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民俗学研究所第十一期学术快餐会直播ing [打印本页]

作者: ldzxy123    时间: 2012-4-17 10:20     标题: 民俗学研究所第十一期学术快餐会直播ing

主讲人:刘星 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2009级硕士
主讲题目:《手艺传统与近现代乡土社会变迁》
评议人:温柔老师
作者: ldzxy123    时间: 2012-4-17 10:21

关键词:裁缝;石横村;手艺传统;乡土社会;变迁
作者: ldzxy123    时间: 2012-4-17 10:23

这篇文章起源于对裁缝这门手艺及其职业群体的关注。“裁缝”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作为一种手工劳作模式,裁缝手艺的产生可以上溯到远古时期——早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中已经发现了骨针和陶制的纺轮,仰韶文化时期陶纺轮、石纺轮更为普遍 。可以说,从人们懂得遮羞敝体时起,“裁缝”这门手艺便顺势产生了。至于职业的裁缝群体的出现,目前尚无确切的年代定位,但是可以想象,在商品经济并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专职裁缝的出现必然是伴随着等级制度的出现而出现的,一部分人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就必然会有等级较低的人为之服务。据《周礼•天官•内司服》记载:“缝人:掌王宫之缝线之事,以役女御,以缝王及后之衣服。” 可见,周朝时即已经有了专门为帝王缝制衣服的“缝人”,他们也许就是最早的专职裁缝。
作者: ldzxy123    时间: 2012-4-17 10:23

石横村是一个既典型又普通的华北农耕村落。如上文所述,在传统社会中,村内的裁缝手艺多存留于家庭内部,并部分地以间歇性副业和互助帮工的形式表现出来。然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该村的裁缝手艺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一方面从业者数量大增,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并通过举办裁缝班的形式将这门手艺传播得更为广泛,另一方面出现了家庭作坊、集市贸易、成衣店等多种经营模式,赢得了客观的利润。然而,这一兴盛势头却在进入新世纪以后迅速衰败下去,原因在于大量廉价的成品制衣涌入农村市场,上门做衣服的顾客越来越少。受此冲击,裁缝纷纷改行,集市上的裁缝摊数量锐减,成衣店也生意冷清。总之,石横村的裁缝行业在近几十年内经历了一个明显的由衰入盛,又由盛转衰的起伏历程。这是促使本文对裁缝这门手艺及其职业群体给予关注的根本原因所在。
作者: ldzxy123    时间: 2012-4-17 10:24

带着以上问题意识,再回头审视石横村的村落语境,笔者发现,这是一个具有普适性意义的研究框架。石横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农耕社会,在日常生活、婚丧嫁娶、节庆礼俗等方面具备很多传统农耕文明的典型特征。然而,更重要的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国有大型发电厂和煤矿纷纷进驻或包围了石横村,这不仅使得该村经济实力扶摇直上,更使其面临着从传统农耕村落向现代工业社区的重要转变。可以说,深厚的传统农耕文明和强有力的现代工业文明在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冲撞,使得石横村一方面在变迁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深入,同时又有很多古老传统仍保持着较强的生命力,呈现对抗或固守的姿势。可以说,“近现代乡土社会的变迁”这一大背景在石横村得到了很好的演绎,这无疑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借助于石横村这一“窗口”,更利于我们观察手艺传统在社会变迁这一大环境中的真实状态。
作者: ldzxy123    时间: 2012-4-17 10:29

传统社会:间歇性副业与互助帮工,没有正式的师承,不以盈利为目的,乡下社会的人情往来融合其中。
作者: ldzxy123    时间: 2012-4-17 10:30

改革开放之初,集市贸易与家庭作坊
作者: ldzxy123    时间: 2012-4-17 10:38

裁缝班与成衣店是石横村裁缝行业发展到鼎盛时期的表现,之后开始走下坡路。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