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西安城南地区的农谚(组图)
[打印本页]
作者:
张朝敏
时间:
2012-4-23 14:40
标题:
西安城南地区的农谚(组图)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李生海
[attach]21364[/attach]
本文所介绍的西安城南地区部分农谚,几乎不见于任何典籍,而是在民间一代代口口相传的,既富有哲理,又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有关人
西安城南地区的庄稼人厚重热情,民风淳朴,遵循着老辈人留下的传统美德。“三岁看大,十岁看老”,一个人长大后有没有出息,从小就可以看出来。此话虽然不完全正确,但也有其道理;“好儿不在家当,好女不在陪妆”,男孩子只要有本事,就不在乎先人留下多少家产遗产,而女子日子过得如何,也不完全取决于娘家陪嫁品的多少。此话强调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自身的努力;“宁跟要饭的娘,不跟做官的爹”,此话显然有些偏颇,但是却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孩子小的时候离不开娘;“满口饭吃得,满口话说不得”或者“饭可以吃饱,话不可以说绝”,告诫人们为人处世时,话不能说得太绝,事也不能做绝,要得饶人时且饶人,说话办事要留有余地;“知了叫唤光棍慌,攒下银钱办婆娘”,秋天蝉开始鸣叫,意味着天气就要变凉、变冷了,光棍汉要赶紧攒钱成个家,家里有女人也好缝制御寒的棉衣;“一个老子能养活十个儿,十个儿养活不了一个老子”,父母可以千辛万苦地将一堆儿女拉扯养大,而一堆儿女却很难赡养好老人,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父母的心在儿女身上操着,儿女的心在石头上”,生动地讽刺了现实中一些人在老人死后不久,便迫不及待地瓜分老人的遗产;“人吃地一世,地吃人一口”,人一生中吃的粮食全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死的时候又永远地被埋在了地下。形象地反映了人与大地,人与自然的关系;“三年等个闰腊月”,表示一个人做事的决心和耐心。
有关天气
传统农业是靠天吃饭。而西安城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常常出现干旱,因此谚语中有许多都是期盼降雨的。“过个腊八,长一叉把,过个年,长一椽”,冬至以后,白天慢慢变长。过去,农村人没有钟表,通常是通过观看太阳照在物体上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东虹(音降)日头西虹雨,南虹出来下白雨”,彩虹如果出现在东方,就预示着天气会变晴,如果在西边就要下雨,若是出现在南边,就会下大雨;“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天空上方阴沉沉,四周云层较薄,就一定会下雨,如果四周阴沉沉,头顶上云层薄,多半不会下雨;“云往东一场风,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南水漂船,云往北晒干麦”,意思直白,一看就会明白;“干冬湿年”,一冬天不下雨雪,过年前后雨雪一定会很多;“(阴历十月)初一不下看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这是预示当年冬天雨雪多少的一种天象;“(七月)十二十三月不明,一月只有九天晴”,如果七月的十二十三晚上不出月亮,这个月的晴天就很少;“夜晴没好天”,如果总是白天阴或雨,而晚上转晴,那么,这样的现象将会持续一个节气即半个月的时间;“白露雨,半月连阴雨”,白露这天要是下雨了,那么至秋分的半个月都将持续阴雨天气;“早韶不出门,晚韶晴千里”,早上天空出现朝霞,定会下雨,不宜出门,而晚霞则意味着第二天是个好天气;“瓦渣云晒死人”,夏天里,天空出现一块块的白色薄云,像用线条划分成一个个的方块形,预示着今后一段时间里会是晴空万里,且气温很高;“鬼不走干路”,在清明和农历十月初一这两个日子,多数情况下都会下雨,而这两个日子又是人们为逝去的先人送单衣和寒衣(上坟烧纸)的日子,下雨天更增加了人们怀念先人的悲切心情。“三年不雨仍有怨雨之人”,由于人们的职业、性格、喜好的不同,有人天天盼下雨,有人不喜欢下雨;“明雪暗雨”,下雪使屋里屋外光线分外好,而雨天则相反;“干净白雨邋遢雪”,大雨过后,地面很快就会变干净,而雪后很久,地面仍然难以清理干净。
[attach]21365[/attach]
有关农事
农业生产是庄稼人的第一要务,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围绕农业生产来进行。“五九到六九耕牛遍地走”,五九六九期间,已经开始解冻,这时人们陆续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春耕大忙;“九九再九九,镰把子不离手”,从冬至六月初大约160余天,也就是两个九九相加的时间,届时正是小麦成熟收割的时候;“蚕老一时,麦黄一晌”“算黄算割”,提醒人们小麦发黄成熟的时间很短,转眼就熟过了,必须抓紧时间及时收割,以免错过时机而造成浪费;“惊蛰晴百样成”,惊蛰这天如果是个大晴天,各种作物一定会有好收成;“(谷雨)下三点耀州城里买老碗,倒坐门口吃捞饭”,谷雨这天如果下雨了,粮食就会丰收,人们才会有好饭吃;“场里不瞎(音哈)地里不长”,收打晾小麦等夏收作物的时候,也正是秋庄稼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如果不下雨,秋苗就要受影响,若下雨,场上的夏粮又会受损失,说明二者不能兼顾;“锄头子上有水,叉头子上有火”,勤锄地可以保墒,而勤翻腾、晾晒的柴火也干得快;“谷锄三遍饿死狗”,强调加强秋庄稼的田间管理,尤其是谷子,如果勤锄草、间苗,小米吃起来就特别香,所以也就舍不得给狗留一点;“要吃米一伏三场雨,要吃面九九雪不断”,如果伏天多雨,那么秋粮就能丰收,冬天多下雪麦子就长得好;“包谷地里能卧牛”,意思是说,旱原上因为缺水,所以玉米就不能种得太稠,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通风和合理汲取营养和水分;“年牛月马骡年半,再好的毛驴得三年”,大牲畜是传统农业的主要役使对象,农家人对它们的成长及生活习性了如指掌,上述时间是指这些牲畜从出生到可供役使的时间,其中“马”的可役使时间在一年以内,不能理解为一个月。
西安城南地区的农谚是这一带人们长期以来生产生活经验的沉淀和积累,是先人们的宝贵遗产和我们民族的文化知识精华,其中有许多是值得传承和发扬的。
转自福客民俗网:
http://news.folkw.com/www/qqfs/085542538.html
[
本帖最后由 张朝敏 于 2012-4-23 14:42 编辑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