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西游记》第三十三回大义与精解 [打印本页]

作者: 莲池溪音    时间: 2012-8-11 13:39     标题: 《西游记》第三十三回大义与精解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前一回讲到了八戒被妖魔抓去了,映射到人生中来,就是心所被理事二障给束缚了。世人恰恰是这么一回事,每天的起心动念都是按照自己的哲学观和人生观来行事的。说白了,就是将人生的种种考虑都放在了意识形态里,这就是佛家所称的外道。在佛家看来,世间一切文化都没有能转识成智,还是意识做主,与真实自性隔着一层迷惑,所以称作外道。中华传统的道家和儒家,虽然已经在理上悟到了相似的道理,但在修证上没有能力引导众生开悟成佛,最终还是被意识心束缚住了。儒家的行为偏在入世,道家功夫偏在出世,二者均未能把握中道实证。西方文化至今未出现能与儒家文化相提并论的文化体系,因此在谈到觉悟实证的话题时,往往不需提及或讨论了。《西游记》西行路上的问题,当然是当今西方文化里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了。
这一回故事讲述银角大王通过变化形式,用三座大山将悟空压伏起来,从而得以将唐僧等人事都抓进莲花洞去。这三座大山是须弥、峨嵋和泰山,分别代表无明、功德和正道三种理念,代表世人乃至修行人常犯的过失。无明是什么?起心动念也。“起心动念无不是恶”,说明起心动念除了能增长无明习气,绝无真实利益可言,修行真正的根本是从起心动念处下手。可是世人心中受到起心动念而有的善恶二法的指导,常常误解圣教,自以为是,执着功德名相。比如求放生功德,先向捕鱼者或者卖鱼者预定种种活物,然后买来,放到选定的地点。这样做不仅没有功德,而且犯下很大的过失。不仅自己增长愚痴,还令捕鱼者和卖鱼者增长罪恶,也令被捕之鱼饱受折磨。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鱼不幸死去,则是这个“放生者”所犯的杀业了,因此佛门常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正道,即人们心中重于一切的真理观,包含着择法的问题,这个力量最大,常常导致灭顶之灾。比如西方社会追求世界和平,手法上却使用杀戮的手段,这就是灭顶之灾。不仅不能得到和平,还给世界带来潜在的杀机。再比如,追求理想国的思想,崇尚物质极大丰富的利养主义,采用造作的方法,改变了自然和生态,恰恰走向了理想的反面。当今世界就是这样没有和平,没有理想的生活环境,从根本上看,就是世人追随的“人间正道”恰恰是背离大道之理的迷失邪途,必将给全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妖魔的葫芦是一种装人的葫芦,似是而非的理论,看似有科学实验为基础,实是意识形态的产物。这个葫芦专装什么样的人呢?谁信,它就装谁。所谓“歪理邪说”,信者入迷,自投罗网。外道的葫芦不能装天,只能有欺骗的作用,没有真实的理义。悟空的假葫芦是指方便法,虽然是方便之用,确能感天动地,表达了心之善而能感通十方也,可见,真修行之人一念善的功德不可思议。
外道迷真性,外道,用意识心求法,自然远离真心自性;迷失了自性功德。一切万法唯性真实,因此外道常迷真性。现在的种种学术理念,都是意识形态而已,重苦之源也。这样的哲学观、真理观、人生观等等,都是外道之说也。迷,彳止米,或行或止于十字街头也,比喻不了解真实之方向。比如,现在的教育试图从科学入道,而不是从道德入道,是不知科学乃属工匠之小术也。即使学到博士,进行博士后研究,还是迷失在十字街头,所谓“隔行如隔山”。不学通途大道,迷失自我,荒废人生实属必然,如此凡夫还常常蔑视祖宗的慈悲教诲实在是罪过,不仅这一生没有开悟的可能,还给来生种下了苦因。
元神助本心,元神,是本心理体的功德,乃一切万法的本源。既然是万法之源,自然长养一切万法,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功德性。时时刻刻在帮助本心,实质本心和元神上不可离也。本心,若要圆满心的功德,自然是回归到本源,心与性合而为一。心若有稍微造作,即离本体,而成意识心的心所法。世人对心与心所的关系观而不清,察而不觉。因此,佛家功夫中的果教派就是从果德下手,彻底放下造作之能。比如净土法门的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密宗里的持咒,都是这种修证方法。万缘放下,一念单提,当下归本还原,顿教感通理体,洞彻十方。本心,在这里代表悟空心王,化解一切灾难都得从心王所证来兑现。化解妖魔必然要回归真实,回归真实,了不少真实相资,真实无不是元本之妙用,必受元神来相助也。如佛家经典中常常描述,一佛给一切佛摩顶,一切佛给一佛摩顶,皆此理义也。真实与真实常相资助,从不分离也。世人常常怨天尤人,不得大道资助,决定是自绝于道也。一切过失都是自作聪明,自作自受的结果。

却说那怪将八戒拿进洞去道:“哥哥啊,拿将一个来了。”老魔喜道:“拿来我看。”二魔道:“这不是?”老魔道:“兄弟,错拿了,这个和尚没用。”八戒就绰经说道:“大王,没用的和尚,放他出去罢,不当人子!”二魔道:“哥哥,不要放他,虽然没用,也是唐僧一起的,叫做猪八戒。把他且浸在后边净水池中,浸退了毛衣,使盐腌着,晒干了,等天阴下酒。”八戒听言道:“蹭蹬啊!撞着个贩腌腊的妖怪了!”那小妖把八戒抬进去,抛在水里不题。

老魔道:“兄弟,错拿了,这个和尚没用。”银角大王是指执事废理,恰恰是针对心所法,因此拿八戒是送上门的事。执事废理和执理废事从根子上看都是对理的误解或者是对理的理解不透彻,而对执理废事者而言,则恰恰是忽略世间行为的因果。表面上看,有人高调实事求是或有人大谈客观规律,从本质上看,其实是一种自迷迷人的现象。比如,有人一听到万法皆空,就会误解为做一切恶事也是空。不了解理事本来不二的道理,若不能证入理事无碍的境界,因果相续受用之道必然会空不掉的。换言之,不能照见五蕴皆空,因缘果报的苦乐效果就不空。在做事的同时,五蕴作用就已经给自己编写了恶报的程序。世人不能觉察因果内在的必然性,果报现前的时候,又往往说天理不公。看看当今世界上很多人不认命,实质上是对自己过去所种下的种子不了解。成功者不知过去所修之福,失败者不解过去所造之恶,都是可怜悯者也,因此成功和失败同样是苦果。因为成功者误认为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法则,往往养成极端恶习,所以常常造极重罪业而不自省,来自多半在地狱受苦。这样看来,一个失败者的未来要比一个成功者庆幸得多。从这个角度是理解老子的“大器晚成”,就会释然于世间的名利了。这个和尚没用。老魔这一句话的内涵远远超过了一般着眼于当今学术和企事业名流了。把他且浸在后边净水池中,浸退了毛衣,使盐腌着,晒干了,等天阴下酒。这一句话重要,迷惑与觉悟虽然从面相上看不清楚,但是在行为上会暴露无遗。人类所造的种种业,细细检查,都是如此醉生梦死式的行为方式表达出来的。对过去和未来的本质不了解,或者是庆幸过去,或者是期待未来,不知道意识形态里的过去和未来毫无意义。因此而造作的恶业则真实不虚,给自己的未来真正带来了苦果。相比之下,动物比人造作要小得多,他们只在需要的时候才杀生。撞着个贩腌腊的妖怪了!现在以卖未来的名义进行谋利的人也是非常之多的,这都是对当下没有把握的人才会进行盲目行为。世人的心态大多是要拿青春赌明天,不解当下,不知未来,却要用性命作赌注,这就是当今地球人类的真实情况。那小妖把八戒抬进去,抛在水里不题。水,大道似水,妖魔的水,世道也。世道,乃无常之道也,天天泡在其中而不知大祸临头称无常。

却说三藏坐在坡前,耳热眼跳,身体不安,叫声:“悟空!怎么悟能这番巡山,去之久而不来?”行者道:“师父还不晓得他的心哩。”三藏道:“他有甚心?”行者道:“师父啊,此山若是有怪,他半步难行,一定虚张声势,跑将回来报我;想是无怪,路途平静,他一直去了。”三藏道:“假若真个去了,却在那里相会?此间乃是山野空阔之处,比不得那店市城井之间。”行者道:“师父莫虑,且请上马。那呆子有些懒惰,断然走的迟慢。你把马打动些儿,我们定赶上他,一同去罢。”真个唐僧上马,沙僧挑担,行者前面引路上山。

却说三藏坐在坡前,耳热眼跳,身体不安,这是因果关系,心放在世俗的意识里,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身体不安。耳热眼跳,眼跳,比喻祸福将至;耳热,比喻恩怨相感。不论是祸是福,还是恩恩怨怨,都是搅扰了身心安宁,都是苦。此山若是有怪,他半步难行,一定虚张声势,跑将回来报我;意识心中免不了我执,自然自私自利的行为是免除不掉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也就成了自私的借口了。佛家高明对治此迷,入门即令众生放下自我。《西游记》第七十八回中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即与此话题密切相关,不根除自利之心,如何能感通慈悲之体性?一定虚张声势,世俗希望共患难的心态,希望苦难别人多受一些,好处则希望自己多占一些。多人若是比自己好,一定嫉妒。

却说那老怪又唤二魔道:“兄弟,你既拿了八戒,断乎就有唐僧。再去巡巡山来,切莫放过他去。”二魔道:“就行,就行。”你看他急点起五十名小妖,上山巡逻。正走处,只见祥云缥缈,瑞气盘旋,二魔道:“唐僧来了。”众妖道:“唐僧在那里?”二魔道:“好人头上祥云照顶,恶人头上黑气冲天。那唐僧原是金蝉长老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所以有这样云缥缈。” 众怪都不看见,二魔用手指道:“那不是?”那三藏就在马上打了一个寒噤,又一指,又打个寒噤。一连指了三指,他就一连打了三个寒噤,心神不宁道:“徒弟啊,我怎么打寒噤么?” 沙僧道:“打寒噤想是伤食病发了。行者道:“胡说,师父是走着这深山峻岭,必然小心虚惊。莫怕!莫怕!等老孙把棒打一路与你压压惊。”

你既拿了八戒,断乎就有唐僧。这一句实在精彩,见地了得。世人常常用意识心,不知意识心的背后乃是常住真心,禅家所谓:“六根门头放光动地。”修行全在转化之道,还是用心,只是不落意识,即可回归天真本性功德海。五十名小妖,五蕴之别名,五蕴各有十类,即五十小妖也,此说出自佛家的《首楞严经》。二魔道:“好人头上祥云照顶,恶人头上黑气冲天。” 二魔的话是不是真的呢?从今天的脑电图在看,讲得十分有道理。只是这句话从银角大王这样执事之人嘴里说出来,别有一番意味。从这里去理解刘邦头上的天子气,也就容易多了。富贵之人头是不是都有祥光呢?这只能自己静心去观察了。只是恶人头的上黑气着实可怕,常常引来杀身之祸。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哪一道的道用心,自然感通那一道的因果规律。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余庆和余殃从头上的光气就可以判断。众怪都不看见,二魔用手指道:“那不是?”世俗之人也是看不见,也都是常用意识心的人,自然也和众怪的境界一样。从功夫上讲,这是属于肉眼功,即应用肉眼的功夫。既然是肉眼功,获得相对比较容易。修此功夫的要诀是定睛凝神,有人当下就能获得,有人可能要练一段时间才能出现。只是根器不同,每个人的功夫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有天眼,看光就非常容易了。现在科学仪器中的偏振光照相技术,也能在某种程度反映出肉身的光云气象。那三藏就在马上打了一个寒噤,又一指,又打个寒噤。这个说得实在,可是大多数的凡夫体会不到的。千夫指,其实是很厉害的,只有不昧因果的人才能真正潇洒应对。世人一点小恶,被他人指责,即留祸根,缘分成熟,恶报现前。寒噤,比喻背道之状况,不踏实。现实生活中寒噤往往是阴邪上身时的感受,因此一定要积极注意防范,做好心灵环保工作很重要。这在前面说过,众生共一个真心。被人有善恶念相加,都会有感应。关键是自己要平心静气才能体会到。世界上这种事情已经报导很多,只是没有去研究道理是什么。

好行者,理开棒,在马前丢几个解数,上三下四,左五右六,尽按那六韬三略,使起神通。那长老在马上观之,真个是寰中少有,世上全无。剖开路一直前行,险些儿不唬倒那怪物。他在山顶上看见,魂飞魄丧,忽失声道:“几年间闻说孙行者,今日才知话不虚传果是真。”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之志气,灭自己之威风?你夸谁哩?”二魔道:“孙行者神通广大,那唐僧吃他不成。”众怪道:“大王,你没手段,等我们着几个去报大大王,教他点起本洞大小兵来,摆开阵势,合力齐心,怕他走了那里去!”二魔道:“你们不曾见他那条铁棒,有万夫不当之勇,我洞中不过有四五百兵,怎禁得他那一棒?”众妖道:“这等说,唐僧吃不成,却不把猪八戒错拿了?如今送还他罢。”二魔道:“拿便也不曾错拿,送便也不好轻送。唐僧终是要吃,只是眼下还尚不能。”众妖道:“这般说,还过几年么?”二魔道:“也不消几年。我看见那唐僧,只可善图,不可恶取。若要倚势拿他,闻也不得一闻,只可以善去感他,赚得他心与我心相合,却就善中取计,可以图之。”众妖道:“大王如定计拿他,可用我等?”二魔道:“你们都各回本寨,但不许报与大王知道。若是惊动了他,必然走了风讯,败了我计策。我自有个神通变化,可以拿他。”众妖散去。

好行者,理开棒,在马前丢几个解数,是指世间法里用功。上三下四,左五右六,尽按那六韬三略,使起神通。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按实法应对,即比喻在世间法中不落妄想执着,而能落实世出世间法。那长老在马上观之,真个是寰中少有,世上全无。世出世间法,是世上最不可思议的法,因此说世上全无。如果用天眼去看,这种功夫境界,通体透明,似有非有。二魔道:“孙行者神通广大,那唐僧吃他不成。”没有让魔可乘之机,因此可以一路平安。只可以善去感他,赚得他心与我心相合,却就善中取计,可以图之。以善之名,而动摇中道之行,使其就犯。现在学佛人也有这种情况,只要用佛的名义,可以打动修行人的清净心。因此禅宗曾有公案,赵州和尚的“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这些话就是这里的情况,如果我们落在文字相、音声和心缘相中,则功夫不实。念佛乃佛佛不异之心印,无上楞严大定也,绝非口念音声可以诠释的,佛乃无上觉,更非人神之事相。众妖道:“大王如定计拿他,可用我等?”用不用其它的名相来配合?二魔道:“你们都各回本寨,但不许报与大王知道。若是惊动了他,必然走了风讯,败了我计策。我自有个神通变化,可以拿他。”这一段一般人不好理解,难道金角大王会坏了银角大王的计谋吗?非也,这里只是表达执事废理的偏废之行。很多善心之人在行善时,着了善相,功德实利变成了福德世利。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

他独跳下山来,在那道路之旁,摇身一变,变做个年老的道者,真个是怎生打扮?但见他:
星冠晃亮,鹤发蓬松。羽衣围绣带,云履缀黄棕。神清目朗如仙客,体健身轻似寿翁。说甚么清牛道士,也强如素券先生。妆成假象如真象,捏作虚情似实情。
他在那大路旁妆做个跌折腿的道士,脚上血淋津,口里哼哼的,只叫“救人!救人!”

摇身一变,变做个年老的道者,立名求道,着相修真,都有个道的名相,现在修行人也往往喜欢奇异之相貌。这里妖怪就化作有道的样子,正说此类事。
星冠晃亮,鹤发蓬松。星冠是道士的帽子,内涵是天上之仙也,把握生命之本,像是北斗七星,时时指向北极星,心心不离道也。晃亮,比喻动人心魄,令人敬仰。鹤发,比喻仙妙之见;蓬松,比喻清静无为。羽衣围绣带,云履缀黄棕。飘逸身心,淡然世道。神清目朗如仙客,体健身轻似寿翁。心身怡悦,超凡脱俗。说甚么清牛道士,也强如素券先生。清牛道士,是指修老子道法的人,老子出关时倒骑青牛,修得是清静无为之法。素券先生,以吃素之行为期望得以超生的人,把修行只能落实到吃素这个程度,不修心不修善。这里的讽刺误解修行真义,妄求大道的愚蠢之人,比如只练清静出世之道的清士,或者只将吃素当正修的迷人。妆成假像如真像,捏作虚情似实情。这是本诗的核心文句,修行着在事相之上,忘掉了修行的真实是转识成智,而是用意识心攀缘善法。
他在那大路旁妆做个跌折腿的道士,比喻行错了脚,走错了路,用错了功。

却说这三藏仗着孙大圣与沙僧,欢喜前来,正行处,只听得叫“师父救人!”三藏闻得道:“善哉!善哉!这旷野山中,四下里更无村舍,是甚么人叫?想必是虎豹狼虫唬倒的。”这长老兜回俊马,叫道:“那有难者是甚人?可出来。”这怪从草科里爬出,对长老马前,乒乓的只情磕头。三藏在马上见他是个道者,却又年纪高大,甚不过意,连忙下马搀道:“请起,请起。”那怪道:“疼!疼!疼!”丢了手看处,只见他脚上流血,三藏惊问道:“先生啊,你从那里来?因甚伤了尊足?”那怪巧语花言,虚情假意道:“师父啊,此山西去,有一座清幽观宇,我是那观里的道士。”三藏道:“你不在本观中侍奉香火,演习经法,为何在此闲行?”那魔道:“因前日山南里施主家,邀道众禳星,散福来晚,我师徒二人,一路而行。行至深衢,忽遇着一只斑斓猛虎,将我徒弟衔去,贫道战兢兢亡命走,一跤跌在乱石坡上,伤了腿足,不知回路。今日大有天缘,得遇师父,万望师父大发慈悲,救我一命。若得到观中,就是典身卖命,一定重谢深恩。”三藏闻言,认为真实,道:“先生啊,你我都是一命之人,我是僧,你是道,衣冠虽别,修行之理则同。我不救你啊,就不是出家之辈。救便救你,你却走不得路哩。”那怪道:“立也立不起来,怎生走路?”

这怪从草科里爬出,草中出的,必是起心动念,乃妄想分别之流也。你不在本观中侍奉香火,演习经法,为何在此闲行?这一句重要,出家修道,必须以演习经法,修身成道为正业。其它都是闲行之事,然则世界上不乏闲行而好事的道士和忙碌于俗事的僧人,可见现实社会是真假混杂的,不可以名相而追随以求功德。山南里施主家,邀道众禳星,散福来晚,现在社会也是这样,稍微有智慧的之人,散资财而祈求消灾得福,平安乃真实之福也。然而,仅靠佛道之人帮自己消灾,如何消得了灾?灾厄皆自心所造,不转变自己身心,如何转化得掉种种恶业种子?不懂得把握机缘之道也。我是僧,你是道,衣冠虽别,修行之理则同。僧道修大道之理方向是同,这是对道家修行的根本肯定。我不救你啊,就不是出家之辈。这是佛教根本,修行本来是为众生而修。那怪道:“立也立不起来,怎生走路?”虚假之法如何立得起来?只能在自心中产生幻化的作用,如同梦境一般,他人无法分享。

三藏道:“也罢,也罢。我还走得路,将马让与你骑一程,到你上宫,还我马去罢。”那怪道:“师父,感蒙厚情,只是腿胯跌伤,不能骑马。”三藏道:“正是。”叫沙和尚:“你把行李捎在我马上,你驮他一程罢。”沙僧道:“我驮他。”那怪急回头,抹了他一眼道:“师父啊,我被那猛虎唬怕了,见这晦气色脸的师父,愈加惊怕,不敢要他驮。”三藏叫道:“悟空,你驮罢。”行者连声答应道:“我驮我驮!”那妖就认定了行者,顺顺的要他驮,再不言语。沙僧笑道:“这个没眼色的老道!我驮着不好,颠倒要他驮。他若看不见师父时,三尖石上,把筋都掼断了你的哩!”

只是腿胯跌伤,不能骑马。此马是龙马,妖魔的妄想分别是背道的,因此是骑不上去的。我被那猛虎唬怕了,见这晦气色脸的师父,愈加惊怕,不敢要他驮。这里要明确妄想分别到底是作用在哪里,沙僧是所知障,本身已经在障中,需要转识成智,因此妖魔不敢要他驮。那妖就认定了行者,顺顺的要他驮,再不言语。执事废理说到底还是用心之过,因此根子在心上。沙僧笑道:“这个没眼色的老道!我驮着不好,颠倒要他驮。他若看不见师父时,三尖石上,把筋都掼断了你的哩!”这一句有点深奥,所知障若让沙僧驮,是理障必然导致事障,这是顺理的事。但是现在沙僧是明理而待证之态,则需要从心上去证,一旦在行事之时,做到三轮清净,即体,相、用皆空之时,心佛众生三位一体之时,理事的偏执彻底打掉。所谓三尖石,是指众生三细之惑业,心佛众生三事分立之分别心。

行者听了,口中笑道:“你这个泼魔,怎么敢来惹我?你也问问老孙是几年的人儿!你这般鬼话儿,只好瞒唐僧,又好来瞒我?我认得你是这山中的怪物,想是要吃我师父哩。我师父又非是等闲之辈,是你吃的!你要吃他,也须是分多一半与老孙是。” 那魔闻得行者口中念诵,道:“师父,我是好人家儿孙,做了道士。今日不幸,遇着虎狼之厄,我不是妖怪。”行者道:“你既怕虎狼,怎么不念《北斗经》?” 三藏正然上马,闻得此言,骂道:“这个泼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驮他驮儿便罢了,且讲甚么北斗经南斗经!”行者闻言道:“这厮造化哩!我那师父是个慈悲好善之人,又有些外好里枒槎。我待不驮你,他就怪我。驮便驮,须要与你讲开:若是大小便,先和我说。若在脊梁上淋下来,臊气不堪,且污了我的衣服,没人浆洗。”那怪道:“我这般一把子年纪,岂不知你的话说?”行者才拉将起来,背在身上,同长老、沙僧,奔大路西行。那山上高低不平之处,行者留心慢走,让唐僧前去。

怎么敢来惹我?你也问问老孙是几年的人儿!这一句话意味深!几年的人儿,指看根本,谁是真实之事。世界上的人类若能从根子上看问题,则境界必然会有突破。可惜很多聪明人不这样看问题,只从表面上去观察去推理,结果都看错了。宇宙万物从哪里来?科学家哲学家都从现象上去看,虽然能分析到基本粒子,还是停留在现象上。没有从真实的体性上去观察,去体会,去求证,这必然生活在妄想之中。比如,对水的研究,虽然能突破汽、固、液的相变问题,而能找到氢氧的粒子,甚至找到更微细的粒子,乃至能量子、光量子,但是光量子的本质又是什么?有人发现有电磁波效应,进而,电磁波的本质又是什么?没有人去感悟了。其实,稍微转一念,就明白一切现象只是体性加上意识而显现的,粒子只是一种缘相而已。这样去看世界和人生,就会发现一切现象没有先后,只是随缘而显的泡影而已。就像霓虹灯的图像一样,是按程序来显示的,电脑屏幕里的影像也一样。在缘相里搞善恶,搞是非,搞正邪都是在搞增长无明业障,不晓得一切相本来平等,还要执着,这都是分别心表现。你这般鬼话儿,只好瞒唐僧,又好来瞒我?用缘影来迷惑忘本之人,怎么能迷惑能缘之心?世间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等等专家都是用缘影来讲道理的,这些人的确能误导常常爱捕风捉影的人。专家是世界上最能忽悠的人,因此现在最有影响力的广告都用专家来发布和宣传。我认得你是这山中的怪物,想是要吃我师父哩。以执事废理的方法来求道,还妄想得道哩。我师父又非是等闲之辈,是你吃的!你要吃他,也须是分多一半与老孙是。这一句非常精辟!凡夫用错了心,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又会发明,还会创造的,以为是把握了自然规律,其实,都是用心在造作的,多一半还是心的功德。行者道:“你既怕虎狼,怎么不念《北斗经》?”这是故事的要点所在,识错了源头,就是自缚。那妖怪不在别处做功,只在心上添乱。《北斗经》,全称《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经中称,北斗七星乃造化之枢机,人神之主宰,有回生注死之功,消灾度厄之力。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命星官主掌。因而要人于本命生辰及诸斋日,清净身心,焚香诵经,叩拜本命所属星君,广陈供养,自可消除罪业,福寿臻身,远离诸祸。这个泼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驮他驮儿便罢了,且讲甚么北斗经南斗经!这里强调二桩事,一是放生之德,二是笃行之功。若是大小便,先和我说。若在脊梁上淋下来,臊气不堪,且污了我的衣服,没人浆洗。妖魔执事废理,乃野狐之见,因此臊臭熏天。此故事来源于《五灯会元》中记载:百丈禅师有一天上堂,下座后,各人都已散去,独有一老人未离去。百丈问他做什么。他说:「我不是人,实是野狐精,迦叶佛时曾是这里的住持,有个学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因此便堕野狐身五百世,无法脱身,请和尚慈悲开示。」百丈说:「你来问我。」那老人便道:「请问和尚,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答道:「不昧因果。」那老人言下大悟,即礼谢道:「今承和尚代语,令我超脱狐身,乞和尚以亡僧礼送。」那怪道:“我这般一把子年纪,岂不知你的话说?”妖魔一般都是非常自高自傲的,觉得自己够聪明,多是只知有己,而不知有佛之辈。

行不上三五里路,师父与沙僧下了山凹之中,行者却望不见,心中埋怨道:“师父偌大年纪,再不晓得事体。这等远路,就是空身子也还嫌手重,恨不得捽了,却又教我驮着这个妖怪!莫说他是妖怪,就是好人,这们年纪,也死得着了,掼杀他罢,驮他怎的?”这大圣正算计要掼,原来那怪就知道了,且会遣山,就使一个移山倒海的法术,就在行者背上捻诀,念动真言,把一座须弥山遣在空中,劈头来压行者。这大圣慌的把头偏一偏,压在左肩背上,笑道:“我的儿,你使甚么重身法来压老孙哩?这个倒也不怕,只是正担好挑,偏担儿难挨。”那魔道:“一座山压他不住!”却又念咒语,把一座峨眉山遣在空中来压。行者又把头偏一偏,压在右肩背上。看他挑着两座大山,飞星来赶师父!那魔头看见,就吓得浑身是汗,遍体生津道:“他却会担山!”又整性情,把真言念动,将一座泰山遣在空中,劈头压住行者。那大圣力软筋麻,遭逢他这泰山下顶之法,只压得三尸神咋,七窍喷红。

这一段讲出了修行人的应当获得的三种功德:一、法身德,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三、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系缚,而得大自在者。这三座大山寓意是与这三德相对应的。须弥山是对应法身德,原为印度神话中之山名,佛教之宇宙观沿用之,谓其为耸立于一小世界中央之高山。以此山为中心,周围有八山、八海环绕,而形成一世界(须弥世界)。佛教宇宙观主张宇宙系由无数个世界所构成,一千个一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一佛之化境。每一世界最下层系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为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为一层金,或谓硬石,称为金轮;金轮之上即为山、海洋、大洲等所构成之大地;而须弥山即位于此世界之中央。可见,这是众生业力变现的大山,其大超乎想象,是修行要克服的大山。峨眉山,佛家普贤菩萨的道场,普贤菩萨是自性般若的代表,因此在这里对应般若德。泰山,是中华文化的代表,象征是一切众生的利益,这里对应解脱德。本来这三德是圆融无碍的,如果把这三件事分开看,就是妄解,就是给自己增加负担。分别压在左右顶,指左是道理;右是行为,中是正义。三尸神咋,七窍喷红。三尸神,是三种执着,道家的名词,解释方法较多。总的归纳为身执,情执和识执。在人体上,有三个重要部位与三尸神的作用关联紧密,一是下丹田,此乃命根。对身体健康影响最大;二是中丹田,此乃情根,对情感执着影响最大;三是上凡田,此乃识根,阴识影响最大。可见,对身,情,识三种错误,就是尸神,尸神就是对自我的体,相,用的根本错误所在,有这三种根本错误,就不可能背负三大功德。在佛家,讲三身佛,法身,报身,化身,就是彻底清净三尸,恢复自性的本来面目。七窍喷红,指众生的心,也是因为对自己的本来面目,不了解真相,只能在三个根本上无始劫来常受此苦。

好妖魔,使神通压倒行者,却疾驾长风,去赶唐三藏,就于云端里伸下手来,马上挝人。慌得个沙僧丢了行李,掣出降妖棒,当头挡住。那妖魔举一口七星剑,对面来迎。这一场好杀:
七星剑,降妖杖,万映金光如闪亮。这个圜眼凶如黑杀神,那个铁脸真是卷帘将。那怪山前大显能,一心要捉唐三藏。这个努力保真僧,一心宁死不肯放。他两个喷云嗳雾照天宫,播土扬尘遮斗象。杀得那一轮红日淡无光,大地乾坤昏荡荡。来往相持八九回,不期战败沙和尚。

好妖魔,使神通压倒行者,很多修行人都是这样被偏见荒废了。慌得个沙僧丢了行李,掣出降妖棒,当头挡住。沙僧修行的法义,就是明理,懂因果。心王被魔障盖,理就是知识了。这里的打斗写得很精彩,心王不在的正邪没有根本道理,只是抽象的东西了。不是现实存在的,只存在于意识之中的,就是虚假的。现在的理论和知识都是抽象的假说,在修行里叫戏论,妖魔肯定是胜者。
七星剑,降妖杖,万映金光如闪亮。七星剑正指大道之理,降妖杖防止违背真性,二者都是破邪的法宝,也是智慧的代名词。当一个理论没有真实的理体,则没有意义。所以,真正修行的人,他们不争论,因为他知道空耗生命。他们也用语言,只是用来点化众生,机缘不成熟,他们一句话都不多说。这是最尊重语言文字了。七星剑,降妖杖,皆是全面映射真如本性之光明。这个圜眼凶如黑杀神,那个铁脸真是卷帘将。一个是误解,一个是无明,都未通达。那怪山前大显能,一心要捉唐三藏。这个努力保真僧,一心宁死不肯放。一个在有心求道,一个是努力护法。他两个喷云嗳雾照天宫,播土扬尘遮斗象。两个都喷云嗳雾,仍是口头功夫,喷和嗳都有个口字旁;都落在有为法中,土尘都是无明所显。杀得那一轮红日淡无光,大地乾坤昏荡荡。修道一旦偏于有为,哪怕是细微再细微,还是一片混沌,会遮蔽本性的。来往相持八九回,不期战败沙和尚。八九,是七十二的因数,方方面面无穷无尽。既然是落在起心动念之中,自然转识成智无功。

那魔十分凶猛,使口宝剑,流星的解数滚来,把个沙僧战得软弱难搪,回头要走,早被他逼住宝杖,轮开大手,挝住沙僧,挟在左胁下,将右手去马上拿了三藏,脚尖儿钩着行李,张开口,咬着马鬃,使起摄法,把他们一阵风,都拿到莲花洞里,厉声高叫道:“哥哥!这和尚都拿来了!”

使口宝剑,流星的解数滚来,把个沙僧战得软弱难搪,若是把真理当知识,千头万绪的,哪个头脑能架得住?很多人用脑去读佛经大致都这样,感觉力不从心,根本没有办法读懂。早被他逼住宝杖,用错了心,有善始却难善终。挝住沙僧,挟在左胁下,落在偏执的法理之中。将右手去马上拿了三藏,行为上都是落在无明之中。脚尖儿钩着行李,张开口,咬着马鬃,修行的记录只是个入魔的事迹而已,心意都落在魔道之中。把他们一阵风,都拿到莲花洞里,迷惑为因,入魔为果。

老魔闻言大喜道:“拿来我看。”二魔道:“这不是?”老魔道:“贤弟呀,又错拿来了也。”二魔道:“你说拿唐僧的。”老魔道:“是便就是唐僧,只是还不曾拿住那有手段的孙行者。须是拿住他,才好吃唐僧哩。若不曾拿得他,切莫动他的人。那猴王神通广大,变化多般,我们若吃了他师父,他肯甘心?来那门前吵闹,莫想能得安生。”二魔笑道:“哥啊,你也忒会抬举人。若依你夸奖他,天上少有,地下全无,自我观之,也只如此,没甚手段。”老魔道:“你拿住了?”二魔道:“他已被我遣三座大山压在山下,寸步不能举移,所以才把唐僧、沙和尚连马行李,都摄将来也。” 那老魔闻言满心欢喜道:“造化!造化!拿住这厮,唐僧才是我们口里的食哩。”叫小妖:“快安排酒来,且与你二大王奉一个得功的杯儿。”二魔道:“哥哥,且不要吃酒,叫小的们把猪八戒捞上水来吊起。”遂把八戒吊在东廊,沙僧吊在西边,唐僧吊在中间,白马送在槽上,行李收将进去。

这段对话非常有意思的,老魔道:“是便就是唐僧,只是还不曾拿住那有手段的孙行者。须是拿住他,才好吃唐僧哩。若不曾拿得他,切莫动他的人。”虽是魔说还是十分重要的,虽然得了一个“道”,如果降伏不了心王,不能把握此心,“道”还只是一个名义,没有真实的受用。二魔道:“他已被我遣三座大山压在山下,寸步不能举移,所以才把唐僧、沙和尚连马行李,都摄将来也。”金角大王代表理,银角大王代表事,所以出来做事打斗的都是银角大王,按照一般的逻辑,金角大王应当比银角更有手段。其实,这就是《西游记》,是理义之文学。很多人觉得吴承恩先生写得不好,其实是不明白吴先生在说什么。如果知道他写什么,就会感叹他写得太好了。二魔笑道:“哥啊,你也忒会抬举人。若依你夸奖他,天上少有,地下全无,自我观之,也只如此,没甚手段。”这是世智辩聪最典型的思维方式,现在人类社会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见解,对自己的真心本性不了解,却对自己的思维逻辑赞叹备至。有这种见解的人,在生活自高自大,傲慢无礼的行为非常多。遂把八戒吊在东廊,沙僧吊在西边,唐僧吊在中间,白马送在槽上,行李收将进去。八戒,是心所,是心用,在东,表示起心;沙僧在西,是表事相,表结论。沙僧本身未悟,因此,这里暗示是因果上的错误。唐僧表道理,二边的根本错了,这个道也就是假道了。意马做主的结果,道业自然要被妖魔收下了。

老魔笑道:“贤弟好手段!两次捉了三个和尚。但孙行者虽是有山压住,也须要作个法,怎么拿他来凑蒸才好哩。”二魔道:“兄长请坐。若要拿孙行者,不消我们动身,只教两个小妖,拿两件宝贝,把他装将来罢。”老魔道:“拿甚么宝贝去?”二魔道:“拿我的紫金红葫芦,你的羊脂玉净瓶。”老魔将宝贝取出道:“差那两个去?”二魔道:“差精细鬼、伶俐虫二人去。”吩咐道:“你两个拿着这宝贝,径至高山绝顶,将底儿朝天,口儿朝地,叫一声孙行者!他若应了,就已装在里面,随即贴上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儿,他就一时三刻化为脓了。”二小妖叩头,将宝贝领出去拿行者不题。

这里要说一下二件宝贝和二个小妖。二魔道:“拿我的紫金红葫芦,你的羊脂玉净瓶。”葫芦,就是中国汉字的玄字原形;红,表达有为法,紫金,表常在。所以紫金红葫芦就是世间常在的有为说理,现在的种种学说都是这个范畴里的事。会学的人,知道理论的来龙去脉,不会执着世间的种种理论,而不会学习的,执着理论就是真理,这样的人都迷糊在其中,所以可以装人。净瓶,是大道,自然清净。无所不装。羊脂玉,是指无瑕白玉,喻大道里任何一点邪恶都不可以存在。自然化掉一切,大道空空。“差精细鬼、伶俐虫二人去。”小妖的名字是最好的提示,《西游记》里的名字都是代表方法的,这个做法来自于佛家,佛家的佛号都是功德名号。精细鬼、伶俐虫就点出了世智辩聪,造作种种真理和概念都是用来装人的。不是真智慧,智慧是慈悲的,是解脱人的。凡是用投机取巧的方法,都是有为法的范畴,怎么可能是大道呢?造作之法怎么可能得道呢?拿着这宝贝,径至高山绝顶,打着至高无上真理的名义。将底儿朝天,口儿朝地,颠倒乾坤。叫一声孙行者!他若应了,就已装在里面,谁信了,就装进去了。关于叫名字而被擒的道理,就是名字相,音声和心缘相的问题,都是三尸的神用。随即贴上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儿,他就一时三刻化为脓了。太上老君代表真实道法,一切背道的事物都必然被道法制约转化掉。

却说那大圣被魔使法压住在山根之下,遇苦思三藏,逢灾念圣僧,厉声叫道:“师父啊!想当时你到两界山,揭了压帖,老孙脱了大难,秉教沙门,感菩萨赐与法旨,我和你同住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乍想到了此处,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压了。可怜!可怜!你死该当,只难为沙僧八戒与那小龙化马一场!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叹罢,那珠泪如雨。

这段是描述常言的反省,感受真实的生活是幸福还是痛苦。遇苦思三藏,逢灾念圣僧,我们的生活基本是这样的。有了苦难才想到真理和道德,遇到灾难想求佛菩萨保佑。悟空代表心王,如果不随自性功德,只在名义和表现上要表演一个大道出来,最终受苦的还是自己。更何况世间那些精细鬼和伶俐虫们,自己心中贪婪着的世间享受,却号召他人为之献出生命,更是将其美化成为真理而献身,如此歹毒之思想竟然不乏前赴后继的追随者,这才是人间最大的悲剧。想当时你到两界山,揭了压帖,老孙脱了大难,凡夫都是压在五行山下,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却又背负着妄立的功德名相之下。秉教沙门,秉承清净身心之教。感菩萨赐与法旨,我和你同住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心性不可分离,乃成佛之修行根本法旨。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这句话,是作者想提醒世人的,聪明伶俐最终还是伤害自己,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可是,这是多少人毕生的追求啊。

早惊了山神土地与五方揭谛神众,会金头揭谛道:“这山是谁的?”土地道:“是我们的。”“你山下压的是谁?”土地道:“不知是谁。”揭谛道:“你等原来不知。这压的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行者,如今皈依正果,跟唐僧做了徒弟。你怎么把山借与妖魔压他?你们是死了。他若有一日脱身出来,他肯饶你!就是从轻,土地也问个摆站,山神也问个充军,我们也领个大不应是。”那山神、土地才怕道:“委实不知不知,只听得那魔头念起遣山咒法,我们就把山移将来了,谁晓得是孙大圣?” 揭谛道:“你且休怕,律上有云:‘不知者不坐罪’。我与你计较,放他出来,不要教他动手打你们。”土地道:“就没理了,既放出来又打?”揭谛道:“你不知,他有一条如意金箍棒,十分利害,打着的就死,挽着的就伤。磕一磕儿筋断,擦一擦儿皮塌哩!”

这一段内涵甚深,众生本来成佛,为什么还在六道里受苦呢?皆是众生自作自受。以无明、功德、大道的名相盖覆了自己的活泼本心。山神土地与五方揭谛神众,这是自性觉的种种功德理义。虽然众生迷惑于五蕴五阴,枉受诸苦,但是觉性常在。金头揭谛道:“这山是谁的?”土地道:“是我们的。” 金头揭谛,自性功德也;觉性自省,照察万法,将万法消归自性。这压的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行者,如今皈依正果,跟唐僧做了徒弟。你怎么把山借与妖魔压他?若心向善,则必得天佑,原理就在这里。所谓诸善就是不违背自性功德,怎么会与功德利益有矛盾和冲突呢?前面是执着分别的功德,经过悟空上段的反悔,必能得到真实利益的护佑。可见,忏悔的功德不可思议,忏悔是不再犯过之意,自然回归真实功德。就是从轻,土地也问个摆站,山神也问个充军,我们也领个大不应是。这是指山神和土地背离了善护的功德,自然要被问责。其实,真实的自性功德是不可能违背好生之德的,因此这里只是文学艺术效果。不知者不坐罪,这句话的内涵较深,不能作世俗的解释。坐罪,是指成了阿赖耶的恶业种子,不知即不用识心,则不成种子。罪是指种子起现行,不知者还是有过失。换言之,无意之中犯了过错,还是有因果报应的。我与你计较,放他出来,不要教他动手打你们。觉性与功德利益之间的谐调作用,自然而然,无需人为造作调整,放下万缘,一切圆满。可见,“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谁会用就得用。我们生活在宇宙大道里,用什么样的心,感受什么样的境界。用妖怪的心,就受妖怪的苦。用佛菩萨的心,就享佛菩萨的乐。

那土地山神,心中恐惧,与五方揭谛商议了,却来到三山门外叫道:“大圣!山神土地五方揭谛来见。”好行者,他虎瘦雄心还在,自然的气象昂昂,声音朗朗道:“见我怎的?”土地道:“告大圣得知,遣开山,请大圣出来,赦小神不恭之罪。”行者道:“遣开山,不打你。”喝声“起去!”就如官府发放一般。那众神念动真言咒语,把山仍遣归本位,放起行者。行者跳将起来,抖抖土,束束裙,耳后掣出棒来,叫山神土地:“都伸过孤拐来,每人先打两下,与老孙散散闷!”众神大惊道:“刚才大圣已吩咐,恕我等之罪,怎么出来就变了言语要打?”行者道:“好土地!好山神!你倒不怕老孙,却怕妖怪!”土地道:“那魔神通广大,法术高强,念动真言咒语,拘唤我等在他洞里,一日一个轮流当值哩!”

好行者,他虎瘦雄心还在,自然的气象昂昂,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虽然众生在迷,此心与佛仍然平等不二,只要发心修证,即可雄心健在,气象昂昂。那众神念动真言咒语,把山仍遣归本位,放起行者。这就是妄尽还原的道理,不用妄想心,万法本清净。那魔神通广大,法术高强,念动真言咒语,拘唤我等在他洞里,一日一个轮流当值哩!这就是我们迷惑众生的共同问题,天天搞妄想分别执着,用自己的功德转化成三界六道,压覆自己的清净功德,因果循环,不觉醒,不求觉悟,因此佛说众生业力不可思议,刚强难化。学佛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规律是可以把握的,因此有人说:“佛法是完美的生活艺术”,“学佛是人生的最高享受”。轮流当值,就是我们无劫来,一直用妄心使得功德给妖魔当值。这个问题太深了,在佛家问这样问题的经典也不少,比如《首楞严经》和《圆觉经》都讨论这样的问题。本性清净无染,为什么会有污染的苦受呢?这是认识自我最根本的大问题。对这个问题理解到一定深度,就会开悟了。不理解这个问题,就可能是盲修瞎炼。因此,这一段故事也是写得非常深,光看故事不理解内涵,真是对不起作者的一片苦心。

行者听见“当值”二字,却也心惊,仰面朝天,高声大叫道:“苍天!苍天!自那混沌初分,天开地辟,花果山生了我,我也曾遍访明师,传授长生秘诀。想我那随风变化,伏虎降龙,大闹天宫,名称大圣,更不曾把山神、土地欺心使唤。今日这个妖魔无状,怎敢把山神、土地唤为奴仆,替他轮流当值?天啊!既生老孙,怎么又生此辈?”

行者听见“当值”二字,却也心惊,仰面朝天,这是一种觉悟的心境。理解了禅家的“当下”承当的道理。苍天!自那混沌初分,天开地辟,花果山生了我,我也曾遍访明师,传授长生秘诀。想我那随风变化,伏虎降龙,大闹天宫,名称大圣,更不曾把山神、土地欺心使唤。这种疑问,世人哪个有?有,你就决定要遇佛法苦参苦修。用科学观点看这段内容,时空之内何以生我?一般认为父母生我,止在肉身不再参究。若问灵性之我,何者生我?虽然能相信我在道中,道在我中,修到成丹出神,如何宇宙万法不能随心应量?今日这个妖魔无状,怎敢把山神、土地唤为奴仆,替他轮流当值?为什么身外的境界还与自己作对?天啊!既生老孙,怎么又生此辈?都道是心生万法,何故万法不随我心?这说明还是别有用心,这就需要省察明白。

那大圣正感叹间,又见山凹里霞光焰焰而来,行者道:“山神土地,你既在这洞中当值,那放光的是甚物件?”土地道:“那是妖魔的宝贝放光,想是有妖精拿宝贝来降你。” 行者道:“这个却好耍子儿啊!我且问你,他这洞中有甚人与他相往?”土地道:“他爱的是烧丹炼药,喜的是全真道人。”行者道:“怪道他变个老道士,把我师父骗去了。既这等,你都且记打,回去罢,等老孙自家拿他。” 那众神俱腾空而散。

又见山凹里霞光焰焰而来,宝贝就是道理法则,真实的道理总是正大光明的。想是有妖精拿宝贝来降你。心中没有道,必然是二眼一闭,一片黑暗。他爱的是烧丹炼药,喜的是全真道人。与后面的故事相对应,是太上老君的司炉童子。在《西游记》中,常常用道人来表达好神通小术的修行人。

这大圣摇身一变,变做个老真人。你道他怎生打扮:
头挽双髽髻,身穿百衲衣。手敲渔鼓简,腰系吕公绦。斜倚大路下,专候小魔妖。顷刻妖来到,猴王暗放刁。

斜倚大路下,专候小魔妖。斜倚,比喻不是正心直心,因此能感通魔妖的境界。

不多时,那两个小妖到了。行者将金箍棒伸开,那妖不曾防备,绊着脚,扑的一跌。爬起来,才看见行者,口里嚷道:“惫懒!惫懒!若不是我大王敬重你这行人,就和比较起来。”行者陪笑道:“比较甚么?道人见道人,都是一家人。”那怪道:“你怎么睡在这里,绊我一跌?”行者道:“小道童见我这老道人,要跌一跌儿做见面钱。”那妖道:“我大王见面钱只要几两银子,你怎么跌一跌儿做见面钱?你别是一乡风,决不是我这里道士。”行者道:“我当真不是,我是蓬莱山来的。”那妖道:“蓬莱山是海岛神仙境界。”行者道:“我不是神仙,谁是神仙?”那妖却回嗔作喜,上前道:“老神仙,老神仙!我等肉眼凡胎,不能识认,言语冲撞,莫怪,莫怪。” 行者道:“我不怪你,常言道,仙体不踏凡地,你怎知之?我今日到你山上,要度一个成仙了道的好人。那个肯跟我去?”精细鬼道:“师父,我跟你去。”伶俐虫道:“师父,我跟你去。”

若不是我大王敬重你这行人,就和比较起来。外道修学,遇到其它门派或文化,总要比个高低。那怪道:“你怎么睡在这里,绊我一跌?”妖魔都是用心之别,只是在本心上总是跌绊了我大王见面钱只要几两银子,你怎么跌一跌儿做见面钱?你别是一乡风,决不是我这里道士。妖魔修行离不开名利二法,甚至计较名相上的差别。老神仙!我等肉眼凡胎,不能识认,这是妖怪的描述,只能听人说是就是,肉眼凡胎。世人也一样,都是道听途说,不了解事实真相。精细鬼道:“师父,我跟你去。”伶俐虫道:“师父,我跟你去。”这就是世界上称的聪明人,好事生怕别人占了先,恶事生怕有了己。

行者明知故问道:“你二位从那里来的?”那怪道:“自莲花洞来的。”要往那里去?”那怪道:“奉我大王教命,拿孙行者去的。”行者道:“拿那个?”那怪又道:“拿孙行者。”孙行者道:“可是跟唐僧取经的那个孙行者么?”那妖道:“正是,正是。你也认得他?”行者道:“那猴子有些无礼。我认得他,我也有些恼他,我与你同拿他去,就当与你助功。”那怪道:“师父,不须你助功,我二大王有些法术,遣了三座大山把他压在山下,寸步难移,教我两个拿宝贝来装他的。”行者道:“是甚宝贝?”精细鬼道:“我的是红葫芦,他的是玉净瓶。” 行者道:“怎么样装他?”小妖道:“把这宝贝的底儿朝天,口儿朝地,叫他一声,他若应了,就装在里面,贴上一张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子,他就一时三刻化为脓了。”行者见说,心中暗惊道:“利害!利害!当时日值功曹报信,说有五件宝贝,这是两件了,不知那三件又是甚么东西?”行者笑道:“二位,你把宝贝借我看看。”那小妖那知甚么诀窍,就于袖中取出两件宝贝,双手递与行者。行者见了,心中暗喜道:“好东西!好东西!我若把尾子一抉,飕的跳起走了,只当是送老孙。”忽又思道:“不好!不好!抢便抢去,只是坏了老孙的名头,这叫做白日抢夺了。”复递与他去道:“你还不曾见我的宝贝哩。”那怪道:“师父有甚宝贝?也借与我凡人看看压灾。”

    抢便抢去,只是坏了老孙的名头,这叫做白日抢夺了。佛家修行五大根本戒律,第一是杀,第二就是盗。为什么不杀不盗?杀者,不明本性慈悲,妄立自他二法;盗者,不明自性本自圆满,能生万法,若取他之物,则迷我自心。师父有甚宝贝?也借与我凡人看看压灾。这句话内涵甚深,所谓名字功德。前面讲文曲效应,这里说文字功德,是不是有矛盾呢?没有。中华文化的祖先将道理寓意于文字之中,作为炎黄子孙首先要尊重文字。文字上用得最高明的是佛家,佛菩萨的名字都是功德理义,佛经的名字都是大道之理,因此佛家有闻名得度的功德。比如《妙法莲华经》从名字上就明白,一切法是妙法,虽然变化万千,法性清净。再比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听名字就明白,众生佛性觉,具有体大、相方、用广之德,所成就的十方世界华丽庄严。国人有一句俗语称沾光,常听佛名字自然提升生命的层次与境界,这个真是不可思议,只是凡夫不容易理解,因此也难以相信。可见,能相信佛,是多生多劫累积的善根流露和显现。

好行者,伸下手把尾上毫毛拔了一根,捻一捻,叫“变”!即变做一个一尺七寸长的大紫金红葫芦,自腰里拿将出来道:“你看我的葫芦么?”那伶俐虫接在手,看了道:“师父,你这葫芦长大,有样范,好看,却只是不中用。”行者道:“怎的不中用?”那怪道:“我这两件宝贝,每一个可装千人哩。”行者道:“你这装人的,何足稀罕?我这葫芦,连天都装在里面哩!”那怪道:“就可以装天?”行者道:“当真的装天。”那怪道:“只怕是谎。就装与我们看看才信,不然决不信你。”行者道:“天若恼着我,一月之间,常装他七八遭;不恼着我,就半年也不装他一次。” 伶俐虫道:“哥啊,装天的宝贝,与他换了罢。”精细鬼道:“他装天的,怎肯与我装人的相换?伶俐虫道:“若不肯啊,贴他这个净瓶也罢。”行者心中暗喜道:“葫芦换葫芦,余外贴净瓶,一件换两件,其实甚相应!”即上前扯住那伶俐虫道:“装天可换么?”那怪道:“但装天就换,不换,我是你的儿子!”行者道:“也罢,也罢,我装与你们看看。”

那怪道:“我这两件宝贝,每一个可装千人哩。”千人,比喻装三千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行者道:“天若恼着我,一月之间,常装他七八遭;不恼着我,就半年也不装他一次。”宝贝装人是正常的,我们如果有思想,就会被装进去。看一看天下人,都是活在自己的思想境界里,思想境界就是这个葫芦。思想二个字,我们祖先真是伟大。心上有界,就是思;心上相,就是想。我们的心就这样被界相给限定了,苦难也就来了。天是无为法,怎么可能被装呢?其实这里隐含着别一层深意。如果我们心中有疑惑,自己被装在葫芦里,这葫芦里的天,是被转换的天。如佛家讲,心现识变。本来一片光明的十方世界怎么会只剩下了日月星的光明了呢?这就是迷失的事实真相。天若恼着我,一月之间,常装他七八遭;当境界不如意时,七上八下的心把天地转化了七八次,即心迷了七八遭。不恼着我,就半年也不装他一次。如果心境和合,则心不迷失,自不会与自然环境作对。行者道:“也罢,也罢,我装与你们看看。”这是演示无明产生的原因,明德如何失明的。

好大圣,低头捻诀,念个咒语,叫那日游神、夜游神、五方揭谛神:“即去与我奏上玉帝,说老孙皈依正果,保唐僧去西天取经,路阻高山,师逢苦厄。妖魔那宝,吾欲诱他换之,万千拜上,将天借与老孙装闭半个时辰,以助成功。若道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

妖魔那宝,吾欲诱他换之,换宝的理义甚深,佛家讲:“知幻即离,离幻即真。”如果一个人知道了人生的过失所在,在境界明察一切事相,不在事相里起心动念,则属智慧正用了,因此佛门还有“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觉境界与迷境界的问题不在境界上,而只是在觉迷上有差别。因此,要打破这些宝贝的束缚,就得采用“走进去再跳出来”的方法,如果同时完成这二个作用,就是成就了佛家的世出世间的功夫了。若道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这是指天地之功德必然是助善之功德。

那日游神径至南天门里灵霄殿下,启奏玉帝,备言前事,玉帝道:“这泼猴头,出言无状,前者观音来说,放了他保护唐僧,朕这里又差五方揭谛、四值功曹,轮流护持,如今又借天装,天可装乎?”才说装不得,那班中闪出哪吒三太子,奏道:“万岁,天也装得。”玉帝道:“天怎样装?”哪吒道:“自混沌初分,以轻清为天,重浊为地。天是一团清气而扶托瑶天宫阙,以理论之,其实难装;但只孙行者保唐僧西去取经,诚所谓泰山之福缘,海深之善庆,今日当助他成功。”玉帝道:“卿有何助?”哪吒道:“请降旨意,往北天门问真武借皂雕旗在南天门上一展,把那日月星辰闭了。对面不见人,捉白不见黑,哄那怪道,只说装了天,以助行者成功。” 玉帝闻言:“依卿所奏。”那太子奉旨,前来北天门,见真武备言前事。那祖师随将旗付太子。

把那日月星辰闭了。对面不见人,捉白不见黑,哄那怪道,只说装了天,这段故事也是非常深,讲得是世人的迷惑之理。这个典故是来自《首楞严经》,世人认为见光称有见,听有声称有听。就像言语中的,“听不见”、“看不见”一样。人们不知听的能力还在,只是听无声;看不到,是见暗而已。听和见的能力一点都没有变,我们享乐也好,受苦也好,这个觉知从来也不失去,这心性的功德就是永恒的。死而不亡,死只是感受不同罢了。但是世人认为天全黑了,就是天没有了。


    早有游神急降大圣耳边道:“哪吒太子来助功了。”行者仰面观之,只见祥云缭绕,果是有神,却回头对小妖道:“装天罢。”小妖道:“要装就装,只管阿绵花屎怎的?”行者道:“我方才运神念咒来。”那小妖都睁着眼,看他怎么样装天。这行者将一个假葫芦儿抛将上去。你想,这是一根毫毛变的,能有多重?被那山顶上风吹去,飘飘荡荡,足有半个时辰,方才落下。只见那南天门上,哪吒太子把皂旗拨喇喇展开,把日月星辰俱遮闭了,真是乾坤墨染就,宇宙靛装成。二小妖大惊道:“才说话时,只好向午,却怎么就黄昏了?”行者道:“天既装了,不辨时候,怎不黄昏!”“如何又这等样黑?”行者道:“日月星辰都装在里面,外却无光,怎么不黑!”小妖道:“师父,你在那厢说话哩?”行者道:“我在你面前不是?”小妖伸手摸着道:“只见说话,更不见面目。师父,此间是甚么去处?”行者又哄他道:“不要动脚,此间乃是渤海岸上,若塌了脚,落下去啊,七八日还不得到底哩!”小妖大惊道:“罢!罢!罢!放了天罢。我们晓得是这样装了。若弄一会子,落下海去,不得归家!”
   
哪吒太子来助功了。哪吒,乃李天王之三太子,代表功德作用,当然是他出来相助。哪吒太子把皂旗拨喇喇展开,把日月星辰俱遮闭了,真是乾坤墨染就,宇宙靛装成。这一段讲心随境界转,心地是皂旗自然把一切变暗。乾坤墨染就,宇宙靛装成。这是指无明而有阴阳分立,宇宙时空才会产生三界六道。若塌了脚,落下去啊,七八日还不得到底哩!在无明里求善恶,执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哪有不下地狱的可能呢?

好行者,见他认了真实,又念咒语,惊动太子,把旗卷起,却早见日光正午。小妖笑道:“妙啊!妙啊!这样好宝贝,若不换啊,诚为不是养家的儿子!”那精细鬼交了葫芦,伶俐虫拿出净瓶,一齐儿递与行者,行者却将假葫芦儿递与那怪。行者既换了宝贝,却又干事找绝:脐下拔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变作一个铜钱,叫道:“小童,你拿这个钱去买张纸来。”小妖道:“何用?”行者道:“我与你写个合同文书。你将这两件装人的宝贝换了我一件装天的宝贝,恐人心不平,向后去日久年深,有甚反悔不便,故写此各执为照。”小妖道:“此间又无笔墨,写甚文书?我与你赌个咒罢。”行者道:“怎么样赌?”小妖道:“我两件装人之宝,贴换你一件装天之宝,若有反悔,一年四季遭瘟。”行者笑道:“我是决不反悔,如有反悔,也照你四季遭瘟。”

这样好宝贝,若不换啊,诚为不是养家的儿子!这一句十分幽默,凡夫就是常常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可悲的是世人常以此为善护之道。那精细鬼交了葫芦,伶俐虫拿出净瓶,精细鬼画一个学说和理论,为的是获得更多的利养;伶俐虫处事待人总是干着损人利己之事,生怕自己吃亏,结果都是害了自己,丢失了自己的自性宝贝。若有反悔,一年四季遭瘟。这一句是实话,若做欺心之事,则必受大道之惩罚。

说了誓,将身一纵,把尾子翘了一翘,跳在南天门前,谢了哪吒太子麾旗相助之功。太子回宫缴旨,将旗送还真武不题。这行者伫立霄汉之间,观看那个小妖。

这行者伫立霄汉之间,观看那个小妖。知幻即离,离幻即真。霄汉之间,比喻不落在名相之中,自然有观察之德能。明白了迷惑的原因,就有了对治的道。

毕竟不知怎生区处,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20 08:19

溪音的西游注本,  暂不言是否已版,  单就其详瞻无厌之心绪,即有动人魅力。
此章以佛义解西游,自是文本原义之一源, 然其难亦可想见:  佛学义理玄奥,更难在信俗之间明心见性!
建议: 传个附件吧,更益读者!
作者: 莲池溪音    时间: 2012-8-20 14:24     标题: 回复 2# 的帖子

感谢激励之语,打算再用一至二年的时间写完。
所完成的都已经发表了,不知版主的附件是指什么?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