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太监正能量与世界文化遗产十三陵 [打印本页]

作者: 乌尔沁    时间: 2013-1-10 02:03     标题: 太监正能量与世界文化遗产十三陵

太监正能量与世界文化遗产十三陵   


















  北京北的十三陵成为文化遗产整整10周年了。只要我们去过京北的十三陵,就一定能够看见并且公道知道,弥漫古烟默默立于十三陵墓园其中的那座明朝太监墓是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展现于世的。其墓主王承恩是明朝末期一位主宫太监。


  





  公元2002年8月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官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李相海对于明代十三陵进行考察时刻认为,明十三陵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世界某一文化领域内对建筑艺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能为一处已消逝的文明提供独特的见证。作为一种类型的建筑群,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认为:明十三陵的布局经营在满足文化礼制功用的同时,与山川水流等自然环境因素密切结合,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并且更对清代东陵和清代西陵建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的后来,距离真实大历史已经格外遥远时刻,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已经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这一个空间意义上看,今天是不是能够可以说,十三陵墓园其中的明朝太监墓也几乎算是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从动”扩展项目呢。或者也即是说明了,这一墩明朝太监墓甚至也几乎跟风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因为这个说法也是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







  
  19721017日至11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第十七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明确了文化遗产的定义:
  ⒈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洞窟以及联合体;
  ⒉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⒊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等地方。




  




  今天我们参观13陵,可以沿一条贯穿13各陵的总神道进入。熔融石牌坊石刻群,摆格看见加上各陵尊卑有序的布葬方式,琳琅礼路13陵区建筑的紧密整体。从而且看见电视连续剧《江山风雨情》里面的孤独面貌。







  
  由朱苏进编剧,陈家林导演,陈道明、唐国强、陈宝国、鲍国安、刘威尽数加盟。王刚扮演明朝大内总管王承恩这么一个亦正亦邪、既忠又奸,卑贱之至却满腹韬略,且对世事人心洞若观火的太监.据王承恩的扮演者王刚介绍,历史上对王承恩是有记载的,也就是说确有其人,最后以身殉国,可见对君主,对国家的忠诚。虽然王承恩是个太监,但是王承恩比身边那些大臣强多了,比如比洪承畴。所以太监拥有改善手脚资格。比如高力士的老婆年纪程度跟杨贵妃脸蛋能有一拼。
  





  上面这种太监玫瑰的说法并非戏谑。《明史》列传第193《宦官二》里面如此写道:“王承恩太监曹化淳名下也,累官司礼秉笔太监。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犯阙,帝命承恩提督京营。是时,事势已去,城陴守卒寥寥,贼架飞梯攻西直、平则、德胜三门。承恩见贼坎墙,急发炮击之,连毙数人,而诸珰泄泄自如。帝召承恩,令亟整内官,备亲征。夜分,内城陷。天将曙,帝崩于寿皇亭,承恩即自缢其下。福王时,谥忠愍。本朝赐地六十亩,建祠立碑旌其忠,附葬故主陵侧。”







  
  其实自古以来,太监有能,但是贤良者少,但是奸邪者多。然而明代王承恩几乎算是米糠异类。他他身为卧底监视主子,又帮助主子登上帝位。忠奸难辨,卑贱之至,权倾朝野。甚至让内外大臣敬怕双肩。王承恩忠诚无比却绝事做绝,他他使崇祯皇帝爱恨交加。所以当时明朝大臣里面流行这样一句话:论奸当朝无人能奸得过他王承恩。论忠,也无人能忠得过他王承恩。






  
  王承恩个人的贵做之法,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正能量”。皇上爱听好话,他不忠言婉转。王承恩为崇祯出谋划策,也为他一手带大教导辅佐的皇帝留干最后一滴血。王承恩对崇祯的爱更像一个慈祥父亲,王承恩对陈圆圆说:皇帝在哪里面哪里就是他的家。爱崇祯,忠崇祯,为崇祯而活,崇祯就是他的一切。所以他能够为崇祯自杀。对于当朝,王承恩活着的意义和目的,就是崇祯。崇祯是王承恩的主心骨,也是当时大明王朝的主心骨。对于崇祯王承恩耗费干净了他的“正能量”。可以书是鞠躬敬粹了。王承恩绝对属于明代的良好干部。





  
  作为如此希冀的宫中光标干部王承恩,消灭了他的敌人也对他是敬礼态度。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早上,崇祯帝朱由检由太监王承恩陪伴登上当时北京煤山(景山),吊死在山腰寿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树上。王承恩也自觉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上。中午李自成同志进入皇宫,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崇祯尸体在树上吊了三天直至三月二十一日才被发现,被停放在东华门外装入柳木棺内。李自成命令于四月四日埋葬崇祯。王承恩后来为大清朝康熙皇帝称颂,并曾在思陵附近为王承恩竖碑立传。于是王承恩的死充满悲壮和颤抖意义。









  
  而且而且,清王朝尊重太监古人。就连阉割下来的王承恩“宝贝”也同时收获归身。古人阴茎在当时社会被古代民间称之为“宝贝”。被阉割的“宝贝”更要妥善处理。“宝贝”一般有三种放置方法:第一是盛以木匣挂在梁上,寓意高升。这自然也是阉割追求的一个主要目的。二是送进家祠,因为“宝贝”身体是祖宗给的,割下来“宝贝”以后还要奉还祖宗。再三是被刀匠所收存,被阉割者入宫后发迹了,再拿银子赎回去。但是不管怎么样,在太监死后总要千方百计地找到“宝贝”缝在胯间一起埋葬示以全尸归天。否则民间阎罗王会罚成来世雌骡。




  


  李自成在《登极诏》当中说道:“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自成同志意思是说崇祯老同志还行,国家民不聊生都是那帮子大臣给整的。按当朝习惯,当朝要为前朝修史书。明修元史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却用了近百年。顺治二年组织专门班子写到乾隆四年才成书刻印,总计三十二册。







  
  经历史习惯考证,《明史》认定崇祯自缢地点是寿皇亭,所以后来人也就把它写在了寿皇亭。清初出版的《甲申传信录》中间说,崇祯自缢于皇城东北的巾帽局。但是社会科学院的红学家俞平伯则说崇祯自缢在北海琼华岛。清代也有文人写诗有说:“巍巍万岁山,密密接烟树。中有望帝魂,悲啼不知处。”实际上今天,对于崇祯准确的自缢地点甚至已无从可考了。有人说这个不重要。难道这个真的并不重要吗?难道那么一个曾经为人为国的父母官之死之地不重要吗。





  
  清朝之初年,祖国岭南派诗人屈大钧辞官出家,一路化缘到北京,他他他踉踉跄跄一路来到了到景山歪脖老槐树下,下跪祭奠先帝。事后他写诗一首:“先帝宵衣久,忧勤为万方。捐躯酬赤子,披发见高皇。风雨迷神路,山河尽国殇。御袍留血诏,哀痛何能忘。”这这这显然带有波动感情色彩,显然更是当时汉时民族百姓反抗异族占领心理写照。显然的显然,曾经古人要比今人更加深入爱自己国家。忠贞自有忠贞的“正能量”。满清打着所谓“仰承天命,吊民伐罪”旗号入主中原。清朝第一个皇帝顺治在为崇祯皇帝发丧的同时为王承恩修墓立碑。并将他葬在崇祯皇帝思陵门外,让王承恩永久守护崇祯皇陵。







  
  现存13陵的王承恩墓保留仍旧。王陵只剩一个直径6米的土堆,但却完整地保留了三通石碑。王承恩墓坐西朝东,东侧第一通碑高2米,正面由吴下倪钦题行书刻“王承恩墓”。此碑最令人称道之处是其基座四周浮雕十分生动,表现题材为“龙马负书”、“犀牛望月”等神话传说。第二通碑高4米,螭首龟趺,碑首有“敕建”字样,碑文800字,为清顺治帝(顺治17年)亲自撰写。紧靠墓前的碑高2米,螭首方趺,碑首有“御制旌忠”四字,碑文240字是顺治两年营建思陵时候,顺治皇帝为褒奖王承恩“贞臣为主,捐躯以从”撰写。








作者: 乌尔沁    时间: 2013-1-10 02:04

公元2002年8月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官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李相海对于明代十三陵进行考察时刻认为,明十三陵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世界某一文化领域内对建筑艺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能为一处已消逝的文明提供独特的见证。作为一种类型的建筑群,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
作者: 乌尔沁    时间: 2013-1-10 02:05

依据史书记载,太监娶妻的不少。比如唐玄宗时的太监高力士,惊于刀笔吏吕言晤之女吕国妹的美慧,于是娶她为妻。唐代宗时权倾一时的太监李辅国娶元擢之女为妻,元擢为此当了梁州刺史。
作者: 乌尔沁    时间: 2013-1-10 02:06

英语中宦官(Eunuch)这个词汇的语源是希腊语,原义为守护床第的人。
作者: 乌尔沁    时间: 2013-1-10 02:07

除了宦官(Eunuch),圣经中还出现过诸如官吏(Officer),侍从(Chamberlain)等等词汇。
作者: 乌尔沁    时间: 2013-1-10 02:07

从天文角度上来看,宦官出自拱卫在天帝星西面的一个名为宦者的星座。据说由四颗星组成的宦者星座除了侍奉帝王还要侍奉后宫的后妃,笃信神话传说的中国人便相信天界的规矩同样适合人间,认为宦官出现在帝王身边是宿命乃至是天命所为。
作者: 乌尔沁    时间: 2013-1-10 02:07

由于宦官被广泛使用,需求量不断增加,古希腊人除了将战俘、奴隶阉割之外,还诱骗或强迫一些长得清秀的男少年,将他们阉割后加以贩卖。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3-1-18 21:45


作者: 乌尔沁    时间: 2013-3-9 16:33

英古阿格哈。明年过年好。
作者: 乌尔沁    时间: 2013-3-9 16:35

后年过年也先拜个年啦。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