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文化遗产,保护必须是第一位
[打印本页]
作者:
collector
时间:
2012-2-2 16:31
标题:
文化遗产,保护必须是第一位
2011-12-29
中国文化传媒网
山东济宁大运河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北京西单蒙藏学校内的民族大世界商场正面临整改最后期限。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年中,《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工程等,为今后5年的文化遗产事业奠定了主调。回望这一年,我们既看到政府与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民间参与文保的热情日益高涨,同时也注意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文保单位: 保护与经营如何平衡
今年5月,故宫的建福宫被曝“建成富豪会所”,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在那之后,一系列文保单位“搞商业”的消息接连见诸报端。针对这种情况,8月底,国家文物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国有文物保护单位经营性活动管理规定(试行)》。《规定》禁止国有文物保护单位经营性活动背离公共文化属性,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租赁、承包、转让、抵押文物保护单位,对文物保护单位造成安全隐患。媒体及文博界不少人认为,这一规定的出台是与包括故宫“十重门”在内的近年来一系列博物馆馆藏珍品被破坏、文物单位被租借经营等事件相关的。
其实,将一部分有居住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市场化和商业化运营,以弥补文物保护财政投入的不足,是国际惯例。但是各国对此都有严格的规定,通过制定文物保护名录、签订开发契约等方式,并对商业化运营、市场化交易的文物范围做详细的界定,对具体的开发方式也有原则的限制,一般都不能改变建筑本身的用途。文物保护单位的经营关键在于“适度”,而边界在哪里?平衡之道又在哪儿?这还需要政府部门通过有效的政策和引导管理,让文保单位在“保护第一”的基础上进行良性的开发。
几乎就在《规定》出台的同期,北京刘老根会馆被文保人士曾一智实名举报破坏了不可移动文物晋翼会馆。由于此案涉及名人经营的高端会所,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然而,4个月过去了,曾一智表示:“北京市文物监察执法队依法进行调查后,多次向我反馈:1.承认我举报的内容是实事求是的。2.他们正在调查处理中。但时至今日,我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查处结果的反馈,东城区文委的报告至今依然未上报北京市文物监察执法队。”
申遗: 有助于弥补历史欠账
申遗,几乎是永远的热词。随着今年6月杭州西湖成功加入世遗大家庭,北京市文物局也高调宣布中轴线申遗工作正式启动。又一个城市加入了浩浩荡荡的申遗大军!北京市文物局此举可谓用心良苦,此前,北京市曾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规划,但实施表明,这些保护规划和文件中规定的措施根本无法彻底落实,违反保护规划的建设问题频有发生,甚至有媒体称“北京旧城,拆除从未停止”。借助申遗的契机,北京文保的老大难问题,诸如旧城整体保护、文物腾退等或许有望解决。
尽管民间对申遗的昂贵花费和申遗效果一直有争议,不少专家还是指出,申遗本身是需要坚决支持的。由于我们过去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不强,许多文物景点存在着维护保养不周的情况。各地为了申遗进行了巨大的资金投入,不仅有效落实了保护,而且在环境整治上下大力气,这有利于弥补历史欠账、改善文物保护境况。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曾说:“只要一天申遗不成功,就得不断地努力保护下去,这也许是件好事。”
历史文化街区: 维修切忌大拆大建
年初,大连最完整的历史街区凤鸣街在市民的呼吁中消失了;在哈尔滨,中华巴洛克项目彻底改变了道外历史文化街区的面貌;在北京,大吉片已经面目全非,宣南的历史只能在博物馆里追忆了。在本报主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研修班上,不少专家都表示,历史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于历史街区的维护应该是持续的、渐进的。近年来,不少历史文化街区之所以“被消失”,有的是因为市政交通建设被拆除;有的是开发商篡改专家审定的规划方案,肆意拆除,并拆真建假;有的是把商业置于街区保护的前位,使几百年历史积淀形成的历史街区传统生存方式改为单一的商业业态,从此割断了街区的历史文脉。
文保专家谢辰生曾表示,近两年,北京鼓楼地区因为地铁建设,已经有大片胡同和民居被拆除,不仅破坏了中轴线地区的古城街巷肌理和空间尺度,而且驱散了原住民。他坚决反对大拆大建,认为历史街区可以适当逐步地疏散人口过于密集地区的居民,但是必须有所保留。既要严格按照街区的真实性、完整性要求,加强文物建筑的保护,同时也要将文物保护与改善民生问题结合起来。
就在本月初,北京市规划委发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说:“旧城依然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和核心,‘十二五’期间也将坚持旧城整体保护。”然而,根据曾一智写给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市规划委的建议书,北京仍在进行一系列的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拆迁和商业项目开发,如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煤市街以东的一些地块开发、杨梅竹斜街改建等,全部以商业开发为目的,并要迁走绝大多数原住民。
“公民参与”有力量
本年度最火爆的两位文保志愿者都是女性,曾一智和华新民。后者在网上呼吁四合院的房主们维护自身权益,并曝光负责北京南锣鼓巷等在建项目设计的美国波士顿国际设计集团破坏了这一历史街区的原风貌。曾一智则因为实名举报刘老根会馆而被大家关注。 每次和曾一智老师通电话,她不是正出发去某个历史街区或者文物点调研,就是调研刚回来。平常的时候,她们随和而感性,但一旦涉及文保,她们就变成了母狮子,是恨不能用身体挡住推土机的古城保护者,即使为此受伤也在所不惜。在她们的身后,是更多的志愿者,因为热爱自己的城市和家园,尝试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文保事业。
更利好的消息来自江苏省无锡市小娄巷。10多年来,住在这个街区的几位老人一直奔走呼吁,为的是将这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下来。今年夏天,在街区居民的努力下,国务院作出行政复议裁决,决定将小娄巷46号整体保护下来。这一结果让许多为保护文化遗产付出努力的人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这也是对公民积极参与文保的最大肯定。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文保志愿者的行列,但是,相对于环保公益组织的活跃,文保志愿者组织还是屈指可数。记者曾经认识的一个团队组织今年还因为资金等问题而导致解散,很令人遗憾。志愿者们单打独斗,不仅增加了维权的成本,维权的方式也会受到制约。目前,文保志愿者队伍的发展,除了与社会大环境相关,全民文保意识的提高以及来自国家相关行政部门的鼓励和政策扶持也很重要。
今年5月22日, 著名考古学家、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徐苹芳因病去世。文保界又少了一位敢说真话、坚定的文物保护者。在这里,我们再度重温徐老那些旗帜鲜明的观点和话语, “经济建设要给遗产保护让路”“无论什么情况下,保护都是第一位的”。(本报记者 吕天璐)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