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常世界進入非常世界,時間的性質已經轉換,不過類似巴赫汀(Mikhail Bakhtin)(1984)所說的第一世界(生活)(the first world)與第二世界(生活)(the second world)的兩種社會文化體系,確實存在於禮儀與民俗活動中:古代的封建秩序以至現代的社會階層,即如在節慶時間內仍繼續存在且被強化。這種祭祀形勢所加強的宗教性嚴肅,延續日常世界的社會身份、道德的嚴肅,從封建貴族到地方頭家在祭典活動進行中,再確定並展現自我的身份地位,乃是獨享神所賜的恩澤,故具有神聖、神秘而異於凡俗世界。至於庶民所進行的節慶活動之異於日常生活,就在其獲致並逾越平常的道德、娛樂的禁制,得以用裝扮後的第二身份,按照習俗所傳承的遊戲規則,諸般競賽、嬉鬧和模仿,剛好區別祭典儀式的行禮如儀,只有在這種狀態底下,參與者依照自己的能力、嗜好而表演自己,這正是從古自今所傳承的「遊戲」本質。巴赫汀藉由拉布雷(Rabelais)的《巨人傳》所隱喻的庶民文化類型和民間節慶文化的狂歡特質,他經由小說所反應的身體欲望,表現在縱情吃喝、嬉鬧及狂歡,解說狂歡節(carnival)的節慶特質,這是民間文化在交會及官方文化之外,另行發展其獨有的生活與世界。這種詼諧文化顛覆了封建秩序,卻深具活力地展現其身體機能與生命力量,以之解消平常世界中的嚴格秩序。對於「吃喝玩樂」的身體本能極其怪誕表現,庶民階層藉由節慶時間暫時脫離上層社會的支配,其中多少反應帝俄專制時代知識份子嚮往自由的理想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