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时光倒流七十年 [打印本页]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2-9-3 13:27     标题: 时光倒流七十年

时光倒流七十年
——写在冯骥才先生70岁个人成就展之际


  他,一位作家,一位画家,一位民间文化的研究专家,一位教育家,他在多个领域都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已经70岁了。作为一个艺术家,过生日的方式就是静静地用一个展览的方式总结一下自己。所以,他选择了9月9日——9月18日在北京画院举办自己的个人成就展。
  □马知遥

  一个人70年的岁月是漫长而艰难的,而历经70年岁月仍旧保持着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而且勇往直前的人,是值得崇敬的。而他,一位作家,一位画家,一位民间文化的研究专家,一位教育家,他在多个领域都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实在非同一般。而今年他刚刚70岁。这个见证过岁月风寒见证过历史重大变迁的人,这个用热心的笔触和痛彻的语言表达过对世界对人生看法的人,已经70岁了。作为一个艺术家,过生日的方式就是静静地用一个展览的方式总结一下自己。所以,他选择了9月9日——9月18日在北京画院举办自己的个人成就展。
  冯骥才,一个通过文学之路走到公众视野中的人。作为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家,通过对国民性的剖析和文化批判而享誉文坛;他的几十篇小说和散文也被选入中国和世界多个国家的中小学课本;而青少年时代获得的扎实的国画功底以及在专业画院里临摹古画的经历,都给他日后的国画创作带来了极大帮助。以文学入画,绘画中强大的文学感觉以及典型的文人化风格,都让他的绘画令人拍案惊奇。
  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从他60岁时正式开始的。之前他很早就做些民间文化的田野调查,那时候只是业余爱好,但当看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大量的民间文化在迅速消失时,他焦虑而不安。机会来了,当他要退休的时候得到了来自中组部的任命通知:他继续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并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最初很多人不解,怎么让一个作家当了民协的主席?面对各种质疑,冯骥才只想用行动用成绩回答。他一头扎进民间文化的海洋,并发起了全国性质的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一干就是10年。在冯骥才眼中,学术的价值在于思想,他看到当前的高校研究中存在着学术和现实严重脱节的情况,在他看来如果我们所从事的任何事情尤其是文化事业和现实不发生关联,那么这样的学问是死学问。所以他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将书桌扎根于田野。在他看来我们的学术需要从田野中得到,同时我们的学术还需要服务于田野。也就是说我们既需要形而下地获得,还需要形而上地思考。  冯骥才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得到了中国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支持,当轰轰烈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全国大地上拉响号角时,谁都不能忘记最初的那个呐喊和呼吁者,而他还活跃在祖国的大地上。
  有的时候我们真的不能不诧异,是什么让冯骥才先生具有如此敏锐的眼光和前瞻性?后来在阅读和跟从他从事非遗保护工作时才发现,他是个非常勤奋而且有世界眼光的人。
  冯骥才的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民俗描写,他对民俗对文物有着很深刻的认识,多年的田野经验让他比别人对田野对民间生活更多一些切实的认识,而且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可以自己的民间文化思考了。另外冯骥才的民间文化保护思想还受到来自法国的雨果、梅里美、马尔罗的影响,以上三位都是作家和艺术家,同时对当时法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同的身份以及近似的对文化遗产的想法让冯骥才从他国的文化遗产那里获得了中国经验甚至精神上的支援。所以“民间创造,精英挑选”,所以他提出要建立属于我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他提出保护我们民族的节日,让全民共享节日的快乐,他提出对古村落的保护等等。
  每一次一个思考的提出总能获得全国上下的响应,因为他提出的问题恰恰是目前民众最为担心和关心的问题,也是国家政府正在考虑的问题。冯骥才的公众影响力在不断加强,而不断加强的影响力也让他无形中加添了很多工作量。哪里有文化遗产,哪里需要保护文化遗产,一些地方政府或个人就会找到他,听他的意见听他的谋略。往往到一个地方,马上就被来访者包围。他累着并快乐着。在他看来只有全国人民开始关心自己的文化了,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才有希望。
  70岁,对他来说还正是人生的黄金岁月。他的创作从来没有减弱,他对生活对学术的热情也不曾疲倦。而此刻他在做完70岁个人成就展以后,还将踏上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历程。这个工程是举国性质的,要将中国所有的古村落进行地毯式普查并做档案。这个工程浩大,需要再次全心投入。冯骥才又将开启一个新的收获之旅!

作者: 宁锐    时间: 2012-9-3 15:21     标题: 冯骥才又将开启一个新的收获之旅

他在做完70岁个人成就展以后,还将踏上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历程。这个工程是举国性质的,要将中国所有的古村落进行地毯式普查并做档案。这个工程浩大,需要再次全心投入。冯骥才又将开启一个新的收获之旅!-----难呼哉!难呼哉!请问队伍哪里来哟!
作者: 山右亭下人    时间: 2012-9-3 15:41

前不久,曾参加冯先生在济南举办的古村落保护会议,各位专家支招保护传统村落。无奈,雷声大,雨点小。其实,就连这些雷声也根本没人理会——冯先生本人也不需要听,他训完话就被簇拥而去,听专家发言的全是可以不听这些所谓专家观点的山东工艺美院的师生。
动辄如此浩大的工程,正符合当今某些好大喜功的名人和社会的风气。
作者: 山右亭下人    时间: 2012-9-3 15:42

会议期间,曾采访了几位古村落研究的名家,各位对于古村落保护的前景并不看好。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2-9-3 16:59

建设部、文化部、中国文联等先期已经开始了古村落的调查。这样的工作不进行就看着古村落毁掉吗?不做事发牢骚的人很多,别人做了还在发牢骚的更多。。。。。。。。。。尤其在所谓的小文人那里,太多!!!

动员国家力量将文化遗产推向前进的时候,小文人忽然发现自己的学科提升了。光看到自己的小利益从来没想过,他是否能够做些什么?雷大雨小,只能说明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

而当很多人还在痴人说梦的时候。古村落调查早就开始了半年多了。躺在书斋里永远不可能知道田野的魅力和遗产的危机。

[ 本帖最后由 马知遥 于 2012-9-3 17:04 编辑 ]
作者: 山右亭下人    时间: 2012-9-3 18:22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2-9-3 16:59 发表
建设部、文化部、中国文联等先期已经开始了古村落的调查。这样的工作不进行就看着古村落毁掉吗?不做事发牢骚的人很多,别人做了还在发牢骚的更多。。。。。。。。。。尤其在所谓的小文人那里,太多!!!

动员国 ...
下班前看到马先生怒气冲冲的回复,请马先生息怒。
我很佩服冯先生为民族文化奔波呼喊的勇气,尤其喜欢当年冯先生的小说,对于其人其文也曾多次予以报道。
本来应邀采访古村落保护会议,就有采访冯先生的计划,我也将冯先生关于古村落保护的言论搜集在一起认真拜读了。遗憾的是,冯先生作为会议最大的中央级官员,只在开幕式上做了首长致辞,照完合影就被裹挟而去,此后整个会议和考察期间再也没有见到他的身影。
与冯先生和马先生这样的大文人相比,我等小文人确实不该去操那些闲心,写点小稿,完成采访任务也就知足了。
身体要紧,可不要气坏贵体,再请马先生息怒。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2-9-3 20:52

以丽江为戒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2-9-3 22:14

引用:
原帖由 山右亭下人 于 2012-9-3 18:22 发表

下班前看到马先生怒气冲冲的回复,请马先生息怒。
我很佩服冯先生为民族文化奔波呼喊的勇气,尤其喜欢当年冯先生的小说,对于其人其文也曾多次予以报道。
本来应邀采访古村落保护会议,就有采访冯先生的计划,我 ...
原来是没有完成你所谓的采访任务。而且我根本就没有生气。只是指出你的心态而已。如果因此让你感动怒气那就发怒吧。

所谓的漂亮话再多都是徒劳的,关键是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投入到保护的前线中去。。。。。。。。。。。。。


你所谓的大文人小文人的酸词酸语可以继续保持下去。至少小报记者可以有那样的风格
作者: 山右亭下人    时间: 2012-9-4 17:48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2-9-3 22:14 发表



原来是没有完成你所谓的采访任务。而且我根本就没有生气。只是指出你的心态而已。如果因此让你感动怒气那就发怒吧。

所谓的漂亮话再多都是徒劳的,关键是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投入到保护的前线中去。。。 ...
说我等为小报记者,马先生此话口气忒大矣!
遥想当年表里不一的知遥永生先生,千辛万苦曾谋职的小报,比在下的省城大报还差着不只一个档次呢。
人们每当说到自己时总是健忘的,我等小文人敝帚自珍,知足常乐。
呵呵,呵呵,呵呵呵!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2-9-4 21:11

“小报"也能出大记者,可惜了你所谓的“大报记者”。遥想1996年我就是大众日报之一员,还不知道山东的省城大报除了大众日报还有什么“省城大报”。。。。。。。对话到此结束。已经离题万里。话不投机半句多。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2-9-4 21:18

估计你是熟人。但因是马甲。那就对不起了。我只针对的是马甲下面的发言。也许知道你的真名俺倒不说什么了。

所以,如果误伤了熟人,那就对不起了。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