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李诘]圣诞节的文化启示 [打印本页]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09-2-1 10:02     标题: [李诘]圣诞节的文化启示

圣诞节的文化启示


李诘 


光明网-光明观察 刊发时间:2009-01-20 11:25:16 


  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写,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4世纪初,1月6日是罗马帝国东部各教会纪念那稣降生和受洗的双重节日,称为“主显节”(Epiphany),亦称“显现节”,即上帝通过耶稣向世人显示自己。当时只有耶路撒冷的教会例外,那里只纪念耶稣的诞生而不纪念耶稣的受洗。后来历史学家们在罗马基督徒习用的日历中发现公元354年12月25日页内记录着:“基督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经过研究,一般认为12月25日判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后来,虽然大多数教会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因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自从12月25日被大多数教会公认为圣诞节后,原来1月6日的主显节就只纪念耶稣受洗了,但天主教会又把1月6日定为“三王来朝节”,以纪念耶稣出生时东方三王(即三位博士)来朝拜的故事。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圣诞节已成为广大基督教世界中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广大非基督徒群众的一个最重大的节日。
  圣诞节在19世纪由国外传教士引入中国,起初只是作为庆祝耶稣诞辰的宗教性节日。圣诞节成为一个东方文化背景的民族的具有世俗和全民性质的广泛流行的节日,则是近几年全球化旗号下作为西方观念价值体系核心的文化与宗教势力日益渗透的结果。圣诞弥撤、圣诞礼拜、圣诞帽、圣诞袜、圣诞卡、圣诞大餐、圣诞演唱会,圣诞节与圣诞习俗普及与受欢迎的程度,使得不乏忧患意识的人们不禁暗藏困惑与忧虑:在经济、政治、文化、信仰激烈竞争的当今世界中,在格局与信念总体上全面处于弱势的我们的民族,如果在我们民众的眼中,在我们民众的思想中,充斥的全然是泊来的物质的与精神的产品,而淡忘与拒绝了我们民族本土与本身的承载了我们民族数千年文化与道德代价的文化与智慧的结晶与成果,那么一个健忘的民族、一个具有数典忘祖性质的精神上不成熟的民族、一个盲目的时代、一个丧失了历史延续意义的文化与道德根基的时代,对于一个在激烈竞争的世界中既要追求现代性又要健全民族性、既要正视今天又要整合与保留以往全部历史的思想与文化成果的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古老与伟大的国家与民族,究竟意味着什么?
  圣诞节在当代中国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的广泛流行与泛滥倾向,是西方主义性质的文化观念的直接的产物,在本质上是精神上自甘丧失与放弃本民族固有传统与精神特质的文化行为。观念与文化上的西方主义倾向可以上溯到中国近代历史上清王朝的没落,近二百年前当大清帝国的最后一抹自尊被西方世界的坚船利炮无情地撕裂,国人面对着中国社会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国上层智识者中间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这一思潮前后经历了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五四运动几个时期,亦即经历了从科技到政治再到文化三个阶段。文化上从“中体西用”到“全盘西化”再到“西体中用”,在当代中国社会西方经济、文化势力的全面压制之下,观念与文化上的厚西薄中、厚今薄古的倾向成为很大一部分国民的具有没落与投降性质的思想与精神上的走向与趋势。这种走向与趋势所具有的的没落与投降性质,是不是我们时代的时代精神缺乏民族性,是不是我们民族的民族精神缺乏自主性的体现?
  在时代的意义上,文化上的自主性与民族性的缺乏乃是心灵与心态上的精神定力与道德勇气缺乏的表现,而缺乏精神定力与道德勇气的时代不是理性健全的时代;文化上的自主性与民族性的缺乏将在民族成长的根基的意义上导致具有本土性质与历史延续性质的文化智慧的丧失,而丧失具有本土性质与历史延续性质的文化智慧的民族土壤上盛开不出深深扎在历史与现实的精神根基上的智慧的花与民众的思想、灵魂成长与成熟的果。西方人的科技发展成果不是不可以吸收与采纳,西方人的文化宗教不是不可以成为我们成长、壮大自身灵魂的观念上的来源与养分。然而在一个言必称欧洲美国、希腊罗马的时代,在一个现代化即意味着西方中心、全球化即意味着民族性的丧失的时代,遗忘民族传统的观念与行为乃是民族成长上的精神上的不智,而拒绝与丧失民族文化与民族智慧的精神根基的观念与行为则无异于思想上与行动上的自杀。在历史上没有丧失民族性而能保存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精神传统的史实,在现实中也并没有丧失民族性而能保障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精神成长的范例。
  诚然,中华煌煌数千年的文化与历史中,不乏理性的屈辱,不乏文化的自戕,不乏人道的泯灭,不乏专制的黑暗。然而中华煌煌数千年的文化与历史中,亦不乏思想的灵光,不乏智慧的闪耀,不乏道义的感喟,不乏民主的企盼。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涌现了象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李白、杜甫、曹雪芹、关汉卿那样的文化巨人,涌现了象岳飞、文天祥、于谦、袁崇焕、史可法、张煌言、林则徐、孙中山那样的民族英雄。中国历史赫赫自有人在、昭昭自有真精神在,并不是那样一片漆黑的。文化上的虚无主义与激进主义乃是具有肤浅与短视性质的错误的观念与错误的行为。在当今时代具有保守性质的儒学复兴运动,具有增进时代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的民族传统与文化智慧的日益受到全民族的观念与行为上的重视与尊重,都象征性地表明民族思想与民族智慧的不断成熟,都象征与实证性质地表明代表了中国传统士文化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中国的文化与精神传统是不容轻忽,更是不允许妄言抛弃的!
  宗教作为具有出世精神与出世品格的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思想的观念价值体系,具有保证社会人心、道德相对稳定的功用,它能够赋予一个社会与时代精神上与道德上理想性质与超越性质的品格,能够使人类具有一种出世性质的智慧从而自觉地在精神上拒绝与摆脱平庸与狭隘的尘世有限性的束缚。宗教的思想、智慧灵动、高远,能给于人类精神上的启迪;宗教的道德践履与灵魂修炼朴质而干洁、忍耐而坚定,能使人的精神得以洗礼、境界得以升华。当今时代圣诞节的具有全民性质的流行与泛滥倾向,既不乏西方经济、文化势力具有压制性质的渗透与影响的根源,亦不乏基督教富于出世品格的提升社会精神、道德水平的实际功用的因素。然而我们知道,文化也罢,宗教也罢,都不能脱离自己生长的土壤的本土性与民族性而独立地存在与起作用,在精神上接受与信奉一种文化与宗教的体系,就必须同时在精神上接受与信奉一种文化与宗教全部的精神历史,与一种文化与宗教成长的精神的与道德的土壤与根基的全部感染力与它们赋予我们的全部血脉联系。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能够脱离一种文化与宗教的民族性去单独与踏空性质地理解一种宗教的性质、功用、观念的价值与实践上的全部作用与意义吗?
  具有启示意义的是,中华民族煌煌赫赫的文化传统同样并不缺乏富于出世性质的宗教品格。儒学的崇仁尚礼的道德本位的价值基础与思想核心,追求与崇尚天人合一的理论特质,其超越与出世性质的精神与品质,使得世界不再是作为本质上独立的有限的世界,而是作为整个宇宙一个组成部分使人具有无限发展可能的崭新意义的世界的价值基础得以确立。这种思想使我们具备了摆脱有限的人类经验和理性束缚的精神基础,使我们具备了摆脱精神局限于有限空间而导致的思想上的狭隘和平庸的可能,这种思想使我们的文化具有了一种自然而然的超越性的智慧和意义,因而使我们得以认识到我们这个民族在本性上是拒绝堕落与平庸的。在这个意义上,尽管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由于实际的人性素质与封建专制的思想与政治上的压制,其自身的精神智慧与道德功用没有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与弘扬,然而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精神内涵与文化智慧所具有的普世性与持久魅力,使得其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有待继承、创新、发展、弘扬的宝贵的精神上的财富而能够为崭新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成长与壮大作出新的贡献。
  在中国历史上对民族的文化心理与观念价值形态有着重大影响的纯粹宗教还有2500余年的来至印度的佛教与1800余年的中国本土的道教。在当代中国佛教徒与道教徒的人数均少于基督教人数,而佛教的传统节日佛诞节、成道节、涅磐节,道教的传统节日三清(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道德天尊)的圣诞等等都远比基督教的圣诞节冷清许多。而能够代表中国民俗文化的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有在内容与形式上,在流行性与受欢迎程度上日益落伍于携带着西方经济、文化强大优势的体现西方宗教精神价值的圣诞节的趋势。而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处于全面竞争的格局之下居于弱势的国家与民族,本土与传统的文化与宗教的观念与行为的日益冷落与受到压制,相反外来的与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与宗教的观念与行为日益繁盛与受到追捧,往往具有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成长不成熟、丧失根基与不稳重、日渐浮泛化的不祥的暗示意义。站在崭新的历史发展的具有关键意义的当口,一个精神上与道德上不断追求发展与进步的国家与民族,必须致力于观念性质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必须致力于打造一种为民族精神与民族道德的成长奠定扎实基础的既具有现代科学、民主的色彩,又不乏传统意义的伦理性与民族性的民族文化与精神信仰的崭新体系!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