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七十年雍城考古 揭秘大秦帝国前身
[打印本页]
作者:
四知
时间:
2012-10-31 19:26
标题:
七十年雍城考古 揭秘大秦帝国前身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考古学者便踏上了雍州大地,试图揭开早期秦人的神秘面纱。此后的 70余年间,几古学者对雍城遗址进行了全面而细致地发掘,这一曾在历史上争霸中原、称雄海内的帝国前身,终于浮出水面,出现在人们眼前……
大秦帝国的摇篮
“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则苦民矣。”这是《史记·秦本纪》里,西戎使者由余对秦雍城的赞叹。从德公元年(公元前 677年)至献公二年(公元前 383年)的 294年间,雍城一直作为秦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庇护着秦人繁衍生息、发展壮大,最终实现统一六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
对于大秦帝国,史学家津津乐道,文学家不惜笔墨,而在帝国形成之前,秦国是什么样子?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亚岐介绍,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北平中央研究院学者赴宝鸡发掘斗鸡台“瓦鬲墓”,在驻扎凤翔府期间,他们对当地进行了小规模考古调查,并在凤翔郊外的雍水河畔,发现了早期秦雍城的遗存。虽然当时没有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记述,但他们却拉开了雍城考古工作的序幕。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关中地区沿渭河、泾河、汉江流域探寻古代重要历史古城及人类聚落遗址的考古工作相继展开,渭水流域的秦都咸阳、雍城随之进入考古人员的视野。从 1959年下半年开始,一大批考古学者先后参加了邕城的调查和试掘工作,并把位于雍水河左岸的“南古城”当成是雍城的所在地。虽然“南古城”在后来被证明是西汉时期的建筑,但这标志着雍城考古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及至 1986年,经过大规模调查、钻探和发掘,考古学者终于初步摸清了雍城的位置和规模,确认了城内的三大宫殿区及城郊宫殿等建筑遗址。特别是对雍城秦公陵园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考古,勘探、发掘出大量珍贵文物。其中秦公一号大墓,是全国已发掘的先秦墓葬中最大的一座,根据墓中出土的石磬刻文,基本确定大墓的墓主为春秋晚期的秦景公。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考古人员终于打开了一扇贯通古今的窗口,让长眠地下2000余年的雍城露出真容。
秦汉时期的圣都
秦国自春秋早期初都西陲之后,由于受到戎狄等族骚扰,逐渐由西向东迁徙发展,直至德公元年迁都雍城后,秦人才有了长住久居的打算。也正是在定都雍城的近 300年间,秦人形成了“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宏大理想,他们依托雍州地势修筑城墙,兴建宫殿、陵园、宗庙以及离宫别馆,把雍城当做一个长久之都。
献公二年都城东迁之后,雍城宫城等虽已弃之不用,但陵园、宗庙等依旧保留,仍为帝王祭祀天地五帝和祭拜祖先之所。对此,田亚岐解释说,秦国历史上“九都八迁”,在定都雍城之前,迁徙都是为逃避外敌和灾害,而在定都雍城之后,秦人产生了“子孙饮马于河”的战略意识,此后的迁徙都是以军事侵略和扩张为目的的。但这种迁徙存在不稳定性,为了免遭战争的损毁,秦人将陵园和宗庙仍保留在后方相对安全的雍城,而仅仅将政治中心转移。
数十年的考古工作也印证了雍城的历史地位。马家庄春秋宫殿、宗庙区位于雍城中部偏南,由四个建筑群组成,最显著的特点是宫殿与宗庙处在同一个区域内。考古学者在一号建筑群遗址内发现了牛坑、羊坑、人坑、车坑等百余个祭祀坑,并根据同时出土的各类遗物判断,一号建筑群为宗庙性质,进而又认定一号建筑群为保存完好的先秦礼制性建筑。
秦人当时的许多重要礼仪与祭祀活动除了在宫殿举行外,还有不少是在城郊地区举行的。秦汉时期雍城著名的宫殿蕲年宫,在秦都从雍城东迁后,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秦始皇加冕等诸多重大礼仪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
因此,雍州不仅成为当时各列国中最发达的城邑之一,也成为秦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都城之一,其作为“圣都”的象征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期。
先秦文化的拐点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考古学者便开始以城墙遗迹为突破口,探寻雍城的具体位置、形制和范围,发现雍城不仅以纸坊河、雍水等自然河流为屏障,还开掘城壕、修筑城墙,形成多重防御体系。
田亚岐认为,秦国之所以定都雍城,并建立起如此坚固的防御体系,与其防御为主的军事思想有关。在定都雍城前,秦人势力单薄弱小,饱受戎狄骚扰,定都雍城后,首先想到的是建立防御体系,抵抗外敌侵略。而在势力发展壮大之后,秦国呈现出对外扩张的思想征兆,成为日后大秦帝国崛起的先决条件。
近十余年来,考古工作者开始对雍城进行更加细致地探索和研究。针对雍城制定保护与展示规划,也进入了这一时期的考古工作中。
据田亚岐介绍,从 2009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对秦公一号陵园和六号陵园进行了实验性复探,认证了雍城遗址中21座“中”字形大墓即为在雍城执政的秦公的陵寝。同时,考古人员发现,秦国早期的秦公大墓与小墓葬于一起,为典型的集中公墓制;雍城时期二者仍然相距较近,但秦公墓之间、秦公墓与中小墓群之间,已有兆沟分隔;而在秦国末期至秦代,“公墓”与“族墓”乃至“公墓”与“公墓”之间,不仅已完全分开,而且距离较远,为典型的独立陵园制。由集中公墓制到独立陵园制的演变,反映了当时秦国社会内部森严的等级制度,而这一制度的形成,也成为秦国积蓄力量、吞并六国,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的基础。
关于今后雍城遗址的考古方向,田亚岐说,雍城的考古工作首先要承接与确立既往“宏观”的工作成果,按照新时期大遗址考古工作的要求,树立“微观”的工作定位和理念,全面调查、区域勘探、重点发掘,以达到对整个遗址的全面掌握。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