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代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类型研究 |
2 | 民族自治区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调查研究 |
3 | 民族地区的环境、开发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
4 | 青海藏族聚居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研究 |
5 | 蒙古族传统节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
6 |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实证调查与对策研究 |
7 | 民族文化差异与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
8 | 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科技支撑研究 |
9 | 西南少数民族山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研究 |
10 | 民族地区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 |
11 | 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 |
12 | 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模式研究 |
13 | 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与民族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
14 | 西南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
15 | 中华民族认同形成研究:基于少数民族视角的历史考察 |
16 | 民族国家建构与国家民族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17 |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看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研究 |
18 | 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 |
19 |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集贸市场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研究 |
20 |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结构演变与金融组织创新研究 |
21 | 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保护当地农牧民利益机制研究 |
22 | 中国西南民族关系史研究 |
23 | 中国民族史学理论问题新探索 |
24 | 少数民族乡约的文化创新研究 |
25 | 地域文化与现代化双重视域下的中原回族社区发展转型研究 |
26 | 对维吾尔族一个特殊文化群体“刀郎人”的人类学考察 |
27 | 满族法文化的溯源及活态表现调查与研究 |
28 | 乌江流域民族间信任和谐与社会稳定发展研究 |
29 | 新疆多元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多族体和谐研究 |
30 | 中国塔吉克与中亚塔吉克社会经济文化比较研究 |
31 | 人民公社时期畲汉农民社会生活比较研究 |
32 | 当代西南少数民族寨老制度调查研究 |
33 | 侗族音乐文化生态及现代意义研究 |
34 | 海南民俗文化生态研究 |
35 | 海峡两岸客家民俗文化比较研究 |
36 | 蒙古口承传统的社会文化功能及传承现状研究 |
37 | 蒙古民间魔法故事的文化人类学阐释 |
38 | 蒙古叙事民歌的程式化研究 |
39 | 苗族口传家谱调查研究 |
40 | 仫佬族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及其保护研究 |
41 | 壮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创新研究 |
42 | 青海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
43 | 西南跨境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民间仪式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
44 | 广西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的社会整合研究 |
45 |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社会适应与社区文化重建研究 |
46 | 新疆生态移民与城镇化发展研究 |
47 | 青海“民族走廊”文化图谱与族群互动话语平台研究 |
48 | 少数民族地区灾后民生改善研究 |
49 | 人类学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研究 |
50 | 坊巷文化遗产的本土话语重构与实践研究 |
51 | 广西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机制研究 |
52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缝扎技法和纹样图案的记录、整理研究 |
53 | 汉族民间服饰文化遗产保护及数字化传承创新研究 |
54 | 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家庭手工纺织研究 |
55 | 数字化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
56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 |
57 | 旅游发展对青海民族村寨传统文化利用与保护研究 |
58 | 旅游发展与畲族村落传统文化变迁及保护研究 |
59 |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界定及利益分配模式研究 |
60 | 文化产业背景下的凉山彝族文化发展研究 |
61 | 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
62 | 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富集地区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
63 | 现代化背景下的大众传媒与民族社会文化变迁调查研究 |
64 | 瑶族“盘王大歌”的社会文化学研究 |
65 | 从“苗”到“苗族”——近代民族集团的形成及其民族认同意识的重构过程 |
66 | 土家族口述史研究 |
67 | 云南大理“白文文献”整理与研究 |
68 | 甘青川藏区家藏苯教古藏文写本的抢救、编目与出版 |
69 | 《哲孟雄(锡金)王统史》译注 |
70 | 藏传佛教青年僧人现状调查研究 |
71 | 藏族传统数学中的汉藏文化交流研究 |
72 | 川青滇藏交界区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动力学研究 |
73 | 青海藏区民族村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 |
74 |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西夏藏传佛教研究 |
75 | 西藏藏族人口城镇化及其就业取向和特点研究 |
76 | 西藏民族宗教关系与社会发展稳定研究 |
77 | 20世纪上半叶中的扎赉特旗—蒙古人与土地关系研究 |
78 | 城镇化过程中贵州民族村寨聚落景观的保护研究 |
79 | 全球化下的侨民战略与发展研究 |
80 | 基于村寨依托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
81 | 民族文化的村寨依托与保护研究 |
82 | 武陵山区民间传统节庆资料库系统化、数字化建设研究 |
83 | 当代加拿大华人政治参与研究(1945—2012) |
84 | 国际政治视野下跨国苗族/HMONG人研究 |
85 | 少数民族农民工“乡—城”循环流动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
86 | 我国中、东部地区穆斯林流动人口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
87 | 柴达木盆地城镇化的现状与制约因素研究 |
88 | 新疆传统巴扎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
89 | 云南边境少数民族民生改善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90 | 少数民族山区贫困女性现状与因地制宜脱贫政策研究 |
91 | 科技和管理创新对加快西藏高原生态农牧业跨越式发展的实证研究 |
92 | 武陵山片区劣势产业有序退出研究 |
93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 |
94 | 蒙古族聚居区农村学校合并后的社会问题与对策研究 |
95 | 蒙古族信仰民俗的生态人类学研究 |
96 | 土地占有制变迁中藏族农牧区草山群体性冲突研究 |
97 | 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间乡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及其现代意义研究 |
98 | 多民族背景下的现代国家建构理论研究 |
99 | 民国时期西南“夷苗”的政治承认诉求研究 |
100 | 促进兵团民族关系和谐与维护新疆长治久安研究 |
101 | 黑水城出土赋役文书研究 |
102 | 历史移民与武陵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研究 |
103 | 西羌语料集释与研究 |
104 | 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古代民族源流、分布及其演变研究 |
105 | 汉魏至隋唐中原政权授予周边民族的官爵名号研究 |
106 | 近代甘宁青地区的民族关系研究 (1840—1949) |
107 | 蒙古语科尔沁方言语料库建设 |
108 | 西夏蒙书《九经抄》研究 |
109 | 参与式援藏与西藏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
110 | 传统藏族天文历算和现代天文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研究 |
111 | 我国敏感时期维护藏区社会稳定的政策完善与创新研究 |
112 | 西藏世居穆斯林族群认同研究 |
113 | 西藏古格王国早期政教关系研究 |
114 | 藏汉蒙边缘地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研究 |
115 | 人类学视野下的国家传统及其创新研究 |
116 | 北部湾地区中越京族海洋民俗研究 |
117 | 新疆回族民间仪式的民族志研究 |
118 | 畲族民间文献与文化传承研究 |
119 | 新疆传统建筑砖饰形态研究 |
120 |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机智人物故事”类型研究 |
121 | 促进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稳定与发展的社区治理策略研究 |
122 |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研究 |
123 | 新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改善民生研究 |
124 | 边疆少数民族牧区生态移民生计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
125 | 当代青藏地区都市穆斯林社区变迁研究 |
126 | 珞巴族社会变迁研究 |
127 | 青海热贡十二部落历史文化变迁研究 |
128 | 人类学视野下的西藏牧区乡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研究 |
129 | 黄河上游与长江下游傩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比较研究 |
130 | 文化旅游情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
131 | “糯改籼”政策下西南地区农业经济风险和民族文化危机的人类学研究 |
132 | 民族民间传说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
133 | 少数民族地区村寨景观遗产的人类学研究 |
134 | 滇西跨境民族的文化保护与传播整合研究 |
135 | 武陵地区传统聚落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 |
136 | 西部少数民族曲艺资源保护性开发模式研究 |
137 | 马来西亚族际政治整合研究 |
138 | 欧盟少数民族“社会融入”政策及其启示研究 |
139 | 边境民族地区人口外流对边境安全稳定的影响研究 |
140 |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
141 | 传统集贸市场在西北回族集聚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驱动机制研究 |
142 | 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结构研究 |
143 | 连片特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的贫困人口受益机制研究 |
144 | 对口援疆政策与新疆少数民族受益状况研究 |
145 | 渝鄂湘黔跨省交界民族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演化和升级研究 |
146 | 自然保护区内少数民族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研究 |
147 | 连片特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研究 |
148 | 凉山彝族家支道德文化反毒品教育研究 |
149 | 牧区草牧场制度改革之草牧场流转问题研究 |
150 | 新疆少数民族农牧区环境保护现状调查与法制建设研究 |
25 | 冀皮影戏“影卷”美学研究 |
33 | 干宝及其《搜神记》研究 |
39 | 慎终追远——先秦两汉丧祭礼仪中的文学活动考论 |
51 | 《西游记》成书的田野考察与成书史研究 |
54 | 非物质文化保护视野中的弋阳腔研究 |
70 | 早期民族迁徙融合与古代神话传播流变研究 |
71 | 中国神话的图像学研究 |
72 | 中国古典戏曲的民俗表现问题研究 |
73 | 百年“龙学”探究 |
105 | 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研究 |
106 | 湖湘文化百年变迁与“文学湘军”兴衰研究 |
107 | 袍哥文化与巴蜀现当代文学书写研究 |
108 | 双语背景下当代藏族作家创作研究 |
113 | 海峡两岸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 |
118 |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评估价值体系建构与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 |
119 | 维吾尔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 |
123 | 当代乡村叙事与乡村文化建构之关系研究 |
124 | 乡土中国文化重建与农民形象审美嬗变研究 |
131 | 南岭走廊盘瑶歌堂研究 |
132 | 加·朱乃《江格尔》研究 |
133 | 家乡民俗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134 | 满通古斯语民族民间口述资源的女性研究 |
135 | 民俗文艺学视野下的陕北盲说书人研究 |
136 | 清代北方说唱文学研究 |
137 | 中西文化范式发生的神话学研究 |
138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研究 |
139 | 蒙古说书《水浒传》与汉文原著《水浒传》比较研究 |
140 | 蒙古族史诗与印度史诗比较研究 |
141 | 蒙古族佛经文学口头传统研究 |
142 | 蒙古族祭祀文学研究 |
143 | 少数民族文学民族主义思潮研究(1949—2009) |
144 | “五四”以来南方民族文学话语建构及其对民族文化建设的贡献 |
145 | 东北三少民族史诗类型研究 |
146 | 贵州彝族余氏土司作家群研究 |
147 | 母语文化思维与当代藏族作家汉语创作研究 |
148 | 西藏当代文学编年史(1980—2010) |
149 | 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研究 |
150 | 彝族克智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
151 | 仡佬族文学史 |
152 | 铁依甫江·艾力尤夫研究 |
153 | 维吾尔族古典诗学名著《文坛荟萃》和《两种语言之辩》的汉译研究 |
154 | 乌玛尔哈孜·艾坦文学作品研究 |
155 | 纳瓦依研究 |
175 | 20世纪早期中国“歌谣运动”的美学反思 |
177 | 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发展趋势研究 |
201 | 清代两浙文化家族联姻与文学发展关系研究 |
208 | 中国古代仪式诗研究 |
209 | 大陆西秦戏与台湾北管的比较研究 |
217 | “故事新编”小说与沦陷时期上海“通俗文学”研究 |
228 | 民间话语与中国新诗的现代性研究 |
236 | 西藏当代文学史(1951—2011) |
237 | 新疆当代多民族儿童文学研究 |
238 | 新世纪底层叙事研究 |
240 | 新故事与当代民间话语嬗变:《故事会》研究(1963—2012) |
243 | 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辽宁满族民间文学的文化透视 |
244 |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科尔沁乡土小说研究 |
245 | 蒙古文《索勒哈尔乃故事》的文化背景研究 |
246 | 晚清民国旗人书面文学的现代演变研究(1840—1949) |
247 | 中国少数民族小说叙事及其对民族身份认同、构建研究 |
248 | 《格萨尔》史诗的国外传播研究 |
249 | 云南少数民族迁徙史诗的文学人类学研究 |
250 | 《玛纳斯》大师居素普·玛玛依不同年代演唱异文与传统故事比较研究 |
251 | 地域文化与中国古代回族文学研究 |
1 | 中国古代村落文化研究 |
4 | 汉唐黄河上游古渡与西北交通道路研究 |
9 | 《满铁调查报告》与东北乡村社会研究(1906—1945) |
13 | 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文献整理与研究 |
14 | 中国古代户别研究 |
15 | 近千年来北京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研究 |
20 | 周代礼制发展史 |
30 | 巫术信仰与六朝社会变迁研究 |
33 | 唐宋时期的村落与乡村治理研究 |
37 | 中国古代夜市经济研究 |
38 | 大宋史视野下的饮食文化交流研究 |
47 | 明清客家民间古文书的整理与研究 |
60 | 我国民间金融制度变迁研究(1843—1953年) |
62 | 清末民初苏沪地区文化世族的转型研究 |
69 | 从“民众运动”到“运动民众”(1919—1937) |
70 | 建国初期农民协会与乡村社会重组研究(1949—1953) |
75 | 明代灾荒中的民间应对机制研究 |
82 | “晋西农村”跟踪调查研究(1943—2012) |
85 | 金元以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现象中的华北族群认同研究 |
86 | 医疗社会史视域下的国家与乡村社会研究(1949—1979) |
87 | 北美华侨堂会史研究(1848—1965) |
88 | 楚文化西渐区域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变迁 |
89 | 近代湖南乡村社会研究(1840—1949) |
90 | 近代交通与江南乡村社会研究 |
91 | 京杭运河与明清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研究 |
92 | 明清东南沿海灶户民间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
94 | 南海诸岛渔业史研究 |
97 | 明清以来徽州日记的整理与研究 |
117 | 谱牒与明代“孝治”文化政策的推行研究 |
123 | 秦汉奴婢问题新探 |
132 | 10—14世纪的华北宗族研究 |
155 | 明清民国时期皖南生态环境变迁与地方社会 |
166 | 太行根据地乡村日常生活研究 |
167 | 清代黔东南苗族妇女的婚姻与生活研究 |
168 | 从赞普到土司:唃厮啰家族发展嬗变研究 |
169 | 古代中越陆地边境交通研究 |
170 | 贵州清水江流域苗家婚姻圈与市场圈关系研究 |
171 | 国民政府时期西藏驻京机构研究 |
172 | 近代民族危机下的西南边疆开发及社会变迁研究(1885—1945) |
173 | 美国早期藏学先行者柔克义藏蒙考察研究 |
174 | 清代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文化管理制度研究 |
175 | 唐代营州边疆管理与东北亚区域稳定研究 |
178 | 清代中国外销画图考 |
39 | 中国古代时间体系对东亚地区的影响研究 |
9 | 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研究 |
12 | 面向日常生活实践的中国社会转型研究 |
30 | 集体行动中的情绪、仪式与宗教研究 |
36 | 甘青藏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意识建构与社会稳定研究 |
38 | 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文化圈女性价值观比较研究 |
39 |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及其保护模式研究 |
40 | 居住空间认同与传统民居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
43 | 当代农村消费文化研究 |
44 | 民族传统节日象征符号与文化品牌建设研究 |
59 | 安多藏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的民族志研究 |
60 | 民族地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的民族志研究 |
67 | 我国社会现代化历程中的少数民族发展研究 |
73 | 彝族古代社会思想研究 |
80 | 村庄撤并与农民生活变迁研究:不同类型村庄的比较 |
94 | 社会转型过程中城市社区建设与民族融合研究 |
139 | 网络“类民间组织”的运行机制与社会影响研究 |
141 | 西北民族地区穆斯林大学生网络群际行为模式及有效疏导研究 |
145 | 农民和农民工文学活动的社会学研究 |
149 | 新时期民族地区村落的文化变迁与文化生态建设研究 |
155 | “胞波情谊”与中缅关系——人类学视野下的区域、国家与社会 |
157 | 东北朝鲜族基督教信仰与地方公共秩序研究 |
158 | 穆斯林聚居地区清真寺参与禁毒防艾治理的民族志研究 |
159 | 现代背景下维吾尔族宗教群体的社会学研究 |
160 | 中国与东南亚哈尼族(阿卡人)跨国流动的民族志研究 |
17 | 唐墓壁画中的外来文化因素及其反映的民族关系研究 |
18 | 中古丧葬礼俗中佛教因素演进的考古学研究 |
27 | 商系墓葬人骨资料的整合研究 |
28 | 商周时期中国北方动物纹装饰综合研究 |
30 | 周代祭祀遗存研究 |
33 | 新石器时代墓葬和祭祀坑集中埋藏猪下颌现象的研究——以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为个案 |
42 | 新疆竞技体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谐发展研究 |
47 | 中国武术思想史研究 |
48 | 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及驱动机制研究 |
49 | 青海藏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
50 | 吴越文化与民族体育文化融合研究 |
51 | 武陵山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
52 | 北方少数民族特色传统体育项目整理与编撰研究 |
53 | 地域文化视域中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及发展对策研究 |
54 | 交互主体性视域下的中国武术国际化研究 |
55 | 体育文化流变的考察——从福建南拳到日本空手道 |
56 | 中国武术“文化空间”的秩序调整、重组与跨越研究 |
57 | 中国武术标准化发展研究 |
58 |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网络化传承与现代建构研究 |
71 |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活化互动模式与绩效评估研究 |
75 | 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文化强国建设关系研究 |
82 | 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研究 |
87 | 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体育发展研究 |
88 | 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村寨依托实证研究 |
91 |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
92 | 西北走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嬗变研究 |
93 | 湘鄂渝黔边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意开发研究 |
94 |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与发展研究 |
95 | 中国武术审美文化的现代转变及发展模式研究 |
96 | 区域武术文化的地方性知识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
1 | 我国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
7 | 边疆民族地区多元宗教关系和谐研究 |
8 | 中国西南边疆跨境民族宗教交流与民族关系互动研究 |
17 | 丰子恺佛教题材绘画作品的平民化意识与警世价值研究 |
20 | 清末民初佛教社团研究(1895—1927) |
41 | 闽台客家民间信仰的互动发展与文化认同研究 |
47 | 非洲宗教的传统形态与现代变迁研究 |
52 | 民俗学视域下的乡村基督教群体的日常生活研究 |
67 | 宋代道教法术研究 |
68 | 闽西罗祖教调查研究 |
69 | 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研究 |
85 | 蒙古族群传播思想研究 |
87 |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传播方式研究 |
88 | 四川藏区大众传媒汉藏双语传播机制及其舆论引导研究 |
89 | 西藏地区文化传媒体系的构建与西藏对外传播研究 |
90 | 新疆锡伯族跨文化传播中的媒介使用与社会认知研究 |
91 | 维吾尔族传播历史与现状研究 |
92 | 信息传播与维吾尔族文化的现代构建研究 |
54 | 藏民族民事习惯研究 |
55 | 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法研究 |
56 | 少数民族习惯法现代化研究 |
61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传统文化元素研究 |
116 | 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
125 | 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
126 | 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研究 |
257 | 国际文化遗产公约在我国的实施的研究 |
270 | 春秋三传与中国早期的礼法变革研究 |
272 | 民国时期四川基层民事审判中的法律、习惯与司法思维实证研究 |
原帖由 佛龛 于 2012-5-25 16:18 发表
39中国古代时间体系对东亚地区的影响研究
世界历史里共有56项,看了一遍下来,就发现这个题目跟我们比较接近,仔细一看,敢情,刘晓峰老师的,哈哈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