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逝世 享年95岁 [打印本页]

作者: 风林火山    时间: 2012-5-31 20:15     标题: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逝世 享年95岁

来源:东方网         作者:方翔

综合多方消息,我国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于今天凌晨1点59分于家中去世,终年95岁。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周汝昌生于1918年,天津人,历任四川大学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研究员,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曹雪芹研究会荣誉会长等。治学以诗词理论及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后从事曹雪芹及《红楼梦》研究。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详备的内容及开创性,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石头记会真》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

一般读者以为,曹雪芹生前只留下了《红楼梦》前八十回。而周汝昌等学者认为,曹雪芹是写完了《红楼梦》的,只是八十回后的文稿因故迷失了。周汝昌根据脂砚斋批语提供的线索,阐述了他对《红楼梦》八十回后内容的研究成果,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真本《红楼梦》。

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唯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据周汝昌女儿周伦玲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2-5-31 20:49

走好!!!!!!!!!!!!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2-5-31 22:04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见过周先生。当时他跟几位红学专家来中央民族学院(现在的民大)附中(曹雪芹故居之一)考察。

老先生走好。。。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2-5-31 22:05

。。。。。。。。。。。
作者: Robot    时间: 2012-5-31 22:13     标题: 专家追忆红学大家周汝昌:诗词书法也有很深造诣

2012年05月31日 21: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31日电 (记者 张中江)中新网记者31日经多方证实获悉,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周汝昌已于今日去世,终年95岁。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主任周绚隆接受采访时表示,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周汝昌的古典文学综合素质很好,在古典诗词、书法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周汝昌生于1918年,天津人,曾任四川大学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研究员,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曹雪芹研究会荣誉会长等。他在治学上以诗词理论及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后从事曹雪芹及《红楼梦》研究。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详备的内容及开创性,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因其在《红楼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周汝昌被称为是继胡适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

  记者31日就此事采访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主任周绚隆。据他介绍,自己是在几小时之前得知周老去世消息的。周汝昌在人文社工作的时间较早,自己在生活中和他接触不多。他早期的著作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谈到周汝昌的艺术成就,周绚隆表示,他的《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同时,周汝昌的古典文学综合素质很好,在古典诗词、书法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老人给周绚隆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对学术执着、勤奋的学者。周汝昌晚年失明,仍在子女的帮助下坚持艺术创作,很值得敬佩。

  周绚隆表示,周汝昌离开人民文学出版社已有多年,出版社方面不会出面组织追思活动,但已有送花圈等计划。

  另据报道,周汝昌的女儿周伦玲已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作者: Robot    时间: 2012-5-31 22:15     标题: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逝世:享年95岁 将安安静静地走

2012年05月31日 20: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5月31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于5月31日凌晨1点59分于家中去世,享年95岁。周汝昌是继胡适等学者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也是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周汝昌生于1918年,天津人,历任四川大学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研究员,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曹雪芹研究会荣誉会长等。治学以诗词理论及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后从事曹雪芹及《红楼梦》研究。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详备的内容及开创性,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另出版有《曹雪芹传》、《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石头记会真》(全十卷)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

  周汝昌的女儿周伦玲说,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作者: Robot    时间: 2012-5-31 22:16     标题: 周汝昌:我与胡适先生一段湮没的红学交流史

中新网 2010年09月13日 09:46 来源:北京日报 


《胡适批红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日前,忽然接到宋广波先生寄给我的一份快递邮件,内有信函说明他曾赴台访学停留两月之久,获得了胡适之先生在拙著《红楼梦新证》上面批注的手迹,十分珍惜可贵。返京后,特意惠示于我,这真是我近年来罕有的一件望外之喜事。我对宋先生这样的高情盛谊,不知以何言词方能略表我的深深感谢之情。我读了这些批注手迹(38页复印件)之后,思绪联翩,一时之间交集于胸怀,想说的话也都纷纷涌向笔舌之间。因念及今年何年?正值岁在戊子,六十年前的那一个戊子,我在老北京东城的东厂胡同拜访了胡先生,并承他亲手借给我甲戌石头记的真本。在当年的暑假,四兄祜昌和我尽了两月之力录成了一部副本。同年秋天胡先生又把有正书局的石印的戚序大字本和手写本《四松堂集》借给了我(他托孙楷第先生转交)。于是我开始细校甲戌、庚辰、戚序三真本,并写出了《真本石头记之脂砚斋评》(次年《燕京学报》刊出)。所以那个戊子年乃是胡先生作《红楼梦考证》之后将近三十年的时光过去了,这是多年以来在红学研究缓步前进上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更巧的是六十年以后的这个戊子,先是《红楼梦新证》又得影印行世,如今又获见宋先生传来的胡先生手批本,那么这个戊子纪年的干支对于红学史的发展的阶段来说确实是一个纪里碑,而戊子年对我本人的感情记录上来说,那就更是难以忘怀的重要一页。

  《红楼梦新证》于1953之秋出版以后,海内的反响,由友好人士的传达,我得以略知一二,至于海外情况如何,我是无从得知。就连有人写信给胡先生想挑拨先生的情绪,胡先生不但不介意反而说出了一篇赞我的奖饰之词,这也是2005年以后才辗转听到的,我哪里能够想象胡先生在那么早就做出那些批语。而到如今,若无宋先生,我仍是孤陋寡闻,人家也难以相信吧!这么说来,我之感谢宋先生岂是通常一般的心意可比。

  胡先生降世于1891年,长于我者27岁之多。新文化运动时他是重要人物之一,而我则是次年才投胎入世的,到胡先生1921年发表《红楼梦考证》时,我年方三岁。我是出身于村镇家庭的孩童,家无藏书,少年失学,遭逢乱世……不拘从哪一方面来说,并没有和胡先生对话论学的资格,后来在通信往还中也曾因为“白话文”的问题,我用不够客气的语言唐突冒犯了他,他也并不介意,依然不曾以为我是一个不可教的孺子;直到他看了我那本《红楼梦新证》,里面又有几处不够恭敬的词句(我的手稿中不是这样的),再到批俞批胡运动时,他又读到了我的署名“批胡”的文字(尽管此文也曾经过别人的“加工”),他都能高瞻远瞩,不肯脱离学术讨论和历史因素而计较芥蒂于怀。从这些方面来看,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仁人君子,治学大师。如今宋先生给我的这些材料一方面引起我感念的心情,一方面又重新获得了新的教益和启示,例如,他对每一个细节微点都不肯放过,其认真严谨的态度,使人凛然发生自律而敬服之心;又如,他肯于改正自己过去的见解,明白指出:“我错了。巡盐御史不是盐运使。适之”(381页)。还有一例:胡先生在《红楼梦新证》第438页上,我引裕瑞《枣窗闲笔》中批评高鹗续书的一些论点加以圈点,共有七处之多,还有几句总括的话说:“裕瑞原文似尚有一节指出‘我们’‘喒们’的区别,高鹗本多误。若我记忆不误,此真是了不得的见地。适之”。至此,不论胡先生此处所指有何曲折层次,但有一点是十分清楚明确的,就是他已承认裕瑞对高鹗续书的指责,认为其见解是了不起的。若我对胡先生的这段批语理解不误的话,那么此时他对一百二十回假全本的看法已和1948年我和他对程乙本的评价有所争执之时,他的看法已然有所改变了。这个问题若细论起来,就不止是一本小说和原书、续书这样简单的问题,实际上那是牵涉到中华传统文化、文学理论等根本问题的事情了。这篇短序并非讨论这种重大问题的场合,只能点到为止,若有机缘再当详论。然而,仍有一点还想说明,就是胡先生对原书、续书的巨大区别已然明确承认,我和他早年的争执似乎双方还没有相互理解,今日看来,或许那时我对适之先生这样的学术大师理解的太浮浅了吧。

  行文至此,我不禁想到,九十年中我有幸结识的大学者不止一人,而像胡先生这样的仁人君子、宽厚和平的高尚人格,还是并不多见的。至于他的学术成就,文化地位,更非一般可比,其影响所在,更非常人所能估量。前面已经说过,我和他本无学术对话的任何资格,仅仅在一部《红楼梦》上有了那些粗浅的讨论,其实我和胡先生的关系本来分为师友交谊和学术论点的两重关系,不容相混;然而不时还是有人将这两点故意混淆,利用它来作些挑拨文章,这原是十分无聊的勾当,可以不必提到它;不过这样的居心挑拨就不仅仅是胡、周二人关系之事情了。

  再次感谢宋先生的惠示,没有他我至今也不知道,我那拙著(有专家评为“不过是‘大二’学生水平写作”)竟然得到胡先生的细读细批,更让我充分体会到胡先生对我这个后学小生始终是那样关注和期望,实感荣幸之至。遗憾的是,《新证》之后,我又有一些考芹研红的拙著已然来不及再请胡先生为我细读细批了,言念及此,曷胜感旧之情。

  顺便提及:据宋先生相告,他获见的胡适手批红学资料书共有19种之多,皆是研究胡适红学的重要资料。寄示于我者为《红楼梦新证》《四松堂集》《懋斋诗钞》《春柳堂诗稿》四种。胡先生在《四松堂集》卷尾“负生”题记处写明以为是我的别署,此种细处也足见胡先生还能随时念及于我的感情(“负生”实为吴恩裕之别署)。

  诗曰:

  花甲无端戊又周,名园驻影证重游。

  韶年而立惭三立,情梦红楼忆四楼。

  曾见大师容末学,不期小著动高流。

  中华文典千寻厦,屋角鸡虫计未休。

  (注)三立,仍用老子立德、立功、立言之义。四楼,未名湖畔第四座古典画楼,适之先生曾用浓硃大书“燕京大学四楼周汝昌先生”之事。

  戊子大雪节后九旬周汝昌拜书

  周汝昌(《胡适批红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此文为书序)
作者: Robot    时间: 2012-5-31 22:17     标题: 周汝昌:《红楼梦》中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密码”

中新网 2011年11月03日 11:08 来源:郑州日报

  红楼奥秘却分明

  周汝昌

  《红楼梦》自从问世以来,也不知有多少读者和研索者都向书中寻求“密码”,希望由这个窗口探知和窥破曹雪芹笔下深藏和埋伏的奥秘,以为他在这些地方埋伏着他著书的本意,我们必须先把这些奥秘解开,才能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奇书。

  现在的问题是,《红楼梦》中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密码”?我说,确实是有的,但我们很难窥破解开,有少数的例子解开了,但功劳并不在我们的智慧,而是因批书人脂砚斋向我们透露而得知的。如贾氏四春就有“密码”,而且这“密码”还不止一层:第一层是将琴、棋、书、画四件文雅之事分配给了元、迎、探、惜四姊妹的贴身大丫鬟,所以其名字就是抱琴、司棋、待书(俗本讹作“侍书”)、入画。这一层,稍微细心的人都能看得出来;但还有第二层,人们就很难预测了,这就是脂批给我们讲出来的元、迎、探、惜是谐音“原应叹息”四个大字。曹雪芹意思是说,荣国府这么四位娇贵的姑娘小姐,看起来多么富贵荣华,而实际上她们后来的命运都是十分之不幸或悲惨,也就是说,我们把这种例子叫做“密码”,并非为了哗众取宠,用以吸引读者,等等之类。既然如此,本文打算举一二“密码”之例,以供读者玩味与讨论。


  曹雪芹在书中第二十二回设计了一个场面,叫做《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这是奉了元妃娘娘的命,让全家每人都作一个谜语,大家同猜,猜着的还有赏物。在这次谜会中,连二老爷贾政也得奉命一同作谜。他作了一个什么谜呢?就是“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贾政作了之后,悄悄地把谜底告诉了宝玉,让宝玉又偷偷地告诉了老太君,让老太君一猜就着。老太太知道之后,非常高兴,就说我猜着是“砚台”,于是乎,贾政马上应声说:“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立即命人将财礼奉献于贾母……请看,在曹雪芹的这种灵心慧性的妙笔之下,这种场合是多么地引人入胜。但这里既然把谜底巧妙地透露了,那么还有什么奥秘可言呢?谁料,表层的谜底之外,还有埋伏下的真正“密码”, 脂砚斋又给我们透露了:“包藏贾府祖宗自身,必字隐笔字,妙极!”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个砚台的“砚”字与曹雪芹高祖曹振彦的“彦”字正是谐音的妙处。你要知道:那个“彦”字本意是什么?就是“美士有纹”。请看,这简直妙到了极处!因为曹振彦他们那个家族做了manz**旗人包衣之后的资格身份,精通满汉双方的语文,这正是努尔哈赤清太祖建国之后,入关立足于北京最需要的人才。像曹振彦这样的“美士”,请不要轻看这一点,曹振彦本人做到了知府和盐法道,这并不算重要,而重要的是,由他开创的这个家族文化文字的光荣传统,一直往下贯通,这才诞生了一位绝代异才曹雪芹。所以,我敢说,我举的这种“密码”是太值得探索和解破的了。

  我正在口述作稿解这个谜的时候,忽然接到老同窗黄裳的一本新书,叫做《门外谈红》,内中最有趣的一篇是他讲老太太也作了一首谜语,说的是“猴子身轻站树梢”,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呢?原来就是荔枝。于是,黄裳从这个荔枝讲出了一大篇文章,从宝玉送荔枝给三妹探春讲起,一直讲到曹雪芹祖父的雅号叫“荔轩”。黄裳的这篇文章写得真好,非常引人入胜,他读《红楼梦》读到如此的细处,让人敬佩。但我还要给他作一点补充,这就是:贾母作荔枝的谜语的吉祥何在呢?在婚姻礼节上荔枝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代表礼物,它的意义就是“立子”。在我们小时候所见到的荔枝是干荔枝,不叫荔枝,叫“枝元”,这是利用元字与桂圆配对儿,这两个吉祥果品是当年结婚典礼上女方必须送的贵重礼物,暗藏的意思是合在一起就是“连生贵子”的吉祥贺词。

  要懂了人物心理的活动、内情,你再去读曹雪芹把真人真事化为艺术作品的种种微妙的联系,你这才能够说得起一句:“《红楼梦》不易读!”我读懂了一点点就感到非常高兴,感到多了一点满足。诗曰:

  人间乐事上元灯,奉旨承欢太母荣。

  振彦荔轩谁识得,红楼奥秘却分明。

  摘自《今晚报》
作者: Robot    时间: 2012-5-31 23:13     标题: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逝世:新浪专题



http://book.sina.com.cn/z/zhouruchangqushi/
作者: 杨汉波    时间: 2012-6-1 22:43     标题: 默哀!

内容惊闻仙逝,沉痛哀悼,先生走好!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2-6-2 13:19

对于这些社会名人,其实我们都不了解。
我们惟一知道的,是他们的名气很大。
一个正常的学者,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社会名气?
这个问题,我们都没有认真想过。

对于老人,我尊重所有的,但我只敬爱我了解且值得我敬爱的。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