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纪录片】传统与现代的交替——我们正处在的时代
[打印本页]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5 17:18
标题:
【纪录片】传统与现代的交替——我们正处在的时代
[flash]http://player.56.com/v_NDk4MTMxMTQ.swf[/flash]
这里面有几个标志性问题:
1、318国道,从上海到西藏,这条路承载了多少人的记忆,不得而知?
2、宜万铁路,雄伟的齐岳山就这样被打通,是时代的召唤还是祖先的力量?
3、留守儿童,不仅仅是社会问题,它关乎每一个生命成长成什么人的问题,妈妈出去打工了,孩子怎么办?
4、荆州传统工艺的生存尴尬,这些不靠炒作的民间艺术大师被时代遗忘了,相比李宇春、凤姐这类一夜成名的“艺人”,如何?
5、吊脚楼的前世今生——山沟沟里也有拆迁,水泥房穿上木料也是土家民居,这是传统吗,被发明的传统离所谓的生活文化有多远?
为什么对这个片子深有感触,因为里面的每一个场景我几乎都涉及到,上大学之前,我是纯“原生态”的山里孩子,那是多么渴望走出山外,高考给了我这个机会,而318让我体验了走出山外的感觉,记得四年前跟随父亲从恩施舞阳车站(现已拆迁)乘坐第351次恩施至沙市的双层卧铺,走了整整一个晚上,十几个小时的盘山公路,在汽车驶入江汉平原的那一刻起,我知道我走出了大山,山外几乎是另一个世界,但适应起来却花了好久的时间。所以我到现在还十分怀念在318国道上颠簸的日子,因为修国道铁路破坏了国道路面,以前走318只需8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却要花上15个小时。这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什么是真正的山路十八弯,而真实的是山里的风景确实很好。
最难忘的是2008年寒假,大雪冰冻天气持续了半个月,西校区走得几乎只剩我一个人,独自站在宿舍楼的阳台俯瞰整个雪白的操场,寂寥无声,一种情不自禁的感慨油然而生——山里人真可怜。然而我终于还算幸运的,12月24号,滞留了4天的我终于等到了天晴,于是马上去沙市长途汽车站买票,早上九点从荆州出发,在雪地里走了整整18个小时,那惊魂的一夜至今还记得,长阳的榔坪,巴东的野三关,不知道换了多少次轮胎链、也不知道多少次打滑堵车,那是我唯一一次走318国道而见不到路面的情形。
大学四年,从最初双层卧铺走全程国道,然后是面包车一半国道一半高速,再到大巴车走全程高速,最后到从宜昌转火车,恩施到荆州四百公里的路程,我的体验是从十多个小时到七八个小时最后只压缩到仅仅四个小时,算是十分幸运的吧。唯一的遗憾是没能体验汉宜高铁的通车。那样回家可能真的就三个小时左右。
高速和铁路给恩施带来了什么?还真不好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传统被解构被消解的过程加速了,而生存在传统与现代交汇的时空之下,恩施会迸发多大的能动性?只好拭目以待。
但回到日常生活,最感人最生动的还是那些处在时代变迁中的人的一举一动,或挣扎,或妥协,或嬉笑怒骂,或黯然神伤,或岿然不动,或乘风破浪。。。总之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历史不仅仅是大事件,历史在一点一滴中生成,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都应该珍藏,每个人都是可爱的,每一天的生活都应倍加珍惜!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5 20:56
标题:
318国道纪录片共四集,分别是《起》、《承》、《转》、《合》。。。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Y2MzU2MTM2/v.swf[/flash]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8 14:52
标题:
我的2011之归途列车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M5NTU5MDgw/v.swf[/flash]
作者:
刘清春
时间:
2012-1-8 17:49
我们真缺记录片,只是老老实实讲眼底下生活的,就很好。我做新闻老是不自觉的关注普通人,别人都说你老看边缘人呢?你杂看不见时尚和舞台呢?你可以多做主旋律的东西
其实什么是主旋律,凝视老百姓 凝视普通人 他们才是大多数 他们才是主旋律
作者:
马向阳
时间:
2012-1-8 22:50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8 23:12
标题:
红歌唱得好,生活怎么办?
[flash]http://www.tudou.com/v/sbJ3BLYVoLw/&resourceId=0_04_02_99&autoPlay=true/v.swf[/flash]
我们都是历史进程中的匆匆过客,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之中,我们心中究竟又有什么样的挣扎?
不知不觉我们扮演了历史演变时代变革的角色,成为某种社会群体的象征、符号,那么,是谁在主导历史、谁主宰了这个时代?
普通人,日常生活,如何活得有尊严?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2-1-10 09:11
当代发生的、变迁的、流逝的、身旁的……
我们都有责任观察、记录。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决定了这些的不可替代性。我不相信历史只能由后来者书写的论断。正如《史记》是在那个司马迁的“当代”语境中写成的,而非是时过境迁后的马后炮……
拿起我们手中的笔,以我们的心、眼睛,去观察,记录。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1-10 23:39
标题:
再看山里的日子,重新被感动~!~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A5NTkyMDY4/v.swf[/flash]
一共五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都是我们这代人经历过的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2-1-16 12:11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