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国姓氏
[打印本页]
作者:
任双霞
时间:
2009-1-12 14:49
标题: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国姓氏
作 者:
李吉
,
王岳红
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字 数: 150000
版 次: 2
页 数: 216
印刷时间: 2008/01/0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8712086
包 装: 平装
编辑推荐“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这读来琅琅上口的《百家姓》读本,是传统的启蒙读物,也是中华姓氏的经典之作,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姓氏不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文明的积淀,是我们认知历史、传承文明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事事皆用的重要工具和信息体系。因而普及姓氏知识,拓展姓氏研究领域,就成为我们认知历史、传承文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俗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内容简介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姓氏不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文明的积淀,是我们认知历史、传承文明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事事皆用的重要工具和信息体系。因而普及姓氏知识,拓展姓氏研究领域,就成为我们认知历史、传承文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作者简介李吉,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山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山西省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祠堂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多个学术团体理事、特邀顾问。
目录引言:认知历史传承文明
第一章 解读中华百家姓 赐姓命氏溯渊源
因生赐姓创世纪 中华古姓多母系
文明初曙分尊卑 男子称氏别贵贱
先秦姓氏双轨制 秦汉合一成定制
第二章 展示百姓风采 演绎华夏文明
包罗万象姓源广 纵贯古今源流长
奇僻姓氏多绚丽各有特色蕴情趣
读音特殊罕见姓 音义相近细辨析
第三章 海纳千流无涯岸 民族交融汇大川
夷夏交融促进化 多元一体大中华
兼容并蓄满庭芳 炎黄子孙聚一堂
第四章 自古风云多变幻 树大根深枝叶繁
江山易主寻常事 百姓流迁无已时
神州何处无佳域 落地生根绽新枝
报本思源怀故地 明清移民八祖庭
第五章 姓分等级标郡望族有堂号铭祖德——姓氏的郡望、堂号及其文化内涵
历代豪门称郡望 庶民百姓也时尚
姓氏堂号光门楣 嘉言懿行垂青史
第六章 凝聚血亲的纽带 朝宗谒祖的圣殿
载录谱系的典籍传承文明的纽带
凝聚血亲的基石行使族权的殿堂
维护宗法的典制 修身齐家的准则
第七章 家族文化的表征 世系传承的编码
门榜堂联标家世 读联知姓辨族系
区分班辈讲派语 长幼有序论行第
第八章 古老的文化体系 新兴的研究领域
官有专职掌谱系 代有著述传后世
学海撷英多珍品 提要著录共赏析
底蕴深厚遗产丰 开发拓展新领域
附录一 中华一百大姓堂号表
附录二 《百家姓》
附录三 当代三百家姓氏排列
书摘插图第一章 解读中华百家姓 赐姓命氏溯渊源
文明初曙分尊卑 男子称氏别贵贱
在先秦时期,标志部族、宗族的徽号,除姓之外,还有氏的称谓。氏是姓所衍生的产物,即姓的分支。《通鉴外纪》对此有非常明确的论述:“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也就是说,姓表示宗族的起源、出处,是原有的大宗的称号;氏是后起的、分支的、小宗的族号。而氏字的文字结构,在殷商甲骨文中解释为:“木本”之意,即植物之根,故后世多用“寻根”二字表述某一姓氏认祖寻根、追源溯流的文化情结。
父权确立尊者为氏
氏出现较姓晚,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在母系氏族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繁衍,氏族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展,氏族组织中不断分出一些小的群体,迁徙到新的地区。为了区分这些新生的、小的社会群体,并维系与原有的氏族组织的联系,于是便产生了“氏”这一社会组织名称。所以我国古代学者在解释“氏”字时,说氏的本义应该作“是”,表示存在的意思,表明其某某分支生活、聚居于某一地区,把地域概念引入了血缘群体的组织之内,用以表示分布于不同地区的、同一姓族组织的分支、衍派,这就是“氏”。《说文解字》中对“氏”的解释则说:“氏,巴蜀山名,岸胁之旁著欲落堕者日氏”,段玉裁注日:“小阜之旁(傍)著于山岸胁,而状欲落堕者日氏;其字亦作坻。”
……
书摘与插图
作者:
baobao55555
时间:
2009-7-15 17:54
谢谢你介绍这么多有用的书籍呢 嘿嘿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