里的“机器工”很可能就是误导你的错觉。可以说,谁都没见过古人治玉用的是什么样的工具,古人与古人在信息流通不畅的年代使用的工具未必一样。“汉八刀”的犀利,“双沟碾”的婉转流畅一点不逊色今天的机器,良渚玉琮的钻孔技术可以说让现代的钻孔工具汗颜。你可以怀疑你的知识与经验,但你不要去怀疑古人的能耐。什么U型是新工,V型是老工,如果以此“断言”真假,这本身就是在“扯淡”,古玉鉴定是一项系统工程,最不可靠的就是“以工断玉”。

六、不要一见红沁就说是“血沁”,不要一见黑沁就说是“水银沁”,不要一看到五彩斑斓就说是“寿衣沁”。古人的偏见源自局限,今人发现古人的错误就应该去纠正,否则我们的子孙会原谅古人的局限而不会原谅我们的无知。如今是信息时代,我们可以看“出土玉器”,也可以摸“出土玉器”,甚至对古玉的出土状态都可以亲眼所见。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发现古玉沁色的形成并非都是外界物质的侵入,相当一部分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玉器本身发生了质变。古人企图通过沁色的命名解释玉器的表象与形成的原因,但事实是这种“企图”在科学相对发达的今天也是一个难题。因此,我的意见是:你看到是红沁就说是红沁,你看到黑沁就说是黑沁,你看到五彩斑斓就可以说五彩沁。,当然,“鸡骨白”“黑漆古”诸如此类的形容词可以沿用甚至发扬光大,关键是屏弃主观猜测成分,只去相信眼睛,至于沁色形成的原因留待慢慢解决。

七、如果你只玩新玉,你就认识“和田玉”也就够了;如果你想玩古玉就不仅需要对和田玉的特征烂熟于心,还要知道青海玉、俄罗斯玉、独山玉、岫玉、阿富汗玉等主要玉种,此外对蜡石、大理石、玻璃等与玉相近的东西有个比较熟悉的了解,否则你玩古玉随时都有可能“吃药”。当然,在初步解决了“吃药”问题之后,还还要搞清什么样的玉器能上什么样的级别。也许你有明清玉一百件“童子”,也许别人只有一套明朝玉带,你俩玩玉的档次就不是一个级别。

八、古玉收藏,藏的是真、稀、美。不真,则无真谛;不稀,则缺珍贵;不美,则寡趣味。三者齐全,虽难得,却是古玉藏家的最高追求。当然,在现实收藏中,能占据其中一二者已属难得,因此你在进入古玉收藏这一行当时你就得知道,什么是玩?什么是藏?惟有如此,你才会在收藏过程中不断提高品位,提高级别。


九、古人千差万别,古玉千姿百态,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鉴别古玉需要客观、客观再客观。任何主观推测都是我们判定古玉标准的大敌。出土古玉上没有的形制,我们不能说假;出土古玉没有的工艺,我们不能说假;出土古玉没有的题材我们不能说假,而这一切恰恰有可能就是填补了出土古玉的空白。总而言之,我们不能以今人的思维去置换古人的思维,不能以今人的工艺去推断古人的工艺,不要以为今人做不了的事情,古人就没有办法。尤其是涉及宫廷用玉和工艺,常人最容易犯唯心主义错误。

十、一个真正的懂行者在没有把握之前决不会胡言乱语。鉴定古玉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不懂装懂,更不能信口开河。一次错误的点评有可能使祖宗留下的遗产当作垃圾毁掉。因此,宁可将一件赝品看成真品,但绝不可以将一件真品断成赝品。几百年、几千年的时光没有毁灭她的存在,倒因为几个世俗小人的浅陋见识毁于一旦,这是我们对古人的不敬,对岁月的亵渎,对子孙的犯罪。我曾在其他帖子中说过“古玉真假只有天知道,倘若你知道,只是古玉检验了你的经验和阅历,而不是你判定的古玉的前世与今生”。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6-7-8 16:44

2016年3月3日 开滦日报
古玉收藏要慎重
黄志强


[attach]36120[/attach]

[ 本帖最后由 老陶成局 于 2016-7-10 09:15 编辑 ]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6-7-10 09:12

2016年6月21日 唐山晚报
古玉收藏要慎重
黄志强

[attach]36119[/attach]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