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外甥是条狗  乡村记忆之62 [打印本页]

作者: 马佾    时间: 2012-9-7 18:39     标题: 外甥是条狗  乡村记忆之62

外甥是条狗  乡村记忆之62
  
  
  正月初二、|三去外公家拜年,一圈子下来,外公弟兄几个,每家我都要磕头的。四合院内每家吃饭一顿,再陪着外婆回她的娘屋,又是大半天。大人们忙着交换话题,谈论年景收成,工分多少,粗粮是口粮,按人头分得多少,工分计算后的细粮,也就是工分粮又是多少,每个公社有没有差别,相互之间差距多大。一天算成钱,男劳力一天十分工,有几分钱呢?去年又是缺粮户么?我们却不管这些事,上树下沟钻洞爬坡,捉麻雀,放茅坡,制弓箭,那是最高兴的日子。晚上听外公讲故事,女娲补天,哦,她造人的所在,翻过几个梁子,那个黄土岭就是的。补天,就是南侧那个偏头山边呢,至于造屋是学鸟做的窝,也是屋后边那棵大树的。这一切让我们很是惊奇,原来,这些故事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咧。可惜,不几天,我们就要回家啦。平时在家,远远的离开朝阳坡,再也听不到外公讲的故事,于是逃学成为我们首选。正月,是唯一能够长时间坐在堂屋火炉边,安心地听故事时刻。
  初四、五回家后,我们又盼望着十五,那一天是武陵所有外嫁的女儿,回娘家团聚的日子。又名元宵节,家家户户做元宵,糯米磨浆滤纱晒干捏碎成粉,得大太阳天气,如果阴天或间隔着晒,糯米粉成为红色,是没本事的妇女,才会做成这样子的。雪样白的粉,雪样白的甜酒,几粒拳头大小的元宵,堆在碗里,三个或四个,形成一座山。据说,糯米成团,以甜酒煮沸后食用,有三种。一种叫做圪哒的,揉搓好的糯米面团,以手指团起一块,在沸月锅前搓挤,自指缝隙落下,掉于沸水里,浮浮沉沉地,略扁而圆,呈椭圆如瓜子;也有随意的捏揉,一粒粒如方面的色子,打麻将用的,实心而小,咬起来很有筋骨。第二种就是汤圆了,略大于圪哒,里面包有芝麻红糖豆沙,散口而香甜。第三种就是元宵,皮薄而馅厚,以红糖为主,掺杂芝麻等,也有以白糖为馅的,咬开后一片雪白,外层晶莹剔透,内里乳白欲流,三个一大碗,四个就形成一座高高的山,耸立于你面前。糖得票,还死贵,糯米元宵也就是正月十五,才舍得的,平时谁家会这样的奢侈呢。
  糍粑,也是十五这天的主食。糯米上屉蒸,灶火极旺,如桶的木甑上锅,下放竹蒸隔子,如帽子,缓坡样顶起,如帽子,锅内放水,甑内是最少泡了半天的糯米。当然泡得时间越长,越容易蒸熟擂成泥的。现在这种木甑几乎没有啦。蒸出来的米饭清香,纯粹的米香味,泥土味,青草味,还有淡淡的原野味,弥漫在饭粒里的。好事的妇女,能干的母校,农村里勤快眼尖的厨师们,总能想不通出各种法子,把荷叶槐花榆钱什么的,蒸饭时,薄薄的铺一层在蒸隔子上,或者直接拌成米粒中,即给饭上了色,又增添了香气咧。做糍粑,自然不必如此的。武火猛烧,水沸后,慢火细添柴,只让锅内的水保持沸腾状态即可。两小时或三小时,随时在锅内添加水,不至于干锅。木盆洗净,滤干,把蒸熟的糯米倒进去,一棍粗大的擂木,圆圆滚滚的,一端近柄处略细,形成两个握手的印,另一端粗大光滑,顶处稍圆平,那是擂糯米泥的咧。两手紧持,用力在盆内糯米上擂动,不时翻转米团,杵动处米烂变形,其余各处依旧晶莹剔透雪白如珍珠。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糯米擂动得如米粒变形,多数如泥,形成粘粘板板的一块,切块,分碗,沾上粉馅,那是炒熟的黄豆芝麻磨制的粉,拌上豆沙红糖,也有花生瓜子核桃粉的,总之,能够信用的干果类,平时收集到的珍稀东西,舍不得吃的,这时候都磨成粉,添加在馅粉料中,沾上糍粑条,一口口的品尝着它的美味咧。吃不完的,也有用印模,按之成形,如鱼如羊,如花如果,也有圆或方形饼状,上面密密布满祝福的大字,略凉后,即定形。那是我们最喜欢的回手巾东西了。也只有在正月拜年时,你带去一个包包,几袋子点心饼干,带回家的是腊月蒸制的馒头包子,或者是糍粑印模饼了。
  到了晚上,那就更热闹啦。
  三十送亮,十五灯,每人一柄竹丝编灯笼,圆形,紧口,上下是通透的。上面卡着十字架竹片,绑着一绳,系于竹棍上,由我们拎着,四处乱跑,灯笼在前面摆来摆去,灯光一圈晃荡在地面,那是短短一小节蜡烛,放于灯笼里固定的木板上。当蜡烛烧完,跑得累倒在床边的我们,往往要过两块糍粑饼,不等它在炉边烤热,三口两口下肚,上床就睡着了。脚,散发出臭臭地汗味,舅舅舅妈扯过被子,把热水盆端到床边,给我们洗衣过后,再盖密紧,扎紧颈边被角。迷迷糊糊地问,还有糍粑吗?再来一块,嘴巴吧哒几下,沉沉地睡去。
  天亮时,起床就要回家,今天要回县城看龙灯呢。全县所有公社的龙,要集中到南较场汇演,几十条龙。糍粑,先来几块吧,是烤还是蒸的?又或者是煮好的咧,饱饱的吃一碗,第一个跑到院坝东头路边,等着几家姨老表们,带领他们走在大人前面,先一步进县城去。
  不是有谁说过,外甥是条狗,吃了就要走么?
  
  
  乡村记忆之一  差点成为演员?
  乡村记忆之二  砚盘里的香味
  乡村记忆之三  一泡鸡屎
  乡村记忆之四  学校大院
  乡村记忆之五  一池荷花
  乡村记忆之六  火柴盒里的世界
  乡村记忆之七  冰棍
  乡村记忆之八  榆钱儿
  乡村记忆之九  鸟语
  乡村记忆之十  小河沟
  乡村记忆之11  拾麦穗
  乡村记忆之12  守青
  乡村记忆之13  晒场
  乡村记忆之14  露天电影
  乡村记忆之15  队屋屋基下
  乡村记忆之16  队屋二楼
  乡村记忆之17  折杨柳
  乡村记忆之18  捉知了
  乡村记忆之19  河堤
  乡村记忆之20  梨园
  乡村记忆之21  自留地
  乡村记忆之22  同桌1
  乡村记忆之23  赤脚板
  乡村记忆之24  十月初一
  乡村记忆之25  茅草棚
  乡村记忆之26  同桌2
  乡村记忆之27  算盘珠
  乡村记忆之28  砍柴禾
  乡村记忆之29  古墓葬群
  乡村记忆之30  眼泪
  乡村记忆之31  毁果园
  乡村记忆之32  黄家滩
  乡村记忆之33  江西馆
  乡村记忆之34  郭家梁子
  乡村记忆之35  艾蒿
  乡村记忆之36  篦子
  乡村记忆之37  棕叶蓑衣桐油伞
  乡村记忆之38  大河涨水
  乡村记忆之39  小白杨
  乡村记忆之40  摇窝儿
  乡村记忆之41  接客
  乡村记忆之42  泥砖胚
  乡村记忆之43  肉片
  乡村记忆之44  雪野
  乡村记忆之45  腊八粥
  乡村记忆之46  过小年
  乡村记忆之47  打扬尘
  乡村记忆之48  磨豆腐
  乡村记忆之49  杀年猪
  乡村记忆之50  上街赶大集
  乡村记忆之51  发面蒸糯米
  乡村记忆之52  大酥小酥
  乡村记忆之53  大年三十
  乡村记忆之54  正月初一
  乡村记忆之55  回娘屋
  乡村记忆之56  彩船
  乡村记忆之57  故事篓子
  乡村记忆之58  淘气包与逃学王
  乡村记忆之59  龙儿狮女
  乡村记忆之60  竹林
  乡村记忆之61  麻雀与蛇
  乡村记忆之62  外甥是条狗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