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也是传递文化的主要工具。在先民社会中,语言是主要的沟通工具,即使在文字出现之后,语言也仍是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就内在功能而言,语言传递文化资本,促进个人智力发展;就外在功能而言,语言负载价值观,促进个人产生族群认同。[3]所以语言的复兴是教育和文化复兴的首要标志和体现。由于学校不教,媒体不用,族人散居市郊,毛利语的流失速度非常迅速,从农村到城市,越来越少的人使用毛利语,到了20世纪80年代会说毛利语的儿童已经不足5%。[4]为了复兴毛利语,1985年,毛利人各部落首领起草了“毛利语言宣言”,明确要求“毛利语应被接受为全国官方语言之一”。Waitangi法庭的法官在广泛咨询和讨论后,向全国建议:(1)毛利人有权在法院和任何政府机构中使用族语;(2)政府应设置机关以监督并促进毛利语言的使用;(3)政府应研议规划相关的教育政策,以增进毛利族人学习毛利语的机会;(4)国家有义务在媒体广播中扩大毛利语的运用;(5)相关政府官员的任用资格应要求双语能力(英语和毛利语)。[5]法庭的宣判使毛利语取得了合法地位,为民族文化的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一块基石。新西兰国会随后于1987年通过了“毛利语言法案”(The Maori Language Act 1987)。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有:(1)毛利语与英语同为官方语言;(2)任何人都有权在法律程序中使用毛利语;(3)设立毛利语言委员会,负责推广毛利语的使用,监督毛利语的推行。[6]这就从法律层面为毛利语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8]Johnson, B., Johnson, K. A., Preschool Immersion Education for Indigenous Languages: A Survey of Resources. Canadian Journal of Native Education, 2002,(2):107.
[13][14]Mckinley, E. Bodies of Knowledge: Narratives of Colonialism, Science, and Education[A]. In Kenneth Tobin& Wolff-Michael Roth(eds.) The Culture of Science Education[C].2007: 348,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