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学术动态】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小学期重田野讲特色 [打印本页]

作者: circle    时间: 2012-11-19 11:36     标题: 【学术动态】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小学期重田野讲特色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小学期重田野讲特色2012-08-15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小学期重田野讲特色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小学期教育教学活动,今年的活动招收了来自全国各地86所高校的120名不同专业背景的硕博士和优秀本科生。他们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包括4天的理论课和3天的田野实践。今年的主题是“田野调查与海岛民族志”。

2012年08月15日 科学时报 作者:李盼 温才妃

“小学期的基本理念就是要打破有"墙"的大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交流的公共平台。”

本报实习生 李盼 记者 温才妃

随着一声清脆的铃声响起,中山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单梁交上了她最后一门考试的答卷,结束了她的春季学期。考试结束后的单梁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收拾行囊,准备回家过暑假。而是去预习马上要开课的选修课程。

中山大学实行“三学期制”后,像单梁这样在小学期选修课程的学生不在少数。各个院系在小学期都会安排一系列的特色课程,这让学子们感到很“解渴”。

在田野中阅读社会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面子?为什么讲究关系?中国人的孝道反映什么心理?”百余名学子带着这样的思考聆听着台湾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黄光国的讲座。他们的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里写满专注,偶尔还会在纸上记下要点,十分投入。

上面的一幕发生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小学期教育教学活动中。

该活动自实行“三学期制”开始已举办了三届。分别是2010年的“多学科视野下的民族走廊”,2011年的“海与中国及周边社会”和今年的“田野调查与海岛民族志”。

今年的活动招收了来自全国各地86所高校的120名不同专业背景的硕博士和优秀本科生。他们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包括4天的理论课和3天的田野实践。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任麻国庆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小学期的基本理念就是要打破有“墙”的大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交流的公共平台。

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学生胡俊锋已经第三次参加该活动,是一名铁杆“粉丝”。
胡俊锋表示,在这里可以与两岸三地的名师进行交流,听名师讲解人类学知识和他们的成长历程,很受鼓舞。
名师授课的确是该活动的一大特色。据了解,由于地理位置和学术交流的传统,每年请到的港台学者占有很高的比例。例如今年就邀请到了庄英章、蒋斌、黄光国等6位知名学者。

另外,名师除了授课还带领学员进行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传统,它强调实地收罗材料,到古文化的遗址去发掘,到各地去采风俗。“三天的田野调查看上去很短,却承担着带学生"进去"的重任。”麻国庆说。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大三学生邵荻,通过这次活动第一次真真正正地下到田野去。

邵荻对研究渔村中外来的湖南人群体很感兴趣,可是怎么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圈子中,对一个“外来客”来说不是件简单的事。

通过观察,邵荻发现有些湖南人在工作之余喜欢去打桌球。于是就常常跑到村子里的一个桌球台旁边当观众,常在他们面前“晃来晃去”。看到一杆好球,就一起叫好,看到失误,也一起表现出惋惜之情,偶尔还上去打一两杆。就这样,邵荻与当地人之间的距离慢慢拉近了。当有一次邵荻来到桌球台边,发现已经不再被特别关注时,他知道自己已经被接纳了,于是,调查工作也就顺利地进行了下去。

对于邵荻这种在田野中的实践,麻国庆表示,它可以教会学生们在脱离书本、脱离网络的情况下,在田野里发现问题,发现一些老百姓的想法,“这就是在田野中阅读社会”。
节选自《中山大学暑期学校:“特色”诠释新学制》有删节
《中国科学报》 (2012-08-15 B1 大学周刊)
本文转载自http://www.face21cn.cn/renleixue/xuejie/article_2012_08_15_4312.html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