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复旦会议直播:民俗学世纪转型(问题与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2-15 09:07     标题: 复旦会议直播:民俗学世纪转型(问题与方法)

会议马上开始!今天上海小雨,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实属不易。

已经到会的老师有:郑元者、郑土有、陈勤建、仲富兰、翁敏华、耿敬、蔡丰明、田兆元、黄景春、徐赣丽

——还有很多不认识,待会补充……


                                   [attach]23747[/attach]

郑元者老师发言:民俗学讲中国话,讲上海话。希望上海各学科点单位继续合作,搭起海派民俗学的合作机制。

郑土有老师发言:沪上民俗学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历史上最好的状态,希望会更好!跟北京相差还很多,但是我们要努力。

2012,12,15——值得纪念的日子!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2-15 09:28

陈老师从《民俗研究》组织的系列学术对话说起,从地方非遗工作对民俗的认知谈学科目前的本位、性质、边界模糊,如何解决混乱问题?

[attach]23746[/attach]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2-15 09:35     标题: 陈勤建老师:国内外学术史与中国当下认识:民俗学的本位边界

[attach]23745[/attach]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5 09:37

郑土有老师:欢迎大家冒雨参加会议
上海民俗学事业的发展——四代人的努力
已达到历史上最好的状态,目前已有五个民俗学硕士点,三个博士点,10多所学校已经开设民俗学民间文学课程。
上海民俗学大家庭第一次大聚会,是一个值得庆贺,值得记住的日子。
希望上海高校能够有更多的合作,更多的机会,至少每年有这样一次聚会,大家在一起商量民俗学的学科建设问题。第一次大聚会,希望打破固有的会议模式,采取自由发言的形式。
将大家这些年来最有研究心得的话、最大的困惑与问题进行讨论,我们都可以拿来讨论,畅所欲言,没有师生之别,改变会风,务实,避免空话大话套话,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对我们今后上海民俗学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attach]23749[/attach]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5 09:38

上午:围绕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问题进行讨论
下午:民俗学学科发展问题进行讨论

[attach]23748[/attach]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2-15 09:49     标题: 陈老师的观点:多元不对立

教师背景不一样。
学院背景不一样。
没有办法统一到人文或是社科。
大家都介于二者之间,不能轻易放弃哪一方面。

现在的问题:项目申请的时候找不到位置?

[attach]23750[/attach]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5 09:54     标题: 回复 6# 的帖子

[attach]23752[/attach]

陈老师小结:民俗学介于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之间,对立起来将不利于学科的发展。
不论是哪种学科倾向,我们只要在民俗本体内研究都可以,关键是要拿出新的理论成果。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2-15 10:02

陈老师继续谈了最近在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开会的感想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5 10:06     标题: 回复 6# 的帖子

会议手册
[attach]23762[/attach]

[attach]23763[/attach]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5 10:10

秦耕老师:《民俗的社会功能问题》

[attach]23753[/attach]

                                   [attach]23754[/attach]

              [attach]23755[/attach]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2-15 10:19

秦耕,本名秦笃才,1934年生,重庆市万州区人,1961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教“文学写作”、“民间文学”、“文艺民俗学”、“民俗文化”、“民俗旅游文化”等课程。主要论著有:专著《文艺民俗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编辑《文化经营录》(上海百家出版社1994年出版),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合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出版),高等学校民间文学教材组《民间文学作品选》(合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出版),《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编委,1992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编委,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出版),还参与《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语海》等辞书条目的编写工作。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2-15 10:31     标题: 茶歇

[attach]23758[/attach]

[attach]23757[/attach]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2-15 10:38

[attach]23760[/attach]

[attach]23759[/attach]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2-15 10:49     标题: 耿老师发言:

耿敬   历史学博士。现任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 
1995年1月华东师大历史系博士毕业。
研究方向:民间仪式;宗教社会学

[attach]23761[/attach]

关于学术史的脉络梳理还要继续做,国外很多经典著作没有翻译过来。
我们的社会问题意识不强。
非遗不是社会问题,是项目。非遗热潮中,我们民俗学的问题意识是否明确?
全球化中的文化反思。
非遗是一块大蛋糕,大家都想抢。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去抢。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2-15 10:52     标题: 蔡老师讲话

 蔡丰明, 1951年9月22日生于上海, 1989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民间文学专业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化室主任。
  主要从事文化学与民俗学研究工作,涉及领域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都市文化学、群众艺术与群众文化、社区发展与文化产业、吴越民俗与上海民俗等诸多方面。

主要观点:民俗学要拓展在文化产业和旅游研究方面的市场。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5 11:08

上海社科院蔡丰明老师
一种回归式的会议
寻找民俗学的归属感
民俗学转型问题(优势与挑战并存):一是学科队伍建设的不断壮大,二是民俗学的理论研究视角正在不断扩大。
转型期的形势:一是民俗文化产业火热(民俗旅游)——理论著作越来越多;二是非遗,民俗学与非遗是一对孪生兄弟,但是当前对非遗的呼声更高;三是,转型时期,民俗学关于社会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社科院的民俗学建设:近来年关于恢复民俗学学科点的努力,历尽艰辛。
困惑问题:一是学科定位与归属问题——难以预测民俗学的出路,研究目标不明确
          二是民俗学理论体系建设不鲜明
          三是民俗学学科发展分支不平衡
          四是民俗学学科力量分散(主要是地域、门派之间力量的分散,过于讲究谱系,需要改变这种 学科发展局面;圈内圈外问题)
民俗学的出路问题:一是民俗学需要树立鲜明的价值取向(国民性的研究在当代社会更加重要,例如上海小市民转型为大市民),关注学科发展中重 大理论问题
                  二是整合力量,集中力量建设民俗学理论体系(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学)
                  三是增强民俗学的地位,影响力 (用自己的话语展示学科的特色)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民俗学博士、硕士毕业后的走向?缺乏对民俗学的整体认识,缺乏专业素养)
                  五是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在现实领域解决重大社会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刘慧 于 2012-12-15 11:13 编辑 ]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2-15 11:22     标题: 徐老师发言:

上海民俗学大家庭欢迎徐赣丽老师的加入!

[attach]23764[/attach]

主要观点:我们为什么边缘——民俗学实际上是有很多社会影响的,关注社会转型、现实和国家结合。

[attach]23765[/attach]
作者: 虾哥    时间: 2012-12-15 11:25

两位辛苦啦,中午多吃点!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5 11:29

徐赣丽老师
回应:
关于民俗学的边界问题——在我们还没有更多的民俗学理论成果的情况下,我们不宜过早的下结论,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社会学科,民俗学学科本身就是一个交叉学科,既是一个
劣势也是一个优势
当前非遗形势下,为何非遗呼声高过民俗学?非遗对社会的影响力,结合国家政策,对民俗学的启示。
民俗学研究的是生活文化,不是重大问题?现实生活转向为休闲式,所以民俗学所关注的小问题也是当下的大问题
民俗学扩展领域,增加视角。民俗学与心理学结合,与宗教(民间信仰)结合等。
关于现在的乡土教育问题。
民俗学者对学科的贡献何在?我们如何区别于社会学家,社会文人。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5 11:30     标题: 回复 18# 的帖子

午餐时间咯!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12-15 12:20     标题: 海派民俗学的新世纪定位

海派作为中国人文社科的南方学派, 在民俗学领域亦有相应地位, 赵景深、姜彬、罗永麟、秦耕、陈勤建、田兆元、仲富兰、郑元者、蔡丰明、郑土有、安俭、黄景春等学者成就裴然,开时代风气!
此时大会, 当为中国民俗学海派第三、四代学者的转型亮相!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5 12:24     标题: 回复 21# 的帖子

神一般的太阳鸟老师啊!此段正是会议开场白呢!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2-15 13:38

翁敏华,1949年生,浙江宁波人。教授、博导,上海师范大学女子文化学院副院长、民盟上海师大委员会副主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民俗学会会员、上海中国戏曲学会理事等。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和学术著作《龚自珍》、《中国戏曲》、《关汉卿戏曲选评》、《艺术学》(译著)、《中国戏剧与民俗》、《中日韩戏剧文化因缘研究》等九部。业余写作散文随笔,共发表逾百万字,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主要研究方向:宋元文学、明清文学、中国戏曲研究、中日韩戏剧文化比较研究等。目前在研项目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日韩戏剧文化因缘研究》。

[attach]23766[/attach]

上师大女子学院——三月三节日文化解读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2-15 13:48     标题: 翁老师的学生发言

[attach]23767[/attach]

[attach]23768[/attach]

[attach]23769[/attach]

美女一枚~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2-15 14:03     标题: 仲富兰:民俗为什么是资源?——民俗资源学介绍

很明显:仲老师有点醉。但这个话题很重要,仲老师告诉大家要互相欣赏。

localimg=400,300]1[/localimg]

[attach]23771[/attach]

[attach]23772[/attach]

[attach]23773[/attach]

[attach]23774[/attach]

[attach]23775[/attach]

[attach]23776[/attach]

[attach]23777[/attach]

[attach]23778[/attach]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5 14:16

仲富兰老师

中国民俗学已经到了一个新民俗时代:民俗资源的认识
文学不等于文化——民俗文化论
民俗的传播性——民俗传播学
学问的人为性(创新性)——民俗资源学:资源的有用性、时效性
民俗学与新媒体结合——(互联网范式)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2-15 14:19     标题: 田先生今天很high啊!

[attach]23780[/attach]

[attach]23781[/attach]

[attach]23782[/attach]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5 14:26

田兆元老师
问题提出与回应:
第一,对于学科定位,我们没法主宰趋向,争论是无效的(关于民俗学的学科点的设置,基本上都是其他学科学者所建,所以民俗学的建设是一个多元的局面,是社会发展所需,趋势所向是一级学科。首先发展自我,寻找所有对我们有利的发展位置,我们应该遵守当下的体制性。
第二,关于民俗学我们应该干什么。当下我们应该改变观点,我们的民俗学是民众中富有活力富有价值的一面。我们是文化的建构者和文化的研究者。作为文化的建构者,我们需要参与到关乎民生幸福的话题领域。作为文化的研究者,我们需要服务于社会和时代,服务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听起来很虚,但是我们可以实实在在的做起。我们学生在进行研究选题时,要关注社会重大问题。民俗学知识要注重社会实用性。民俗学发展——精英引导、大众参与。
第三,我们要改变单一文本状况,运用多重逻辑、多重价值进行文本研究。
第四,民俗学科的未来前景是美好的。华东师范大学开设民俗学本科教学课程。我们应该坚定步伐。
第五,关于海派,规避矛盾、注重和谐发展。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2-15 14:27

[attach]23784[/attach]

[attach]23785[/attach]

[attach]23786[/attach]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2-15 14:37     标题: 黄景春老师发言:

学术沙龙的建立,围绕一本书一个理论进行交流,学术茶会。
上大文学院建立民间文学研究机构,单独招生研究。

民间文学这个核心竞争力不能丢掉!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5 14:38

黄景春老师
建议:组织上海高校民俗学学科师生“学术沙龙”


上海市民俗学交流群:229210318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5 15:07

自由讨论环节~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5 15:46

青年教师专场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王立阳老师

[attach]23790[/attach]

[attach]23791[/attach]

[attach]23792[/attach]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5 15:57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王均霞老师
[attach]23793[/attach]

[attach]23795[/attach]

[attach]23794[/attach]
王老师依托自己的研究经历,期待建立女性民俗学学科——年轻民俗学者的学科理想!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5 15:59     标题: 回复 33# 的帖子

王立阳老师关于都市民俗学的思考:民俗对都市的人来说有什么意义,都市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2-15 16:09     标题: 上海市社科院 毕旭玲老师发言

[attach]23796[/attach]

[attach]23797[/attach]

主要观点:民俗学的毕业生向何处去?——对学生群体进行分层,定向培养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5 16:14     标题: 回复 36# 的帖子

毕旭玲老师:整合高校教师资源,对老师开课提要求
                     共同建立民俗学学生研究基地
                      实现资源共享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5 16:20

上海师范大学 赵志友老师( 艺术设计)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谈民俗
现代艺术设计之“俗”——低俗
民俗学之“俗”——不俗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2-15 16:27     标题: 阿土老师进行总结发言:

[attach]23798[/attach]

[attach]23799[/attach]

[attach]23800[/attach]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5 16:29     标题: 回复 39# 的帖子

土有老师总结之一:民俗学研究要回到原点进行学术归纳总结,避免糊里糊涂走进死胡同。
作者: 微蓝    时间: 2012-12-15 22:58

好喜欢这种会议直播的气氛哦……呵呵,上次去参加中国东盟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交流会议,也好想直播的,可是老师带我们去之前卖了个关子,去了才知道,所以没带电脑。看来我该换个功能强大的手机了。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5 23:50     标题: 回复 41# 的帖子

也是应论坛坛友们要求才下决心完成直播的。想来若不是坛友们给予的"压力",我们恐怕也没动力完成哦!
作者: 郑土有    时间: 2012-12-17 22:15

感谢恩施土家、刘慧同学的会议直播,辛苦了!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3-1-11 13:52

恩施土家、刘慧辛苦了!
长江入海,终成汪洋!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