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京剧比基尼”没什么不可以 [打印本页]

作者: circle    时间: 2012-10-15 16:56     标题: “京剧比基尼”没什么不可以

“京剧比基尼”没什么不可以[ 来源:国际在线 | 发布日期:2012-10-15 | 浏览( 84)人次 | 投稿 | 收藏 ]   近日“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引起网友关注,选手身着比基尼、带着中国传统戏曲扮相的照片在网上被广泛转发。有网友称这是“糟蹋国粹”,也有观点认为是创新。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组委会执行主席、北京美丽文化发展董事长李裕龙24日下午接受新华网《第一回应》栏目记者独家专访,他表示,目前网上广为流传的这组照片来自今年4月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表演者为往届获奖选手。(9月24日新华网)
  比基尼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而京剧则是东方古老中国的一个很具有写意风格的文化标志,当两个都具有文化符号指向意义的美丽事物糅合在一起的时候,引起争议自然也就不奇怪。笔者认为,“京剧比基尼”其实也没什么不可以,只要是在尊重艺术和美的前提下的严肃的创作,能给人带来一些审美的愉悦感的创造,就可以被接受和欣赏,即使不接受,也没必要对此恶语相向,大肆攻击,甚至上升到民族文化拯救这样宏大的主题,没有这个必要。
  首先,这是一场“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也就是说,对于美的呈现主题来说,还是以比基尼为主,是以欣赏西方比基尼文化中对人体体型之美为主要内容,而京剧的头饰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点缀,一个唯美的元素被加了进来,最重要的是,我们从头饰的造型上来看,其实组织方并没有完全照搬京剧中的头饰造型,而是进行了写意化的处理,取其神似,形似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也正是这样含蓄的写意创造手法,让人感觉这些比基尼小姐穿戴这样的头饰才不会显得那么不论不类,如果说组织方要是完全按照传统京剧的头饰来制作一个一摸一样的头饰给选手们戴上,恐怕真的会给人不论不类的感觉了。
  其次,东西方艺术的相互借鉴问题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命题,恐怕即使是美学家,艺术家也未必能在这个问题上有什么定论。传统戏剧和西方服饰文化的融合表面看起来障碍很多,因为要跨越前年的审美观念累积起来的审美习惯,但也不是不可能,首先或许可以用一些相对艺术化的处理手段对一些具象的东西进行再构思创造,就像将京剧头饰写意画一般的简化,保留一些标志性符号,然后巧妙的和一些唯美的艺术类型对接,可能也是一种相互融合的方式。
  另外,对于中国传统戏剧的庄严、神圣,每一个中国人都认同,愈加传统的东西是就越是具有民族性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民族性艺术也是世界艺术的一部分,如何把握不伦不类和发展继承传统艺术之间的分寸,需要的不仅仅是智慧,还需要深厚的艺术造诣,“京剧比基尼”的艺术探索和尝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恐怕现在还不能下结论,但笔者认为,作为艺术探索,没有什么不可以。
[字号: ]
(编辑:剧艳光)
http://www.mzb.com.cn/html/Home/report/336454-1.htm
作者: circle    时间: 2012-10-15 16:59

“比基尼京剧”背后的创新之辩[ 来源:光明网 | 发布日期:2012-10-14 | 浏览( 154)人次 | 投稿 | 收藏 ] 刘巽达

  “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近日引起广泛关注,其受关注的原因并不是三点式比基尼,而是比基尼选手那戴着“京剧头饰”的扮相。对此,有人称之为“糟蹋国粹”,有人称之为“大胆创新”。而该赛事组委会执行主席解释,头饰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比赛中采用这种形式,更有东方韵味,也会让西方观众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笔者以为,他阐释的动机,并无不当。东西方文化如何融合?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确实是一个大课题。在这个大课题下进行各种尝试,初衷无可非议,“非议”的只是尝试的手段。与“比基尼京剧”讨论相似的,还有传统戏曲的“创新之辩”:前不久在媒体引起广泛讨论的“昆味儿不正”的《2012牡丹亭》,演出后论战甚酣,最终演变成一桩“文化事件”。论辩聚焦于“传统戏曲可不可以创新”?“守派”、“变派”各有看法。厘清两者的立场,从中找到合理的答案,对于回答“比基尼京剧”同样适用。
  在“变派”看来,实验和尝试新事物,是复兴昆曲的唯一途径。假如现念、时尚元素的加入能够吸引年轻观众,说明这种创新是成功的。而“守派”更多的是从保护遗产的角度质疑创新,担心“变派”以创新之名把遗产弄丢了。有昆曲研究者说:“把昆曲改成周杰伦,那大家直接看周杰伦就是了。如果因此吸引了年轻观众,那也是周杰伦的胜利而不是昆曲的胜利。”
  艺术形式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关键是看变的尺度。面对文化遗产,不能以庸俗的文化进化论看待:以为现代的艺术一定超过古典的,今天的一定比过去的好。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改革,假如不是从传统的思维出发,而是按西方的艺术模式削足适履,未必有好的结果。
  回到“比基尼京剧”,首先,这个调侃的提法本身就是种误读。京剧符号只是“写意”到头饰上,与改编京剧是两码事,不能简单地据此以为是“糟蹋国粹”。但酷爱京剧者的汹汹民意又提醒人们,对于国粹的触碰,决不能随心所欲,京剧符号承载的民族情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如与大众审美相距太远,就有可能引起反感,乃至造成文化情感的伤害。虽然笔者不同意有人把这种尝试简单归结为“美女经济加低俗表演”,但我同时认为,此类表演由于先天具有时尚和煽情的功能,一旦将经典京剧的典型符号杂糅进去,或有“穿着芭蕾服跳街舞”之弊,喜感则喜感矣,但对于“把中华文化元素体现得更深刻”未必有益,甚至有可能南辕北辙。
  该守的守,该变的变。如何把握其中的艺术创新尺度,是对当事者“了解传统”与“合理创新”的全面考量。不要害怕尝试,不要回避辩论,理清思路后的创新才会走向正道。
[字号: ]
(编辑:程艳)
http://www.mzb.com.cn/html/Home/report/335810-1.htm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