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甘肃文化特色就是发展道路(图) [打印本页]

作者: 狄道流珠    时间: 2011-12-17 18:06     标题: 甘肃文化特色就是发展道路(图)

2011-12-2 8:52:00  来源:甘肃日报  



农闲时节,民乐县的皮影戏演出总能为群众带来不少乐趣


  民营企业是市场中最活跃的成分。靠着先天丰富的文化资源,凭着后天踏踏实实的奋斗,我省民营文化企业稳步发展,已初步打下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目前,在我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之时,民营经济已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发展中不论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给出了同样的推论:只有具备特色,产业才有快速发展的可能。
  特色资源很丰富
  我省是文化资源大省,汇聚了丝路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始祖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等多元特色文化。有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2处世界文化遗产,有26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肃位于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自古就是中原连接西域的战略要道和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拥有丰厚的文化宝藏。黄河干流流经甘肃913公里,诞生了灿烂辉煌的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和农耕文明。沿着黄河,可以体验独特的文化,探究中华民族文明之源。境内保存的长城长度超过3000公里,涵盖秦、汉、明三代长城及晋、宋、西夏和元代的城障,沿线遗存、遗物十分丰富。甘肃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甘肃是中国革命重要的根据地之一,红军长征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合。甘肃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融地带,我国56个民族有55个民族在甘肃居住,其中裕固、保安、东乡是甘肃的独有民族……
  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形成了发展文化产业的依托和优势,为文化产业走向市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想象空间。
产业发展有基础  正是依托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从陇东到河西,我省民营文化企业立足于文化产品的传承、研制与开发,逐渐在市场上开拓出一片天地,初步奠定了产业发展的基础。
  在庆阳,香包加工点遍布乡村。目前,庆阳已形成了110多家企业、39个基地、86个营销公司、15万多人的香包、陇绣生产大军,产品达20多个大类5000多个品种,年生产900多万件,远销全国56个大中城市及美国、日本、欧盟、东南亚、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3亿元。几乎全部由民营企业生产的香包等民间民俗文化产品已成长为庆阳市经济增长的强劲一极。
  雕漆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相传始于唐代。天水雕漆之所以成为珍品,在于它的每件成品都要经过木工、漆工、石刻工、镶嵌工、描金工的苦心制作。雕漆器具小到手杖、茶盘、烟具、小圆桌、小凳、挂盘,大到花瓶、茶几、躺椅、沙发、古式书架、家具、餐桌椅等一应俱全。天水市现有民营雕漆企业超过了100家,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37个国家和地区。
  剪纸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它用手工制作,再点染以明快鲜丽的色彩。定西市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家家户户的农妇都能剪几个图样。目前,定西市的剪纸产业也初步走向了市场。
  刻葫芦是葫芦艺术品中的一种,而兰州刻葫芦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民间技艺。随着技艺高超的历代民间艺术家的不断发展创新,兰州刻葫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人们相互馈赠、欣赏收藏的艺术品,也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名气。五光十色、技艺精湛的刻葫芦,远销英、德、日、美等国,成为兰州市出口的传统工艺品之一,每年出口量在万枚以上。
  河州砖雕是临夏的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在临夏市的一些建筑物上,丰富多彩的砖雕随处可见。河州砖雕被列为国务院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商标局还注册了“河州砖雕”商标。2008年,临夏州临夏县的砖雕产品产值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0%以上,砖雕产业已成为当地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支柱产业之一。临夏能成古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目前是全省砖雕行业的骨干企业,仅去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亿多元。
  酒泉“夜光杯”历史悠久、造型独特、式样精巧,享誉国内外。目前酒泉市有大大小小的民营夜光杯生产企业近20家,每年仅到夜光杯厂参观的游客就接近3万人。
  如今,民营文化企业已经成为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正在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特色道路最重要
  在这一过程中,我省注重积极培育民营文化企业,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开发了一些文化产品,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对此,民营企业的经营者深有感触。
  兰州塞纳河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龚羽飞认为,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给文化产品一个准确的文化定位。她说,文化产品所反映彰显的核心价值是当地独特的差异化的文化象征、文化符号、文化标志。甘肃民营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要集中反映甘肃省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诸如敦煌和麦积山佛教文化、甘南拉卜楞藏传佛教文化,还有回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一个以特色文化为内涵、以不同表现创意手法为途径的文化产品系列。比如,兰州市的市花是玫瑰,塞纳河公司就开发了玫瑰餐具、玫瑰杯、玫瑰丝巾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用、时尚产品系列。
  龚羽飞认为,如果没有围绕特色进行规模发展,没有纵向整合,即使塞纳河公司的“梦里敦煌陶艺系列”、“敦煌丝巾杯垫系列”等产品获得国家奖,对于产业链的发展也是微不足道的。目前文化产业缺乏纵向整合,一是创意基地、创意人才没有形成聚集;二是购物场地没有形成品牌和气候;三是产业发展政策不明晰;四是营销网络和平台没有形成。
  龚羽飞建议,政府和专家学者、企业界应认真研究甘肃省文化象征、标志、品牌的准确定位,然后引导民营文化企业把文化产品纳入文化品牌准确定位后的文化发展体系之中。同时要将礼品、旅游纪念品等文化产品的发展纳入产业发展规划之中,要认识到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产业链的综合发展。
  甘肃渭河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兰州高新开发区彭家坪投资1.5亿元,开工建设产品研发基地,重点研发以反映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工艺品、纪念品和陇原精品土特产以及玫瑰、百合系列产品等。
  渭河源公司负责人吴玉琴说,文化产品是一个地方的名片。目前从市场销售情况看,由于文化企业投入文化产品的研发力度不够,文化产品多是组合加工。这里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往往是新产品及其包装刚刚开发出来,其他商家马上就会效仿,产品的独有性得不到有效保护,使得商家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二是民营企业的产品如果重视地方特色及地域特征,相对生产加工繁杂,成本高,不如“大路货”销量大,成本低。三是文化产品研发和营销的人才十分匮乏。
  吴玉琴建议,一要加强研发。传统的产品大多在生产和工艺环节考虑较多,而在研发方面投入较少,这是导致文化产品品种单一、形式雷同的根本原因。应更新观念,加强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二是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最重要的是将地域的独特文化要素,融入到产品的设计开发中。文化要素的多元化,会促进产品形态走向多样化;产品形态的多样化,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创造更大的消费市场。三是加强协作和资源整合。建立政府、研发机构、企业异业联盟,实施有序竞争。合作开展产品研发,不仅可以使产品的形态更加丰富,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四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培养。五是放宽民营文化企业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政策的条件,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但经营困难的民营文化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信用担保机构对民营文化企业和项目的担保力度。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外商资本开发文化资源,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作者: 马向阳    时间: 2011-12-17 23:18

愿这些文化传承好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