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月末汇报]
12年5月:读《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第一二章
[打印本页]
作者:
zjhong1978
时间:
2012-5-22 00:30
标题:
12年5月:读《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第一二章
阎云翔先生的《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第一章是《农村改革对经济与社会分层的影响》。
文章在“田野作业的缘起”中介绍了黑龙江下岬村的的基本情况以及指出写作社会分层的灵感来自山东一个村庄的农户访谈。“集体化时期的社会主义等级制度”指出在中国这个身份社会中社会分层结构建筑在官本位的“等级秩序”上,因此,作者采用韦伯式的方法把下岬村分成六个身份群体,并对此六个身份群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点明社会主义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三组互为对立的关系基础之上:这就是干部与群众,城市与农村,阶级出身方面的红与黑。(p41)“问卷调查的发现:经济分层的重新组合”就下岬村中六个身份群体在改革浪潮中的经济情况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下一节做了很好的铺垫。“社会分层的结构性变化”就下岬村的分层进行分析,也就是市场化的改革导致经济地位与社会身份的重新界定。这一变化的结果是该村社会分层双重结构的出现,即社会主义官僚等级系列和基于市场经济的经济阶层系列之并存(p53)。“本个案研究的宏观意义”首先表明了从农民社区内部研究社会分层的必要(p53),也指出我们必须扫除掉集体化等于平均主义这一偏见,然后再确定农村改革究竟使社会不平等减少还是增多(p54)。其次,就是对农村干部地位的理解,作者就此进行了分析。
阎云翔先生的《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第二章是《日常生活中权力关系的变化》
前言提出在评估计划经济转型的政治影响时,核心问题之一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对社会主义再分配体系中权力关系的冲击。(p57)作者从交互理论的观点出发讨论农村经济改革何以产生权力关系变迁的动力以及变迁的政治结果(p58)“集体经济体制下干部权力的基础”由社会交换理论出发指出干部权力的基础由四分主要机制构成。“变迁的动力和市场导向的改革”指出四个关键性的动因值得注意以及变迁的动力直接或间接来自农村经济改革,同时干部的兴趣与行为的变化以及村民中新的政治思想与行动清新可见。(p67)“干部行为模式的转变”从下岬村的三位党委书记为例来说明一名成功干部的标准是什么以及地方干部的合法根基是什么(p68)“别管我:普通村民的政治心态与行动”分析了个人权利意识和保护个人权利的目的。结论首先就倪志伟与戴慕珍的理论进行了讨论,然后就下岬村的个案得出了如下的结论: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已经改变了原先村民对干部的依附状态,并且在某些方面,使得干部为了个人利益以及履行职责而依赖于他们的下属…,简而言之,最重要的变化是干部原来在村庄生活中垄断优势已经被打破(p85)
以上就《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第一二章的内容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读完此两章,对我而言,感受颇多。
当下的市场经济对农村的冲击,这是一个值得跟进的话题,好比在当下,经由市场经济熏陶后的老百姓又是如何来看待地方上的镇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地方村干部,笔者窃以为,就当下的镇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村干部的变化做一个个案研究的话,应该能够很好的和阎云翔先生此前的研究做一对接,并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推进阎云翔先生的研究。
市场经济下的农村内部社会分层问题假如是在华南这一个环境下,我们依然可以就此问题进行跟进研究,因为在一个以经济为导向的社会中,华南社会中社会分层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又应该怎样来看待这样的分层呢?
另外,换一种角度,依笔者所在的华南而言,社会分层的分析应该对地方宗族的复兴、重构多了一种视角;还有就是社会分层的分析与不同人们对民间信仰与地方教育的态度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这也是值得再仔细深挖的一个角度。
以上思考纯粹就是读完阎云翔先生的《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第一、二章以后的随想,随手记下与众友分享,其中是否正确,恳请诸师友批判指正。
作者:
虾哥
时间:
2012-5-22 07:07
该书导言与后记(英文版)
作者:
zjhong1978
时间:
2012-5-22 12:02
阎云翔先生的《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一书共十章分为五个部分,按照他在导论中的分析分为“通过体制改革给个体松绑”、“家庭、亲属关系与个体的崛起”、“国家管理下的个体化”、“没有个人主义的个体化”、“消费主义和全球化的影响”,因为每个部分的主题不同以及个人的兴趣,所以我就仅仅对第一部分做一简单梳理。其余的四个部分也是相当不错的,念完全书,我是被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及文字的张力所折服。当然,这套丛书的其他书籍都是值得一读的。
[
本帖最后由 zjhong1978 于 2012-5-22 12:07 编辑
]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2-5-22 21:01
这本书基本延续了《礼物的流动》和《私人关系的变革》中关于“个体化”的论述。
阎云翔先生对于农村的观察是很敏锐的。但很多思考最终是对接西方理论的,所以读起来既亲切又多少有些僵硬。
“个体化”和“社会分层”是非常重要的农村研究主题,大家在做研究时都可以关注。某个村庄,是金字塔形的还是菱形的,村民的生活面向在村内还是村外,村干部有哪些人担任,组长由哪些人担任,富人在村庄中扮演什么角色,种粮大户在村庄中扮演什么角色,穷人是否被排斥,等等。
作者:
zjhong1978
时间:
2012-5-22 21:46
标题:
回复 4# 的帖子
阎云翔先生在他得研究中很多时候对接西方理论,可能是和他所处的学术环境相关,但他对于农村的观察值得借鉴。
另外,就我所在村庄而言,个人认为比较有意思。富人的分层大致分为三层,一层为在珠三角工作、投资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他们的影响力能够和省级领导紧密联系,一层为珠三角工作、投资先富裕起来而影响力仅限于县镇之间,另外一层就是在村庄通过经营商业富裕起来的人。这三层之间,他们的身份一部分是原来的地方国家干部、一部分为地方的农民,纯粹就是通过努力经营富裕起来,另外就是属于比较年轻的一代,年龄在35-45之间,他们原来的身份即有农民、还有就是国家干部的后代,他们对地方的影响也是与他们所处的地位成正比。
作者:
zjhong1978
时间:
2012-5-22 21:52
还有就是大家对干部的看法有很大的改变,大家都认为当下的村干部基本就是捞钱的角色,大家认为能够捞到钱就算他有本事,因为我所在的村庄为宗族主导,所以,村领导基本为宗族中人所主导。
因为是在华南,大家都外出赚钱,大家基本就认定能够赚到钱就算厉害。因此,大家对穷人的认知就当下而言是相对比较模糊的。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