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人唱古歌,常常提到三公主;今天我来唱,起头先唱木姐珠。”(16)这是汶川释比唱经《木姐珠与燃比娃》的开场白。自古以来,在羌人村寨中,每当岁时祭祀,或者婚丧大事,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都有头戴金丝猴帽、敲着羊皮鼓的释比,演唱《木姐珠》、《羌戈大战》,他们且歌且舞、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本民族历史,借以教育晚辈,增强族群认同。“羌族人民一谈起《木姐珠》,就会高兴的异口同声地说:’那是我们的木姐珠‘,’那是我们羌人的祖先‘,心中流露出一种骄傲、自豪和崇敬的情意”,正如释比经文所唱:“木姐来引路,尔玛人人欢”、“凭了祖先的智慧,尔玛人的子孙才有了今天;凭了祖先的勇敢,尔玛人的子孙才居住在岷江两岸;歌声鼓声响彻云天,祖先的功勋数不完。”(17)木姐珠神话及信仰,凝结着来自远古羌民社会的“大母神”(the Great Mother)崇拜的文化密码。羌人深信,木姐珠作为他们崇拜的“大母神”,也为子孙后代的婚姻礼仪定下了千古不易的规矩,所谓“开天辟地到如今,男女婚配木姐定”.且听羌族《说亲词》:“自从生了天,自从长了地,凡间就有了男,凡间就有了女,天神的女儿木姐珠就来到人间。木姐来了,古规有了,木姐来了,古规兴了。木姐的规矩我们不敢随便换,木姐的规矩我们不敢随便改。”随后又再三唱道:“木姐珠早先就定下了,八十种男女婚事的古规古礼,木姐珠订下的男女婚嫁的古规古礼。”(18)作为口述文学,《木姐珠》叙事的总体路子大致相同,但由于川西北羌区山高谷深、地形复杂,不同区域的演唱版本及篇幅则各有差异,如汶川绵虒乡沟头寨释比所唱上坛经22本,其中第一为“出学”(解秽),乃是还愿作法前的解秽仪式;第二为“笛雪儿匹”(还愿开始),说明还大愿的起源,追念羌人祖先木姐珠,唱词曰:“开坛先唱木吉卓,不唱不念无体统,话有从头树有根,木吉恩情垂后世。”第三便是“木吉卓”(天仙女),此乃上坛经的主要唱段,每年秋收后还大愿时必演唱之。(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