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魏崇周 河南文化产业特色村产业集聚模式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凌涛
时间:
2012-12-5 00:08
标题:
魏崇周 河南文化产业特色村产业集聚模式分析
河南文化产业特色村产业集聚模式分析
魏崇周
(河南教育学院 中文系,河南 郑州 450052)
摘要: 河南省为了促进文化产业集聚采取了多种战略方式,评选文化产业特色村镇就是措施之一。这些文化产业特色村镇,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各种民间组织和政府组织的联合推进,不断创新,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意识。
关键词: 文化产业特色村镇;市场为导向;资源优势;文化特色;品牌意识
作者简介:魏崇周,男,河南洛阳人,文学博士,副教授,河南教育学院学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
*本文系2009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 B509。
一、文化产业集聚的理论启发
对于产业集群(或簇群)波特的定义最为经典,即指在特定领域中,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刘宁,高登第,李明轩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P183)
波特有关产业竞争优势的理论模型表明影响文化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要素主要包括了生产要素系统、需求状况系统、文化企业战略系统、相关辅助产业系统和政府行为系统等。其中文化企业战略系统和需求状况系统共同组成了核心竞争力模块,生产要素系统和相关辅助产业系统共同组成了基础竞争力模块,政府行为和机遇因素共同组成了环境竞争力模块。(P195)
核心竞争力模块主要包括了文化企业战略系统和需求状况系统。文化企业战略系统包括了文化企业的经营战略、治理结构、营销方式和竞争状况等。而需求状况系统则反映了公众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需求,是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原动力。基础竞争力模块主要包括了生产要素系统和相关辅助产业系统。文化产业生产要素包括文化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资源等。由于文化产业集群通常都是由一系列产业价值链所组成,从上游产业一直延伸到下游产业,而且产业关联度都比较大。文化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必然离不开相关辅助产业群的强大支撑,只有具备强大的相关辅助产业群才能真正发挥出文化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环境竞争力模块主要包括了政府行为系统和机遇因素。在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处在转型发展期的中国来说,政府在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将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当然,文化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并不能由某一特定的竞争模块决定,而是多个竞争模块综合作用的结果。[ 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2005,(2).](P21)
二、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村镇的产业实践
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村在发展的过程中基本利用的是民间文化资源,运用比较优势,开辟出自己的路子。
(一)改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文不经商,仕不理财”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民权县为破除当地农民画家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小农意识,开阔其视野,市领导带领一些农民画家到有“中国油画第一村”之称的深圳大芬村学习,寻找规模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邀请专家指点迷津。这些举措极大地解放了村民的思想,激发了他们将绘画产业做大做强的信心。王公庄绘画村的发展清楚地表明,人们文化观念的转变是文化产业得以起步发展的首要因素。
其次是坚持市场导向。王公庄农民的画作从一开始即以“利润第一”为理念,把利润贯穿于生产的各个环节。[ 汤梦箫,赵蕾.“梦工厂”打造的金钱帝国J.领导之友,2005,(5).](P44)他们把绘画当作一种产业,把画当成一种商品,90%以上的画作是以销定产。从目前情况看,王公庄绘画村已经接受了市场的严峻考验,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国内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建立了自己的产销模式,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通览王公庄绘画村发展轨迹,可以看出该村之所以能形成具有较强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市场环境,是让文化与经济“联姻”,用市场“催生”的结果,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体现。正是市场经济规律的成功运作,才充分地发挥了文化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二)要善于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进行差异化经营[ 美约翰·内希姆.绝对竞争优势M.谢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P18)。这方面的典型如:
1.工艺技术模式。府君寺村的旋木工艺,长垣县佘家乡葛寨村的武术,浚县石雕,清丰县大韩村的木偶戏、大平调、武术、舞龙狮,陕县西张村镇南沟村的剪纸,西平县杨庄乡仪封村的大铜器,项城市孙店镇汝阳刘村的“汝阳刘”毛笔,开封县朱仙镇的木版年画,禹州市顺店镇的刺绣,夏邑县火店乡的宫灯、旗穗、排须、中国结、刺绣,永城市芒山镇的石雕等基本是这个模式。
2.自然资源+旅游模式。如新安县石寺镇下孤灯村的奇石,辉县市沙窑乡郭亮村影视文化专业村,灵宝市故县镇河西村的自然名胜,栾川县潭头镇的重渡沟等是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这更多的是一种真实环境的心理体验[ 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蔡伸章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P123),或者可以叫“体验经济”,参与式的难忘经历[ 美B.约瑟夫·派恩二世、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夏业良、鲁炜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P9)。
3.自然资源+工艺模式。博爱县许良镇利用竹林发展竹编产品,灵宝市朱阳镇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虢州砚”,禹州市神垕镇利用当地特有的水土烧制钧瓷,固始县三河尖乡的柳编等均属此类。
4.民间节会模式。如浚县古庙会;安阳县曲沟镇曲沟村的古集市,因拥有被誉为“华夏一奇”的曲沟抬阁、背阁而闻名全国。
5.民间文艺模式。如平县杨庄乡仪封村的戏剧和民间舞蹈,巩义市鲁庄镇的小相狮舞,项城市官会镇官会的戏曲、唢呐、响锣演出等。
(三)文化产业的形成必须规模化方能产生效益,各种民间组织和政府组织的联合推进是必要的(P222)。这中间有几种模式:
1.自发自足式。以民权王公庄村为例。这里既无自然资源,也无传统工艺,完全出于个人爱好的推动。王公庄画虎村的崛起,是文化与市场共同“催生”的产物。探秘“中国画虎第一村”的发展之路,能给人们留下许多发展文化产业的思索。其中,发挥政府作用至关重要,王公庄绘画村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府扮演了保护、服务和引导的角色。而府君寺村所在乡党委政府针对旋木作坊零星分布,分散经营不利于规模生产,形不成市场的弊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村南2公里处开发了旋木一条街,将分散作业的手工作坊统一管理,集中经营。逐渐走上了集中生产、经营的产业化之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公司+农户模式。项城市孙店镇汝阳刘村以盛产汝阳刘毛笔而闻名。当地政府充分发挥该村的自身优势,积极培育、扶持支柱产业,发挥制作毛笔的传统优势,毛笔制作由原来的家庭作坊转为“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制作毛笔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农户扶持,注重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促进了毛笔制作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毛笔制作业成为汝阳刘村农民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
3.联合发展模式。宝丰县在这方面非常突出。他们通过与大企业联营合作等办法打造精品节目、名牌团体,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民间演出团体行业协会发挥服务职能,为各演出团体提供市场信息、法律咨询、节目交流等项服务,制定自律规则。走上集团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道路,通过强强联合、人才引进和组合、节目取精选优、打造精品名牌。政府机制、社会形环境、后勤工作都做地很到位。为把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走出一条“文化引来百业兴”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该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宝丰文化产业的决定》等文件,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马街书会民俗园、汝瓷文化博物园、赵庄魔术产业园区、佛教文化观光园区、红色文化旅游园区的建设。目前,各园区建设都已取得很大的成效,同时拉动了当地小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4.大户承包、股份制承包模式。博爱县许良镇的经验值得学习。在竹林保护方面,通过完善竹林承包体制,逐步取消分户承包和小户承包,积极推广大户承包、股份制承包等好的管护经验,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竹林保护的积极性。同时,建成下水磨村30余亩竹林节水喷灌试点工程,积极探索新的竹林管护办法。 在提供发展平台方面。在郑常路和许九路商贸区建成了占地40余亩的竹货批发市场和竹木交易市场,为广大竹农的竹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同时培育竹产品销售经济人。通过聘请专家讲课和“走出去”引进先进经验等措施,明确了发展思路。催生了一批竹产品加工企业,小的有生产架杆板、竹门帘、竹床、竹席等,大的有用于汽车底版的竹胶合板等企业。
5.经济小区、工业园区模式。镇平县石佛寺镇是这方面的榜样。他们的经验是:首先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形成聚集规模优势。把玉雕作为主导产业,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形成规模,立足传统产业优势,针对全镇各村一村一品的区域特色,达到村村有特色,村村有规模。二是建设市场,龙头带动。以市场建设为突破口,先后建成了贺庄玉摆件市场、榆树庄玉镯、玉白菜市场、石佛寺翠玉玛瑙市场和玉雕湾综合市场等四大玉雕专业市场。主导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旅游、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其次是提高基础竞争力。为了强化城镇功能,加快产业发展,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企业向园区转移,促进玉雕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强大优势。一是建设了玉雕湾民营经济小区,目前,玉雕湾民营小区,个体私营企业户数量、规模、效益均居于县十大民营小区之首,被评为“省级东西合作示范区”,成为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二是建设镇工业园区,引导规模企业聚集。以镇平至二龙公路为中心,规划建设了占地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对园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玉雕加工业户进入园区生产。初步形成了“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小资本、大聚集”的发展格局,实现了龙头企业集聚、生产要素集聚、优势产品集聚的规模效应。其次是挖内潜引外资,扩充民营经济总量。一是激活民间资本,发展民营经济。另一方面,发展“能人经济”典型带动。在基层干部配备中,注重选拔培养自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带头人,全镇23个村有致富项目的双强支书、村委主任占到95%,两委班子成员占80%。通过他们引导、鼓励、带动群众发展个体经济,在全镇广大农村中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上项目,明争暗赛比发展的局面。二是引外资,壮大民营经济。采取“依靠老乡要项目,大员上阵跑项目,全员参与抢项目,找准载体争项目”的方法,营造招商引资大氛围,吸引外地客商前来投资置业求发展,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最后是提高环境竞争力,形成民营经济发展洼地。在硬环境上,以创造“玉都、水乡、绿城”为目标,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小城镇,搭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平台。同时,注重配套完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了城镇主干道路,完善了车站、娱乐中心、美食城、量贩、幼教园等基础设施,形成了产业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的创业环境和发展环境。在软环境上,按照“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理念,一是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二是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三是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四是营造诚信的发展环境。营造石佛寺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氛围,吸引外地客商到石佛寺兴商立业。
5.自配资源模式。夏邑县火店乡针对工艺品加工原料长期靠外地供应,产业链条较短,影响村民收入的实际,火店乡赵庄村投资1000万元兴建了东方化纤厂,投资1200万元兴建了超发化纤厂,成为豫东地区生产丙纶长丝的龙头企业。两厂的投产,结束了该村长期靠外地供应丙纶的历史。 火店乡赵庄村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宫灯、旗穗生产基地,每年赚取利润1000万元以上。该村村民生产的工艺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而且挂进了天安门城楼和北京人民大会堂。
(四)不断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于不断地创新。有些文化产业村就比较注重这方面的工作。比如府君寺村,走上产业化之路后,该村的生产户开始思索生产新产品,产品从盆架、衣架等生活工具向工艺品转移。村民开始生产光电陀螺,小小的陀螺装上电子元件就能旋转出五光十色,远销多个省市。博爱县许良镇的竹子装修、固始县三河尖乡的铜、铁、藤草、竹、木结合的混编系列都是创新的典型。通过技术创新,他们降低了成本或提高了差异化,从而赢得了竞争优势而一些传统品牌的消失就是因为自身缺乏创新能力
(五)品牌意识。要想使文化产业做精做大做强,必须要有品牌意识。因为品牌就是创意,是独一无二的。既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特色,更是顾客购买决策的捷径,因而意义深远[ 美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M.卢泰宏,吴水龙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P8-9)。品牌承载的是企业家的个人精神,企业家用个人精神影响员工的价值观,并在不断的调整、创新中演变成企业精神、企业文化[ Eagle Chan.虚多实少——品牌价值从何而来?J.现代营销,2007(2).](P46)。将老字号品牌进行商标注册是一种好的保护办法。要改变手艺好牌子正,就不愁销售的想法,避免老字号近年来被恶意抢注和侵权,同时保证商品的品质。禹州钧瓷在这方面比较突出。民权县也成立了王公庄农民书画院和画虎村虎文化传播,注册了“王公庄””、“民权虎””、“中国画虎第一村”等品牌商标。
三、结语
从对河南的文化产业特色村镇的研究可以看出,民间性、特色性、可开发性、可持续发展性是民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同时,这些产业都经历了一个从出现到发展然后逐步兴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政府引导的竞争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并且是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经的阶段。但在民间文化产业再上新台阶的时刻,政府必须要加强引导(不是主导),以促进观念的更新、产业标准的制定、产业规模的形成、产权的保护和创新机制的发展[ 瑞士斯蒂芬·格瑞理.顶级竞争力M.何学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P49)。现在要注意的不是政府权力的不介入,而是要防止政府权力的过度介入。在政府权力不介入的情况下,市场机制会自动调整,洛阳唐三彩如今只剩下两种产业模式(即规模型和创新型)就是一个例子。因为效益永远是产业的最大推动力。但是,当政府权力过分介入时,由于权力对规模和数字的癖好,往往又会堕入计划的怪圈,形成泡沫产业,虚假繁荣,最后造成巨大的浪费。不但不能获得更大效益,反而会使效益降低。所以,始终坚持其民间性是必要的。但政府在服务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这包括宣传、政策的制定以及融资的多样可能性等等。
同时,由于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多来源于传统工艺,虽然在初期取得了一定效益,但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加快解决人才流失、技术传承困难、市场规模小、渠道有限、品牌欠缺、知名度不高的问题。提高研发报酬、重视知识产权、提高营销策略让传统工艺进一步融入公众生活[ 郭鉴.吾地与吾民——地方文化产业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P60)。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