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保嗣酒” [打印本页]

作者: 陈秋    时间: 2009-2-10 09:11     标题: “保嗣酒”

陈秋
   在温州乐清柳市镇的后西村,民间至今还鲜活的传承着一独特的“成人礼”习俗——摆“保嗣酒”,即村中俗民,无论那一家有儿子年满十八周岁,就要摆上酒席宴请村中所有村民前来吃酒庆贺,祝福十八岁的少年顺利成年,也让这个少年明白,应该开始为家庭分担责任,尽男子汉的义务。所以后西村的“保嗣酒”,是开开心心的摆,热热闹闹的办。
为何称为其为“保嗣酒”? “嗣”在古时就有“后代”的意思。《尔雅》:“嗣,继也”,《书•舜典》:“舜让于德,弗嗣。”“保嗣酒”中的两个“嗣”应该与这两个“嗣”的含义相同。“保嗣酒”顾名思义,就是祝愿、保佑家族后嗣人丁兴旺、家业兴旺的一种祝福宴席。乐清方言中,“嗣”和“自”发音同,所以有些村民说,“保嗣酒”应称为“保自酒”;又因为宴席上所有的菜肴,摆成一尺高(一筷子直立的高度),有人因形而称“高盘酒”。
保嗣酒在后西村的来历至今无从考证。笔者在田野中了解,其来源基本有三中说法。
一是“许愿—还愿”说。根据今年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柳市镇的普查资料记载:古时,该村一户人家生了个儿子,房族长辈纷至沓来贺喜,且对婴儿一副聪明样赞不绝口,说夸孩子长大后定有出息。主人听了大喜,立誓:“他日,我儿真如各位吉言,定摆一尺高的酒席请诸位享用。”光阴似箭,转眼这孩子长成了十八岁的风流倜傥少年,且学识出类拔萃、为人处世大方得体,深博房族长辈、村民四邻的喜爱。其父母信守承诺,在少年十八周岁生日的那一天,果然摆了一桌子酒席宴请房族享用,每一盘菜真的都有一尺高。酒席间,有人提议“这个酒宴就叫保嗣酒”,于是这个独特的“成人礼”习俗在后西村代代传承。
   二是“辟邪—求吉”说。古时,村里有钱人家认为,自家的孩子(男孩)特别娇贵,为了孩子出生以后好养活,向神明许愿,如果孩子能够顺利长大到十八岁(以十八岁为成年标志),就请村民“喝酒”。 这一说法与和今年柳市镇的普查资料记载有相似之处,也和乐清俗民古来的“求子——还愿”生育习俗相吻合。
另一说是“高”姓宗族的交际民俗有关。后西村所有村民都是姓“高”,“高”姓的房族间盛行宴请习俗,固定宗族内只要有男丁年满十八周岁都要“摆酒”(乐清方言,意为设宴席)请客,远近亲戚相互祝贺,后来许多村民纷纷效仿流传下来。
后两种说法在乐清电视台2001年5月11日录制的“观察室”节目里有记录。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成人礼”习俗,乐清柳市镇后西村摆“保嗣酒”的“成人礼”习俗的有什么独特地方呢?
最吸引眼球的恐怕是酒桌上所摆菜肴的造型。虾干、蚶子、鱼干、花蛤等摆十个冷盘菜,每盘都要摆成一尺高的梯形样子,其造型宛如十座耸立云霄的高塔,塔尖还放上红色的樱桃或小西红柿衬以绿色的菜叶做点缀,当地村民称之为“摆方盘”。也许当地人用“高塔”来寄予象征中国传统文化对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的夙愿和企盼吧!“摆方盘”的高塔造型是很花时间和工夫的,单是摆一盘蚶子,就得花费3个多小时,消耗10来斤蚶子做材料;花蛤是最难摆的,下面要大的,中间要中等大,上面的要最小的,这样才能够让“高盘”稳如泰山。63岁的村民高国林自豪的说:“这样的手艺是连大厨师都做不出来。” 看来“摆方盘”已经形成了当地的一种民间的“菜塑艺术”了,它与温州地区的传统米塑工艺一样,都表达了俗民对艺术美的创造和追求,对生活美的期盼。酒席期间陆续上来的十大碗热菜,要放在十个盘冷菜中间,而且摆放在一尺高的“斗”(乐清民间一种木工艺)上来吃,这样整个宴席的桌面平均海拔升高一尺。在这样的宴席上吃酒,似乎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时空,这就是后西村俗民的“成人礼”仪式。村民们一边吃,一边欣赏着精美的民间艺术,一边相互问候着吉祥的话语,一个和谐的社会就这样延续下来……
除了“摆方盘”的民间艺术以外,保嗣酒在操办过程中还体现出公平公正的民间智慧。
一家有一到两个儿子到了十八周岁摆一桌保嗣酒,三个儿子满十八周岁摆两桌保嗣酒,依次类推,五个儿子摆三桌酒,七个儿子摆四桌酒……每年,村里满18岁的男丁总数要满十个才能够进行保嗣酒的“成人礼”习俗。原本是谁家孩子成年了,只要摆上一桌“保嗣酒”请客就可以了,随着村里人口的繁殖,家庭数量的增加,村民发现只摆一桌位置太少,容不所以村民,但是多摆几桌又让一个家庭的经济负担过重。于是村民规定为:每户有孩子满18岁只要摆一桌,但是其他村民每户只能够一人赴宴席。也就是说,如果村里共有100户,那年就得要有10个孩子满18岁摆上10桌才能够容纳每户一人赴宴的总数。如果人数凑不齐,便要推迟到来年,待有10人后再摆酒请客,同理,也要将多出的人数挪到来年等下一批的少年成年一起办。
中国的传统文化最讲究长幼有序,怎样排宴席的座位次序,让村民心服口服呢?
一旦确定要摆的所有酒席桌数以后,参加摆“保嗣酒”的人家,要将前来“吃酒”的村民各家庭户主名字写在纸条上,然后摆酒人家就开始抓阄,抓到谁,谁就要到他家去吃酒。或者村民抓到写有哪家户主姓名的纸条,就到哪家去吃酒。假如全村有200户,摆酒人家就准备200张写有各家户主名字的纸条,采用抓阄的办法就很快的安排好了座位瞧!就是用“抓阄”这种传统民俗游戏的形式,解决了一个公平公正的问题,怎能不说是后西村的智慧。
    据悉,保嗣酒在后西村已经有300多年的传承历史了,时间都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三。代代流传,从未间断。村民高国林回忆说,即使在1958年的经济困难时期,大伙也要把粮票凑一块,简简单单吃顿“保嗣酒”。
写到这里,笔者不不禁想起20世纪初,荷兰学者凡•根纳普在《生命礼仪》一书提出,仪式对于个人在生老病死等生命阶段和关口有重要的意义。假如没有仪式的帮助,个人极其关联的社区,个人从旧的生命阶段进入新的生命阶段时,就不容易在心理和人际关系上顺利的通过,所以凡•根纳普也称这些“生命礼仪”为“通过仪式”。 乐清柳市镇后西村摆“保嗣酒”的“成人礼”习俗就是一个“通过仪式”,俗民经历了这个仪式的洗礼,共同营造了整个村落的美好和谐生活。现在柳市镇政府已经认识到“保嗣酒”的文化价值,正在申报争取进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努力。
作者: 一剑指北    时间: 2009-2-13 11:20     标题: 好文章!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