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2010级硕士开题报告简述
[打印本页]
作者:
韩雪春1257
时间:
2011-11-21 23:04
标题:
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2010级硕士开题报告简述
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2010级硕士开题报告简述
2011年11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2010级硕士生开题报告会在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举行。万建中、刘铁梁、杨利慧、康丽、岳永逸和彭牧六位老师分别对2010级八位硕士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了评议和指导,并且2009级硕士生陈佳因题目变动,故重新开题。这九位同学开题报告的内容简介如下:
姬璐莹 导师:万建中 《家族谱系的重构与认同功能的实现——以姬姓修谱仪式为考察对象》
论文内容简介:本文从作者姬姓的家谱入手,通过田野调查,跟踪访谈家谱的修编者,了解家谱的修编方法及族内因修编家谱而产生的权力关系,将家谱的编修过程:成立修普委员会、交费、修普、颁谱尽可能地完整呈现出来,并通过对家谱编纂者的动机、目的和行为,家谱编纂机制的设置和运作,宗族内其他成员的态度等地考察,从而探寻家谱对于家族成员身份认同的功用,即对于不同家族成员的意义。
郭坤 导师:康丽 《民俗文化的当代传承与传统化实践——以北京市怀柔区满族风情节和彭家家谱续谱为例》
论文内容简介:本文以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川地区喇叭沟门乡喇叭沟门村和长哨营乡长哨营村为主要田野调查地点,以两个村内每年五月中旬举办的满族风情节和长哨营村保留的满足家谱为个案,以了解传统文化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现状,结合西方学者关于“传统化”和“传统化实践”的观点,对满族村镇保留的满族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存续机制。
耿晓迪 导师:刘铁梁 《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技艺——以一位火车维修工为个案》
论文内容简介:本文是在身体民俗理论的拢括下,在分析中运用互动理论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历史背景及社会因素,以一位火车维修工人为个案进行关于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技艺的探讨和浅析,以图浅析现代化进程中人的身体是如何在不断适应与变化,构建着人的生活,形成人和群体的价值观并且不断在与机械化进行着对峙,阐述其中的优势与无奈。
奉琼 导师:万建中 《民众知识的积累与表达——以一个导游的工作经历为例》
论文内容简介:导游在旅游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关乎旅行活动的成败。本文希望透过一个导游来看整个导游群体的生活状况,看到中国旅游业专业的教育、旅游业这些年的变化以及导游职业的变化情况。本文用语境的理论分析导游词,得出导游的讲解是导游在具体语境中与游客相互作用的结果,透过导游的视角发现导游背后的权力关系之间的张力以及导游在地方文化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
夏文林 导师:岳永逸 《敛巧饭:悬置在京郊村落的民俗》
论文内容简介: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怀柔区琉村敛巧饭习俗。“敛巧饭”作为当地村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它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多变化,将这些变化描述清楚进而探寻敛巧饭至于村民的意义便是本文的重点。本文将通过敛巧饭习俗这一案例分析当下“民”与“俗”的张力关系,寻求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折射出来的生活哲学。
肖潇 导师:杨利慧 《遗产旅游与哈尼族神话传统的变迁——以谷口村“窝果策尼果”的旅游实践为个案》
论文内容简介:本文拟在现代遗产旅游语境下对以神话为代表的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进行研究,对遗产旅游和遗产保护之间的张力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本文聚焦于哈尼族神话“窝果策尼果”在元阳县谷口村的生存现状。在遗产旅游的背景之下,借助现代口承神话的研究视角,对这则神话在这个社区的传承、变异进行细致考察。通过田野调查,对其中的核心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分析,透过神话探讨现代旅游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刘娟 导师:岳永逸 《北京群众演员研究》
论文内容简介:以北京群众演员群体为研究对象,做边缘群体研究。主要的田野地点是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及怀柔区杨宋镇影视基地附近的几个群众演员大院。本文旨在梳理北京群众演员群体从北影到郊区聚集的流变,并将其置于改革开放及社会变革的语境之中来探讨。研究方法将以田野访谈、问卷调查,以及书面材料收集相结合,力图对群体的形成及状况做一个较为清晰的解析。
韩雪春 导师:康丽 《口头交流与日常叙事:信主群体的日常生活实践及其群体边界的形成》
论文内容简介:本文以笔者在河南省睢县所做的基督徒群体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借鉴“言语社区”这一概念工具,对基督徒这一群体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在对不同时空下信主群体的讲述语言与交流的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信主群体这一言语社区独特的言语交流和表达方式。本文将探索与研究群体内部成员的交流、表达、言说方式上在除仪式场合外的其他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陈佳 导师:康丽 《工业化社区居民的身份认同与民俗文化——以北京燕山地区为例》
论文内容简介:本文拟从一个工业化社区当代现存的民俗传统现状入手,尝试寻找在现代化社区中,多元化地方传统相互博弈、融合、互释的规则以及民众在这期间所采用的各种策略与实践行为模式。在对北京燕山地区居民生活方式的现状与变迁过程深描的基础上,呈现新社区与原有社区在民俗文化上的关联性,即民众保留了哪些传统、消解了哪些习俗,又创造了哪些新民俗,以及现存民俗的存续方式与存续动力,本文要结局的关键问题就是探究民俗传承的深层机制。
(耿晓迪、刘娟记录)
作者:
黄雯
时间:
2011-11-25 11:06
谢谢勤奋的妞,话说当时应该去蹭听一下你们开题,学习学习的啊~~~~~~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11-27 16:19
我们也快了,小雯姐,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