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梅联华:南昌都市民俗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12-5-28 20:20
标题:
梅联华:南昌都市民俗
【视频链接】
mms://video.jxnews.com.cn/11video/news/other/0408skdjtmlh.wmv
(视频来源:大江网 摄像/编辑:记者 尹坤)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文博研究馆员梅联华
大江网讯 记者尹坤摄影报道:“一座城市的文化,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南昌有着几千年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藜蒿泥鳅南昌菜、过年上七大似年、求子催生与启蒙、万寿庙会拜真君等,民俗文化必须亲身感受、现场体验。”4月8日,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文博研究馆员梅联华做客社科大讲堂,从衣食住行、岁时节庆、人生礼仪等方面为市民解读独特的南昌民俗。
话民俗必须学会先感受
梅联华展示了他从事民俗研究考察过程时拍下的部分照片,“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俗文化,研究民俗必须学会先去感受,去现场体验。”
梅联华介绍说,过去人们称日常生活的四大组成部分为衣、食、住、行,它是民俗文化的物质属性。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民俗首先应从日常生活的物质属性入手,要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民俗。
南昌人最重要的三次理发
“在南昌理发习俗中,人生有三次最重要的理发,即婴儿‘满月’、男女‘结婚’、老人‘去世’时的理发。”梅联华介绍说,婴儿在“满月”时剃“满月头”,父母极为重视。一般是在亲友的陪同下,母亲 将婴儿抱到理发店去理发。理发费要加倍不说,还要送上染红的鸡蛋和喜糕。
新娘出嫁时,要请年长的妇女来为她梳妆修面,俗称“开脸”。旧时行结婚礼时,还有“合髻”的习俗。新郎新娘各从自己头上取下一撮头发合在一起,谓之“合髻”。此时男女双方亲友还要送些“合髻”的礼物,祝贺他俩“白头偕老”。这便是“结发夫妻”说法的由来。
南昌人最后一次理发,是去世后入殓前的理发整容。南昌旧俗规定:为悼念死者,其亲属在“七七”四十九天内,为尽孝道,是不能理发修脸的,否则就是大逆不孝。
南昌妇女求子要去抱桥柱
梅联华表示,南昌的求子习俗很具地方特色。古代的南昌,在西湖区的中心处有一高士桥(现称高桥),桥上有石柱栏杆12根。每年八月十五之夜,妇女们或相约,或独行来至高士桥上,待月至中天,便用手在高桥两旁的石柱上抚摸,甚至纳入怀中。据说,如此这般便可生男孩。现高士桥早已拆除,仅留下一条叫“高桥”名称的街道,这古老的求子习俗也逐渐被现代文明所湮没。
端午送扇重阳送鞋表孝心
梅联华说,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南昌地区极为盛行。南昌人登高通常选择高峻有坡、山呈龙形的龙沙,以及西山梅岭,还有上滕王阁、绳金塔的。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特别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送一双千层布底鞋给老人登高,以祝老人腾力永驻,是一种孝顺的表现。”
南昌人把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这“一年三节”看作是一年内最重要的节日。定好亲事未结婚时的“送节”,已婚女婿送丈母娘、外甥送舅舅等,一年三节绝对不能缺。其中,端午送扇是南昌特有的一种乡俗。因为热天已经来临,所以已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送扇子,以表女儿对父母的孝心。
梅联华认为,人们外出旅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享受异地的民俗特色文化,从而达到“入乡随俗”之佳境。“南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民俗文化也是最吸引游客的地方,应该加以保护并不断传承下去。”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