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解读怪字背后的民俗现象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1-15 23:37
标题:
解读怪字背后的民俗现象
解读怪字背后的民俗现象(图)
2009-01-12 05:21 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
在婺源县秋口镇秋口村161号古民居的门楣上有一副谜语横联,横联上共有4个字,分别由两个或三个独体字组成,从左往右依次是“青气”、“万丈”、“山水土”和“多年”。最近一位南昌游客路过此地,经过一番思考和推敲后认为,青色之气为“天”;万丈寓意为“长”;山水土是“地”的组成元素;而多年则为很“久”的意思,最终他猜出这4个字应该依次念作“天长地久”。王国红摄
在民间存在一种奇怪的字。这种字在平常的生活中不会用到,在字典中也找不到它们的痕迹。比如,有个字上面一个“光”,下面一个“山”,类似这样的怪字还有很多。这些怪字是什么?有何含义?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研究怪字的专家陆锡兴。
怪字中蕴含民俗意义
“我给这些怪字取了个名字,叫‘民俗字’。”陆教授为记者解惑:“这些字既不是国家承认的正字,也不属于很多学者研究范围内的俗字。这些字游离在正字和俗字的中间地带,一直被主流文化忽略。其实,每一个怪字的后面都有很深的民俗文化。”
据陆教授介绍,虽然民俗字这个概念不为人们所熟知,但是汉字中包含的民俗现象却很常见。现在网络上流行的“礮”字就是一种典型的汉字民俗文化现象。90后的专用语——火星文,由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如“爱”“翻译”成火星文为“嗳”、“瑷”、“à!”。陆教授解释说:“火星文是在网络时代形成的新的民俗文化现象。”
怪字的“小群体主义”
民俗字的形成方式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赋予汉字新的意思,即不改造原来的字形,寄托自己的思想。如古代的拆字、测字。测字中有象形法,就是根据某字的形体表达自己的意思。二是改造字形。一般为创造者自己改变和创造新字。女书、水书都有一定数量的自造字。“其实自造也有两种方法,”陆教授解释道,“一为改变原来字形形成新字,另一种则是采用象形的办法另外造新字。”
民俗文字运用范围一般比较小,具有局限性,往往在某些群体、某些人之间流行。如江永女书和水族的水书等。
对于圈外人而言,民俗字则是圈内人联系的“暗号”。比如,女书是江永的瑶族妇女之间沟通的语言,其他地方的女子无法读懂女书,甚至当地的男子也不懂女书中每个字的意思。
火星文不会冲击日常汉字
火星文是网络流行语言之一。据陆教授介绍,火星文是网络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汉字民俗现象。它在通行汉字中夹杂一些新字,这些字都改造了原字的意思。
如“礮”字原意是光明,但是火星文从象形角度出发,将其看成一个哭丧的脸,表达出悲伤、尴尬、无奈等心情。而面对有人质疑:火星文是否会对通行文字产生冲击的置疑,陆教授肯定地说,“不可能,火星文只在部分网络中交流使用,本质上属于游戏文字,是古代汉字民俗文化的延续,是一个阶段的文字民俗现象。”不过陆教授也认为:“火星文虽然不可能冲击通行字,但是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会对正确使用文字产生负面影响。”
汉字民俗文化需要保护
几十年来,陆教授一直有个愿望,“我想为汉字民俗文化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字民俗文化体现了一种民族性格,民族信仰,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对汉字的一种保护。现在我正在准备这个项目的申请材料。”
陆教授打算以江西的名义申请这个项目。“道教与中国汉字相结合形成了汉字民俗文化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江西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不论是对于研究汉字民俗文化,还是对于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很重要的地方。”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赣文化研究所所长夏汉宁说:“如果以江西的名义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体现出江西学者具有国际意识、文化保护意识,而且可以唤起江西人民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意识,这是件好事!”
本报记者杜金存 实习生黄微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1-16 16:52
拭目以待。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