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作家、学者能不能重新写手札? [打印本页]
作者: apple 时间: 2009-2-7 17:53 标题: 作家、学者能不能重新写手札?
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09年2月4日
文人书法非常稀缺,手稿、手札消失殆尽
作家、学者能不能重新写手札?
章闻
本报讯 “文人书法本来是中国书法的主流,作为文人的手札,本来是生活的常态,在今天却变成了非常稀缺的东西,这让我们倍感焦虑。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了今天,缺少这一块是非常遗憾的。”在“当代作家、学者手札”研讨会上,主持人斯舜威这样表示。
“心迹·墨痕:当代作家、学者手札展”不久前在北京通州博物馆举办,来自北京、杭州、郑州、武汉等地的作家、学者、书法家也在同期聚会,研讨当代文人手札。策展人、作家、书法评论家斯舜威、张瑞田说:“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发生断裂,书写工具随之改变,当代中国作家、学者的工作更多依赖的是以钢笔、圆珠笔为代表的硬笔和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的背后,我们遗憾地发现,传统书写所留下的、具有艺术价值的手稿、手札几乎消失殆尽。”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传统文人推崇文墨兼优,然而,现在即便是文坛宿老、学界泰斗,能写一手古雅的文人字的也屈指可数。所以,“手札展”的成功举办,对于促进作家、学者加强文墨两方面的修养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家坦率地指出,不能说展览的所有作品都好,但它至少证明了当代一部分作家、学者已经意识到传统文化修养的匮乏,愿尽最大的可能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文化信号。研讨会上,大家回顾了鲁迅的那个时代,他们所面临的一些状况跟我们现在有相似之处,只是我们现在比他们那个时代更极端,不仅使用硬笔,还以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替代一切文字书写。今天,回望前贤,我们还有能力兼顾文章和书法吗?为此,斯舜威与另一位策展人张瑞田一同呼吁,当代作家、学者有能力写手札的人应该继续写下去,甚至写一些文稿。不然,当子孙在未来回溯今天的时候,他们有可能因为看不到这一时期的作家、学者们的手札、文稿感到遗憾。
据介绍,以当代作家、学者手札展这种形式重新追溯、链接传统文化,在我国尚属首次。“心迹·墨痕:当代作家、学者手札展”引起了作家、学者的关注,周退密、刘征、黄永玉、邵华泽、莫言、荆歌、杨匡汉、杨匡满、陈源斌、何申、刘家科、刘长春、白谦慎、胡传海、王家新、朱向前、方英文、王冬龄、刘恒等人积极响应,在规定时间里提供了精美的手札作品。据悉,本次“手札展”结束后,还将去其他城市巡展。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2-10 11:4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木前头万树春。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