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周吉:木卡姆研究的新开端 [打印本页]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09-2-3 20:17     标题: 周吉:木卡姆研究的新开端

周吉:木卡姆研究的新开端


2009-1-30 20:35  来源:拙风文化网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际传统音乐学会木卡姆学科组共同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承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协办的“第六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于2006年9月25日至29日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行,来自9个国家的75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2005年11月25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遴选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标志着维吾尔木卡姆的保护、传承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次国际木卡姆研讨会就是全面落实中国政府在“木卡姆申报书”中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拟订的“十年保护计划”的重要举措。在本次研讨会期间,还同时举行了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同意,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文化厅承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协办的“首届新疆民间艺术节”和“2006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2006新疆农民画展”。
  国际传统音乐学会是从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术组织。鉴于木卡姆音乐研究在全人类音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于1988年6月在柏林举行了“第一届国际木卡姆研究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木卡姆—拉格—行旋律—音乐产生的体系与原理”。会上成立了国际传统音乐学会木卡姆学科组,共有12个国家的2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1992年3月,“第二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在柏林举行,议题为“历史和现实中的地区木卡姆传统”,侧重研究各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民间流传的木卡姆音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第三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和“第四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分别在芬兰坦佩雷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第五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于2001年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有12个国家的学者与会进行了研讨和学术交流。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木卡姆学者未参加前五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与国外木卡姆学界的学术交流也不够,只有10余名境外的木卡姆学者曾经来中国参加过研讨会,或者与中国学者进行过学术交流。
  9月25日,“第六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市昆仑宾馆隆重开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努尔·白克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库热西·买合苏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蒋珊和国际传统音乐学会木卡姆学科组主席儒尔根·埃尔斯纳、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修复研究中心总干事布什纳基等中外嘉宾前来参加。司马义·铁力瓦尔地主席、孟晓驷副部长、儒尔根·埃斯纳尔和布什纳基先生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9月25日至28日,研讨会进行了学术研讨,共宣读了32篇学术论文。其中,关于木卡姆本体研究的12篇,关于木卡姆文化背景的6篇,关于木卡姆比较研究的4篇,关于木卡姆形成、发展历史的论文3篇,关于方法论研究的4篇,其他内容的3篇。同时,会议还安排了两个时段的专题讨论。会议期间,代表们还观看了四场由来自新疆各地(州)、县的各民族民间艺人演出的原生态传统艺术节目,并参观了“2006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和“2006新疆农民画展”。9月29日,中外学者专程去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参加了拟定建设的15个“维吾尔木卡姆保护传承中心”中第一个落成的“中国维吾尔‘吐鲁番木卡姆’保护传承中心”揭牌仪式,观看了民间艺人表演的‘吐鲁番木卡姆’,还参观考察了交河故城、苏公塔、坎儿井等文化遗产。
  与前五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相比,“第六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参与的国家和与会专家人数在历届中均居于首位;二、涉及的问题广泛,学术研讨深入;三、研讨会是“2006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学者们通过观摩演出、参观展览等活动,对以维吾尔木卡姆为代表的新疆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全方位、多侧面的初步认识;四、为中外木卡姆学者搭建了直接接触、互相了解和探讨交流的平台;五、通过研讨,与会代表进一步认识到了理论研究对于拯救、保护、传承、弘扬人类木卡姆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中外学者对本次研讨会和系列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代表们一致认为,“第六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将作为国际木卡姆研究的新开端而载入全人类音乐研究的史册。与会全体代表还一致通过了《乌鲁木齐共识》,呼吁立即在国际传统音乐学会木卡姆学科组的统筹下,着手创建国际性的“木卡姆学”。全文如下:
  《乌鲁木齐共识》
  2006年9月25日至29日,来自德国、法国、突尼斯、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日本和中国等9个国家的75位以木卡姆为主要研究方向的音乐学家、舞蹈学家、文学家参加了在乌鲁木齐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其中中国的代表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海南、浙江、湖北、河南、台湾和新疆等省、市、自治区。有32位中外学者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并就如下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中国新疆及境外的木卡姆之历史和现状;2.木卡姆在不同国家及地区的表现形式;3.木卡姆在21世纪的保护与传播。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木卡姆是广泛流传于中亚、南亚、西亚和北非的一种音乐现象,是人类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木卡姆的研究,也理应得到国际传统音乐学会更多的关注。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我们在木卡姆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远远不够。
  鉴于木卡姆在亚、非大陆的广泛分布,甚至波及欧洲;
  鉴于木卡姆在其所在国家、地区、民族人民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鉴于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萌发和形成木卡姆过程的复杂性;
  鉴于木卡姆在音乐本体、文学本体、舞蹈本体和表演形式等各个方面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
  鉴于木卡姆所具有的丰富人文内涵;
  鉴于木卡姆的保护、传承在21世纪需要应对许多复杂的因素和新的问题。
  与会学者一致呼吁:应立即在国际传统音乐学会木卡姆学科组的统筹下,着手建立并确认世界性的“木卡姆学”(studiesofMuqam)。
  “木卡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木卡姆音乐本体、文学本体、舞蹈本体及其构建规律的研究;
  2.对于木卡姆文化背景的研究;
  3.对于木卡姆的表演场合、功能及其美学特征的研究;
  4.对于木卡姆萌生、形成、发展、传播历史的研究;
  5.对于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木卡姆的比较研究;
  6.木卡姆在全球文化及全人类传统艺术中的地位;
  7.对于木卡姆保护和传承现状的研究。
  为了求得“木卡姆学”迅速而又扎实的发展,既要加强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木卡姆学者之间的联系、交流,组织学者深入到各木卡姆生态园区进行实地考察、交叉访问;又要进一步加强和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生态学、考古学、社会学等相关人文学科学者的联系,并参与21世纪木卡姆的保护、传承和传播实践。“第六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的全体与会者希望国际传统音乐学会木卡姆学科组能经常举办不同规模的全球性或区域性木卡姆研讨会,编辑出版与木卡姆相关的学术信息、刊物及专门著作,以期提高木卡姆学的整体科研水准,并以木卡姆学的研究成果指导和促进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木卡姆在21世纪的保护和传承。
  “第六届木卡姆国际研讨会”为中外木卡姆学家接触、切磋、研讨搭起了很好的平台,对于维吾尔木卡姆乃至世界各国木卡姆的研究必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也必将加深与会境外学者对维吾尔木卡姆的了解,并探询国内外学者今后全面合作、加强多方面交流的可能性,提高木卡姆研究水平,并以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最新学术成果为指导,进一步促进木卡姆的保护与传承。
  (周吉 新疆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