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生与死的民俗学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晓葵
时间:
2012-3-28 11:58
标题:
生与死的民俗学
日本有个医生叫中村仁一,对老年医学有独特的见解,是日本提倡”自然死”的急先锋。他的思想简述如下,
一,老人得癌症,是一个自然现象,癌细胞本来就与生体并存,身强体壮的时候,抵抗力可以有效阻止癌细胞的增殖。但是,年老体衰的时候,抵抗力下降,癌细胞就在体内落地生根。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治疗行为只是在继续破坏人的抵抗力,除了增加病人痛苦以外,还浪费社会的医疗资源。中村主张人在四五十岁的时候要多做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但是,如果七,八十岁的话,对动手术或化疗要慎重。在诸多选择中,自然死也是选项之一。
2.”饿死”是人自然死亡的信号。人体衰老乃至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往往由食欲减退到停止进食。在这种情况下,强制其进食是没有意义的。他的不少病人都是家属要求强制注入营养物质,实行诸如胃饲之类的措施,结果造成极大的痛苦。因此,病人家属要考虑病人自身的感受,不要以健康、年轻的自己的身体感受去理解病人。
3.“癌死”是最好的死法。人固有一死、和心肌梗塞、脑梗、车祸等死亡相比,癌死有一个发病到死亡的过程。人们可以用这段时间整理自己物质的、精神的财产、处理垃圾。还有时间去看看老友,感谢那些曾经有恩于自己的人。
上述结论是否合理,自有读者判断。我由此又想到民俗学研究中的”死亡”。以我有限的阅读的范围,民俗学的研究多关注丧葬习俗,比如表述解释丧葬仪式的过程,墓地的构造等。但是,对活人从生到死这一过程的调查分析很少。比如当人意识到死亡临近的时候,他的心理、行为,周围亲友的反应等,都和文化、传承有关。我印象中我们老家过去的老人是不忌讳死的。过了六十,就把棺材早早准备好。现在好像儿女提前给父母准备棺材,成了大逆不道的事情了。这种死亡观念的传承是如何中断的?
今天的人们,在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洗脑之下,人成了会喘气的物件,断了这口气就成了东西。面对死亡,没有了宗教的慰藉、没有了信仰的依托。缺少这些文化缓冲装置的人、赤裸裸地面对死亡,剩下的只有恐惧和无奈。再就是试图依靠科学技术尽最大可能苟延残喘。这些当下的社会问题,有没有可能通过民俗学的研究找到症结所在呢。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2-3-28 19:06
我们那农村还是时兴提前买棺材和寿衣。
一种新的现象:过去如果老人死时,儿女不在身边的话,儿女会饱受内心的谴责和周围人的不孝的指责。而现在呢,因为留守的老人很多,打工者一年也回不了几次,老人突然死亡,儿女不在身边的情况变得常见了,儿女这种内心的谴责也没那么厉害了,周围的人对此也见怪不怪。
作者:
龙门扶风
时间:
2012-3-28 21:48
对于死亡,我觉得还是传统一点比较好,毕竟中国的诗性文化对于先人有一种敬畏和责任感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2-3-29 14:12
总得来说,我们是缺少一点对将死之人的临终关怀的。很多看上去排场宏大、热闹异常的葬礼不过是做给活人看的,给死者的亲属长脸而已,于死者并无多大的意义。而如何让将终之人,较为体面有尊严地离开人世,却很少人会去严肃地思考和作为。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2-3-30 19:34
李丰楙先生有一篇《台灣民俗禮俗中的生死關懷-一個中國式結構意義的考察》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3-31 11:27
标题:
回复 4# 的帖子
我不知道临终关怀究竟是什么,估计只有等待自己死的那天才知道。
我家幺爸和幺婶都在温州打工,婶的母亲快不行的时候,两人从浙江赶回来看了一眼,但等了几天,老人就是不断气,迫于生计,两人不得不赶回去做工,然后等他们刚到那边,老人过世了,于是,老人的葬礼上,两人也没回来。。。
面对很多现实语境,我们无法去责备什么,有时候我们只能在整个人类生与死的关照下去提出一些我们的思考,但真实的生活是很残酷的,这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如果残酷的生活再没了信仰,是不是更残酷。
还是那句话,好死不如赖活着。真正的关怀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民俗也许更加关注的是人生节点、时空节点的事情。但日常生活呢,用什么关怀?
作者:
小虾咪
时间:
2012-3-31 16:04
及时行“孝”吧!
祖母已经93高龄了,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假日回家给老人买点好吃的,给老人家洗洗澡之类的。
只希望老人百年之后,作为晚辈的不至于太内疚。。。
作者:
zhouxiaowen
时间:
2012-4-1 22:29
喜欢楼上那句话,“真正的关怀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民俗也许更加关注的是人生节点、时空节点的事情。但日常生活呢,用什么关怀?”我们研究民俗不就是为了更了解人性吗,人的一生都受民俗影响,但是现在民俗越来越来淡出生活了,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文明的退步?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