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吳黎朔:先秦母神信仰與發展初探【台灣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打印本页]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2-10-18 02:36
标题:
吳黎朔:先秦母神信仰與發展初探【台灣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先秦母神信仰與發展初探
作者:吳黎朔
指導教授:曾永義
中國文學系99 學年度第 2 學期碩士論文
關鍵字:西王母;女媧;地母;母神;原始信仰
摘要:考古界一般認為人類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距今約三百萬年前,然而以城市的出現、文字的使用和王權統治等為內容的話,人類文明史只能算約五千多年,且這些文明多是由以父系政權為基礎所建立而來,然根據歷史、社會、人類學者們的研究,父系社會出現前是漫長的母系社會時代。父系社會與母系社會兩種文化於本質上有著巨大的差異,理安‧艾斯勒在《聖杯與劍--男女之間的戰爭》一書中就指出這種差異為崇拜女神的母系文化和崇拜戰神的父系文化的對抗性 。然而事實上,在這些所謂的父系文明中的宗教,卻都擁有不少影響深遠的女神,並且世世代代被尊崇奉祀著。以中國為例,自三代以降,除了周則天皇帝武瞾外,所有的政權都是由男性所建立,但於他們所建立、信仰的宗教中,卻存在著眾多的女性神祇,甚至有些地位崇高,或對中國文化、習俗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中國民間所信仰的女神,不但數量眾多各有其傳說與神蹟,信眾廣佈於社會各階層,使社會不同群體之間形成相同的的文化習俗。綜觀兩岸的對女神崇拜,根據地域民族等不同因素而有不同對象,其中以閩台女神及影響冠於全國 ,而閩台所信仰的女神並非皆是福建土生土長的,亦有外來宗教傳入所形成的。
閩台宗教中主要信仰的女神有哪些呢?據九十四年台灣寺廟主要祭拜的主(正)殿主祀對象調查結果可知,在台灣眾女神中以天上聖母(媽祖)、天上王母(瑤池金母)、觀音佛祖、九天衛房聖母 四者影響最大 ,其他如地母娘娘、臨水夫人等女神也在閩台地區亦有廣大信仰群眾。 天上聖母(媽祖)、天上王母(瑤池金母)、觀音、媽祖等女神信仰產生之時間、地點、原因不盡相同,如天上王母信仰需推溯回史前西王母傳說,觀音信仰則要考慮佛教傳入與中國民情交互影響,至於媽祖為唐宋造神運動時所產生的人神,且是唯一由地方女神逐漸形成為全國共同信仰的對象。本文以台灣地區所信仰數位重要母神為研究重心,欲分其形象、信仰之民俗源與發展。
論文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7
一、研究目的與方向 7
二、女神研究回顧 9
三、研究範圍與方法 16
第二章 原始宗教與女神崇拜 18
一、生殖崇拜與母系社會 19
圖一 岩畫中的生育神 22
二、圖騰、生殖與感生神話 22
(一)圖騰信仰 22
(二)圖騰與感生神話 25
三、女性始祖崇拜 28
圖二 興隆窪文化女神石雕像 29
(二)三代女性始祖崇拜 29
小結 30
附表一 31
第三章 地母與土地神崇拜 33
一、自然信仰下的天地觀 33
(一)自然崇拜 33
(二)自然崇拜的對像 34
1、天體崇拜 35
圖三 仰韶文化的太陽紋 35
圖四 拜日圖 36
2、土地崇拜 37
二、最早的土地神──地母 38
(一)地母觀念的出現 38
(二)地母之造像 39
圖五 河北省灤平後臺子出土石雕女神。 41
三、后土的演變 42
圖六 山西曲沃任莊扇鼓儺戲《坐后土》 42
(一)自然神──后土地祇 43
(二)后土官 43
四、社神與土地公 45
(一)社與社神 45
(二)鄉土守護神--土地公信仰 48
五、台灣的地母娘娘 49
表二 台灣重要的地母宮廟 52
圖七 寶湖宮地母廟 53
小結 53
第四章 中國神話中最初的大母神--女媧 55
一、女媧與前人研究概述 55
二、神話中的大母神 58
(一)大母神之定義 58
(二)神話中的大母神 59
圖八 維林多夫母神 60
圖九 持角杯的維納斯 61
三、女媧之大母神特質 61
(一)創世神格 61
(1)楚帛書創世篇 61
圖十 戰國楚帛書 63
(2)古籍文獻 63
(二)救世女神 65
(三)始祖母神 66
(四)高禖女神 68
四、台灣的女媧信仰 69
表三 女媧故事統計表 69
(一)客家天穿節 71
(二)民間女媧廟宇 73
表四 女媧娘娘為主祀神的廟宇 73
1、宜蘭壯圍大福村的補天宮 74
圖十一、圖十二 宜蘭壯圍補天宮女媧娘娘 74
2、台南白河靈山寺與嘉義梅子厝保福宮 75
圖十三 台南白河靈山寺 75
圖十四 嘉義保福宮 75
小結 76
第五章 西王母形象與信仰之發展 77
前言 77
一、研究綜論 77
(一)神话與傳說的演變 78
(二)神話起源與崑崙等地理方面 78
(三)宗教圖騰與原型 79
(四)漢代王母信仰與圖像 79
(五)各地民間王母信仰與文化 79
二、先秦西王母信仰的形成 80
(一)卜辭中的「西母」 80
圖十五 阿茲特克的COATLICUE (阿特立庫)女神 82
(二)先秦「西王母」的出現與演 82
表五 西母與西王母比較 84
三、兩漢之後西王母信仰 85
(一)漢代西王母信仰發展 87
1.早期--追求長壽者心中的仙人 88
圖十六 西漢洛陽偃師辛村漢墓壁畫中後室間橫額西王母 88
2.中期--人民的救世神 89
圖十八 棗莊山亭馮卯鄉出土東漢西王母與東王公 90
3.晚期--至高無上的神祇 90
圖十九 山東微山兩城出土東漢西王母與伏羲、女媧 90
(二)魏晉至唐--西王母道教化 90
四、台灣的王母信仰 92
表六 勝安宮與慈惠堂之比較 94
花蓮勝安宮天上王母娘娘,戴通天冠,雙手成捧狀,左右有兩位侍者,形象較為慈祥莊嚴。 95
圖二十一 松山慈惠堂的瑤池金母 95
小結 95
結論 97
参考文獻: 101
古籍: 101
今人文獻: 101
期刊報紙: 105
電腦網路: 108
参考文獻:
古籍:
1. 【先秦】《論語》影印阮元校刻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12月。
2. 【先秦】荀況原著、牟瑞平譯:《荀子》,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01年
3. 【先秦】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詩經.商頌.玄鳥十三》,影印阮元校刻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12月。
4.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5. 【漢】王充:《論衡全譯(上)》,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
6. 【漢】許慎撰,柴劍紅、李肇翔編,《說文解字》,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
7. 【漢】王充:《論衡全譯上》,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頁218。
8.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影印阮元校刻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
9. 【漢】許慎撰,柴劍紅、李肇翔編,《說文解字》,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
10. 【清】張英、王士楨等:《淵鑒類函》第一冊〈歲時部.春.正月〉,北京:中國書店,1985年。【影1887年上海同文書局石印本】。
11. 【清】俞正燮撰:《癸巳存稿》,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
今人文獻:
1. 《花蓮縣志》,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出版,2006年
2. 《廣東省志.風俗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
3. 【日】白川靜著、王孝廉譯《中國神話》,台北:長安出版社,1983年5月。
4. 【美】巫鴻,柳揚、岑河譯:《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北京:三聯書店,2006年8月。
5. 【德】埃利希.諾伊曼著,李以洪譯,《大母神:原型分析》,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8年09月。
6. 【蘇】柯斯文著、張錫彤譯《原始文化》,北京:三聯書店,1983年
7. 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上海:龍門書局,1961年。
8. 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等編:《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年。
9.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等編:《宗教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2006年。
10. 內政部民政司所編《全國寺廟名冊》,台北:內政部民政司,2001年。
11. 王小盾:《原始信仰與中國古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0月。
12. 王小健:《中國古代性別結構的文化學分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13. 王永謙:《土地與城隍信仰》,北京:學苑出版社,1996年。
14. 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北京:中華書局,1987 年2 月。
15. 王作安:《中國的宗敎問題和宗敎政策》北京市:宗敎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16. 王孝廉:《東北、西南族群及其創世神話》,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
17. 王根林、黃益元、曹光甫校點:《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18. 王景琳、 徐匋:《中國民間信仰風俗辭典》,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7年第2版
19. 卡西勒著、甘陽譯:《人論》臺北:桂冠圖書股份,1997 年11 月。
20. 卡納:《性崇拜》,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年。
21. 何石松:《客家謎語令子欣賞》,台北:五南出版社,2003年
22. 何星亮:《中國自然神與自然崇拜》,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
23. 何星亮:《中國圖騰文化》,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2年11月。
24. 何新:《諸神的起源》,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25. 吳澤主編、袁英光選編:《王國維學術研究論集.第一輯》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3年。
26. 宋兆麟:《中國生育.性.巫术》,臺北:雲龍出版社,1999年。
27. 李東衛:《人類曾經毀滅過》,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1998年。
28. 李建國,《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1993年。
29. 李零著《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 中華書局出版,1985年7月。
30.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1. 杜正乾:《中國古代土地信仰研究》,《四川大學》,2005年博士論文
32. 周一良、吳於廑:《世界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
33. 周殿富選注:《楚辭源--先秦古逸歌詩辭賦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34. 孟慧英:《活態神話——中國少數民族神話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0年。
35. 東尼‧艾倫、湯姆‧魯文斯坦著,余黛玉譯《太陽神的祭品:阿茲特克和馬雅神話》,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5年。
36. 林立仁整編:《洞冥寶記》,臺灣:正一善書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
37. 林立仁整編:《洞冥寶記》,臺灣:正一善書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
38. 林河:《〈九歌〉與沅湘民俗》,上海: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90年7。
39. 林國平、彭文宇《福建民間信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年12 月。
40. 金榮華:《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7年。
41. 姚同發:《臺灣歷史文化淵源》,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
42. 姜亮夫:《屈原賦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
43. 姜義鎮:《臺灣的鄉土神明》,臺北:臺原出版社,1995年。
44. 美雷蒙德.范.奧弗編;毛天祜譯:《太陽之歌世界--各地創世神話》,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
45. 范文瀾主編、蔡美彪續編:《中國通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46. 范佳琪:《論女媧形象的嬗變:以文獻學為考察中心》,東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47.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敎‧第三卷》,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
48. 卿希泰主编:《中國道教‧第一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49. 孫秉瑩、趙連泰、馮興盛:《世界通史綱要》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
50.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臺北:谷風出版社,1989年。
51. 晃福林:《先秦民俗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52. 烏丙安著:《中國民間信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53. 翁雪華:《永生的鎖鑰—-中國不死藥故事之探究》,臺北:清華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9年。
54. 荀況原著、牟瑞平譯:《荀子》,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01年
55. 袁珂,《中國神話通論》,成都: 巴蜀書社,1993 年
56. 袁珂:《古神話選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
57. 袁珂等編:《中國神話資料萃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5年版。
58. 袁剛:《中國古代政府機構設置沿革》,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59. 郝春生:《人文素質教程》,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
60. 高至喜主編:《楚文物圖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61. 張雙棣撰:《淮南子校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8月。
62. 淩志四主編:《臺灣民俗大觀民間工藝.神明寺廟甲》,臺北:大威出版社,民國74【1985年】。
63. 莫福山主編:《中國民間節日文化辭典》,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1992年。
64.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人民出版社,1954年。
65. 郭沫若著:《殷契粹編》,北京:科學出版社,1965年。
66. 陳支平:《客家源流新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
67. 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68. 陶陽、牟鐘秀:《中國創世神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2006年4月。
69. 彭林、黃樸民:《中國思想史參考資料集:先秦至魏晉.南北朝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
70. 彭林:《中華文明史.第二卷.先秦》,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
71. 曾永義:《臺灣的民俗技藝》,台北:學生書局,1989年。
72. 焦大衛、歐大年著;周育民譯:《飛鸞:中國民間教派面面觀》,香港:中文大學,2005年9月。
73. 黃才容:《西王母神話仙話演變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2002年6月。
74. 黃文博:《 台灣民俗田野現場實務》,台北市:常民文化事業股份,1999年3月。
75. 黃展岳:《中國古代的人牲人殉》,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
76. 黃懷信撰:《大戴禮記匯校集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
77. 楊利慧,《女媧的神話與信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78. 楊定一編輯:《蟠桃宴記》,台南市:台灣法輪書局重刊印,1934年。
79. 楊定一編輯:《蟠桃宴記》,台南市:台灣法輪書局重刊印,1934年。
80. 葉國良:《文獻及語言知識與經典詮釋的關係》,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
81. 葉舒憲:《千面女神──性別神話的象徵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8 月。
82. 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年
83. 葉舒憲:《高唐女神與維納斯》,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
84. 過偉:《中國女神》,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85.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第一冊.神話與詩》,臺北:里仁書局,2000 年。
86. 劉志文主編:《廣東民俗大觀.上卷》,廣東旅遊出版社,1993年。
87. 劉信芳《子彈庫楚墓出土文獻研究》,台北:藝文印書館,2002年。
88. 劉慶柱主編:《中國考古學年鑒》,文物出版社,2002
89. 劉寶才、錢遜、周蘇平主編:《中國歷史‧先秦史》,臺北:五南圖書,民國91年6月。
90. 劉寶才:《先秦文化散論》,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91. 德艾伯華(Wolfram Eberhard)著、王燕生、周祖生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
92. 慧金散人函虛子錄:《玉露金盤》,三重市:玄峯慈惠堂重刊印,1880年。
93. 翦伯贊:《先秦史》,雲龍出版社,2003年10月。
94. 蔡志華:《彌陀慈惠堂乩示活動之研究》,台南: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95. 蔣書慶:《破譯天書--遠古彩陶花紋揭秘》,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
96.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鄭州大河村上》,科學出版社,2001年
97. 蕭兵、葉舒憲,《老子的文化解讀─性與神話學之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
98. 蕭兵《楚辭的文化破譯:一個微宏觀互滲的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
99. 戴寶村、王峙萍:《從台灣諺語看台灣歷史》,台北市:玉山社出版社,2004年11月。
100. 鍾宗憲:《先秦兩漢文化的側面研究》,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5年6月。
101. 簡東源:《臺灣西王母信仰之研究─-以花蓮勝安宮、慈惠總堂為考察中心》,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102. 魏光霞:《西王母信仰研究》,臺北:私立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103. 羅素著,五南圖書出版編輯部譯:《西方哲學史上冊》,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1984年。
104. 龔維英:《女神的失落》,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3年。
期刊報紙:
1. 〈臺灣客家人探源〉,《台聲》,2005年第1期。
2. 小南一郎著,孫昌武譯:〈西王母七夕傳承〉,收於其《中國的神話傳說與古小說》,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3. 方川:〈媒神高禖崇拜〉,《淮南師專學報》,1999年03期。
4. 王子今、 周蘇平:《漢代民間的西王母崇拜》,《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2期。趙宗福:〈西王母研究從一般走向深入〉,《中國社會科學報》第216期2011年8月23日。
5. 王小健:〈「知母不知父」與商周始祖的感生神話〉,(《歷史教學》2006年6期。)
6. 王以憲〈中國原姓與感生神話〉,《中國文化研究》,2005年第4期)。
7. 王青:〈商周秦漢時期政治神話的演變〉,《原道》第三輯〈研究編〉)
8. 王憲昭:〈中國少數民族感生神話探析〉,《理論學刊》,2008年6期)。
9. 王憲昭:〈我國各民族創世神話分類問題探討〉,《社會科學家》,2010年第5期。
10. 申子辰:〈被藝術史證明了的「母系文明」〉,《天津美術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11. 曲濟炎、楊忠義、趙曉明:〈甲骨文披露的薏苡文化--薏苡物種的判定〉,《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3期。
12. 吳天明〈中國遠古感生神話研究〉,《江漢論壇》,2001 年第11 期。
13. 吳真:〈西王母背後的唐代社會與唐代女性〉,《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4. 吳晗:〈西王母與西戎.西王母與昆侖山之一〉,《清華週刊》,1931年第36卷第6期。
15. 吳惠巧:〈台灣地區西王母的民間信仰研究〉,收入於《台灣民間宗教信仰與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6. 呂威:〈楚地帛書敦煌殘卷與佛教偽經中的伏羲女媧故事〉,《文學遺產》1996年第4期。
17. 呂思勉:〈西王母考〉及〈附錄〉,《說文月刊》1939年第1卷第9期。
18. 李昌韜:〈大河村新石器時代彩陶上的天文圖像〉,《文物》1983年第8期。
19. 杜正乾:〈論史前時期「地母」觀念的形成及其信仰〉,《農業考古》2006年04期。
20. 周道宝:〈「皇天后土」與「黃天厚土」辨〉,《語文月刊(學術綜合版)》2009年第09期。
21. 林燕、張群:〈試從萬物有靈論看宗教的起源與發展〉《科學與無神論 》2009年1期。
22. 芮逸夫:〈苗族的洪水故事與伏羲女媧的傳說〉,收入馬昌儀編《中國神話學文論選萃上冊》,《北京:中國廣播電視,1994》,頁371~417 。
23. 俞偉超:〈座談東山嘴遺址〉,《文物》1984年11期。
24. 施芳雅〈西王母故事的演變〉,收錄於鄭志明主編,《西王母信仰》,南華管理學院,1997年。
25. 胡厚宣:〈殷代之天神崇拜〉收錄於《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第一冊》,香港:文友堂書店再版,1944年。
26. 胡曉靖:〈從圖騰崇拜到英雄崇拜──論圖騰崇拜的起源、發展與衰落〉,《天中學刊》,2002年第17卷04期。
27. 倉林忠:〈關於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制度成因的辨析〉,《江西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第2期。
28. 倪文敏:〈中國的原始宗教及其演變〉,《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29. 凌純聲:〈昆侖丘與西王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22 期,1966 年。
30. 孫正國:〈中國族源性女神母題的文化闡釋〉,《思想戰線》2003年第29卷。
31. 孫安邦:〈后土就是土地神〉,《運城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32. 梁肇庭:〈客家歷史新探〉,《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2年第1期。
33. 梁豔敏:〈略析《詩經》「感生神話」之涵義〉,《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34. 梅新林:〈祖先崇拜起源論〉,《民俗研究》,1994年第4期。
35. 梅新林:〈祖先崇拜起源论〉,《民俗研究》, 1994年第4期。
36. 許富宏:〈《離騷》「西皇」非「少皞」而是「西王母」考〉,《雲夢學刊》2003年第03期。
37. 陳夢家:〈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燕京學報》第十九期,1936年6月。
38. 游俊:〈土家族祖先崇拜略論〉,《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4期。
39. 游修齡:〈質疑「芣苢」即「車前」——兼論「芣苢」是「薏苡」〉,《中國農史》,27卷3期。
40. 湛利華、張竹君:〈近年女媧補天神話研究綜述〉,《科教文匯》2009年10月。
41. 霍志軍:〈女媧神話的原型研究〉《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42. 黃悅:〈從河北涉縣女媧信仰看女神文明的民間遺存〉,《中國比較文學》2007年02期。
43. 新文:〈中皇山的女媧民俗〉,《民間文學論壇》,1994年第1期(總第64期)。
44. 楊寬:〈楚帛書的四季神像及其創世神話〉,《文學遺產》,1997年第4期。
45. 葉雲佳:〈女神的演變--神話敘事中的母性塑造〉,《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6期。
46. 董楚平:〈中國上古創世神話鉤沉—楚帛書甲篇解讀兼談中國神話的若干問題〉,《中國社會科學》,2002 年第3 期。
47. 過偉:〈中國女神、希臘女神之比較研究〉,《廣西梧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10月。
48. 趙建國:〈大女神與生殖崇拜〉,《河西學院學報》,2003 年第19卷。
49. 趙春青:〈洪山廟仰韶彩陶圖略考〉,《中原文物》,1998年第1期。
50. 趙逵夫:〈北宋儺戲「坐後土」研究〉,《中華戲曲》,1997年01期。
51. 趙曉明、宋秀英、李貴全:〈薏苡名實考載〉《中國農史》,1995年第2期。
52. 劉宗迪:〈西王母信仰的本土文化背景和民俗淵源〉,《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
53. 鄭先興:〈漢畫中的西王母神話與西王母崇拜〉,《古代文明》2008年03期。
54. 鄭先興:〈論漢代的伏羲女媧信仰(上)〉《寧夏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55. 鄭先興:〈論漢代的伏羲女媧信仰(下)〉《寧夏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56. 蕭登福:〈后土與地母——試論地土諸神及地母信仰〉,《運城學院學報》,2005年第一期。
57. 謝肅:〈簡論商代的社〉,《中原文物》,2008年第05期。
58. 鍾宗憲:〈「圖騰」理論的運用與神話詮釋--以感生神話與變形神話為例〉,(《東華漢學》第二期,2004 年5 月。
59. 藍陽春:〈伏羲神話、女媧神話與盤古神話是三個不同的神話譜系——盤古神話來源問題研究之七〉,《廣西民族研究》, 2007年3期。
60. 顧軍:〈圖騰的功能與圖騰崇拜〉,《北京聯合大學學報》,第13卷第1期,1999年3月。
電腦網路:
1. 中國漢畫像石磚數據庫:http://221.229.250.60:8039/tpi_3/sysasp/include/index.asp
2. 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 http://www.ikuantao.org.tw/modules/tadbook2/view.php?book_sn=&bdsn=40
3. 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系統--寺廟查詢:
http://religion.moi.gov.tw/web/04.aspx
4. 拜拜網--全國寺廟大搜尋:
http://www.baibai.com.tw/temple.asp
5. 臺北縣無極慈母宮--
http://tzumu.pc-net.com.tw/gods/hsukung.htm
6. 燕趙都市網 --http://book.yzdsb.com.cn/system/2011/01/24/010905689.shtml
資料來源及下載鏈接頁面:
http://163.14.136.79/ETD-db/ETD- ... =etd-0213112-145122
【論文使用權限】:一年後公開下載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