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现在的学科地位 [打印本页]

作者: goldserpent    时间: 2012-2-12 08:50     标题: 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现在的学科地位

自1990年之后,民俗学是社会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而民间文学既是文学下的一个三级分支学科,也是民俗学下的一个三级分支学科。那么截止到现在,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学科地位有没有什么变化?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2-2-12 11:15

现在民间文学一般不算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里,它就是民俗学二级学科的组成部分,教育部学科目录是“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但是很多学校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或者“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二级学科点招收学生学习民间文学,属于自设方向。多数高校本科汉语言文学里面,《民间文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开设。
作者: goldserpent    时间: 2012-2-13 00:12

谢谢楼上!
也就是说非遗再火热,其实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本身的学科地位并没有太大变化。现在很多学校新设民俗学、民间文学或民族文学研究的博士或硕士点,那学科发展主要是一种横向的扩张,并没有质的提升,我可以这么理解吗?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2-2-13 09:14

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我刚到学校工作的时候,在人文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下面是开设民俗学和民间文学两门课程的,但都是作为选修课开设的。去年,我们学校修订了2011级的培养计划,据我了解这两门课已经被汉语言文学专业剔除了。也就是说汉语言文学的学生以后如果不选修其他学院的相关课程是没有机会接触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课程了。
目前,倒是在我所在的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倒是开设了这两门课程。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有两位实权的老师在相关学院(学科)的缘故。
我感觉楼上所说的横向扩张、无质的提升,据我不完全的经验和感觉,倒真是如此。不管是研究的力度、教学的普及面还是学生的培养质量,都不见什么质的提升。当然,这只是个人的感觉而已。况且,所谓质的提升也无法精准衡量和评估。
作者: 风林火山    时间: 2012-2-13 14:35

“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有两位实权的老师在相关学院(学科)的缘故。”
这句话才是真的
作者: goldserpent    时间: 2012-2-13 23:09

谢谢楼上的精辟阐述。学术研究本身就是一个细水长流、厚积薄发的过程,在短期内确实没有办法评估它真实的状况。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现在学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可能要到十几年、几十年,甚至百年之后才能看到它开出的花朵、结出的果实。其实看到诸多民俗学家评述非遗和民俗学发展的关联和利弊得失之后,还是非常开心看到学界对于非遗的热潮有如此清晰的认识和犀利的批判。就如莎翁所说,在,抑或不在,这是一个问题。那么参与非遗,抑或不参与非遗,这也是一个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是各有所长,善于处理公共事物的学者可以多参与,而喜欢独立研究的学者可以继续做好本职研究,这样就会创造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祝福中国民俗学有更大的发展!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2-2-14 10:02

只要一代一代学人坚守阵地,队伍壮大了,造就大师了,掌握话语了,学科自然好办,大家懂的。。。。
作者: goldserpent    时间: 2012-2-14 10:13

强烈支持楼上@(@
顶!顶!顶!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2-2-26 19:07

名副其实方名正言顺,但仍须努力。
名不副实,华而不实,徒有虚名,不为也。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