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人类学家都上当了” [打印本页]

作者: 微蓝    时间: 2012-12-10 19:29     标题: “人类学家都上当了”

今天,在看书的时候,看到一则故事,觉得很滑稽,滑稽过后却也引起了一些思考。也许故事本身是经不起考证的,但是故事里面的情形却常出现。

【当你想要看到某种事实的时候,你可能正在发明这种事实。】

   有一群人类学家听说在亚马逊丛林深处有一个原始部落,会戴着骇人的面具跳很怪异的舞蹈。这让人类学家们非常兴奋,因为他们可能从这种原始舞蹈中发现人类蒙昧时代很多早已湮没的文化习俗。于是,他们跋山涉水,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部落营地。
   因为语言不通,人类学家们跟部落酋长比比划划解释了半天,主人终于明白了他们的来意。于是,第二天晚上,人类学家便看到了该部落的人们真的跳着很怪异的舞蹈,戴着骇人的面具。而这正是他们所要看到的东西,于是他们回来之后写了大量的论文,记下了他们看到的东西————有这么一个怪异的部落戴着那样的面具,跳着那样的舞蹈。他们断言人类的原始社会就是这个样子的。整个学术界都轰动了。
   若干年后,另一批人类学家也去了,这次他们与土著人们一起生活了很久,至少学会了当地语言。没想到土著们却告诉他们一个哭笑不得的故事:当年曾经有一批和你们很相似的怪人来到我们这里,想看我们戴面具跳舞。我们原本不会跳舞,可是因为善良好客,不能让客人们失望,就按照他们说的,连夜赶制面具,编出了一套舞蹈,跳出来给他们看。
   原来,被人类学家们视为原始文化活化石的土著舞蹈恰恰是土著人出于礼貌发明出来的。第一批人类学家想要看到某种东西,也的确看到了他们想看到的东西,但却不是真正的本真的东西。
   在我们的世界里,还有多少事情是这样?当你想要看到某种事实的时候,你可能正在发明这种事实。
作者: 虾哥    时间: 2012-12-10 19:38

这是对人类学家的讽刺,也是对学科的一种提醒。
作者: 齐鲁青未了    时间: 2012-12-10 19:42

田野调查不够深入啊!
作者: 谢家宝树    时间: 2012-12-10 23:40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这就像苗族生小孩办“满月酒”的习俗中跳的板凳舞,原本是在家里跳的仪式舞蹈,后来因为旅游发展经济成为集体室外表演的舞蹈,成了变味的民俗!
作者: 马向阳    时间: 2012-12-11 11:16

处于学科的爱好!不分真伪!应该要有长时间的观察@!
作者: 微蓝    时间: 2012-12-11 13:25     标题: 回复 4# 的帖子

你所说的这种情形跟故事里讲的应该还是有细微差别的。你所说的那种是本身存在,因为旅游开发而改变,有时候更多的是一种政府行为;而故事里的这种情况是指调查者的不严谨不深入所造成的。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2-11 23:09

也许这个故事后面还有继续,当地人可能觉得这样的表演能获得旅游收入,于是就保存了这样一个传统。所以今天的民俗旅游基本上都是处于一种上当与不上当之间,把人类学民俗学者遇到的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叫《坑爹的田野》
作者: 焦虎三    时间: 2012-12-12 00:17

我们不能把人类学考察纯当作静止的学问,不能认为人类学拒绝接受一切变化与变迁。上面那个事例,换个角度,探索土著文化坚守的底线在何处,一种文化如何受外来所左右,它的摇摆对自身文化有何影响,这样的话题比找所谓本真的东西,同样据有价值。
作者: 竹林遗风    时间: 2012-12-12 15:00

历史发生的过程有很多事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看似合理的推断也可能与历史真实完全不一样。
作者: 焦虎三    时间: 2012-12-12 15:45

对。我个人不太喜欢人类学一说田野,就非要定个界线,什么是真的,抑或,什么是伪的。今天的传统,可能就是昔日的异化,而今日的涵化,可能就是明日的正宗。我们必须学在分辨底层时,同时看见变化和异化。这样才相对完整。
作者: 焦虎三    时间: 2012-12-12 15:54

人类学最终解决的是人类存在合理与走向的问题。在这点上,它更加认可存在的合理性,这是它虽然也关注原始或原生的文化,但与考古学\历史学本质的区别之一。
作者: 焦虎三    时间: 2012-12-12 15:54

个人看法。个人看法。个人看法。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2-12-12 19:11     标题: 回复 11# 的帖子

我同意您的观点。
这个故事一方面有意识地讽刺了“观光式”田野采风的笑话,另一方面也提醒了我们是否也该注意一下对象可能的“创造”。假设这种“礼貌”行为逐渐变成了一种“风尚”,一种“传统”,是否也就说明这些人类学家其实也不那么可笑了。改变和自我应对没有什么问题,也不需要太着急批评和给它下定义,认为就是不好。如果是人家自己乐意,觉得旅游可以发展自己的文化,或者更直接的就是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我们作为一个“客观的学者”,又为什么一定认为他们这种“迎合游客”的行为就是不符合传统呢?所以,我们还是审慎一点比较好。田野的人们如果想要跳舞了,那就应该跳舞。我们的描述也就会是:这是一群会跳舞的人。
作者: 焦虎三    时间: 2012-12-12 23:31

谢谢。谢谢。谢谢。字节要够,晕。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12-13 17:51

“传统”被一些人发明,然后被另外一些人发现,甚至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被“挖掘”、“抢救”!
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新的社会关系总是需要一些新的支撑的。
作者: 微蓝    时间: 2012-12-13 22:42

看到大家的回帖,很多人在就这个故事所反映出来的关于用哪一种态度看待田野的问题,这个确实很值得探讨。但是这个故事似乎还存在另一种隐含义,就是在折射人类学在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用一个看似滑稽的故事反映学科的发展史。
作者: 沙野    时间: 2012-12-13 23:20

引用:
原帖由 焦虎三 于 2012-12-12 00:17 发表
我们不能把人类学考察纯当作静止的学问,不能认为人类学拒绝接受一切变化与变迁。上面那个事例,换个角度,探索土著文化坚守的底线在何处,一种文化如何受外来所左右,它的摇摆对自身文化有何影响,这样的话题比找所 ...
严重赞成!
作者: 焦虎三    时间: 2012-12-14 16:01

对。你说的很深刻。再过几十年,上百年。全球化如此进行下去了,没有所谓真了,或者,很少了,人类学又怎么办。
引用:
原帖由 微蓝 于 2012-12-13 22:42 发表
看到大家的回帖,很多人在就这个故事所反映出来的关于用哪一种态度看待田野的问题,这个确实很值得探讨。但是这个故事似乎还存在另一种隐含义,就是在折射人类学在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用一个看似滑稽的故事反映学科的 ...

作者: 焦虎三    时间: 2012-12-14 16:05

谢谢大家一同来讨论,交流。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谢谢大家。
作者: 竹林遗风    时间: 2012-12-14 16:53

当然,如果我们只对田野所见到的分析其现在意义,不去做历史的溯源,那么没问题。而关键是我们不能无视历史。
那么,我们就不能只是观光式的做田野工作,而需要扎实的历史功底,口述史、书面史、考古资料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从这一点上说,我们应该向历史学致敬。

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只要关注传统被发明的过程就好,而不是去判断发明的合法性。
作者: 微蓝    时间: 2012-12-14 23:01     标题: 回复 18# 的帖子

呵呵,也许还是可以过的,又回归到那个“安乐椅”时代。这个故事里提倡的其实就是马林诺夫斯基开创的人类学“参与式观察”的田野时代,相应的也就是对“坐在安乐椅上”的时代的讽刺,就此来说明人类学发展的转折。但是学科发展至今,也许不能像这个故事一样简单的来界定对与不对。像《原始社会》依旧是了不起的著作。前段时间,民俗学不也在讨论“田野”与“文本”的问题嘛,涉及到如此专业的问题,还是要多听听前辈们的观点,他们思考的更深刻。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