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从“共时性”角度诠释《周易》时间观念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13-1-9 09:02     标题: 从“共时性”角度诠释《周易》时间观念

2013年01月07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401期 作者:赵娟

  【核心提示】对现代西方人而言,《周易》的这种思维方式带有某种颠覆性的意义。欧洲人努力排除和避免的“几率”,却成为中国人非常关注的问题。



  “共时性”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与东方思想,尤其是中国的《周易》有着紧密的关联,并可能在此意义上成为对《周易》时间观念加以现代诠释的一个角度。

  “共时性”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共时性”概念的提出,根植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探索,是在心理学分析的经验和理论框架中酝酿而出的。正如他在《金华养生秘旨与分析心理学》中指出的:“由于职业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在对无意识过程的心理研究中发现,某些重要的无意识现象仅以因果律是无法彻底解释的。于是我觉得有必要去寻找一种新的解释方法。我发现,存在着某些心灵对应,他们之间不可能有任何因果关系,但是他们之间必定存在着别的某种联系。我认为这种联系主要在于时间的相对共时性,因而我称之为‘同步’(共时性)。”

  我们可以对“共时性”的内涵概括如下:两三种事件的巧合,这些事件有可能是同一个时间内出现,也有可能是很巧合地在事后得到证实,还有可能在另外的地方得到印证;平行出现的事件之间没有因果性的关联,或者说因果律对此无法解释,但是这种巧合能够引起注意,因为它们或许有相同或者类似的意义,那么这些事件之间的关联就是“共时性”。如果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即时间、非因果性、巧合和意义。

  共时性与《周易》

  早在1920年,荣格已经开始试图借助《周易》占筮来探讨人类的心灵问题,在荣格看来,占卜法即便“没有能引发共时性的事件,至少也可以使这些事件顺从其目的”。“这种建立在同步性原则上的思想在《易经》那里达到顶峰。可以说,它是地道的中国思维方式的表现。”

  对现代西方人而言,《周易》的这种思维方式带有某种颠覆性的意义。欧洲人努力排除和避免的“几率”,却成为中国人非常关注的问题。荣格“共时性”概念所揭示的现象正体现了此种几率层面。他认为,《周易》的六十四卦,代表着六十四种情境,每一种情境都有自身特定的心灵状态,占问者通过将自身的心灵状态呈现出来并与之融合,进而分享这一情境的特质。在该情境之中,时间和空间因为心灵化而变得相对化、主观化,因果律也失去了有效性,人的心灵在此情境之中受到冥冥之意的启示,获得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相互呈现和融合的体验。

  筮占的过程具有独一无二性,不可重复验证,这与“因果律”可以反复实验和验证截然不同。“因果律”把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排除在可靠的真理之外,把“巧合”、“偶然”视为几率问题,而《周易》对待自然的态度完全不同。每一次筮问,对于占问者和卜筮者而言都是神圣而神秘的,重复筮占或许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但是这并不会因此使得人们对《周易》预测失去信任。卜筮的仪式过程最后的结果就是“卦”,它将天、地、人的各种因素融合其中,构成一个“情境”,在这种情境之中,心灵和外在世界、个体与神灵或宇宙整体是可以沟通和链接的。卦与情境在这个过程中从时间上和性质上都获得了内在的特定性和统一性。那么这个情境也必然包含着这个“时”的所有的性质,而卦则可以昭示出这个“时”的全部信息,过去、现在和未来。

  《周易》消解线性时间观

  《周易》所反映的“时间”,与钟表时间或科学时间不同,是“适时”、“失时”、“得时”、“与时偕行”、“与时消息”、“时中”、“待时”等等。“时”在这里有一个独特的性质,这个性质与整个情境息息相关。与之相对,科学时间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外部,它不依这一个或那一个主体而发生改变;而《周易》所体现的时间存在于我们自身,它将人的心灵与他所处的整个世界交融一体。因此现实被感知为事物在某一刻的特定的展开,而对现实的安排则依赖于对这一个时刻的把握。因此,“借助《周易》的卦,就可以理解隐存在某一时刻中的冥冥天意”。

  某种程度上说,《周易》的六十四卦和荣格的原型意象相类。《周易》占筮的有效性及其预知未来的可靠性,在于内在心灵与外在的卦爻符号、卦爻象之间存在巧合,这种巧合能够使得时间变得相对,从而过去到当下,当下延展到未来,未来同时也可以将其信息传达到现在。线性时间观中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可逆的特征在这一观念系统中被消解了。

  (作者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