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郭大烈]记录民生六十年 历史存照二万张——记纳西族吴积仁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11-12-5 15:38     标题: [郭大烈]记录民生六十年 历史存照二万张——记纳西族吴积仁

[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云南民族》 | 发布日期:2011-11-30 |



    耄耋之年的吴积仁先生回顾自己60年摄影生涯,朴实无华,但乃是人生格言:“我用照相机反映社会,记录民生,为历史存照。让同胞能寻找到往日美好生活的记忆。我不是摄影家,也不是艺术家,只是一个用相机记录历史者。所以我从来不用摄影技术改变画面,而是客观地拍摄。真实是最能打动人的,也是最美的。只有这种美才能留世。”

摄影人生  自强不息

     吴积仁先生1929年出生于丽江古城大石桥旁一个纳西族家庭。1946年初中毕业后跟河南人张宝兴开的相馆里当学徒,但每天工作只是在大河里漂洗相片,照、冲技术一点不传授给他,而他是有心人,购买丽江罕有的《摄影术纲要》(1925年出版)、《柯达克摄影术》(1923年出版)如饥似渴地钻研。并于1947年跟随丽江著名企业家马铸材马帮步行18天到昆明,在马市口一家旧货市场买了一架德国产的开合式罗兰福兰相机,这架相机跟随他60多年,虽然建国后他先后购置了7台相机,但仍视其为珍宝。同时先后购买了相纸、显影粉、定影粉以及其他器材,因陋就简,没有暗室,有时就顶着一床棉被,用母亲嫁妆青花瓷碗配药水,开始长达60多年的业余摄影生涯。
    1949年5月吴老积极参与地下革命活动。建国后曾在丽江县政协秘书科任发行股长。
    1952~1983年在古城中心完小任教,1983年调到丽江县文化馆,1985年离休,但一直拍摄不止。
他先后加入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约有200幅作品先后参加各种展览,并被地方报刊、《民族画报》、《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采用。其作品《玉龙山下足球之乡》、《精心饲养》曾分别获70年代云南省摄影一、三等奖。
    1984年曾撰写那本著名的《长征,前所未闻故事》的美国学者索尔兹伯里夫妇曾采访过他,90年代中央电视台为他拍摄专题片忙了5天。更重要的是他在丽江文化界以“活档案”著称。

文化自觉  记录历史

     吴积仁先生对丽江摄影文化贡献是多方面的:
    文化自觉,用二万多张照片记录了丽江60多年历史  如果说洛克记录了20世纪30~40年代丽江的话,那么吴老记录了1947~2008年60多年丽江变革与民生。
    1950年在协会、少先队成立、中央慰问团到丽江、1954年丽江首届人代会召开。1961年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成立,1981年庆祝20周年、1991年庆祝30周年、2001年庆祝40周年;1956年迎佛牙、1958年人民公社、大炼钢铁铜,人民公社食堂,记工分,以后农业学大寨;10年文革;粉碎“四人帮”,三中全会后新现象,乃至60年代抢救东巴经,1986年长江漂流队过丽江……其时间跨度之长、资料保存完整,堪称丽江第一人。


     善于抓拍,留下了丽江众多生动真实的文化人及寻常百姓的形象  1962年丽江处于经济最困难时期,但丽江县委书记徐振康以非凡的眼光,拨专款,聘请大东巴和芳、和正才等以及学者周汝诚、李即善等在黑龙潭抢救翻译东巴经,吴老记录了这一文化盛举。
    同时著名画家周霖、书法家周耀华、剪纸艺人张奎光、作家和瑞尧等早年的合影。同时还有艺术家、皮匠、铜匠、草医、古乐队、教师、农民、工人、干部、学生、战士等众多人物,另外来丽江访问肖克将军、美国学者索尔兹伯都一一摄入它的镜头。
    以形动人,以情感人,吴老相册也是丽江纳西族民俗的画卷  吴老在塔城乡用3000张相片记录了东巴“汝众本”(延寿仪式)8天8夜历程,另外东巴祭天、祭风、祭“署”(自然神)、民间祝寿、火把节、棒棒会、放河灯、养鹰、放鹰、耍猴、杀年猪、丧葬,以及奏古乐、踢足球、赶街、谈天等无不活灵活现。特别是《玉龙山下足球之乡》,描写了一群放学归来的小学生用书包当球门,在草地上拼搏情形,另有一幅则一位母亲给儿子系鞋带。
    一丝不苟。细大不捐,吴老精心保存了大量摄影史资料  吴老保存了1947年购得德国相机等7部不同时期相机。不同时代胶卷壳、相纸、药粉以及各种摄影书册、刊物、画册,满满两间屋子。有的非常珍贵,外国游客曾高价收购,吴老都不卖。
    吴老梳理了近100年丽江摄影发展史以及与其成就  2004年吴老写了《丽江摄影简史》回顾了大研镇杨佑三先生开“留影轩照相馆”以来近百年历史,以及工艺流程,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缺。

人格魅力  启迪后学

    前几年,丽江作家周荣新写过《从事摄影60年的吴积仁》,生动地刻画了吴老的形象。从中我领悟了吴老的人格魅力:
    高风亮节,吴老以“我一个老头拿了国家的离休工资,不缺钱花,不出卖历史,”屡次拒绝把珍贵历史资料卖给外国人。
    “为历史存照、记录民生”,吴老没有把照相当作一个饭碗来看,他不惜胶片,爱美乐观,追求真实,记录下来文革中毁于刀斧的玉湖龙女村、毁于“情死”大火前得月楼,照片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不畏艰险,摄影不辍,他为了拍摄“与世隔绝”的山民生活,吴老几次爬过金沙江边绝壁“狗哭崖”,他为了抢拍东巴延寿仪式,一天24个小时,守在现场。  
    金针度人,吴老从未想过“老虎会爬树,对猫意味着什么”的问题,先后办培训班,先后教过80多个学生,有的直到现在还活跃在摄影战线上。
    甘于寂寞,甘于淡泊,吴老微薄薪酬抚养4个子女,同时照相是很费钱爱好,但他处之泰然。吴老二万张照片,仅发表过约200张,仅占1%,他不求名利,他所累积的一屋子一本本资料俨然如一个博物馆。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