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国“非遗”保护工作雷声大雨点儿小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12-1-1 08:14     标题: 中国“非遗”保护工作雷声大雨点儿小

少林功夫不敌韩国“托肩”?中国非遗保护水平落后

光明网 2011-12-12 10:22:48 来源:广州日报


  中国“非遗”保护工作雷声大雨点儿小 令评委反感

  近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6届会议已决定,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而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量达到29项,位居世界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属于韩国传统武艺的Taekkyeon(“托肩”)与我国皮影戏一同被列入“非遗”名录。而与韩国“托肩”相比,中国的武术特别是少林功夫可没那么幸运,其近些年来的申遗之路可谓坎坷曲折。

  我们知道:申报“非遗”无非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少林文化,而少林功夫既然已经闻名天下,又何必非要与那些濒危项目抢夺生存机会呢?况且我国的“非遗”数量目前虽然居世界第一,但保护水平依旧落后。因此,笔者认为:切实做好“非遗”的弘扬和继承工作,其实比申报本身更加重要。

  名扬海内外的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以紧那罗王信仰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练的武术为表现形式,并充分体现禅宗智慧的传统佛教文化体系。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少林寺初创时期便成为寺僧经常演练的一种健身活动。如今,少林功夫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武术各个流派中,门类最多、体系最大的一个门派,涵盖拳、棍、刀、剑等器械在内的功夫套路不下545套。早至元代,少林功夫便已传播海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82年电影《少林寺》在世界各国上映之后,世界上演习少林功夫形成空前高潮。据不完全统计,新加坡、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法国、荷兰、保加利亚、西班牙、葡萄牙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传授和学习少林功夫的组织,成千上万的武术爱好者先后到少林寺及少林寺武术馆、少林寺武术学校研修少林功夫,中国的少林功夫表演团每年都要到世界各地展示少林功夫。可以说,少林功夫已经为全世界不同文化的人们所接受,成为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少林功夫申遗之路坎坷曲折

  少林功夫的申遗之路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密不可分。从制定保护和弘扬少林文化的十年计划,整治辖区内环境,保护少林寺生存空间,到大力推动对少林文化的学术研究,创办“少林文化研究所”,积极参加国际文化交流等,释永信都功不可没。

  2002年,释永信听说“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后,很快便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开始准备申遗。2005年少林功夫第一次申请“非遗”,由于准备不充分、材料不详等原因而失败。此后,少林寺调整申遗策略,一方面,他们继续将少林功夫申请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将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9年,少林功夫和登封“天地之中”嵩山历史建筑群(包括少林寺建筑群)同时申报世界遗产,结果同时铩羽而归。后者的落选令人意外,因为少林寺常住院保存着大量的北朝、唐宋至明清的碑刻以及千佛殿、白衣殿的彩色壁画;而初祖庵大殿是河南省现存少有的早期木结构建筑精品;少林寺塔林则是我国最大的塔林,包括唐、宋、金、元、明、清历代高僧古塔228座。初祖庵大殿和塔林都是我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物价值。再加上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经过补充材料,登封“天地之中”嵩山历史建筑群才顺利通过2010年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少林功夫则没有那么幸运,尽管2009年少林功夫被文化部列为35个推荐评选项目的第二位,但是依然没能获得“非遗”评委的青睐。多数媒体认为,少林功夫的再次落选与释永信对少林文化的商业开发有关,成立公司、并购、上市等手段,无论初衷如何,都已经危及到传统少林武学的深层禅意,危及到佛教文化的精粹。

  中国的“非遗”保护水平落后

  由于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所带来的成功效益使中国各地非常重视“非遗”项目,中国也成为申报“非遗”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2001年昆曲,2003年古琴艺术,2005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中蒙联合申报)就已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中国的“非遗”大获丰收,端午节、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妈祖信俗、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呼麦等22个项目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上2010年的中医针灸和京剧以及这次入选的皮影戏,中国的“非遗”数量达到29项。在此之前,全世界共有213项代表作名录,其中中国的“非遗”数量占到了13%,位居世界第一。

  为了做好“非遗”工作,中国自2006年始开始公布第一批国家“非遗”名录,2011年5月底,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91项,扩展项目164项。加上此前公布的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达到1219项。然而如同很多地区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的情况一样,各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申报,轻管理;重效益,轻保护”的倾向非常严重,“非遗”项目泛滥,缺乏代表性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在申报国家级“非遗”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非常重视,财政投入上不计成本,然而一旦申报成功,后续的保护工作雷声大雨点儿小,多数把非遗项目视作经济开发利用的肥肉,而不是按照科学规律进行传承。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非遗”的初衷大相径庭,也引起了很多评委的反感。

  韩国“托肩”申遗一帆风顺

  与少林功夫相比,韩国“托肩”是一种仿佛在跳舞似的跟随韵律抬腿攻击或扳倒对方的韩国传统“武艺”,它以脚步动作为主,手掌平摊的同时臂部轻柔舞动以防止对方的攻击。比起踢、打为主的进攻型武术来,更注重于利用对方弱点或借对方之力反击并使其摔倒,而且含音乐、舞蹈韵律,加强了艺术性。除实战动作外,挥动臂膀扰乱对方视线并发出“ikku, eikku”等声音。这种韩国传统武艺的历史可追溯到高句丽时代的舞踊冢和三室冢古坟壁画,到朝鲜时代,武艺比赛走入平民生活,“托肩”也得到推广。1983年,为防止“托肩”技艺失传,韩国指定它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上世纪90年代,韩国举办过三届“托肩”大赛,推动它逐步为世界所认知。

  少林功夫申遗不敌韩国“托肩”,这或多或少会令国人失落。然而,申报“非遗”无非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少林文化,如果你已经闻名天下,又何必非要与那些濒危项目抢夺生存机会呢?如今“托肩”仅有50位传承人,这与少林功夫遍天下的形势完全不同。也正是由于它的稀缺性和濒危性,才使得它能够顺利入选“非遗”名录。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如何真正提高我们的保护管理水平,切实做好“非遗”的弘扬和继承工作,其实比申报本身更加重要。

  小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团体甚至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惯例、表现、表达方式、知识和技能以及与此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韩国传统武艺:是指古代朝鲜武士用各种方法操练弓、刀、枪炮等武器在战场上与敌搏斗的行为。修炼拳法及以此为基础的兵器技术乃至人格之修养都包括在武艺之中。按照韩国的史书记载,弯弓、驰马、习武和剑术,学习相应的礼节,是古代青年的必修课。三代时期即选拔青年令其做学问;习武艺,如剑术、弓术、骑马、托肩拳、单腿跳、游泳等;游历山川。与此同时,遵循忠、孝、信、勇、仁五常之道……修炼六艺:习射、驰马、礼节、歌乐、拳搏和剑术。发展到18世纪,逐步形成了吸纳中国、日本武术,兼具朝鲜武艺特点的二十四种武艺,其中“本国剑”、“锐刀”、“旗枪”、“马上以剑”、“马上鞭棍”等属于朝鲜本国武艺。总体来看,韩国武艺对外影响较小。近些年来,韩国政府也一直希望通过复苏传统武艺来弘扬先人的气魄和精神。
作者: Robot    时间: 2012-1-1 08:20

韩国传统武艺Taekkyeon,教科文官网译为“跆跟”,古称“脚戏”,是朝鲜半岛古代的一种传统武术。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