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黄家滩 乡村记忆之32
[打印本页]
作者:
马佾
时间:
2012-8-8 08:30
标题:
黄家滩 乡村记忆之32
黄家滩 乡村记忆之32
院前一路横列,如一闩,封闭住后院通向县城的道路,又把马家菜园子一至五队五条小河贯穿,羊肉串样举到县城之南,大河之边。五条小河边各有硬泥路,通往大河边,可真正能够进入县城的,只有两个菜园队才有的木板桥。我们三队的木板桥,略处于小河西侧,过河就到了西关街东头,县城西门外,龙王庙井处;东边二队的木板桥,直达县汽车站大门外,县城旧南门外略西处。
院前这条路直达五队队屋后院,抵着一崖壁,绕壁南行,就是黄家大院了。黄家为大户族,大队上的书记多出此家,会计多出马家的。崖壁下一滩,即称黄家滩。黄家大院前抵三一六国道,后抵河堤,把路逼成丫状,由东而来的贯通性主路,此处硬生生拐弯,沿着他们家墙直达国道;继续西行的,还有一条小路,但也略作弯曲状,斜斜通向公路的,抵达江西馆前,这一户人家姓赵,据说曾任一届法院院长,不知确否?家有四子,老三是我们班的同学,如黑一样,是小头目,他家就成为我们的一个落脚点了。
赵家后院有一小径,曲曲折折而下,路边多古树,树极矮,多作盘曲状,尽力伸展着枝叶,那是吸收难以得到的阳光了。如果不从这条小径下,那得由四队与五队分界线,那条小河边硬泥路西行,河床多卵石,这儿又是半片街下拐弯处,河水沿西关街而下,直冲部向这个拐弯处,然后被逼翻转,折而向东,水翻浪急,形成回旋,沿岸之处多泥沙杂枝,从这儿到黄家滩极难行的。河水在黄家滩之西,是沿街脚而行,在黄家滩撞了一头崖壁后,折而东行,又回到街脚下,总之,河水始终在街边,形成一溜儿深深浅浅的绿水,街后临河房屋,多于河水之上,斜斜撑起一木,支着临河之楼板,水涨水消,河满河浅,鱼儿跳起,水花乱溅之时,是他们欣赏的佳处的。这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是要到黄家滩的。
县治河在县城之南有两个大拐弯处,上为黄家滩,下为姜家滩。河水直冲,崖壁横截,千百年来,形成一深不可测之滩。据说,解放前,我爷爷他们一辈儿人,曾经捣碎十斤黄姜,撒在滩水之中,大大小小的鱼儿翻起泛滥,河水之上飘散着一层,一小时后,竟然出现一头锅盖大的鳖,一大团白白亮亮的硬肉板,在滩水里团团转,眨眼间一阵乱翻,转过身子,两尺方圆的壳,墨黑泛绿,绒毛乱飘,又钻进水面,沉入滩底,再也不见啦。那一次,据说三十里外,还有人捞起过十几斤的大鱼,而菜园子,却是吃了几个月的鱼干鱼肉面,让爷爷他们至今起,还有点腻味。
我们来这儿,却不是捞鱼的。
盛夏酷暑,烈日暴晒,柳枝低垂,叶片懒洋洋的,知了也有声没力的乱叫,河水却依旧清浅如见底,鱼儿来回流动欢快自如的。我们一群伙伴来到黄家滩啦,现在是中午,刚刚吃毕午饭,还没到上学时,这不正是为我们准备的戏水时间么?
由赵家后院而下,崖壁边有片石林,距滩边三四丈远,赤条条的一群伙伴,一个个爬上崖壁,站立于高高的尖石上,极目远眺,北边是街面,低低矮矮的瓦面,四四方方的院落,一进两进三进,分裂于街道两侧,那才是百脚呢。人字形的西关街,人字形的河滩,人字形的河堤,而我们,却立于这人字形的顶峰之巅,这是一种怎么的快意欢畅?街北是坡,称呼为北坡,坡上多果树,五峰相连,中峰最高,旧名五星峰,是县城的依靠,解放前这上面有石堡垒,驻扎着国民党的军队的。西望一桥跨河,那是西关街的最西头,方家桥,是一个名叫方正霖的绅士所修,那是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距今146年的历史了。武陵人称之为高桥,因其高于西关街面之故,八墩七孔,木梁石覆,长85米、宽6米。就在这个悲伤的9月里,1976年9月改建成钢筋混泥土双曲拱桥,九墩八孔,长121米、宽8米,投资10.51万元,通行汽车,名“工农桥”。东向而望,县城西门清晰可见,隐约可见井字形街道纵横于城内,城南龙王庙处高台伸出河面,形成小小的尖角,拦截河水的模样。我们队上的木板桥狭窄一片韭菜叶,飘在河面,二队那线木板桥,淡淡浅浅的,连接着汽车站。再远处九里岗如龙抱,绕过河水围住县城,曲曲的盘旋着向西而来。
这是我们站立于黄家滩顶,那片尖石上见到的风光。这不是我们的目的,纵身一跃,跳下崖壁,才是我们追求呢。
那是几丈高的跳台?其下有几丈深的滩水?总之,跳下去时,两手齐伸,两腿并拢,我们称之为倒裁葱的方式,刺破水面,钻入潭底,几丈十几丈外,一颗脑袋冒出来,扔扔头发,水珠四溅,抹抹脑袋,擦去眼周水滴,侧身摆开双臂,一左一右,一前一后,划动,两只脚在水底曲起弹出的蹬动着,身子箭一样的射向前方。几个扑到一块后,一人空掌成梭,击打水面,一箭直直的飞起,白花花的水在空中划过一道漂亮的圆弧,啪的击中目标,战场就这样拉开,一道道水箭,交织纵横,一颗颗脑袋冒出水面又沉入水底,一截截赤条赤条的身子,浮起窜出怪叫着,又钻水潜游而去,高高的跳台之上,黄家潭崖壁的尖石上,依次跳下一个个伙伴,轻轻的浪花,圈圈的波纹,这一切在水面构成一幅面,盛夏群孩戏水图咧。
欢乐总是短暂的,高兴之余也有惊惧呢。我们总是派一人,看着河滩之上,赵家后院那条小径,会不会出来一个人,老师派出的侦探,学校安排的哨兵,专门抓不听话的,到河里游泳的,学生娃。她总是悄悄地来,抱起我们的衣服,又悄悄地走了,那些衣服就放在教师办公室,天井院东侧那间小屋内。多数时候,看见她来,急忙穿齐衣服,湿湿的身子在干爽的衣服里摩擦着,嘻嘻哈哈地跑开。
斐,我们很多人得喊叫姑姑的女孩子。也有几个伙伴大呼小叫的,侄女,别拿我的衣服,行么?
几年后的中学时光时,同样有一个女孩子,总会悄悄地来,抱起我们的衣服,也是交给教师,放在学校的办公室里。三十年后,一个成为武陵最大的文化书店老板,一个成为管理文化教育的领导,是不是小时候抱衣服时,就有着兆头?
乡村记忆之一 差点成为演员?
乡村记忆之二 砚盘里的香味
乡村记忆之三 一泡鸡屎
乡村记忆之四 学校大院
乡村记忆之五 一池荷花
乡村记忆之六 火柴盒里的世界
乡村记忆之七 冰棍
乡村记忆之八 榆钱儿
乡村记忆之九 鸟语
乡村记忆之十 小河沟
乡村记忆之11 拾麦穗
乡村记忆之12 守青
乡村记忆之13 晒场
乡村记忆之14 露天电影
乡村记忆之15 队屋屋基下
乡村记忆之16 队屋二楼
乡村记忆之17 折杨柳
乡村记忆之18 捉知了
乡村记忆之19 河堤
乡村记忆之20 梨园
乡村记忆之21 自留地
乡村记忆之22 同桌1
乡村记忆之23 赤脚板
乡村记忆之24 十月初一
乡村记忆之25 茅草棚
乡村记忆之26 同桌2
乡村记忆之27 算盘珠
乡村记忆之28 砍柴禾
乡村记忆之29 古墓葬群
乡村记忆之30 眼泪
乡村记忆之31 毁果园
乡村记忆之32 黄家滩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