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年会讨论】年会论文专区的入口+在线讨论专题帖 [打印本页]

作者: 李晓婧    时间: 2012-7-25 08:02     标题: 【年会讨论】年会论文专区的入口+在线讨论专题帖

年会论文专区的入口:
我打开主页,还是找不到年会论文的入口,只能进入论坛话题后才能进入论文专区。是不是我太笨了,还是设置有问题?
作者: cfs    时间: 2012-7-25 14:06     标题: 从主站首页应该很容易找到年会专区:

①Flash窗口第一帧即为特别提示。
②首页左下端的【中国民俗学会】版块为学会会务专用区,每年的年会论文发布都按条目在这里列出;点开任何一篇都能从文章页面顶端回到年会专区。
③首页顶端导航条上的【关于学会】也能进入学会会务专区,路径为【关于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2-7-25 17:53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web/index.php?ChannelID=261

点开这个网页,然后点开每条论文超链接,再下载吧。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7-26 07:32

学习的好机会,很多新话题,先睹为快啦……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7-27 11:58

年会走读系列之一:景春的上海传说

坐在动车D5816第二车宽敞的行李台下, 手机在线阅读景春兄关于上海城市传说的年会论文,心中满是奇异, 那份对城市理想的高扬,  对当代想像的观察,对末来世界的解读,  穿越民间叙事的沟碍,刻写出上海人的时尚美态,也展现出继文人叙事之后的上海景观重述:  要么沉沦迷醉,  要么涅槃再生!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7-28 13:26

城市传说的类型中,  鬼传说可能影响深远。中南地区核心城市圈中的一栋教学大楼, 备考女生婷婷找教室, 数过五十间, 间间满座, 后来在第四层靠近洗手间的角上居然有空教室, 紧邻的教室爆满。她喜出望外急急入座, 一小时后上洗手间, 重回坐选, 猛然发现书包被人翻过, 四处环顾, 大恐, 逃离。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7-28 14:22

城市景观所表达的神秘叙事,在大学的生活主体中,传播最快,  影响最广:  
一是青春的热烈创新
二是古典的文化传承
三是当代的价值显现
同时,  也与新媒体艺术关于神秘叙事的影响有关,尤其鬼片为代表的灵异题材影视作品的世界性影响,抵达人类终极思考,其生命力也就蔚为大观了!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7-28 19:59     标题: 让我想起了大二老师给我们讲的这个故事

坐在k572次从江西开往北京的列车硬座上,屁股麻木,头晕目眩……还好有故事相伴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2-7-28 23:31     标题: 回复 8# 的帖子

说得这么可怜啊!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7-29 13:47

城市鬼传说的叙事者:  通常的叙事模式主要有三,一是全知叙事, 如《寻座奇遇》, 二是有限叙事, 如《南湖月夜女》,三是混合叙事,如《538路末班车》。最具叙事张力的当属混合叙事。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7-29 15:25

年会走读系列之二:安杨教授的民俗学三十年反思

读过万言反思,如重回一个热烈奔放的人生青春季。材料的占有可谓全面而系统,事件的把握可谓现场而深入,历史的复原可谓真实而生动,逻辑的建构可谓本原而有信。如果要对其学科价值或者说学术史意义作一小结,姑且冒昧一言之:入门者大凡阅过,三十年民俗学世界即略知大体矣!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7-29 15:34

论读后之最深者,安杨教授的民俗学三十年回影,我以为在于“过度强调研究对象相对于精英文化的特殊性,自觉不自觉地把民俗与上层文化割裂开来。”
细读回顾之解析民俗学三十年之怪现状的文字:“尽管钟敬文等学者曾一再强调,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是全民族的生活文化,但在具体实践中,不少民俗学者往往以“敝帚自珍”的心态,强调自己的对象与上层文化的不同。这种倾向,同“五四”以来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民俗学体系当中的“民主性”、“人民性”关怀有一定的关系,但如果过于强调,就会使民俗学丧失在民族文化整体系统中进行探索的力度,也丧失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积极参与讨论更大问题的可能性。”如此,我们既发现执着对象特殊性的痼疾,也明白自己为何执着于特殊性的历史渊源,更可惶恐于未来学术中的失去“在民族文化整体系统中的探索力度”和“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参与对话的可能性”的现代学科价值!
此论读后,发人警省,于已提携,放之当下非遗运动所带来的学科自信与学科退化的双重语境中,尤具振聋发聩之力量!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7-29 15:43

安杨教授的三十年学科史写作,体例上遵循先者,思路上史论结合,既参照前人之史论,更重于一已之观察,还原的背后,清晰地见出作为亲历者的学科身份与现场意识,同时,书写中的自信与乐观,溢于言表。尤其以家乡民俗学为逻辑预设的中国民俗学观念,成为整体书写的理论前提,或者说理论凭证。换言之,成为合法书写学科史的安杨符号。
我很关注家乡民俗学或乡土民俗学的中国观念,因为这是一种文化主义背景下的理论自觉,乡土中国的第一特性,如果说用家乡民俗学来观察或评述,大概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也即是说,家乡民俗学的起点与归宿,深深的根置于中国文化传统,或者说正是中国人的生活世界的本色。
透过这样的文化原点来观察中国三十年的民俗学,不能不说是一份温情而深刻的学术史发明!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7-29 17:45

长鸿从江西到北京的K座奔忙,不知意欲何为?要么是由广而京, 要么在南来北往, 要么为年会而匆匆,要么硬坐而挤友同行.......总在论坛飞飞,  可算一绝!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2-7-29 22:59     标题: 回复 13# 的帖子

今日亦读此文,同感于斯。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7-29 23:39

年会走读系列之三:  安琪君的傣族节日叙事研究

运用仪式学派的方法, 结合象征主义的观念, 从文学理论出发, 还原傣族泼水节的历史原义与文化本真, 可谓安琪君之小意图。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7-29 23:42

神话不能仅视为文本,  亦不可混淆为仪式,二者结合于象征而与生态,信仰相联,此谓安琪君之大作论点

[ 本帖最后由 太阳鸟 于 2012-8-1 10:19 编辑 ]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7-29 23:57

就安琪君的实证而论,  以傣族村落之泼水节叙事及其仪式为对象, 抽取逻辑要素展开象征分析,发现节曰之生态目的[季节转换与年节祓禊] 与文化目的[ 宗教禁忌与世俗用善]的交合,  进而逐层递增,寻求每个文本与情境的象征意义,  虽算不得严格的原创路径,却真称得上扎实精细的专论了!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7-30 00:09

认真领会安琪君的文脉, 显然可以发现其源于"版本概念" 与"象征分析"的早期民俗学理念,  即试图在理论先行与主题构造的文本爱好基础上,  探讨神话文本之于特定民族群体的关系, 或思考其在节日文化中的独特功能!
然后,  将神话与仪式的历史积怨作为一个终结观察, 可能会成为久违的古老命题!

[ 本帖最后由 太阳鸟 于 2012-8-1 17:56 编辑 ]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2-7-30 08:58

引用:
原帖由 太阳鸟 于 2012-7-29 17:45 发表
长鸿从江西到北京的K座奔忙,不知意欲何为?要么是由广而京, 要么在南来北往, 要么为年会而匆匆,要么硬坐而挤友同行.......总在论坛飞飞,  可算一绝!
长鸿闻武汉太热,于是由广转赣,停歇几许,帝都大雨,挂念师友,遂北上吧!论坛飞人呀!!!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7-30 11:11

武汉虽热,  亦不可贪凉哟:  出汗是夏季健康方式!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7-30 11:30

安琪君以个案证方法的套路,  用于泼水节实在太奢侈啦: 试想,  如从傣族文化传统与泼水节自然内涵出发, 深入探讨泼水节的细部要素, 如空日与水信仰, 那份理解与拓展自然时间的智慧,那种突围与沉思人生局限的情怀, 如果联系傣族文化史,这样的讨论, 就进入到历史诗学的节日叙事研究范畴,不会浪费那么珍贵的材料去作筒单的举证,而且也可以脱去理论先行的硬枷锁了!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7-31 15:18

年会走读系列之四: 雪飞的日本式日本七夕传承研究

我偏好猜读学者们的理论来路,有时对应至闻名遐迩的大流派,有时简化为某种品格亦或性情。 这是读了雪飞的年会论文后急迫想说的一句话:  
雪飞属日式的学问家。

[ 本帖最后由 太阳鸟 于 2012-8-1 17:58 编辑 ]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7-31 15:35

日式学问家与中式学问家的差异, 正与日系车与中系车之异相近。中系车在摹仿之间降低卖价,日系车在原创之际降低成本。摹仿者较原创貌似更见工夫, 降低卖价者比关注成本者更在乎一锤子买卖。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7-31 15:44

雪飞论日本人之日本七夕传说的研究,工夫是真工夫。文献考据与义理阐发两相应和,  平实的材料举证,  足而不奢; 周严的义理推论,  深而不玄。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7-31 21:43

雪飞大作之可观者二:  
一是根置于日本近现代史及其国民思溯来评述日本民俗学史,  详瞻而深刻, 尤其揭示出日本近代以来去中国古典化思潮对日本学术史的深远影响, 正应了一句名言:  科学无国界,  而科学家有国界。日本学者尤如此。
二是对日本故事研究的基本路径以及日本七夕故事研究的线索与变迁逻辑的梳理,  简约明晰,启人思索。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7-31 21:56

年会走读系列之五: 映婕论非遗保护与学术自主

题为"国家的遗产与学者的民俗" ,引人讨论的命题,才气十足,于我实为养眼之论,年会走读亦可解乏也。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1 11:16

国家的遗产, 立论可谓鲜明生动。
在当代非遗保护的世界性运动中,将遗产主体定位于国家,本质上是就遗产的文化传统性质而论,表明遗产源于特定文化传统,由此而确立文化传统的政治代言人为其理所当然的保护主体,  也即是说, 国家的遗产应理解为国家对遗产的保护权与保护义务, 而不只是所有权, 甚至可以说主要不是所有权。这往往构成了一个问题,国家政府常常关注的是遗产所有权,公众也随之将所有权作为遗产的关键属性。于是对于遗产的保护权和保护义务较为忽视,最后的负面影响是谁也不对文化遗产的传承负责。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1 11:48

学者的民俗,是一个语义丰富的词组, 既可理解为字面义, 即学者作为民俗主体创造并习用的行为惯制;也可理解为民俗学者在其研究范畴中所理解的民俗。以论文的原意, 应为后者。因为这一概念与国家的遗产对应存在, 强调了学者与国家完全不同的功能和责任。而这正是作者观察非遗保护实践发现的问题,学者越界过度参与保护实践,而许多非遗理论问题又未得到很好研究。
学者的身份与社会功能其实没有严格限制,国外公共民俗学恰好是学者直接而深入地参与实践而获得大发展的学科。这在中国,可能会成为民俗学者有功于社会的有效途径!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1 11:59

年会走读系列之六:  志勤博士论乡村共同体的可能性

        民俗学很重要的基本对象就是乡村社会, 而其民众生活的真正实现,必须依靠有机的乡村共同体方能完成。因之可见出论题的价值及其研究的细部深入。
作者: 小虾咪    时间: 2012-8-1 16:38

太阳鸟先生的“论文走读系列”细致而深刻,此栋楼盖得坚实无比啊!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1 17:54

引用:
原帖由 小虾咪 于 2012-8-1 16:38 发表
太阳鸟先生的“论文走读系列”细致而深刻,此栋楼盖得坚实无比啊!
承蒙咪咪海奖,只是一个读者的心得而已,感谢网络论坛守护者,感谢学会的年度大宴会!
暑期了,人却较平常更忙。网络了,年会物理空间会议却更令人心慌,百号人的集会,如何谋面,如何谈天,如何喝酒见新朋旧友,赶呀,赶呀,身心疲惫!
这可能成了年会走读系列的根源。
只是力不从心,民俗极广,姑且择一二兴趣拜读过,其余待先咀了些健胃消食片,再慢慢享用了!

假如网络年会有一个较长的网络实质论坛的走读会,那该有多好呀!
与咪咪共享年会论文!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1 18:12

乡村共同体的学术命题,首先应归于社会学。其次,可以在民俗学范畴中重启新的意义。
我无法明确志勤博士的研究动机,但有一点是可以想见的,即,观察民俗变迁的起点,可能只有从中国乡村出发。
我是地道的乡村人,二十年求学异地,却始终最敏感童年、少年时期的乡村经验。尤其近几年回乡省亲,对乡村变迁的感受,不亚于一场地震带来的心灵冲击。
中国社会的本质,近代以来实质上仍是乡村社会。然而,近二十年来的剧烈变革,技术与制度的划时代影响,已经彻底打破了一个乡村人的想象,甚至是以毁灭乡村记忆的方式改造着中国社会。其中的典型个案,就是对传统乡村共同体的毁灭。
所以我说,读到志勤的论题,作为一个乡村人,你就会呆立,苦闷,转而求助于她的研究了。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1 18:23

何种程度上去理解中国民俗学的位置,其实依赖于中国民俗学在多大程度上进入中国乡村社会展开了有价值的影响研究。
乡村共同体作为一个被独立打开的学术领域,无论在田野方面,还是在文献方面,都可以成为中国民俗学大显身手、以证身价的好去处。
我们其实已在这个相关领域的研究方面,作出了较多的成绩,当然以社会学家费老为代表了。大量的民俗学成果在这个相关值域的讨论,主要是宏观的抽象的论述,或者微观的具象的记录。尽管也多用力于变迁的观察与思考,却很少有深入的从一个角度去剖析变迁的民俗主体------乡村共同体的变迁因素。我算是领了志勤一个很大的人情,没有她的专论,我不会反思到自己对中国民俗学如此的麻木的认识,可能要在很晚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乡村人,原来当代社会变迁带给我的,不是发达的文明享受,而是一个无法返回的家。
由此,我开始明确,中国民俗学要想摆脱近亲学科的压制格局,要想从纯粹的外援理论的假境中独创些什么好东东,可能我们必须从中国乡村出发。当然,现在的中国乡村已是一个被破坏的被变革的被洗礼的新乡村了,然而这个乡村的核心,即乡村共同体,却是我们可以去接近或重塑中国乡村的非常可靠的支点。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1 18:30

我又想起自己的乡村了,就这一点而言,我可以为志勤提供一些实在的材料,因为她毕竟是异文化的观察者。
我的乡村在龙船调的故乡----湖北利川,真正的大山深处的小乡村。
三十年前,乡村共同体的内在逻辑是亲缘与地缘,以及相关的财产关系。这个古老的中国乡村,人情的意义成为乡村共同体的绝对原则。一个黄姓的村长,德高望重,尽管地主出身,却依旧是一言九鼎,这种代表乡村共同体的权威,常常在邻里纠纷时得到立竿见影的表达。于是,这个小乡村的共同体,就在民风淳朴、情深意浓的世界中延续下来,直到我的少年时代结束。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1 18:49

近五年的回乡感受,已经远远的与自己隔膜了。
乡情淡漠,亲情虚无,乡村共同体被分化和瓦解。
就自己并非研究的感受而言,这一分化与瓦解主要表现为:
一是亲族、亲友关系的淡化与瓦解。
二是地缘关系的淡化与消解。
三是乡村民众与乡村管理者的分化与瓦解。
由此可见,乡村共同体的基本要素:人情、空间、制度,都被彻底分化和瓦解。
那么现在是否还存在某种共同体的新形态呢?
事实上,变迁格局中的中国乡村已经在重建新的共同体了,只是我们这种传统情怀不适应罢了。
就我的了解,这些新形态主要有:
一是小圈子亲友关系的重建与强化。
二是经济利益关系的实质性重建。
三是乡村资源开发环节中的利益交易关系的重建。
比较而论,这些新形态的乡村共同体已经成为局部共同体,而且人情意义已被压制和边缘化。
这就成为一个民俗学范畴的问题:
作为人情意义深厚的民俗生活,在当下的乡村共同体中能否被认可、被延续、被继承?
民俗的消解,是否成为传统的整体乡村共同体消解的一个必然结果呢?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8-1 19:02     标题: 民俗学特别关注情感问题……有木有?

人情这个词本身是否需要界定?就是说从乡村共同体抽离出一个人情概念作为民俗关系学的考量,是否和人类学所说的亲属制度,社会学的伦理有区别?传统村落不就是亲属关系加上熟人社会吗?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1 22:14

人情这个概念,  是生活世界的基本概念,  也即民俗学范畴的基本概念。与社会学和人类学相比,  人情主要在民俗生活中成为人生意义与社会评价系统。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2 11:27

年会走读系列之七:  月霞君论节庆短信

如果说当下节庆最广泛最强大的礼俗联系方式存在的话, 非节庆短信莫属!
敏锐而较全面的讨论节庆短信习俗,  可谓新民俗之前沿思考!

[ 本帖最后由 太阳鸟 于 2012-8-2 15:29 编辑 ]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2 11:53

节庆短信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当代节庆习俗的核心要素,  而且其影响的广泛性与深入性已经独步全世界!
如此关键的新民俗,  前后上下的条分缕析,岂不快哉!

不过,我们面对如此汹涌而新奇的节庆短信,一时间要找到恰当的研究方法,却难上加难。
目前的研究而言,大略有以下几种研究路数:
1  传播学方法
   注重节庆短信的传播功能,考量其传播媒介,运用相关的传播学理论,尤其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理论,将节知短信的传播与影响予以特别强调;
2  文化研究方法
   注重节庆短信的文化机制及其文化意义,运用相关的文化研究方法,尤其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将节庆短信所蕴涵的权力、资本为基础的新型交往关系作为讨论中心,质疑其礼俗功能,对其构成的虚拟性社会张力提出批判;
3  民俗学方法
   注重节庆短信所承载的民俗价值及其创新意义,运用相关的民俗学研究方法,尤其是特纳庆典理论,将节庆短信纳入到整体节庆中来考量其新时代的变迁与传承,重新解读庆典的意义,为节庆短信寻找进入节庆礼俗的合法依据。

综述,几种研究方法都直接面对无以数计的节庆短信来讨论其功能与意义,都抵达了节庆短信一定的民俗与文化边界,然而,同时又都只是片面切近,未能从整体上、深度上去烛照节庆短信的新的内涵。

[ 本帖最后由 太阳鸟 于 2012-8-2 15:43 编辑 ]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2-8-2 12:49

人情也应该纳入心理学层面的考量。
作者: 山间野人    时间: 2012-8-2 13:06     标题: 回复 41# 的帖子

台湾著名心理学者黄光国先生就是研究人情面子的专家~~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2 15:52

感谢南池子与山间野人二君的提醒!
人情的心理学研究,注重的仍然是其发生学上的心理机制与改善策略。一定程度上从科学意义上可以补证人情在人的交往中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我在讨论乡村共同体时谈人情作为民俗的意义支点,主要是想说,乡村共同体的存在与延续,有一个核心的内聚力,即人情。而这个人情,根本上讲,就是民俗学所最依重的生活世界的根。比较而言,社会学可以不考虑人情,只要组织稳定,效率保障,人以工具的形态存在,同样可以建构起一个高效的共同体出来。人类学也可以不考虑人情,因为它把人情装进了信仰之中,只要有普遍的公认的观念,这个共同体也就可以形成。惟独民俗学,它必须系统而深入的进入共同体去观察人情,去体验人性,去思索风尚,去引领其乐融融的有序的可以幸福沟通的乡风土俗。

[ 本帖最后由 太阳鸟 于 2012-8-2 15:54 编辑 ]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2 16:02

那么,节知短信究竟何以能得到观察与讨论呢?
月霞君将节庆分了类,然后在这个分类的基础上去思考节庆短信的实际功能,有的是传播方式的变化,有的是传播心理的转换,有的是节庆形态的补充。论证过程中,较为开阔地吸收了传播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方法,结论是中性的评价:
既肯定节庆短信的积极意义,也批判了节庆短信所导致的人际关系的虚无化。
我仅就一点自己的感想,赞同她的相关研究。同时,也想到一些可能会扩展其讨论的问题:
1   短信写手在节庆习俗中的独特性;
2  传播功能在当代人际虚拟化时代的独特性;
3  复制与转发短信模式在节庆问候中的独特性;
4  短信资本机制的建构与节庆商业化之间的关系;
5  短信文本的内涵研究。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2 22:22

年会走读系列之八: 爱东兄失肾传说比较研究

失肾传说,  又名盗肾或割肾传说, 当代传说中具有世界意义的故事新类型。

[ 本帖最后由 太阳鸟 于 2012-8-3 06:19 编辑 ]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3 06:21

失肾传说属于典型的这个时代的新生类型。

其新,可以归言为二:
一是对肾的关注与取肾的医术
二是外乡人进城的移民时代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3 06:35

没有想到的是,失肾传说有着巨大的世界性传说圈,这是爱东兄论文的巨大贡献。
如此细微而丰富的材料,无论从网络中获得,还是从文献中的寻得,都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因为,材料的来源需要甄别,需要梳理,更需要去列举与剖析。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3 06:43

论文的第三大贡献是,以比较研究的视野,回答了传说与事件的关系问题。
传说的真实性,从这一个案来看,原于事实,可能是一大类传说的基本生成模式。尤其这类具有灾难性质与社会变革特征的传说。加之多在城市中传播与流变,其事件性的证实就成了外乡人被关注和外乡人感受城市的一种直接后果。
于是,这说起来的演变成了城市文明的悲哀了。
城市人的生命欲望(求肾)与城市人的价值准则(盗肾)之间,严重失衡,“城市幽灵“母题最终被提炼出来,成为诸多城市传说的核心母题,呜乎,外乡人的城市梦想,何其悲哉!

[ 本帖最后由 太阳鸟 于 2012-8-3 06:53 编辑 ]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3 10:25

如何有效解读失肾传说这类新形态作品, 确非易事。
一则因这类传说的生成传播机制大异传统,  网络传播与城市语境的多义性、玄奥性,已引发人类传统迄今为止最广泛最牵连的莫名变革,每个族群, 每个地区,  每个利益共同体,  都已笼罩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之中,都在生活空间里与城市文明发生千丝万缕的关联。试图厘清这一文化结构的故事发生、传播与变异规律,以我们目前的素养与技能,尚不可能;
二则生命观念的变迁与守护生命的方式已全面改革,从吸血鬼到人妖恋,从失肾记忆到爱心扭曲……只有当人们都陷入卑劣恶绰的偷生如狗的日子中,生命的尊严才会重现光彩……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8-3 20:51

支持各位不能到会的同仁积极参与网络研讨



~~~话题可大可小,文字可多可少,

最后我们会评选出“网络研讨特别参与奖”,有神秘礼物相送哦!~~
作者: 小虾咪    时间: 2012-8-4 08:43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2-8-3 20:51 发表
支持各位不能到会的同仁积极参与网络研讨



~~~话题可大可小,文字可多可少,

最后我们会评选出“网络研讨特别参与奖”,有神秘礼物相送哦!~~   
这个“网络研讨特别参与奖”得主,毫无悬念啊!!!神秘礼物是个悬念!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4 08:53

年会走读系列至此告一段落,也算网络参与、求教方家、学习论文的一种态度吧!
感谢年会,感谢皇后,感谢赤峰,我们一起转战年会现场吧!
预祝年会在大草原上繁荣昌盛!^-^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2-8-4 08:56

年会走读系列至此告一段落,也算网络参与、求教方家、学习论文的一种态度吧!
感谢年会,感谢皇后,感谢赤峰,我们一起转战年会现场吧!
预祝年会在大草原上繁荣昌盛!^-^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