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民俗传统:中国民间戒毒的人类学发现与实践2007-10-21 |
激活民俗传统:中国民间戒毒的人类学发现与实践 2003年3月21日下午,应法国远东学院华澜先生的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庄孔韶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会议厅做了题为《激活民俗传统:中国民间戒毒的人类学发现与实践》的学术报告,其新颖的学术分析视角引起了与会听众的极大兴趣。庄教授的演讲(含录像总共一个小时)自然随意且引人入胜,如果不是时间限制,热烈的互动性问答将延续到一小时以上。以下是从法国远东学院得到的演讲海报内容以及从演讲人得到的演讲要点,介绍给读者。(贺谦报道) 《激活民俗传统:中国民间戒毒的人类学发现与实践》 报告人: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庄孔韶教授 主持人:华澜先生(法),董晓萍博士 时间:2003年3月21日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楼605 家族组织、信仰仪式、习惯法的功能及其意义等内容一直是学院派人类学(包括民俗学)经常关注的。然而,当毒品和艾滋病在若干年内快速传播进曾是相对闭塞的中国川滇大小凉山地区时,彝族人如何调动上述古老的文化资产呢?他们又是怎样应对这一颓势呢?我们的人类学田野工作的重要发现是:人间的文化资产是中性的。既然如此,我们可以用选择和激活一些几近封存了的古老民俗传统的方法解决当代令人困扰的社会问题不是没有可能的。本报告介绍川滇一个成功的民间戒毒模式及其人类学的发现与应用的意义。报告后播放现场拍摄的影视片《虎日》(20分钟)。 一, 项目缘起,发现与成果举要: 通常研究四川和云南大小凉山彝族著名的家支制度,即彝族人是如何组织起来的问题一直是学院派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对彝族家支制度及其伴随的族群性,信仰系统,以及习惯法等的直接应用性研究为数甚少. 此次人类学者参加毒品与艾滋病防治项目工作,其特殊之点莫过于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本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应用性切入点,使人类学知识转化为为受益人的直接服务. 近三年,我们在地方性知识检索与调查工作中发现,大小凉山毒品传递过程巧妙地利用了传统的彝族家支网络,彝族人民如何看待古老的文化遗产呢?后来我们进一步发现,一些有远见的彝族家支头人为该地区毒品泛滥痛心疾首,勇敢地尝试用古老的习惯法以及信仰仪式的力量,借以调动巨大的族群认同 道德的力量与族众教育的力量,使一些家支的吸毒者复吸率大大降低,以至吸毒者戒毒的成功率达到60-70%的高比率.这说明调动古老的文化遗产同样可以使地方人民除弊兴利,为自身赢得美好的未来. 现在我们正在进一步进行学术调研,扩大各界的支持力量,一方面巩固业已成功的高戒毒率,一方面设计在大小凉山地区众多家支中(依照拍摄的电视示范片<虎日>方式)推广这一卓有成效的民间戒毒经验.预计这项经验将在中国西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南半岛的山地民族中有重要的推广与借鉴意义. 二,调研与拍摄: 1, 在1999年开始参加中英艾滋病防治项目相关会议以后,已经注意到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问题.研读大量的艾滋病防治资料,以及陆续开展的中国境内的调研活动,提高了我们的观察能力.正是在这几年间,我们才获悉了云南宁蒗县跑马坪嘉日家支自发实施民间禁毒的有效方法,于是提出了拍摄<虎日>戒毒影视人类学示范片的项目申请. 2, 直到2002年3月第一期资金到位项目启动之前,庄孔韶教授委托杨洪林在他的家乡做铺垫性调查一直在进行,其主要考虑之点是保护这一民间性戒毒仪式的自组织性,而且起初并不需要其他的外界力量介入.只有当”虎日”家支戒毒会议与仪式安排就绪之时,即策划拍摄这一仪式的工作开始阶段。我们邀请了丽江电视台的朋友参加拍摄.杨洪林在家乡跑马坪乡的调查还邀请了云南宁蒗县政法委禁毒办的张达辉、阿西尔伏和县广播电视局的毛建忠. 这一铺垫性调查的内容涉及到:一,民间如何看待毒品问题?民间对现行禁毒工作有何看法?二,民间禁毒仪式有无群众基础?前期铺垫性调查的重要结果是,当地彝族金古忍所家族举行一次民间禁毒仪式的安排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彝族同胞的参与热情很高,家族头人和长老也积极投入到筹备工作中. 为了日后更广泛地推广这种民间禁毒/戒毒仪式,人类学推崇其仪式过程保有其传统民间性的重要文化意义,一旦成功地调动传统文化遗产因素成功地解决了现代社会问题,才能使大面积地推广这一模式成为可能.然而,大面积地,迅速地在大小凉山各个家支开展同类戒毒工作必须有地方政府的积极倡导和组织.就是说,先在民间发现自组织经验,后由地方政府出台组织和倡导都是必要的.这是人类学协调和整合古今社会文化关系寻求社区顺利发展的重要学科经验与实践.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经验与实践是正确的.目前(到2002年末和2003年初),正是到了需要地方政府出台推广应用这一模式的时刻了. 三,正式拍摄 庄孔韶教授邀请丽江广播电视局局长王华和丽江电视台合作摄制,参加这一工作的丽江电视台的朋友有和继军、和丽军和刘明;北京方面有徐鲁亚,富晓星,雷亮中.等.由于前期的铺垫调研工作很好,再加之拍摄小组的成员优秀,装备精良,所以我们的拍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摄小组于2002年5月20日到达跑马坪乡,正式开始了拍摄工作。 5月21日下午,三个家支的家族长老要聚在一起召开一个戒毒仪式的准备会。 5月22日,彝族历法中的虎日,是举行战争或集体军事行动的日子。在山神的照察之下,家族头人开会选择 “虎日”这天举行盟誓大会,意在彝族人民将消禁毒品视为维护家族生存的战争。从上午到中午,三个家支的男女族人陆续踏上一块四面环山的山坳台地,其西南方向的一座树木葱茏的王家坡忍是这个家族的神山。这也是我们重要的拍摄地点,小组成员从不同机位、各个角度生动真实地记录下了仪式场景。家支头人金古雾千手握象征吉兆的新鲜牛胆猪胆,宣布血誓仪式开始。在三个家支代表激昂的演说过后,头戴法帽、身披法衣、受全族人尊敬的“毕摩”出现了。他诵读古老的经文,在家族长老组成的禁毒委员会的监控下,20个吸毒者喝鸡猪血酒盟誓,随后,每人分别把酒碗摔碎以示永不回头。在仪式中,吸毒者处于决心戒毒、以死盟誓、重新做人的角色。最后,禁毒委员会的家族长老在坚硬岩石上刻十字,这是被彝族人视为永恒的象征。表达他们誓与毒品斗争到底的高亢声音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夜幕降临,吸毒人员回到家中,还要举行个人家庭祈祷、驱秽的仪式。拍摄小组兵分两路,跟随两个有代表性的吸毒人员回家并拍摄“钻筐”、“转头”、“招魂”等仪式内容。 得到了大量珍贵的现场资料后,庄孔韶教授和王华局长立刻组织物力人力,人类学纪录片《虎日》终于在众人的企盼中诞生了。《虎日》在2002年6月至7月在丽江地区连续播放了一个星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彝族同胞激动万分,有的甚至落下了眼泪,他们与毒品决裂的意志更加坚定。庄孔韶教授还将《虎日》带回到北京的课堂、人类学俱乐部和学术研讨会和项目办展示会上展播,无论是学者、老师、学生,还是媒体记者、项目官员无不为影片的宏大场面和深刻内涵所震撼。在探讨片中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传统道德和现代道德、现代法律和民间习惯法之间冲突与协调问题的同时,各界人士也不禁思索,在举步维艰的禁毒工作中利用不同学科拥有的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性,因为一个新思路成功的实践将意味着出现数以万计甚至更多的戒毒受益者.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在国家法律和传统文化之间寻求新的结合点的禁毒模式已获得有目共睹的成功比率,毫无疑问,这在东南亚的山地民族中具有特别的示范意义。这也证明了,在履行项目工作中,理论和方法论优先对大面积成功防治艾滋病工作的有效性. 四,项目经验与建议: 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以下经验和建议,与各位专家和同道分享: 1,调动传统地方文化遗产中的一些重要因素借以解决令人困扰的现代社会问题,既是学术上的新思路,也是当今实施应用性项目的新思路.我们经过人类学调研,挖掘云南宁蒗小凉山的传统信仰仪式,有效戒毒和防治艾滋病,并拍摄影片示范,就是这一新思路的成功实践. 2,民间仪式,习惯法,传统道德与教化等的实际内容很好地和现代法律,道德与教育的原则协调与整合在一起,使我们发现文化的力量可以战胜生物性的成瘾性,出现了非对应性的可以起到强大抑制作用的力量. 3, 戒毒者/受益人得到了家支成员间的亲情对待,在此基础上,个人努力加上亲属监督与教育,使1999年以来的戒毒者继续保持很高的戒毒率(成功率高达60-70%左右). 4,在主持‘毒品与艾滋病民间防范模式的纪录片示范活动’项目过程中,发现彝族同胞和地方政府一致推崇这一有效的禁毒、戒毒模式.当地政府正在准备推广这种形式,将扩大到云南的小凉山、四川的大凉山等地区。 希望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能够及时支持即将由地方政府人员和专家联合申请的”大小凉山民间禁毒、戒毒模式的推广计划.” 5, 在推广<虎日>戒毒模式的同时,在大小凉山还急需一种防治艾滋病的地方性普及影视材料.即不是以往在城市中拍摄的一般性艾滋病防治知识影片,而是以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社会的生活场景与习俗为背景,陈述他们生活中常见的导致传染艾滋病的不良习惯(例如传(吸)食毒品,或因不能分辨鸦片和海洛因实行民间治疗而导致成瘾性等),使用地方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字,以人类学的观点,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这是在大小凉山地区迫在眉睫的有效的普及办法.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