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我的中国年》摄影单元的初评选工作,本来想写个综述,是个总结,也算向博友们一个基本了解的交待,但想来想去,突然就不想写了,一是在一些博文里已经或多或少地有了不少关于初评的信息,二是我们的这个网络活动原来是本着“自娱自乐”的原则和博联社一贯不限制博友自由选择与创作的主张来开展的,在本来很活泼自由的状态下进行的活动中,突然加进去一个有限定和规则的东西,似乎一时让大家无所适从,这也让我本来想写综述的心又搁置了下来:没有必要再去罗嗦了,明白人自然会明白,一时理不清的朋友终会明白的,还是不写这个综述了。不要弄的象当了“国展”评委会“秘书长”似的,非得弄个什么综述出来,显摆点什么。
但想想多日来不停地看到博友的图组时所想所感所悟,总还是要有一些话要说,似乎有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必要。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题目定的不小,就试着说说吧。
一有朋友说,春节不知道拍什么!或者说太平常了,拍不了什么。有朋友说,这些年来民俗摄影说实话显得很陈旧。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民俗摄影,太多的摄影师实践过的摄影形式和活动。所以,我不知道朋友的具体所指,我想是不是有两层意思:一是主题陈旧了,几乎所有的摄影师拍摄过民俗题材,也是摄影中最常见的题材;二是表现和内容陈旧,尤其是画面往往是与古老和破旧有关,就显得萧索破旧,缺少鲜亮的外表。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和哪个层面讲,我都不同意这个观点和看法!如果指的是前者,那说明民俗题材还是有拍头,有得拍;如果是后者,那说明摄影师的肤浅拍摄和阅读者审美的错位和偏差。
我曾经说过“民俗等于文化”的话,尽管看起来似乎有点“狂”或者“过”,但我在此说的可是“大民俗”概念,就是凡民皆有俗,即习俗。记得在一个场合说这话时,我还接着说,就是再大的官员也难免生活在民俗当中。当时我立即就得到了一个领导立足于一种“小民俗”观点和政治尊崇心理操纵下的反驳,说我这是个民俗与文化的悖论!那么,试问:如果你是个高不可攀的官员,如果仅从社会的金字塔结构来细分社会阶层的话,我承认你是高层或顶端人士,但你不和最低层的被叫做民间的民众一样要吃饭吗?不和民众一样要穿裤头等等衣服吗?你不和民众一样要睡觉吗?那么,这里的吃饭、穿衣和睡觉就是民俗!再者,你不回家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吗?你家难道就没有生老病死吗?那么,你仍然难逃做为社会人的一切习俗的陪伴!我不是泛民俗论者,但这却是实实在在的,谁都无法逃脱或规避!诚然,很久以来,大家已经习惯于把民俗看做仅仅是节日或婚丧嫁娶之类的事象,这是十分狭隘的“小民俗论者”,可以说这样的朋友根本没有看到或忽视了民俗学中的文化成因。
如此看来,民俗摄影不是没什么东西可拍,实在是可拍可记录的东西太多了;不是拍不了什么,实在是没有真心投入去拍,或者没有用心拿起自己的相机去创新自己的影像;既然有了这样多的实际生活场景,那么作为民俗摄影的纪实摄影实践有很大的空间等待着我们去发挥自己的视觉语言能力。
二魏民先生已经在自己的博文《二个意义,二个通病》中有的放矢地说明一些问题。作为传播工具的媒体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十分发达而热闹的了,至于网络传媒更是势头强劲,方便实用,深得大家喜欢和追随。但也应该看到网络正是由于新兴而热闹,还有太多的规范建设问题存在,网络怎样发展和利用随即也成了众人关注和实践的阵地。我们的博联社不正是在虚拟空间世界里采取实名制而创造性地凸显自己的一种有益和有效的实践吗?既然我们可以这样做,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这里用自己的智慧和聪明在“愉悦”“快乐”自己的同时
做一些更有意义更能体现作为摄影师的自身价值和责任的事情呢?
所以,2008,就在这个即将举办奥运的春节期间,我们试着开展了这个记录我们的“中国年”的摄影活动,算是一种利用网络让博友们真正“激情”一把的有益尝试吧!
说到这里,似乎评比呀什么的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作为一个拿着相机总是在民众面前晃悠的摄影师,是否也参加了这种记录的行列。
三我曾经约请著名民俗学家、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陶立番[璠]先生写过的一篇文章中这样论述春节:
“在节日习俗中,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它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节日期间的每项活动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除信仰内容,如迎神纳福,祭拜祖先之外,许多活动更富有生活情趣,如贴春联、年画;贴窗花、“福”字;包饺子吃年夜饭;辞旧迎新,燃放烟花爆竹;家人团聚,守岁拜年以及春节期间的各色迎神赛会、文艺表演等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文化传承至今盛行不衰。几千年来,春节习俗养成了中国人的民族伦理、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表现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全世界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春节无疑是他们狂欢、庆贺的日子,表现出血浓于水的亲情。
“春节习俗,是农业社会的产物,是时令节日的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为天下之大本,所以春节的突出内容表现为民众特别是农民对作物丰收的企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直以来是中国春节习俗的永恒主题,表现出民众希望社会和谐安定,人口富足平安的迫切希望,即便是城市生活的人们,每当春节来临时,也同样盼望来年的丰衣足食。
“信仰是节日文化的灵魂,如果剔除了节日文化的信仰元素,必然会造成心理的缺失,打破社会的平衡。在民俗世界中,人们总是根据信仰的需求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文化,丰富节日的内容,春节习俗也是如此。”
专家说的很好了,所以,我就在此直接援引了。我愿和大家一起学习和思考。
四学习是为了进步,思考是为了释疑。
那么,属于纪实摄影的民俗摄影的影像价值走向该如何把握呢?
我想,从普通和平凡的民众的节日生活中捕捉和纪录那些能表现和彰显我们民族精神的图片才是我们影像的最高追求。
以徐修成的《我们家,过大年》(http://xuxiucheng.blshe.com/post/5740/162405)为例。我在评语中是这样说的:亲情浓郁,真切感人,充盈图中,随意的图像却蕴涵着作者对家庭炙热的温存感受。农村年的彰显和质朴一如影像和文字的质朴,随性而平和地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年在偏远村庄最古老的遗存,同时有了对美好生活寄托和向往的淳朴情怀。
这组作品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佳作之一。作者不是职业摄影师,影像更不算精美,从他的文字叙述中可以得知,他只是个农村的从商人员,但就是他的这种十分平静而又对平实生活的敏锐感受的心态,成就了他的这组平实而感人至深的影像,在这里可以说没有一点点的功利和欲求!有的只是对这种幸福而安祥的家庭生活的用心享受和抚慰!所有这些,难道不是我们每日都在追求和盼望着的生命状态吗?难道不是我们的春节文化所蕴涵的最基本的寄托吗?看看我们每个人春节期间收到的成百上千条祝福短信中所表达的主旨,是不是正好应了这组影像给我们带来的视觉上的绝妙注释!这也就是今年春节期间南方因雪灾冰冻而滞留的那么多的人为什么要回家的缘故!
写到这里,我想到的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具备的,是十分强大的,而这种民族精神也正蕴藏在我们的民俗精神里,它存活在我们中国的东南西北中,存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潮起潮落的细节里,存活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的每一处皱褶里,只是在一定的时候才显示出它撼人心魄的涌动。
来源:周一渤的博客 http://zhouyibo.blshe.com/post/3970/168390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