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山西吉县人祖山发现疑似女娲遗骨 [打印本页]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2-6-10 10:54 标题: 山西吉县人祖山发现疑似女娲遗骨
凤凰网 2012年06月09日 16:49 来源:新华网
山西吉县人祖山考古发现6200年前“皇帝遗骨” 会议现场
新华网太原6月10日电(记者王学涛) 根据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测年,成人头骨为6200年前的测定结论,以及明代当地人的墨书题记,日前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
这是近日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23位考古、历史、神话、民俗专家考察人祖山后形成的共识。
人祖山位于黄河中游,据不完全统计,山中历代庙宇约达200处,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建有“娲皇宫”和“伏羲皇帝正庙”的人祖庙。
早在1984年,娲皇宫遭人破坏时,考古工作者就在女娲塑像下发现遗骨,包以黄绫,盛于木函。“木函”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下”。明代人的墨书记载把该人骨称为“皇帝遗骨”。
从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考古工作者对人祖庙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发现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时代遗物291件(套),并在娲皇宫积土中找到人头骨、木函残片和距今2100-900年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
专家认为,在漫长的母系社会中,女娲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号,同时也成为氏族首领的名字,不会只是一个女娲,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女娲产生。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是后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称。因此,这个遗骨无疑是明朝人认为的“娲皇”遗骨。
“皇帝遗骨”及其他考古发现,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填补了上古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断层,说明山西吉县人祖山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为吉县人祖山区域是中华婚育文明、农耕文明、八卦和古代历法起源地之说提供了实物佐证。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2-6-10 11:05
又是旅游炒作?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2-6-10 11:57
昨儿我也看到这新闻了,四处的网站用的还挺大一标题。本想贴过来来着,心想,总有人会贴的吧?可巧,亲,你就贴过来了。
我觉得吧,嗯,奏是个炒作。为了多揽几个游客,现在恨不得把什么都刨出来了。
都是钱闹的啊。
作者: 叶涛 时间: 2012-6-10 13:12
唉,神话成了历史,这次真真坐实了!
可怕的是,还达成了共识,其中还有民俗专家掺和。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2-6-10 13:47
引用:
原帖由 叶涛 于 2012-6-10 13:12 发表
唉,神话成了历史,这次真真坐实了!
可怕的是,还达成了共识,其中还有民俗专家掺和。
是啊。看到新闻稿中出现了民俗学家几个字样,实在是汗滴滴啊。尤其是在浙中小盆地里安享着闷热异常的桑拿,越发地难耐了。
可,还是想知道,到底是哪个民俗学家出现在了论证的现场?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2-6-10 14:54
太阳弟弟快出来为家乡说几句话~~
作者: 小猫咪 时间: 2012-6-10 17:34 标题: 新闻,叙事阴谋
其实学者搞考古调研本来没有什么错误,即使有某些专家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令人咂舌的结论,如果大家现在学术研究的角度看,也不过只是一个说法而已,说法就是被用来推翻的……但是目前最危险的事情是大众传媒和新闻手段的介入,让结论和推翻结论的学术自反过程变成了炒作,(当然内部有些权力勾结利益交换的潜规则)不知道可不可从叙事学或传播学的角度对一些典型的炒作型新闻进行解构,还受众一个清白!
作者: Robot 时间: 2012-6-10 18:19 标题: 女娲骨骸?考古学家:我可不敢说
早报记者 韩少华 发表于 东方早报 2012-06-10 02:25
山西吉县人祖庙女娲像下发掘出6200年前遗骨。
山西人祖山所发现的明代木盒中的人骨经碳十四测定为6200年前,专家认为人祖山主峰可能曾是古代氏族祭坛,但把骨骸与女娲画等号很“玄”。明代木函包装新石器骨骸,恰恰证明疑古派的古史“层累说”。
山西省吉县“人祖庙遗迹”
山西省吉县“人祖庙遗迹”的考古清理结果近日被披露,23位考古、历史、神话、民俗学家日前考察现场并讨论之后认为,吉县人祖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有专家认为,在人祖庙发现的6200年前“皇帝遗骨”为明代人认为的女娲骨骸。对于把“女娲”与人祖庙发现的人骨画等号,北大考古学教授刘绪昨天接受早报专访时认为很“玄”。
三皇五帝仍只是传说
据悉,这具成人头骨发现于1984年,人祖庙娲皇宫于当年遭人破坏,时任吉县副县长的原发宪与考古工作者阎金铸等人随即上山考察,并在女娲塑像下发现遗骨。遗骨包以黄绫,盛于木函。“木函”上墨书写着:“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烧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下。”可见,明代人把该人骨称为“皇帝遗骨”。因1984年时的发掘条件有限,当事人未能深入研究,仅记下木函上的文字,并将遗骨放还原处,娲皇宫此后几经盗掘,导致遗骨失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在中国历史上的多个“三皇五帝”版本中都被归为“三皇”之一,因此,也被称为“娲皇”。
最近重新发掘出的人头骨据称经北大碳十四测年为距今6200年前,也有部分专家将此结果结合明代的墨书记录,认为骨骸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期的“娲皇”遗骨。考察现场的多数专家认为:在漫长的母系社会中,女娲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号,同时也成为氏族首领的名字,不会只是一个女娲,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女娲产生。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首先表达的是明朝人认为这里面是“娲皇”遗骨,当然也可能遗骨确实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
早报记者联系了曾长期在山西从事考古发掘工作的北大考古学教授刘绪,他表示最近并没有听说过这次发掘及相关的研究,但他告诉早报记者:“在中国,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人骨很多,未必都要与所谓‘三皇’时期联系起来。所谓‘三皇’、‘五帝’目前看来还都只是传说,都很‘玄’。所以,你问这个是不是女娲的骨骸,这我可不敢说。”
人祖庙或为
最早祭祀女娲祭坛
人祖山位于黄河中游,吕梁山脉西南部。其主峰位于吉县城东北30公里处,海拔1742.4米。主峰顶端的人祖庙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据悉,临汾市文物局、吉县文管所和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公司考古部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田建文教授的指导下,从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对人祖庙遗迹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共发现遗物291件(套),遗物分属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五个时期,其中有战国时期陶豆柄1件、绳纹残筒瓦3件;汉唐时期残筒瓦和瓦当各1件;宋元时期“景德元宝”(1004-1007年)、“崇宁通宝”(1102-1106年)、“宣和通宝”(1119-1125年)铜钱、条砖和瓦当5件;明清时期的发现,大多为琉璃残构件、陶制残构件、瓦当、戥子、瓷碗和“乾隆通宝”、“嘉庆通宝”、“咸丰通宝”铜钱及“光绪元宝”、“大清铜币”铜圆等,并在娲皇宫积土中找到人头骨、木函残片和许多动物骨头。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碳十四测年,人头骨距今6200年;动物骨头距今2100至900年。
包括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和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在内的23位专家都认为吉县人祖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其中发现的距今2100至900年的动物骨头或许就是祭祀品的遗骨。有人推测,娲皇宫位于人祖山主峰顶端,最早可能是氏族祭天或祭祖的祭坛,尔后经历代修建,建过享堂,最后演变成为人祖庙。事实上,人祖庙上现存的遗迹,都是几经复修的明清混合建筑。
尚不足以填补上古史断层
就人祖山的发现来看,除一例距今6200年的人骨,其余最早为战国时期,因此到目前为止的发现尚无法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填补上古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断层,也无有力证据证明山西吉县人祖山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而其中发现物又不足以证明人祖山区域是中华婚育文明、农耕文明、八卦和古代历法起源地。
在明朝题字的盒子里发现6200年前的骨头,恰好证明了疑古派关于中国古史神话“层累说”的观点。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早报记者获悉居然有专家提议人祖山在未来几年里建设祭祖广场、朝圣天阶和史前人类博物馆,并修复人祖庙和伏羲庙,作为旅游项目。目前,娲皇宫前古称卧云台的巨石上的方、圆两个石窝、棋盘和小柱洞也已经被附会成女娲和伏羲观天测斗、创造八卦、制定历法的证据。记者发现,参与人祖山考古工作的单位中有一家旅游开发公司,至于当地的考古活动是否都与旅游项目挂钩,记者目前尚未获得更多信息。
作者: Robot 时间: 2012-6-10 20:27 标题: 新浪网友的评论:笑喷。。。
参与10,570人,跟帖873条
2012-06-10 19:51:55 新浪四川达州小学本科生a
不晓得好久发现孙悟空的遗骨?
2012-06-10 19:51:30 新浪北京手机用户
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
2012-06-10 19:50:30 新浪四川攀枝花手机用户
唐僧的尸骨也被挖掘出来 可以卖大价钱 无价之宝啊 拿来熬汤喝 就可以长生不老啊
2012-06-10 19:50:25 新浪河北石家庄手机用户
用不了多久,我确信玉皇大帝牛郎织女的墓必定岀现!
2012-06-10 19:50:09 新浪河北石家庄手机用户
坐等玉皇遗骨现身
2012-06-10 19:49:49 新浪四川攀枝花手机用户
明天唐僧的尸骨也被挖掘出来 可以卖大价钱 无价之宝啊 拿来熬汤喝 就可以长生不老啊
2012-06-10 19:49:27 新浪广东广州手机用户
看过《神墓》的人都知道,找到神之左手并拥有它的人都能获得它的巨大力量,大家一起找吧!
2012-06-10 19:49:07 新浪四川攀枝花手机用户
哪天唐僧的尸骨也被挖掘出来 可以卖大价钱 无价之宝啊 拿来熬汤喝 就可以长生不老啊
2012-06-10 19:48:54 新浪天津手机用户
这新闻标题真缺德。
2012-06-10 19:48:15 新浪福建泉州手机用户
乱七八糟!
2012-06-10 19:47:38 新浪山东青岛手机用户
去把珠穆朗玛峰开发吧,如来佛主在下面洗澡……
2012-06-10 19:47:33 新浪河南郑州laoraorao
不得了了 我只想说 专家呀 故宫博物馆馆长啊 你们敢不敢站到我面前 还有 谁借我一把刀?对了 最低也要轩辕刀
2012-06-10 19:46:36 新浪重庆重庆江津毗罗
搞错没有啊。女娲
2012-06-10 19:45:51 新浪山东临沂wslk
吃饱了撑的放狗屁。
2012-06-10 19:45:43 新浪江苏南京手机用户
越编越邪呼
2012-06-10 19:45:17 新浪天津手机用户
盘祖就在你脚下
2012-06-10 19:45:08 新浪重庆手机用户
昨日洒家在河边垂钓.钓一小鱼.嘴能说话.经专家鉴定.乃某仙下凡…
2012-06-10 19:44:55 新浪河南洛阳手机用户
牛郎、织女,王母、玉皇都将出土。太神奇了
2012-06-10 19:43:55 新浪北京mingshen81
世界第九大奇迹呀!
2012-06-10 19:42:03 新浪广东广州手机用户
嘿,六千多年的古人,你看到遗骨被人说成皇帝啥感想呢??
。。。。。
网址:http://comment5.news.sina.com.cn/comment/skin/default.html?channel=gn&newsid=1-1-24567258&style=0
作者: Robot 时间: 2012-6-10 20:35 标题: 接上帖:
参与10,953人,跟帖880条
排序:最热
2012-06-10 10:59:09 新浪山东潍坊网民 女娲本是神话传说,如今要变成现实了。赶紧建纪念馆,高价收门票。因为她比孙悟空还早着近两千年,老孙的遗骨还没发现就发现了女娲的遗骨,这些考古专家太了不起了。
回复反对(0)分享支持(528)
2012-06-10 11:28:56 新浪广西桂林香樟叶 太伟大了!再挖出一具男的就是盘古了!!!
回复反对(0)分享支持(433)
2012-06-10 10:58:20 新浪江苏苏州136*****487@sina.cn 传说中的神仙也能被找到遗骨?某些人想啥呢?
回复反对(0)分享支持(348)
2012-06-10 10:28:40 新浪江苏南京雨送黄昏99 不久的将来,在“天宫”上估计能发现盘古的斧子!“蛟龙”能找到悟空的金箍棒!
回复反对(0)分享支持(296)
2012-06-10 11:59:16 新浪加拿大艾伯塔bwdbwg 煤挖完了,开始刨神仙了!
回复反对(0)分享支持(278)
2012-06-10 10:29:47 新浪北京随缘八风 我村北边,也有几块遗骨,据考证,是舜帝的
回复反对(0)分享支持(253)
2012-06-10 11:24:50 新浪江苏镇江lingpo79 我觉得这些砖家在偷懒。再掘地三尺,应该马上能找到玉皇大帝的头骨吧
回复反对(0)分享支持(246)
2012-06-10 09:50:44 新浪天津手机用户 看此无聊新闻,受教了。
回复反对(0)分享支持(224)
2012-06-10 10:55:55 新浪上海浦东新小李 按现在贵国考古界的工作效率,在不久的将来,从三皇五帝到东方不败都会被挖出来了。再来点高科技,说不定可以原地满血复活。
回复反对(0)分享支持(208)
2012-06-10 11:27:58 新浪湖北十堰梦幻西游赚钱 这个事情是真的,我亲眼所见,挖出来2具,一具是女娲遗骨,一具是女娲小时候的遗骨
回复反对(0)分享支持(205)
2012-06-10 12:21:40 新浪重庆中原 传说中的人物都能被挖出来,真是神奇!专家我真是爱死你们了
回复反对(0)分享支持(205)
2012-06-10 10:18:38 新浪北京随缘八风 又一闹剧加炒作,和曹操墓如出一辙!!!
回复反对(0)分享支持(177)
2012-06-10 10:48:53 新浪广西桂林扬长而去 1
我们这前几年就出土了孙吾空的遗骨,是经过权威人类学专家鉴定过又通过C12照射过,没错,就是它,而且还有猴子的毛发粘在骨头上........联合国秘书长都认可这史 无前例的重大发现.。
回复反对(0)分享支持(159)
2012-06-10 11:21:47 新浪上海石膏男 女娲度都能挖的出来 挖个奥特曼看来也是时间问题
回复反对(0)分享支持(121)
2012-06-10 12:21:34 新浪北京无须再忍 今天才知道原来女娲是确有其人,不是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啊,哈哈,我们都是被这个骸骨捏出来的啊,尼玛想出名搞旅游想疯了?
回复反对(0)分享支持(119)
2012-06-10 12:21:34 新浪广东深圳simi 原帖:2012-06-10 10:29:47 新浪北京随缘八风 1
我村北边,也有几块遗骨,据考证,是舜帝的
支持 反对 回复 2
舜帝算个求,是上帝的才牛。
回复反对(0)分享支持(102)
2012-06-10 10:18:00 新浪浙江宁波声钟 又要大忽悠了。
回复反对(0)分享支持(96)
2012-06-10 12:21:51 新浪河南郑州一丁 这种说法好像有点太扯淡了
回复反对(0)分享支持(94)
2012-06-10 09:26:40 新浪江苏苏州手机用户 说白了就是猴子头头
回复反对(0)分享支持(92)
2012-06-10 10:55:08 新浪河南郑州沧海一粟 无聊,去挖孙悟空的遗骨吧。女娲啥时候成真人的?神话传说是古时候哄小孩的,这些人是真傻真天真?还是装傻装天真?
作者: collector 时间: 2012-6-11 07:27 标题: 北大教授质疑山西发现疑似女娲骸骨说法
新浪 2012年06月11日06:14 大河网-大河报
山西省吉县的“人祖庙遗迹” 23位考古、历史、神话、民俗专家考察山西人祖山后形成共识
北大考古学教授对此有不同看法:女娲只是个传说
□韩少华
核心提示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23位考古、历史、神话、民俗专家考察人祖山后形成共识,根据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测年成人头骨为6200年前的测定结论,以及明代当地人的墨书题记,日前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对于把“女娲”与人祖庙发现的人骨画等号,北大考古学教授刘绪前天接受采访时认为很“玄”。
新石器时代人骨未必都要与“三皇”联系起来
据报道,早在1984年,娲皇宫遭人破坏时,考古工作者就在女娲塑像下发现遗骨,包以黄绫,盛于木函。“木函”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下。”明代人的墨书记载把该人骨称为“皇帝遗骨”。
从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建文的指导下,考古工作者对人祖庙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发现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时代遗物291件(套),并在娲皇宫积土中找到人头骨、木函残片和距今2100至900年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
专家认为,在漫长的母系社会中,女娲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号,同时也成为氏族首领的名字,不会只是一个女娲,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女娲产生。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是后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称。因此,这个遗骨无疑是明朝人认为的“娲皇”遗骨。
对此,记者联系了曾长期在山西从事考古发掘工作的北大考古学教授刘绪,他表示最近并没有听说过这次发掘及相关的研究,但他告诉记者:“在中国,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人骨很多,未必都要与所谓‘三皇’时期联系起来。所谓‘三皇’、‘五帝’目前看来还都只是传说,都很‘玄’。所以,你问这个是不是女娲的骨骸,这我可不敢说。”
参与人祖山
考古工作的单位中
有一家旅游开发公司
报道称,“皇帝遗骨”及其他考古发现,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填补了上古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断层,说明山西吉县人祖山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为吉县人祖山区域是中华婚育文明、农耕文明、八卦和古代历法起源地之说提供了实物佐证。
而就人祖山的发现来看,除一例距今6200年的人骨,其余最早为战国时期,因此到目前为止的发现尚无法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填补上古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断层,也无有力证据证明山西吉县人祖山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而其中发现物又不足以证明人祖山区域是中华婚育文明、农耕文明、八卦和古代历法起源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记者获悉,居然有专家提议人祖山在未来几年里建设祭祖广场、朝圣天阶和史前人类博物馆,并修复人祖庙和伏羲庙,作为旅游项目。目前,娲皇宫前古称卧云台的巨石上的方、圆两个石窝,棋盘和小柱洞也已经被附会成女娲和伏羲观天测斗、创造八卦、制定历法的证据。记者发现,参与人祖山考古工作的单位中有一家旅游开发公司,至于当地的考古活动是否都与旅游项目挂钩,记者目前尚未获得更多信息。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12-6-12 16:42 标题: “女娲遗骨”引发热议:草率认祖宗 背后为牟利
中新网 2012年06月12日 15:58 来源:新华日报
日前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被专家认为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尽管采用了同位素测年等实证考古办法,尽管有权威人士如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等23位考古、历史、神话、民俗专家考察形成共识,但发掘出“女娲遗骨”的消息,还是让人一时难以接受。有网友评论说:真没想到存在于古老神话中的、存在于传说中的人物都能被发现遗骨,如此伟大的考古发现大大挑战了人们的想象力。
考古研究本该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仅凭成人头骨为6200年前的鉴定结论,外加一个明代当地人的墨书题记就证明了女娲遗骨的存在,就急急忙忙地认祖归宗,这是不是有点儿太草率了?山西娲皇宫作为明代的文化遗址保存,是站得住脚的,明人认为那是祭祀娲皇的场所,也仅此而已,由此断定那就是女娲遗迹,则缺乏有力证据。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就发微博说,“从文献上讲,女娲的传说不是信史。即使真发现了六千年前的遗骨,只能证明六千年前存在这样的人,却无法证明此人是谁。明朝人的题记也不可信。明朝离女娲时代少说也五千多年了,对如此遥远的事,不要说明朝人,就是汉朝人的认定,也不能当确切证据的。”曾长期在山西从事考古发掘工作的北大考古学教授刘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在中国,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人骨很多,未必都要与所谓‘三皇’时期联系起来。所谓‘三皇’、‘五帝’目前看来还都只是传说,都很‘玄’。所以,这个是不是女娲的骨骸,我可不敢说。”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撑就下结论,这样的认定未免有些儿戏,显然与考古应有的严肃性相差太远。
倘若仅仅是对过去历史神话的文化考究,也就罢了。但细细观察此次“重大考古”的前前后后,总会发现“娲皇遗骨”背后所隐藏的经济密码。媒体报道此事时,配了一张专家论证会议图片,上面有一条横幅“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开发鉴评听证会”。如今,已经有专家提议未来几年在人祖山建设祭祖广场、朝圣天阶和史前人类博物馆,并修复人祖庙和伏羲庙,作为旅游项目;娲皇宫前古称卧云台的巨石上的方、圆两个石窝、棋盘和小柱洞,也已经被附会成女娲和伏羲观天测斗、创造八卦、制定历法的证据;更令人遐想的是,参与人祖山考古工作的单位,就有一家旅游开发公司。由此可见,所谓的“娲皇”遗骨,又将成为当地带动旅游发展的一个重大由头。这就如同当年曹操墓真假之辩时,人们所发出的质疑声音,想让曹操来,曹操肯定会来。“娲皇遗骨”恐怕又是一起浮躁考古、轻率认定的功利标本。
从网友的调侃中就可以看出,大家对所谓的女娲遗骨发现一点都不“感冒”。大家心里都清楚,发现女娲遗骨,无非是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神话联系现实”的考古闹剧中的又一出“新戏”。女娲遗骨是不是真的并不是关键,关键是通过这个疑似的女娲遗骨可以成功地把公众的目光吸引过来,为下一步“考古搭台旅游唱戏”打下坚实基础,这就足够了。我们的考古研究会不会在一次次地证明神话人物确实存在中得到长足发展,大家还不敢确定,但是,吉县一定会因为能坐拥女娲遗骨而横扫游客的腰包,让当地旅游经济好好火一把。恐怕也正因如此,吉县才会这么卖力地宣传,至于这样的考古发现对文化、历史是否会造成负面影响,他们也许不会太关心。
近年来,几乎全国各地都在削尖脑袋抢占历史名人资源,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到了争夺虚拟人物的地步。可在几乎所有的名人故里争夺战里边,各地均摆出了一副功利至上的姿态。其中,“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被地方政府毫无保留地接受,并成为指导他们工作的内在逻辑。
恰恰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专家却频频现身于文物开发现场,要么为文物遗址乱作背书、涂脂抹粉,要么为旅游开发歌功颂德、奔走帮闲,失去了作为学者的独立判断和身份意识。而这种学术和权力的联袂唱双簧,直接导致了功利主义在文化领域的盛行。有利可图,便盲目追求,哪怕是虚构的神话人物,都要变为筹码;反过来,若文物成了政绩冲动的“路障”,他们会一推了之,就像大理1300余年的古城墙。当文物经济的马达已经发动,利益车轮就难以阻挡。此时,所谓的娲皇遗骨,终究只是被消费的文化器物而已。
所以,根据山西娲皇宫这么一点考古材料,就断定这是某一传说时代的历史遗存,太不严肃,也太不科学了。这样杜撰的东西,没有学术价值,只是根据考古发现和古代传说的某种对应关系,就轻易断定一个历史传说的可靠性,对中国历史学和考古学,只能是一个恶劣的典型,对学术的伤害很大,也在国际上影响中国史学和考古学的形象,不得不郑重对待。
正因如此,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去和专家们争论女娲遗骨的真假,还是留出时间和精力多替其他打着和吉县同样算盘的地方操操心吧。吉县找到了女娲遗骨,毫无疑问是占了先机,你让别人怎么办?女娲的皇宫,孙悟空的故里,这样的闹剧层出不穷归根究底还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将学术做成了经济,把考古做成了旅游,在一开始做考古挖掘的时候就没有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来对待,一心想着怎么出名,怎么创收,至于学术的进步则完全不在考虑之列。学术就是学术,不要掺杂任何经济利益,否则,只会把学术做成了笑话。
马桂路 张敬伟 温国鹏 马想斌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12-6-12 16:44 标题: 山西“女娲遗骨”引争议 当地否认炒作旅游
2012年06月12日 15: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太原6月12日电 (胡健)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等23位学者称山西发现“女娲遗骨”,引发强烈关注。此后又有媒体跟进,称该考古活动与当地旅游项目挂钩,系炒作行为。山西吉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彦章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对此予以否认。
6月3日至5日,来自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国家省市的23位著名考古、历史、神话、民俗学家,就人祖庙发现的6200年前“皇帝遗骨”和文化遗存,在山西吉县举行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鉴评听证会。与会专家通过现场考察、会议论证等形式认为:吉县人祖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根据北京大学C14测年为6200年前的测定结论和明代当地人的墨书题记,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
此后,北大考古学教授刘绪公开质疑“女娲遗骨”一事,他表示,所谓“三皇”、“五帝”目前看来还都只是传说,都很“玄”,是否为女娲遗骨无法确定。
此说法也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员许宏的肯定,他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女娲只是一个神话人物,属于文化记忆。对于是否为“女娲遗骨”也没用充足的历史材料支撑,只是地理位置上的一种关联和猜想。
王彦章介绍说,娲皇宫属于人祖山风景区的一处旅游景点,当时邀请了一些专家来参加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鉴评听证会,专家们根据考察论证,并结合“木函”上记载的文字,推断该遗骨可能为女娲遗骨,6200年的时间也有足够的科学支撑,不存在炒作一说。同时,王彦章认为旅游产业都是以文化作为支撑,挖掘景点的文化内涵并无不妥。
12日,研究女娲文化15年的当地学者李思义向中新网记者表示,神话也是一种科学,希望此事件可以将女娲从神话带入历史。下一步,收集历史证据的工作还将继续进行。
上世纪70年代,李思义曾担任吉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一职,现为国家一级编剧。他认为,全世界个民族的祖先都是以神话形象流传下来的,都没有找到自己祖先带有文字性的考古证据,唯独中华民族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发现了可能存在的祖先遗骨。从此,女娲有可能将走出神话,走进历史。
1984年的一次考古发掘中,在吉县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遗骨,该遗骨包以黄绫,盛于木函。“木函”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下”。
李思义表示,该遗骨发掘于女娲塑像下,并附有文献记载为“皇帝遗骨”,由此判断二者有一定关联,初步认为该遗骨可能为“女娲遗骨”。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是后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称。所以这个遗骨,无疑是明朝人认为的“娲皇”遗骨。(完)
作者: Robot 时间: 2012-6-16 10:24 标题: 山西疑似“皇帝遗骨”成谜【图】
光明网 2012-06-15 15:41:35 来源:新闻晚报
山西吉县人祖山人祖庙内发现的头盖骨碎片,经检测得知其历史长达6200年左右(6月14日摄)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山西省吉县发现的疑似6200年前某位女娲的“皇帝遗骨”事件近日在网上引来众多质疑。网民们认为,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形象,用考古去证实显得荒诞。同时,一些网民质疑这次考古发现背后有商业操作的背景,表示考古不能被经济利益所“绑架”等。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12-6-16 22:19
神呀!我也要成神了!大家可以研究研究!
作者: 车前子 时间: 2012-6-17 03:03
以上各位老师大概都没去过现场,所以说什么都无所谓。
不过可以通过渠道了解一下,看参加这项活动的民俗专家是咱们学会会员级的?理事级的?常务理事级的?或者是更高一级的?
不过也许和咱们学会根本就没啥关系,属于社会上其他部门、其他方面的民俗专家,不入中国民俗学会也能成为民俗专家,呵呵。
总之,很想听听亲身参加过鉴评听证会的这些位民俗专家的直接意见。
作者: 车前子 时间: 2012-6-17 03:13
还有,那个头盖骨不是“同位素”过了吗?确认是6200年前的一具人类头盖骨,这个可靠吗?它不是“女娲遗骨”,也应该是谁谁谁的遗骨,这家伙也不简单啊,6000多年了!这么老的老祖宗,还不就该成神了?别的地方谁能找得到?
供起来也值,旅游部门没白参乎。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6-17 09:25
李文儒简历
1976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1976年至1990年,任教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其间还任山西师范大学语文报社副社长,1987年后任中文系副主任。
1990年,调到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
1992年起,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助理。
1997年至1998年,任《中国文物报》社副社长。
1998年至2000年,任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
2000年至2002年,任中国文物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文物天地》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2003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任命为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张柏、李文儒回应称“女娲遗骨”报道不实(图) 2012年06月13日 13:19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0
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中),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左一) 6月13日做客人民网。
参与山西吉县人祖山考察的两位专家——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今天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回应广受关注的“女娲遗骨”报道。两位专家明确表示:“女娲遗骨报道不实,没有一个专家说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头骨残片属于‘女娲遗骨’”。
张柏在人民网访谈中明确表示,媒体广泛报道的“专家考察人祖山后形成的‘女娲遗骨’共识是是不真实的,是假的。”他说,“6月3日到5日,吉县县委县政府邀请到北京、山西省的专家去当地考察、开专家座谈会。我们北京去的专家考察以后确实有个共识,那就是没有一个专家说头骨残片是女娲的遗骨。更没有专家离开事实去猜测这会是谁的遗骨。考古是科学,属于去猜就不叫科学了。”
李文儒也表示,“报道和网上出现这样‘女娲遗骨’一种说法,即使是我们最普通的人,都知道这不可能是真实的东西。大家都知道女娲是一个神话传说的形象,是我们民族的补天和造人的图腾史的神话传说。专家怎么会发现了这样一个遗骨就认为是女娲遗骨?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
针对不实报道在社会上引起的广泛热议,张柏还提出三点建议“一、要求吉县县委县政府专门刊发经专家审定后的座谈会会议纪要,一切以这个会议纪要为准。大家不要再听那些不实报道并去议论了;二、所有专家在会议上的发言都有录音、都留下了自己签名的书面意见,这些资料都保存在吉县,如果媒体或社会公众谁愿意去看或者是听都可以。三、吉县发展旅游事业是严肃的事情,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实事求是。”(记者 文松辉、覃博雅)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6-17 09:27 标题: 羽戈:“专家”一词是如何毁掉的2012年06月16日 10:24
来源:新快报 作者:羽戈
■羽戈
读第一遍,我以为是玄幻小说;读第二遍,以为是娱乐新闻;读第三遍,才敢确认,这是社会新闻。
新闻的关键词,名曰“女娲遗骨”。也许你看到这四个字,便抚掌大笑:女娲分明是神话人物,怎么会有遗骨呢?然而,据新华社报道,女娲的遗骨,发掘于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之下。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测年,测出了成人头骨的年份为6200年前,且有明代当地人的墨书题记为证。随后,“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23位专家形成共识”,认为这一把老骨头,可能属于“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其实女娲是否为三皇之一,尚有争议)——这些人不愧为专家,词严义正,只说是“可能”。
女娲有了遗骨,想必遂人取火的木头、神农尝过的百草、伏羲创制的八卦,以及后羿射日的弓箭、盘古开辟天地的利器,出土之日,皆屈指可待。与此相比,貂蝉的故里之争、西门庆的故里之争、观世音的故里之争等,当如小巫,难登大雅。
我感兴趣的焦点,倒非那些骨头,到底是女娲遗骨呢,还是从野坟地里捡来的无名尸骨;而是集合了考古、历史、神话、民俗等领域的23位专家,如何会为这一场荒诞剧背书。
如今,不论喜事或丧事,十分流行拉两个专家出场,犹如饭店开业,雇两个美女揽客,企业剪彩,请两个女明星登台。地震需要专家,周老虎需要专家,毒奶粉需要专家,重案审判需要专家,唱红打黑需要专家,就连起名字、看风水,都需要专家。专家出现的频率越高,其名声就越臭。知识人当中,有两大职业,早已臭名昭著,一是公知,二是专家,当然,有些人,能耐大,一肩挑两担,兼为公知和专家。
你会问,公知与专家,哪个名头更臭呢?愚以为,还是专家臭一些。因为迄今为止,我并未见过几多讥嘲公知的笑话,讥嘲专家的笑话,却搜罗了一箩筐。最著名的那个,话说地震来临之前,有三大预兆:一,井水异常;二,牲畜反应异常;三,专家出来辟谣——细心的读者指出,第二条与第三条重复了。
相比公知的污名化,专家的污名化,更需要当事人反躬自省。中国的专家,一来善于纸上谈兵,重理论而轻实践,常常不顾现实的苦难,追逐学理的自洽,窃以为最反讽的一例,当是主张提高火车票价,以化解春运难题。二来,专家常常被金钱和权力所绑票,甚至主动投怀送抱,以妾妇之道献媚权贵,如人质爱上了杀手,囚犯爱上了衙役。如此,公众对权贵开火,击中专家,正在情理之中。
女娲遗骨一事,那23位专家如何达成共识,背后有什么玄机,新闻语焉不详(假如曝出了玄机,那倒不符国情了),我们且不去管它。有一个细节,称早在1984年,娲皇宫遭人破坏,考古工作者就发现遗骨,包以黄绫,盛于木函,木函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我读这段话,始终犹疑,其措辞,怎么不像是明朝文士——既然有黄绫、木函、墨书,堪称庄重,布衣黔首,焉能为之——的口吻呢?久战沙场的专家难道看不穿其中的勾当,还是为了帮助吉县将人祖山打造为“全国一流的文化旅游景区和寻根拜祖圣地”,索性闭上了眼目?
当他们选择视而不见,近若咫尺的真相与公义便绝尘而去。专家的名声,不是败坏于他们的专业素养,而是败坏于他们的职业伦理;专家的失败,不仅在于他们不知如何做专家,更在于他们不知如何做人。
洗刷专家头上的污名,惟有两条路可走:重塑专家在专业领域的学识与名誉,或者让每个人都成为专家,就像有人提议,让每个人都当“臭公知”。现在来看,反而是后者更具可行性,这不啻是一种悲哀。
写到这里,传来一则新闻,张柏、李文儒二专家在6月13日做客人民网,明确表示,他们不曾说过那些头骨残片属于“女娲遗骨”。对此,我们是该相信新华社,还是人民网呢?
(作者系资深评论人)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2-6-17 09:54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2-6-10 13:47 发表
想知道,到底是哪个民俗学家出现在了论证的现场?
不是我,真不是。
作者: Robot 时间: 2012-6-21 20:38 标题: “娲皇遗骨”引风波 又一次低成本营销?
中新网 2012年06月20日 16:35 来源:潇湘晨报
备受争议的遗骨在女娲塑像下挖出。图正中位置原有女娲塑像,近日被相关部门拉走保护,只剩下右侧一位侍女塑像孤零零站立着。
6月16日晚,两块放在袋子里的、碗底大小的人头骨,摆在人祖山开发指挥部接待室桌子上。一个电视台记者指着骨头问:这两块6200年前的骨头,确是女娲遗骨呢?还是一场炒作?
此前,地处山西西南一隅的吉县对外宣布,在县内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像下挖出两块骨头,属于明朝人认为的“娲皇”遗骨。舆论一片哗然。
尽管批评如潮水般涌来,尽管两位来自北京的专家在批评出现后否认了上述说法,但任职于人祖山开发指挥部的部分山西学者,仍在坚持。
近日,“娲皇遗骨”新闻通稿撰写者已为“自己加入感情色彩”自请处分。
争议背后,是在陕西、河南、甘肃等多地争抢女娲故里的情况下,建有伏羲庙和娲皇宫的人祖山旅游开发——这个预计投资7.8亿元的工程,作为吉县县委书记毛益民在2009年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作为吉县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程,以及临汾市旅游局的市重点监测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展开。
“娲皇遗骨”引发风波
引发质疑后,两位来自北京的权威专家“反水”,但部分当地学者仍然坚持。而新闻通稿作者已因写稿“加入个人色彩”自请处分。
这两块人骨是去年被发现的。
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临汾市文物局考古工作站、吉县文广新局文物管理所和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文物部组成工作队,对人祖庙历来形成的建筑堆积进行清理。
这次清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在娲皇宫女娲坐像下积土中,清理出了木函残片、部分零散动物骨头以及引起此次争议的人头骨盖残片。
2011年10月,这些头骨以及其他骨头被送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进行鉴定分析。
今年3月,鉴定结论表明:根据C14同位素测年,成人头骨为6200年前,部分骨头为牛羊兽骨,兽骨距今2100年-900年。
6月3日,为期三天的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开发鉴评听证会在吉县举行,国内23名专家受邀参加,其中包括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兰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总工程师付清远等人。
吉县县委、县政府对这次鉴评听证会很重视。包括毛益民在内的县委、县政府领导以及吉县文化局、旅游局等职能部门均参加了会议。
听证会后,吉县发布新闻通稿,宣布发现6200年前的“皇帝遗骨”,而此处的“皇帝遗骨”就是明代人认同并崇拜的“娲皇”遗骨。
得出结论的依据,一个是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测年的结论,另一个是明代当地人的墨书题记。
1984年,娲皇宫遭人破坏时,女娲塑像下就发现过遗骨,包着黄绫,盛在木函中。木函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下。”
以上结论经媒体报道后,批评和质疑如潮水般涌来。
6月13日,张柏和李文儒先后表态:“女娲遗骨报道不实,没有一个专家说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头骨残片属于‘女娲遗骨’”。
上述两人的表态遭到了23位专家之一、任职于人祖山开发指挥部的当地某学者不满,该学者认为,他们是在撇清关系。
人祖山开发指挥部文化部负责人、山西师范大学教授冯彦山及人祖山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耿世文均认为,这场风波起因在于新闻通稿以偏概全。他们认为这只是一场“学术之争”,并否认以此炒作人祖山的旅游开发。
冯彦山说,事实上,听证会上,考古专家们始终没有提到过女娲像下的皇帝遗骨就是“女娲遗骨”。疑为“女娲遗骨”,只是部分地方学者的推测。
到目前为止,包括冯彦山在内的当地学者仍坚持以上推测。
19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知,新闻通稿撰写者、吉县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李思义,近日已自请处分,原因是“写通稿时加入了自己的个人色彩,概括表述不准确”。
7.8亿元旅游开发项目
人祖山旅游开发是县委书记毛益民上任后“第一件大事”,县里成立“最强领导组”主管,并有望入选山西省文化厅“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
人祖山位于吉县县城西北30公里处,西南距黄河壶口瀑布约20公里。山顶的伏羲庙和娲皇宫为明清时代建筑,已破败不堪。
吉县县委、县政府对人祖山的旅游开发计划已久。
一篇当地新闻称,县委书记毛益民在2009年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研究开发人祖山。他召开四套班子和有关部、委、局长联席会议,并组织专家学者论证会。
2011年以来,吉县委托专业旅游规划公司,编制完成了2011年至2030年该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拟将人祖山“建成世界华人寻根拜祖的圣地”,与壶口旅游、克难城抗战文化旅游和农村苹果旅游相连接,建立一个旅游体系。
2011年3月,人祖山旅游开发启动。当月,洪洞舜风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耿世文与吉县政府签订协议,注册成立“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并与吉县政府共同组建了“人祖山开发指挥部”。开发工程目前预计总投资7.8亿元。景区一期工程有望在2014年完成,将迎来首批游客。
以上项目签约后,曾被作为当地的政绩宣传。
耿世文年过花甲,出生在临近吉县的乡宁县,经营煤炭、铝矿等企业。此次投资人祖山旅游开发,是他今后投资的主要方向。他打算用十年时间搞景区基本建设,20年回收投资。
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不只参与商业开发,还参与考古。去年清理人祖庙并挖出有争议的人头骨,就由该公司出资。其他工作如出版书籍、论文,请专家论证、拜访专家等费用,也全部来自该公司。
人祖山的旅游开发,也被临汾市旅游局列为市重点监测项目,且有望入选山西省文化厅“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是省发改委转型发展典型企业的调查项目。
吉县对该项目更加重视。为加强领导,县四套班子各出一名副职,组成领导组,由县委副书记李灵芝担任组长,主管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工作。一篇当地新闻写道,群众称:这是各项工作中从未见过的最强领导组。
吉县还成立了一个领导组。该领导组由耿世文的公司和县林业局、文化部门、土地部门等职能机构组成,每周一开例会,为公司遇到的旅游开发等问题提供尽可能的便利。
人祖山提出的口号是“寻根拜祖圣地”,这其实并不新鲜。
早在吉县之前,陕西、甘肃等地均和女娲、女娲文化牵上线,并与当地旅游联系起来。几个比较突出的城市有:河北涉县、甘肃秦安县、山西泽州县、河南西华县、陕西平利县,就连与吉县同属临汾市的洪洞县也建有女娲陵。
上述几个城市中,涉县宣传起步较早,现在已被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挂牌成立了“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女娲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涉县同样提出了寻根问祖的口号,并围绕女娲文化建设景区。距吉县682公里的陕西平利县,宣传更为直接,其政府官网正上方打出了“女娲故里、女娲文化发祥地、游女娲故里”等显眼字样。
又一次低成本营销?
尽管“娲皇遗骨”引来风波,但不可否认,这提高了人祖山甚至吉县的知名度,且成本低廉。
吉县地处山西西南一隅,为国家级贫困县。县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称,其财政收入在2011年才达到1亿多元。旅游文化产业是吉县“王牌产业”。
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预测,人祖山的旅游开发可显著提高当地财政收入和社会综合收入。
以预计中的2015年为例,景区营业收入将达到1.483亿元,可上交税收2331万元,到2020年景区营业收入达到2.195亿元,上交税收可达4954万元。据测算,社会综合效益为门票收入的10倍,到2020年社会综合效益收入可达21.95亿元。
不可否认,如果吉县真的发现“娲皇遗骨”,不但能在与其他地方的女娲之争中占得先机,更能带来“真金白银”。
但“娲皇遗骨”真实性存疑。
著名历史地理专家、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认为,女娲只是一个传说,没有真正的历史证据能证明其存在。目前情况下,只能证明这遗骨是6200年前的,但并不能证明属于6200年前的什么人。“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说,不是说你有这个传说就够了。”
葛剑雄说,他不反对利用考古或名人效应来做旅游,但“考古有考古的标准,不应该受到旅游的影响。至于它能不能作为旅游资源,不是靠主观想象,其本身需要有旅游价值。”
他建议,旅游是做人文,各地不要以为找到一个古迹或发现一个文物,就一定能够带来旅游收益。另外,如果是文物,首先应该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如果可以利用,再适度做旅游开发。
如同此次“娲皇遗骨”争议,在类似一些事件中,常有学者、专家参与。葛剑雄认为,地方政府不应该“绑架”学术界,不要让专家学者为了当地利益跟着说假话。专家学者也应秉承学术良心,遵守职业道德,不要卷入这类事件。
尽管“娲皇遗骨”引来风波,但不可否认,这提高了人祖山甚至吉县的知名度,且成本低廉。对此,耿世文和吉县旅游局局长陕高升等均没有否认。
冯彦山说,自己一个远在美国的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他美国报纸都刊登了吉县人祖山“女娲遗骨”事件。
吉县上一次为全国关注是在2011年3月,当时县委书记毛益民、县长刘奎生到太原火车站叫卖吉县苹果。事后,毛益民说,那就是一次低成本营销。
记者周清树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