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詹明铎 著《我之小史》
[打印本页]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2-10-4 20:39
标题:
詹明铎 著《我之小史》
新发现的徽商小说:我之小史
【清】詹鸣铎著
编辑推荐
《我之小史》是一部带有鲜明地域文化色彩的徽州乡土小说。作者笔歌墨舞,纤悉必记,叙事文笔颇为流畅。书中时见庄言危论、谑浪诙谐,它叙写了一地人群的日常生活状态,刻画出徽州独特的乡土情愁。由于该书是以章回体小说的形式出现,面向的读者主要是普通民众,较之通常所见枯燥无味的史料记载,全书雅俗同观,显然更有助于人们理解晚清民国社会的纷纭世态。
目录
本无畛域——从《我之小史》说到资料的解读
《我之小史》的发现及其学术意义(代前言)
序
卷之一
第一回 幼稚事拉杂书来,学堂中情形纪略
第二回 娶养媳过门成小耦,医秃头附伴赴沱川
第三回 到石门旋及嘉善,返故里先过杭州
第四回 回家来频年肄业,受室后屡次求名
卷之二
第五回 从业师再投邑试,事祖母重到杭州
第六回 王母大闹隆记行,詹家同控逆仆案
第七回 同扣考羞归故里,愧落第哭往杭州
第八回 做新爹甲辰得子,游泮水乙已成名
卷之三
第九回 迎新学五门道贺,探爹娘七夕到杭
第十回 买棹泛湖中选胜,辞亲往连市经商
第十一回 禀父书清言娓娓,接弟信文思滔滔
第十二回 闻弟耗命驾来杭,奉亲命买舟归里
卷之四
第十三回 办自治公禀立区,为人命分头到县
第十四回 赴景镇再及浔阳,由长江直抵安庆
第十五回 考拔贡文战败北,投法政海上逍遥
第十六回 游沪渎赏烂漫春光,办自治结文明团体
卷之五
第十七回 从众劝因公往邑,小分炊仍旧训蒙
第十八回 接杭电匍匐奔丧,办民团守望相助
第十九回 悬横额别饶静趣,剪辫子鼓吹文明
续编卷之一
第一回 陪官长谈话投机,哭慈亲抚膺抱痛
第二回 往邑城带儿就学,赴杭省携眷闲游
第三回 开振记形骸放浪,玩杭城兴会淋漓
第四回 发哀启为祖母治丧,挂归帆代善儿婚娶
续编卷之二
第五回 为谋事留杭暂搁,过新年到处闲游
第六回 访杭州略书所见,会族众恢复祠租
附录:詹鸣铎先生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attach]23381[/attach]
[
本帖最后由 蓝色爱德华 于 2015-6-11 20:40 编辑
]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2-10-4 20:40
以治徽学名世、长年盘桓于徽州山山水水的知名学者王振忠,乐此不疲,探骊得珠,近年淘得一件珍稀文献稿本,即末代秀才、徽商詹鸣铎撰写的章回体自传小说《我之小史》(未刊抄稿本二种)。该书的内容从清光绪九年(1883年)至民国十四年(1925年),逐年生动记录了一个儒商家庭的社会生活,并真切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整个社会的风云变幻。如此绵延四十余年、多至二十万字的连续真实记录,是迄今为止首次发现的徽商自述纪实文本,也是近年来徽州民间文献收集中最为重要的收获,其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均极珍贵,为人们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徽商境况、徽州文化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演变提供了独特视角和第一手资料。
詹鸣铎出身于徽州婺源木商世家,自幼饱读诗书,经历异常丰富:曾当过多年塾师,中过末代秀才,到过杭州、上海等地经商游历,出入花街柳巷,进过新式学堂,并以乡绅的身份在邻族间排忧解难,参与晚清婺源的地方自治,开办林业公司和百货店等实业,因不善经营,亏空甚多。这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广阔的阅历和丰富的素材。他还著有诗集《冰壶吟草》2卷、文集《振先杂稿》6卷,另有4册未刊日记。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认为“铜臭羞凡辈,书香冀我俦”。因而,经商只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职业,他更向往的是乡绅文人的悠闲生活。他耽于诗文,不仅熟读章回体小说《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对貂蝉、曹操、弥衡、刘备、周瑜、张飞、褒姒和介之推等人物都曾赋诗评论,并在当时的鸳鸯蝴蝶派的代表性刊物《红杂志》上发表过文学作品。
《我之小史》以自叙家世商道为主线,铺展时代背景,折射社会风云,事随人生,人随事见,极摹人情世态,备写悲欢离合,使得书中主要人物形象丰满、真实可信,一批社会贤达、政治幕僚也有血有肉、跃然纸上。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纪实性。书中对于徽商世家的家庭生活、伦理习俗、经商之道、地方制度、徽州文化和杭州、上海等地当时状况,以及科举考试、辛亥革命、洋人来华等社会剧变,都作了如摹如绘的反映。这些翔实、丰富的大量新鲜“历史重现”,向人们展示了晚清民国之际徽州地区以及江南城镇社会生活的诸多侧面,不仅有助于了解当时社会的纷纭世态、真实人生,丰富人们对于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过程的理解,而且也可以修正以往人们对于民间社会的固定看法,对于“徽学”乃至明清以来社会文化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该书是近年来徽州新史料发掘过程中最令人振奋的重要收获之一,必将引起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广泛重视。
《我之小史》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作者除了在婺源读书授徒、处理乡务,四处游历,到过杭州、湖州、安庆、景德镇、上海和苏州等地,每到一处,探寻胜迹,观赏戏剧,流连花丛,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一一真实地记录下来。
作者文笔恣纵细腻,描摹惟妙惟肖,颇具文学色彩和欣赏价值。如他对武昌首义前后的社会大变局作了宏观与细察,某些历史切片的曲折与精彩,堪与鲁迅《风波》及《阿Q正传》中的描写相仿佛。他对家乡人情风物的着意吟咏、深挚萦怀,对往来于杭州与徽州之间新安江上“夜航船”或繁盛或苍凉情景的历历描述,对屯溪、石门、练市等地独特风俗的栩栩勾画,都不乏真情慧眼,大家手笔。对上海的法政讲习所、徽宁会馆及休闲娱乐(影戏、摊簧、饮食、浴室、花园、东洋戏法、文明游戏园、出品会和运动会)等城市风俗文化的形形色色描写,写活了彼时十里洋场的浮世绘景象,也反映出这位末代秀才对新时代、新事物的敏感与激赏。
作者创作内容多有所本,事件人物或来源于亲历亲闻之日记,或见于方志、族谱、文集之记载。由于文献参差和作者前后手稿的互异,以及方言和俗语的存在,《我之小史》抄稿本的整理、校勘和注释就显得十分必要。好在,王振忠和朱红是徽学专家,对此情有独钟,舍得赔工夫,并对小说创作过程及不同版本的出现作了要而不烦的勾勒,对作者的生平作了必要介绍和考证;著名文史学者葛兆光在此书序中,又对其发现的意义作了“宏大与深情”的阐发,因而,本书允称为史料珍贵与才情不羁的奇特小说“善本”,是确然无疑了。
(转自新浪新闻中心)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