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欧美社会人类学界对于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王铭铭在《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一书第五章《象征与仪式的文化理解》中有过详尽的介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王斯福(Stephan Feuchtwang)的《The Imperial Metaphor: PopularReligion in China》(London:Routledge,1992)和武雅士(Arthur Wolf)主编的《Religion and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4)等。美国学者杜赞奇(Prasenjit Duara)在研究中国华北农村时则提出了“权力的文化网络”概念,试图以此揭示“国家政权深入乡村社会的多种途径和方式”,并且认为民间信仰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渠道。[7]另外,英国学者马丁(Emily Martin),美国学者魏勒(Robert Weller)以及桑格瑞(Steven Sangren)等,近年来也对汉人民间信仰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③
当然,社会人类学并非是当前民间信仰研究中的惟一理论来源,事实上,在其他一些研究中,社会学理论的影响同样很大。在国外学者中,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中国民间信仰最负盛名的当推杨庆堃(Yang,C. K.)所著《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A study of Contemporary Social Functions of Religion and Some of Their Historical Factors》(Berk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1),该书被认为是西方第一部全面研究传统中国各个阶层的宗教行为的专著,有大量篇幅涉及到民间信仰问题,而且与以前著作“主要从思想和哲学角度探讨中国宗教问题不同”,它开始“将中国人生活中的宗教因素与整个社会的其他方面及其变化联系起来考察”,探讨了宗教与家庭、社会、国家等各个层面的关系。更加值得指出的是,他在该书中提出了制度型宗教(institution religion)和扩散型宗教(diffusion religion)的概念,这是两个极富创意的概念,是作者通过考察西方宗教与中国宗教现象的差异,从社会学的角度给出的一种解释,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中国人宗教信仰的特征,因此被西方众多的中国宗教研究者奉为经典。可惜该书迄今未见中译本,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