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宋代前七夕“桥梁”是乌鸦 因叫声难听改为喜鹊 [打印本页]

作者: cfngroup    时间: 2012-8-23 19:28     标题: 宋代前七夕“桥梁”是乌鸦 因叫声难听改为喜鹊

中新网 2012年08月23日 14:05 来源:北京青年报 ◎赵柒斤

  传存下来的七夕习俗很多,比如男女相会、乞巧、求子等,但名头最响、流传最广、响应最多的莫过于它是中国的“夏天情人节”。可谁也不会想到,古代关于为牛郎织女相会“搭桥”的传说却有不同版本,而且古籍上还言之凿凿地说是“乌鸦”,这多少有点让现代人意外。

  现代人普遍认为,给牛郎织女搭桥的是“喜鹊”。是不是这样呢?唐朝诗人李贺在《七夕》里说:“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的“鹊”,不仅没明说是喜鹊,相反可能指的是乌鸦。因为唐代另一位诗人李商隐在《辛未七夕》给予了证明:“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淮南子》云:“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由此可见,在宋代以前,“乌鸦”才是牛郎织女相会的牵线鸟。

  乌鸦是雀形目鸦科数种黑色鸟类的俗称,共有36种,分布几乎遍布全球,我国有7种,多为留鸟。乌鹊虽然兼指鸟和鹊,但“乌”确实是指寒鸦之类的鸟类,它与喜鹊是完全两种不同的鸟。唐代以前,乌鸦在我国民俗文化中被称为有吉祥和预言功能的神鸟。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引《尚书传》云:“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诸大夫皆喜。”故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传说。《左传》、《史记》等古籍均记载乌鸦在古代是被人们当成喜鸟对待的。可能是段成式让乌鸦背上凶鸟恶名的。他在《酉阳杂俎》中称“乌鸣地上无好音。”同时,由于乌鸦的叫声很难听,故而,人们偏听偏信,这才把给牛郎织女“搭桥”的功臣变成喜鹊。  

  那么,为什么古人要安排乌鸦帮助一对苦命的恋人?因为乌鸦是最聪明的鸟,还是对夫妻感情最忠诚的鸟?当然不是。的确,大自然中的乌鸦是捕鼠、捉虫和酷爱运动的益鸟,也是忠于一夫一妻的爱情制度的典范。但这些都不足以令古人让它担负给牛郎织女相爱搭桥重任的。也许《史记》张守节正义说的才是真正原因:“王者至孝于神明,则(织女)三星俱明;不然,则暗而微,天下女工废。”也就是说,人间帝王的孝行会感动天上的神明,织女星会因此明亮,并导致“天下太平”的美好结局。而“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则是儒家以自然界的动物形象来来教化人们“孝”与“礼”的一贯说法。因此,乌鸦的“孝鸟”形象唐代以前一直被人推崇。《本草纲目·禽·慈鸟》中称:“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安排“孝鸟”乌鸦给牛郎织女“搭桥”,让这对苦命恋人相会,大概也是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一个投影吧。

  至于后来用“喜鹊”取代“乌鸦”给牛郎织女“搭桥”为什么会有市场?原因有二:老百姓想借此表达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而统治者的默认,是因为乌鸦后来被赋予报忧不报喜、专门暴露抨击不合理现象的勇敢自由斗士形象。特别是“好声音”(拣好的说、听好听的话)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后,整天只会“哇、哇”叫的乌鸦遭遇灭顶之灾也就见怪不怪了。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