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讨论】央视春晚把“年”称为怪兽 遭河南民俗专家批驳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12-1-27 14:34
标题:
【讨论】央视春晚把“年”称为怪兽 遭河南民俗专家批驳
中新网 2012年01月25日 11:40 来源:大河网
(记者 赵三军) 在今年的央视春晚中,李咏在给孩子们讲故事时,把“年”比作可怕的怪兽,随后,韩庚在《除夕的传说》中,又打败了怪兽(年),对此,民俗学家、“百家讲坛”主讲人、河南大学教授高有鹏认为,这是对“年”的曲解。
高有鹏告诉记者,无论从民俗学方面,还是从历史演变上,央视这样讲都是文不对题,“年”是丰收的意思,即“稔”,人们燃放爆竹,是为了庆贺丰收,驱除邪恶,振奋精神,并非如央视所称,是为了吓跑“怪兽”。
高有鹏说,民俗与文化的核心都需要保持,不能随意解释,要尊重传统。
作者:
shark.qu
时间:
2012-1-27 19:03
有点无聊的学者
其实年为怪兽的解释早已长期存在了,和这位学者的解释并没有优劣之分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2-1-27 19:21
还是老高童鞋牛:
只许我瞎掰,不许你胡说。
田登童鞋转世。
作者:
雨临凌
时间:
2012-1-28 11:18
博采众长,求同存异。每种解释只要能讲得通就是对的,没有确定的孰对孰错之分。我认为应当鼓励各种不用解释。
作者:
尼摩船长
时间:
2012-1-29 18:25
印象中央视春晚的关于年的传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在《民间文学》杂志登过。
作者:
shark.qu
时间:
2012-1-31 20:00
其实是大多数人从小就接受过的一种说法,不知道这位民俗学者从什么角度出发在那里发脾气,因为怪兽说不那么好听?
作者:
shark.qu
时间:
2012-1-31 20:01
这种民俗传说式的解释会有人产生正误优劣的看法,相比于春晚的解释,这位学者先生的思维方式更加神奇
作者:
Robot
时间:
2012-1-31 20:10
这种“专家”说法真地不值一评。
对任何文化传统的追源都应保持“文化多样性”的观念。
“年”之起源也是如此。
与其“一源”论不如“诸说”并立来得客观。
此外,对某些民俗学者处处以“专家”身份出现,本人非常反感。
这样的“专家”只会对“中国民俗学”形成一种“解构”的反作用。
钟老生前一再强调“为人”与“为学”的关系,在做好“学问”之前还是先学会“做人”。
低调一点也没什么坏处。。。
作者:
shark.qu
时间:
2012-1-31 20:12
民俗学变成猎奇不好,但变成这种自以为是的学者口中的东西,那就更让人觉得无法忍受了
作者:
collector
时间:
2012-2-2 16:22
标题:
中华民俗文化并非高有鹏教授的独家专利
2012年01月31日11:14 来源:人民网-甘肃频道
据2012年1月25日大河网报道,在今年的央视春晚中,李咏在给孩子们讲故事时,把“年”比作可怕的怪兽,随后,韩庚在《除夕的传说》中,又打败了怪兽(年),对此,民俗学家、“百家讲坛”主讲人、河南大学教授高有鹏认为,这是对“年”的曲解。高有鹏告诉记者,无论从民俗学方面,还是从历史演变上,央视这样讲都是文不对题,“年”是丰收的意思,即“稔”,人们燃放爆竹,是为了庆贺丰收,驱除邪恶,振奋精神,并非如央视所称,是为了吓跑“怪兽”。高有鹏说,民俗与文化的核心都需要保持,不能随意解释,要尊重传统。
也许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过于“盛产专家”,也许是笔者太“孤陋寡闻”了,反正在看到此新闻报道之前,一直不知道高有鹏教授是哪路大仙,但仅就此新闻报道而言,感觉有的“专家水平”确实不过如此。
所谓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而众所周知的是,有关“年”为怪兽的说法,古已有之,且在中华大地,乃至海外被创造、享用、传承的范围甚广。故此,何来央视春晚“曲解”年之说呢?其实,高有鹏教授这种不顾客观历史事实而试图推翻之举动,貌似学术的严谨,但究其本质乃是学术上的强权、霸权。
世界上没有孙猴子,但由此生发出来的有关孙猴子的民俗文化及其解读,难道就是“曲解”吗?
事实上,无论名头有多响,但任何专家都无法真正坐到民俗老大的位置上去,而惟有民俗文化本身,以及世世代代创造、享用和传承民俗文化的民众才是最有发言权的。
譬如,全国不少地方是大年初四迎“灶神”,但是,在具有万年文明史的“羲皇故里”,即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出生地甘肃天水一带,则是大年三十晚上恭迎“灶神”跟“先人”一起回家过年,而之前的腊月二十三或者腊月二十四,则家家户户都要恭送“灶神”上天,此正所谓“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如果高有鹏教授得知此情况后想说,“无论从民俗学方面,还是从历史演变上”,甘肃天水人这样都是对“送灶神”这一民俗文化的“曲解”,那么笔者估计中国民俗学界的很多人闻言会被雷倒。
其实,一个基本的社会常识是,不同地域,往往具有不同的民俗文化,而对于民俗文化的解读,各自未必相同,这本身就是民俗文化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至于高有鹏教授所言,“年”是丰收的意思,即“稔”,人们燃放爆竹,是为了庆贺丰收,驱除邪恶,振奋精神。实为一知半解,何出此言?在此首先声明一点,笔者罗竖一作为一个文化学人,也十分敬重同行,然一个基本常识是,丰收通常指秋收或者夏收。
从甲骨文的“年”字可知,“年”最初是一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然而,依照高有鹏教授的说法,“人们燃放爆竹,是为了庆贺丰收”,若真仅仅如此,为何不在丰收当时就燃放爆竹呢?中华民族为何要在丰收数月之后才“燃放爆竹”呢?为何偏偏要选那一夜为“除夕”而过年呢?
好了,还是笔者做点小小的贡献吧。最为重要的原因是,那一天、那一晚,是作为计时单位来使用的“年”之最后一天、最后一晚,而人人希望来年五谷丰登,家和人和万事和,各路妖魔鬼怪也都不要来人间作恶,是故,人们才在那一天、那一晚燃放爆竹,既表示驱逐各路妖魔鬼怪,又表示庆贺去岁——高有鹏教授的“庆贺丰收”包含于此,并表示来年生活会更加红火——包括五谷丰登的美好希望等。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而一般认为,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噢,对了,又该善意提醒高有鹏教授了,那就是在中华民俗文化中,“除夕”之“夕”是指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不时地来吃人,后在众人合力之下被除掉,即“除夕”,而众人予以燃放鞭炮,意为欢庆,是为“过年”——去岁过去而新年开始了。当然,高有鹏教授也有权力站出来说,这是“曲解”。不过,笔者于此提醒一句:中华民俗文化是民众创造、享用、传承的,而并非高有鹏教授的独家专利,即不能只有“一家之言”。何况,就算谁的有关民俗文化之解读不合乎某些历史文献,但如果已经为广大民众普遍接受,而现实地成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了,那么无论是多么大腕的专家,抑或名气比老天爷的还大,其若继续死抱着书本不肯放松,而一口咬定这个是民俗文化,那个不是民俗文化,事实上皆为某种程度上的意淫,因为这个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民俗都是在不断地演变中生发的,因为民俗文化不是书本而是有血有肉的“活体”。同时,笔者于此借用高有鹏教授所讲的“要尊重传统”。换言之,我们要尊重中华民族把“年”视为“怪兽”这一民俗文化之传统。当然,如果真像网友所言,高有鹏教授也是想借此机会炒作一把,那就另当别论了。(文/罗竖一)
原文链接:
http://gs.people.com.cn/n/2012/0131/c183343-16709085.html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2-2-3 23:08
我比较孤陋寡闻,从小就知道年是个怪兽。。。。。。。。。。。放鞭炮是为了吓跑年。。。。。。。。。学术多元,也需要尊重民俗。另外你能说因为年被当作怪兽,就一定要查考“怪兽”是否存在吗?
作者:
陈金文
时间:
2012-2-4 08:52
从寒食节起源于纪念介子推,到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说法之种种,都是民间社会对节日习俗的“曲解”,这些“曲解”难道不是传统的一部分?细细考证,民间社会对绝大多数民俗的解释说明都是“曲解”,很多民俗文化也来自“曲解”,民间传说对所有事物的解释说明都包含“曲解”的成份。
[
本帖最后由 陈金文 于 2012-2-4 12:42 编辑
]
作者:
shark.qu
时间:
2012-2-4 15:55
我想知道这位民俗专家是什么意义上的,如此专家长期把持地方民俗活动话语权的话,那还真是个可怕的事情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2-2-4 18:43
标题:
回复 12# 的帖子
完全同意。民俗不是专家认定的才叫民俗。民俗有自己的生长空间和流传规律。它的基础是牢靠的大众。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2-2-26 23:00
标题:
“年”和“夕” 谁是怪兽及其他
石广田
搜狐 2012年02月08日01:34 河南日报农村版
除夕,看着电视,突然被一个把“年”称为怪兽的说法吓了一跳:在我的记忆里,“年”一直是一位除掉怪兽“夕”的大英雄,怎么突然间成了“怪兽”呢?我郁闷地责怪起来。儿子却说:“年就是个怪兽!我们课本上就有这个故事。”儿子拿来他的北师大版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翻到那一页给我看。证据还真是确凿,我败下阵来,再也没有心思看电视节目了。
春节过后,在互联网上检索,才发现自己的孤陋寡闻了,还真有这种说法。约略地说就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居海底,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可以过去呢?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兽;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问好,相互庆贺平安度过“年”关。这风俗越传越广,便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有网友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质疑:既然“年”是怪兽,为什么要“迎新年”、“拜年”呢?那岂不是“迎来一个新的怪兽”,向“怪兽”礼拜?有民俗学家认为,无论从民俗学方面还是从历史演变上,“年”是怪兽都是文不对题,“年”是丰收的意思,即“稔”,人们燃放爆竹,是为了庆贺丰收,驱除邪恶,振奋精神,并非是为了吓跑“怪兽”。
我不知道自己该相信哪一种说法,但是,我心中关于“年”的来历彻底被颠覆了,有些不知所措。还是讲一下自己印象中的“年”的来历吧: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并请来了一个叫做“年”的人,在大年三十晚上怪兽夕出来的时候杀死了它。于是,年末的夜晚叫做“除夕”,拜年就是感谢和纪念“年”这位“除夕英雄”。
春节其实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关于她的来历各方各执一词。但如何更加理性地解释春节的种种现象,还需要审慎的态度:有多少像我这样的人,在小时候听到“年”是英雄的传说突然间变成了怪兽而惶惑不安?而若干年以后,那些听到“年”是怪兽的人,再听到“年”是英雄的时候,又将怎样迷惑呢?
在我们文化界,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如:某古人的出生地在哪儿,埋骨地在哪儿,就是个争论很激烈的话题。诸如此类的事件,却鲜有让人心服口服的证据。谁能给出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呢?
作者:
陈刚
时间:
2012-2-27 08:26
我从小就知道怪兽说,并不知道其他观点。其实有其他观点也实属正常,民俗本来就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2-2-27 09:02
是啊,为什么非要强求统一的解释呢?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