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甘内普(Arnold van Gennep,1873-1957)接受了杜尔干关于神圣与世俗的基本划分,但他却不同意将巫术与宗教分开,而是主张将巫术看作实践的方面,宗教看作理论的方面,把它们看作“巫术-宗教”混合体。他关于图腾崇拜与禁忌的论著,比列维-斯特劳斯更早地认识到,图腾崇拜只是一种分类手段,而不是一种宗教的早期形态。他在《通过仪式》(Rites of Passage)一书中,通过广泛的民俗考察,提出了通过仪式的三重模式,即分离、过渡、融合。他提出人类的经验是由不同的阶段组成的,从一个群体过渡到另一个群体,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而通过仪式即各种庆典则往往包含了分离-过渡-融合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特纳发展了更为完善的仪式理论,进一步提出了“阈限”(Liminality)、“融合”(Communitas)等重要概念。通过仪式的三阶段理论已经被人类学、宗教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采纳并加以详细的阐发,对仪式研究、象征研究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格尔茨:《文化的解释》,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05。
[2]鲍伊:《宗教人类学导论》,金泽、何其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6。
[3]恩伯夫妇:《文化的变迁》,杜杉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466。
[4]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导言。
[5]王铭铭:《想象的异邦——社会与文化人类学散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6]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389。
[7]弗雷泽:《金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84。
[8]恩伯夫妇:《文化的变迁》,杜杉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471。
[9]B. Malinnowski:Science,Religion an dReality. The Macmilian Company:51.
[10]杜尔干:《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林宗锦、彭守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11]当然,在很多文章中缪勒和斯宾塞都没有被列入宗教人类学学者的范围,但一门学科的建立正是因为众多学者的参与创造。基于他们对于宗教的关注和提出的有意义的观点,我们觉得应该把他们列入宗教人类学创立初期的有贡献者之列。
[12]参阅亚当斯:《人类学的哲学之根》,黄剑波、李文建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3]关于礼物的研究,一本新近的著作值得推荐。参阅阎云祥,2000:《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李放春、刘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4]韦伯常被人引用的宗教学著作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
[15]有意思的是,这些重要学者中有好几位出生于犹太人的背景。他们对宗教的关注或许与他们的宗教教育背景以及对宗教问题的敏感有关。
[16]参阅黄剑波,2005:《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见庄孔韶主编《人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参阅道格拉斯,2005:《洁净与危险》,黄剑波、连辉译,民族出版社。
[18]参阅特纳,2005:《仪式过程》,黄剑波、柳博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伊利亚德的著作在萨满教研究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力,被学者们广泛引证。他们大都毫不怀疑地接受他关于萨满教的定义和分类。在中国的萨满教研究中也是如此。然而,不难看出他的这些主张非常难于证实,更多的是属于19世纪进化论的讨论范畴。
[20]关于这个部分的详细内容可以参阅黄剑波:“写文化之争——人类学中的后现代话语与研究转向”,见《思想战线》2004年第4期。
[21]Boon,James A.1982.Other Tribes,Other Scribes:Symbolic Anthropology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es,Histories,Religions,and Texts.New
York:Cambridge Univ.Press.
[22]Ganannath Obeyesekere.1981.Medusa\'s Hair:An Essay on Personal
Symbols and Religions Experience.
[23]Taussig,Michael.1978.Shamanism,Colonialism,and the Wild Man:a
Study of Terror and Healing.Chicago:Univ.of Chicago Press.
[24]Michael Taussig.1980.The Devil and Commodity Fetishism in South America.
[25]Wuthnow,R.1988.The Restructuring of American Religion:Society and
Faith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Princeton:Princeton Univ.Press.
[26]Casonova,J.1994.Public Religions in the Modern
World.Chicago:Univ.of Chicago Press.
[27]Martin,D.1990.Tongues of Fire:The Explosion of Protestantism in
Latin America.Oxford:Blackwell.
[28]Stoll,D.1990.Is Latin America Turning Protestant?The Politics of
Evangelical Growth.Berkeley:Univ.of Calif.Press.
[29]Commaroff,Jean and John Commaroff.1991.Of Revelation and
Revolution:Christianity,Colonialism,and Consciousness in South
Africa.Vol.1.Chicago:Univ.of Chicago Press.
[30]Wells,K.M.1990.New God,New Nation:Protestants and
Self-Reconstruction Nationalism in Korea 1896-1937.Honolulu:Univ.of
Hawaii Press.
[31]Gellner,E.ed.1981.Muslim Society.Cambridge:Cambridge Univ.Press.
[32]Eickelman,D.F.and J.Piscatori.1996.Muslim
Polities.Princeton:Princeton Univ.Press.
[33]Asad,T.1993.Genealgies of Religion:Discipline and Reasons of Power
in Christianity and Islam.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Press.
[34]Hefner,R.W.ed.1993.Conversion to Christianity:Histor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a Great
Transformation.Berkeley:Univ.of Calif.Press.
[35]Van de Veer,P.1988.Gods on Earth:The Management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and Identity in a North Indian Pilgrimage
Center.London:Athlone.And---,1994.Religious Nationalism:Hindus and
Muslims in India.Berkeley:Univ.of Calif.Press.
[36]Gombrich,R.and G.Obeyesekere.1988.Buddhism Transformed:Religious
Change in Sri Lanka.Princeton:Princeton Univ.Press.
[37]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人类学对本土研究的兴趣高涨实际上是人类学回归本土运动的一大潮流,安东尼-科恩在一系列作品中指出人类学不仅要延续研究“被殖民化的人民”的传统,还有必要对西方内部被殖民化的社会群体加以分析,以达到反思西方主流文化,进而更准确地认识西方文化的目的。
[38]参阅贝格尔,2003:《天使的传言》,高师宁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9]参阅孙尚扬,2003:《宗教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40]拉德克利夫-布朗,1999:《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潘蛟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41]Marriott,M.ed.1955.Village India:Studies in the Little Community.Chicago:Univ.of Chicago Press.
[42]Singer,M.1972.When a Great Tradition Modernizes:An Anthropological
Approach to Indian Civilization.New York:Praeger.
[43]Redfield,R.1956.Peasant Society and Culture:An Anthropological
Approach to Civilization.Chicago:Univ.of Chicago Press.
[44]Wolf,E.R.1958.The Virgin of Guadalupe:a Mexican National Symbol.In
American Folklore,71:34-39.
[45]Worsley,P.1968.The Trumpet Shall Sound:a Study of"Cargo"Cults in
Melanesia.New York:Schocken.
[46]罗伯特·哈诺,2002:“多样化的现代性:全球化时代中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黄剑波译,载《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
[47]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以《宗教人类学》为题的著作,但由于其作者皆是出于宗教学的训练背景,因此一些人类学者认为它们还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人类学作品。
[48]例如郭于华主编,2000:《仪式与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9]美国人类学家杜磊(Gladney,1991)对中国穆斯林的研究尽管颇有洞见,但却由于其田野的不足以及对相关文化把握的错位,而受到国内一些学者的批评。
[50]这种状况一方面与人类学作为一个学科在中国的边缘地位有关,当然也与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在政治上的敏感度有关,同时从事人类学研究的学者本身也许也要承担一些责任。
[51]参阅黄剑波,2004:“往来与他者与自我之间——经验型宗教研究的问题及可能”,见《基督教文化学刊:神学的公共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同书中还有黄剑波、杨凤岗:“北方某沿海城市基督徒的家庭伦理和工作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