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当前民族工作中需要深化研究的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黄雯    时间: 2011-12-22 23:38     标题: 当前民族工作中需要深化研究的问题

□ 刘宝明
                                 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1年12月23日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民族工作既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面临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认真总结十六大以来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成就,切实深化对当前民族工作若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深化对“两个共同”重要思想的研究。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简称“两个共同”),是同志提出的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确立这样一个主题,是对现阶段民族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科学判断,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党的民族工作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基本原则、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的精辟概括,是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民族工作上的重大理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当代化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深化对“两个共同”重要思想的研究,对于我们加深对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民族工作一系列重大部署精神的认识,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民族工作的创造性,意义重大。当前,要在“两个共同”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实践要求、历史地位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取得更多新成果。

  其次,要深化对“三个不容”重要论断的研究。

  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三个不容”的论断,理直气壮,铿锵有力,深刻揭示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深刻阐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科学性,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化对“三个不容”重要论断的研究,重点要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深化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提高民族地区社会管理水平的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的关系等方面打开新思路,提出新观点。

  第三,要深化对“走中国特色、民族地区特点发展之路”重要论断的研究。

  “走中国特色、民族地区特点发展之路”,是同志在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上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提出这样一个重要观点,是全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党中央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结果,表明我们党对我国基本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深化对“走中国特色、民族地区特点发展之路”重要观点的研究,要在回答为什么必须走,以及如何才能走好“中国特色、民族地区特点发展之路”等问题上提出新见解,取得新成果。

  第四,要深化对民族关系时代特征的研究。

  中央在2005年10号文件中,把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特征的表述,由“平等、团结、互助”,进一步发展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增加了“和谐”两个字。在随后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同志进一步指出:“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增加“和谐”两个字,看似简单,意义却非同一般。它不是对民族关系特征在内容上的平行拓展,而是对民族关系本质的深刻揭示。“和谐”这两个字,是对“平等、团结、互助”这6个字所涵盖内容的进一步提炼,是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对我国民族关系本质的再认识。“和谐”既是民族工作追求的根本目标,也是评价民族工作最重要的标准。深化对民族关系时代特征的研究,重点要回答和谐民族关系的标准,以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所必须依赖的思想基础、舆论环境,以及制度和法律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第五,要深化对民族政策执行力问题的研究。

  民族政策是党的民族工作的生命线。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障。民族政策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敏感性。民族政策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被打折扣和执行走样的问题,干部群众对此有一些议论,这不是政策本身有问题,而是执行力(执行水平)问题。一些很好的政策,由于落实不力,不能发挥应有效应,干部群众不满意。这里既有认识问题,也有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深化对民族政策执行力的研究,要重点解决好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相协调的问题,回答如何提高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和创造力,以及政策的统一性要求如何兼顾各地不同实际等问题。

  第六,要深化对当前民族意识特点的研究。

  在社会转型时期,各民族的民族意识因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呈现普遍增强的趋势。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既不能麻木不仁,也不能过分忧虑。要正确认识民族意识本身的双重属性,深入分析诱发民族意识增强的各种因素。深化对现阶段民族意识特点的研究,要认真分析研究汉族的民族意识与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的互动关系,认真分析研究各民族的民族意识与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的关系。要在全面分析导致民族意识强化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基础上,科学认识各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问题,引导民族意识朝积极方向发展。

  第七,要深化对少数民族精英阶层的研究。

  少数民族精英阶层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各民族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民族的精英队伍迅速成长壮大。在社会转型时期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在社会转型中少数民族面临的压力和问题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少数民族精英阶层往往成为民族利益的代言人。他们关注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关注本民族在社会利益格局中的地位,他们的言行对本民族群众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在少数民族精英阶层职业多样化的条件下,其影响力更加不能忽视。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要重点在正确认识少数民族精英阶层的社会角色特点、少数民族精英阶层的形成途径、如何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精英阶层在维护本民族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中的特殊作用等方面提出新见解,取得新成果。

  第八,要深化对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体制机制和主要任务的研究。

  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如何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当前,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普遍存在观念陈旧、手段老化、针对性不强、宣传效果有限等问题。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本身缺少有力的理论支撑,也缺乏科学的体制机制保障。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要重点研究如何落实好同志提出的“不仅要教育群众,更要教育干部;不仅要教育少数民族干部,更要教育汉族干部;不仅要教育一般干部,更要教育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研究如何解决好宣传主体的多元性与宣传任务的系统性、宣传形式的单一性与宣传内容和宣传客体的复杂性、宣传目标的统一性与实现途径的灵活性的关系,研究如何借助各种新媒体拓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渠道,以及如何充分发掘各民族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优秀素材作为重点宣传内容,增强宣传效果等问题。

    第九,要深化对“四个认同”教育问题的研究。

    开展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简称“四个认同”)的教育,是中央在深入分析当前民族工作新形势和民族关系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新形势下全面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指明了方向。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民族共同体,各民族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文化,决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断增强“四个认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核心内容,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目标,是民族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深化这一问题的研究,要在把握“四个认同”与“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等重要思想的联系的基础上,重点回答“四个认同”教育的社会背景、重点任务、基本途径、根本要求,以及如何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相衔接、相促进等问题,不断创新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形式,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内容,不断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营造氛围,确保实效。           

    第十,要深化对各地民族工作特色经验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各地民族工作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中央关于民族工作大政方针与本地民族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在民族工作各个领域都创造了丰富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是民族工作开拓创新和民族工作时代特征的具体体现。理论源于实践又服务实践,成熟的经验就是理论。认真总结各地的特色经验,有利于我们丰富民族工作理论,增强民族工作活力,有利于各地相互学习借鉴,以便在更大范围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要重点研究这些经验形成的过程和条件,研究这些经验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及如何推广这些经验等相关问题。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