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由兴波:中国民俗文化趣味无穷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11-12-5 15:32
标题:
由兴波:中国民俗文化趣味无穷
2011年12月05日07:13 长春晚报
本报记者 徐微
在俗语中,将说假话、空话和大话称为吹牛皮;妻子的父亲不叫岳父而称泰山;千金指的不是钱而是出类拔萃的男子或少女……3日,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由兴波做客长春文庙文昌阁,在“国学大讲堂”公益讲座中,为市民带来《刨根问底 有关中国民俗与文化的趣味问题》的精彩讲座,他用通俗的语言将这些民间经常应用的俗语用简洁、生动、形象的例子一一道来,两个小时的讲座让300余名听众大呼过瘾。
民俗文化是语言文化的活化石
中华大地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形成了“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许多耳熟能详、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词语流传在老人们的口中,存活在孩子们的童年游戏中,反映在人们日常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中,体现着一个民族的远古、今朝和明天。
由兴波认为,民俗是依附人们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由于民俗文化的集体性,使它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所以民俗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悠久和文明,更是语言文化的活化石。
“吹牛皮”最初是指吹气囊
"吹牛皮"来自西北方言,古时是指将牛皮或羊皮袋吹成气囊,做成皮筏子渡河,而并非现在所指的说假话、空话和大话。”面对这个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口头禅。由兴波解释说,在古时候交通不发达时,在黄河上游一带,水急浪恶,难以行舟,为此当地的人们常用牛、羊皮制成筏子渡河,它是由几个形状像袋子的牛皮口袋连结而成,使用时用嘴将皮筏吹起来,于是那时就有了“吹牛皮”一语。
那么“吹牛皮”是怎么演变成现在形容说假话、空话和大话的呢?由兴波认为,过去“吹牛皮”无疑要用足够的力气,所以那时人们常对光说空话的人说,有本事你就到河边吹牛皮去。后来,人们可能就把那些爱说空话大话和假话、夸大其词的称之为“吹牛皮”了。
半斤八两一直沿用到1959年
“半斤八两”在现在有差不多的一层意思,其实在古代半斤八两源于16两一斤制。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也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由兴波认为,要说明古代度量衡单位,需要追溯一下我国古代度量衡的起源。最初,人们都是以自然物体,如用黍、粟或以人的体重、身长、手指关节的长度等,作为长度、重量、容量等的基本计算标准的。秦国统一度量衡之后,规定重量单位的换算是: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唐代又重新规定了重量单位:1石=120斤,1斤=16两,1两=10钱,1钱=10分。这种换算关系一直为后世所沿用。民国时期,在保留古代计量单位的同时,又增加了“公制”单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同时实行“市制”与“公制”两套计量单位,其中“市制”单位1斤=16两。1959年政府规定1斤=10两,并沿用至今。
“二百五”竟然有特殊的出身
现在,我们常把说话不正经、好出洋相的人叫称“二百五”。可追溯前朝,这个“二百五”不仅有它特殊的出身,还真有一定的笑料。
由兴波在翻阅史料时发现:战国有一丞相叫苏秦,在齐国被人刺杀。齐王很恼怒,可又抓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秦的头悬挂城门上,贴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赏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分?”四个齐声回答:“每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由此言传到现在。
岳父称泰山古时就有“猫腻”
在由兴波看来,中华民间俗语包罗万象,是许多文学形式无法比拟的。岳父又名老丈人,不过是妻子的老爹,比起自己的亲爹来,许多人觉得还差一层。泰山最高最大最有气魄,历来跟“最”联系在一起,古代男尊女卑,不像今天怕老婆的人这么多,因此,她们的老爹也更没理由被抬高到如此高度,可为什么古时却偏把岳父称为“泰山”呢?
“这背后有一定的猫腻儿!”由兴波介绍,唐明皇李隆基封禅泰山,当朝宰相任封禅大使。按照惯例,封禅之后,三公以下,所有官员皆迁升一级。当朝宰相的女婿郑镒本是九品小官,却骤然升至五品。李隆基大宴群臣时,看见郑镒穿着绯红的五品官服走来走去很奇怪,就问郑镒为什么升得这么快。郑镒一下子蒙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旁边一个宫廷戏子把话接过来说:“这都是泰山的力量啊!”
一个泰山,把郑镒成全了。说是泰山,莫如说是岳父。因此,岳父从此成为泰山。谁力量大,能给别人带来利益,谁就是泰山。由兴波戏言:“假如,当初是老子借了儿子的光,那么今天人们就会把儿子叫做"泰山",这话说起来并不残酷。”
千金不是钱多指出类拔萃男子或少女
千金字面来看与钱有关,现在多指谁家有一女子称为“千金小姐”。而这一俗语古时却多指出类拔萃的男子或少女。
据由兴波讲,宋·李延寿《南史》中记载:南朝时宋人谢庄之子谢胜自幼聪慧异常,10岁即能赋文。宋孝武帝对谢胜大加赞赏,在巡游安徽当时,邀请谢庄父子陪驾;谢庄对其子谢胜十分钟爱,常抚谢胜背曰:“吾家有千金!”这是“千金”称男子较早的例证。但后来,也有父母对最喜爱的子女皆称“千金”,但一般用于男子为多。“千金”作为女孩子的专称至迟始于元代。元代曲作家张国宾所写的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中有这样一句话:“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明清时代,在一些话本和小说中,称女孩为“千金”的情况就更普遍了。久而久之,“千金”一词便成为了女孩子的专称。
“小姐”一词不该再叫“走板”了
在讲座中,由兴波觉得“小姐”一词不该再叫“走板”了。
由兴波说,两宋时期,“小姐”是对地位低下女子的称呼,最早指宫婢,也指妓女。宋代妓女皆需簿籍载录,故有“小籍”之称,后读音转变为“小姐”。而宋代以后,“小姐”一词彻底改变,豪门大户家的女儿皆称“小姐”,隐含尊贵之意,尤其多见于官宦家庭。明清时期“小姐”一般指大家闺秀,起码也是小家碧玉。可令人痛心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不错的“称呼”再次被大家叫“走板”了,已用来指从事卖淫活动的女子。
为什么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
在中国民间,“太岁”向来被人们看做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一种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它无影无踪,而又无处不在,是六十甲子中,每年轮流统领该年天下大事的神明,是地神中最有力的年神。除了玉皇大帝外,几乎各路神仙都要听其命令, 因此无人敢冒犯他。由于传说中太岁位高权重,人人对他敬畏有加,唯恐“太岁头上动土”。 而由兴波认为,“太岁”虽是古代人假设的一种天体,而作为一种具体的生物,“太岁”是真实存在的。
在《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详尽记载,称其为“肉芫”,“视肉”、“土肉”、“聚肉”、“封”等。在中国神话史书《山海经》中,就有对“肉芫”的记载:“聚肉有眼而无胃,与彼马勒颇相仿佛,奇在不尽,食人薄味。”晋代著名学者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做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唐代著名学者虞世南的《北堂书抄》中也有一条关于“土肉”的记载,他的史料转录于《临海异物志》,文中说:“土肉,正黑,大如小儿,臂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钗股,浚克食。”
由兴波认为,中国民俗文化趣味无穷,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流传至今并还特别流行的趣味民俗语言达几百个词语。例表示夫妻的两口子、表示恩爱不移的结发夫妻、腊八粥、龙抬头、三寸金莲等,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需要后人不断的传承和总结。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