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学术研讨】张勃老师:传统节日的当下处境与未来走向(讲座提纲) [打印本页]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1-11-4 22:55     标题: 【学术研讨】张勃老师:传统节日的当下处境与未来走向(讲座提纲)

本周一,中山大学民俗学专业有幸请到北京联合大学的张勃老师为我们民俗学专业做了一次有关“传统节日”的讲座。张勃老师通过回望过去,深入探讨“传统节日”的本身特质,再结合当下“新兴节日”的情况,对“节日”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整体的梳理,鞭辟入里地对目前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做了探讨和析疑,并对中国节日的未来走向表达了审慎乐观的期许。讲座期间,同学们既对张老师的讲座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也对张老师的渊博学识深表敬佩。在讲座之后,刘晓春老师、王霄冰老师和蒋明智老师分别对张老师的这一课题做了评论和延伸性探讨,并有一些资料的补充。

以下提纲根据本人对张勃老师展示的PPT内容的记录整理而成:

传统节日的当下处境与未来走向



一、节日的含义与当代我国的节日体系
(一)什么是节日?
1、定义
2、与“平日”区别的“非常性”
①名称的特殊性
②时间的特殊性(表现:历法时间的相对固定、重数【如七月初七、三月三、九月九、五月初五】的神秘色彩、阴阳观念)
③活动的特殊性(饮食、服饰、交往范围、方式、仪式活动)
④活动空间的特殊性(非常化【一般是以装饰来表现,例如门联、窗花】、边缘化【有些场合日常使用较少,或者较少成为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如祠堂、坟地、庙宇】)
⑤异于“常日”的“非常”体验和情感(“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我国节日的构成体系
①传统节日
②外来节日
③具有较强政治色彩的纪念日
④新兴节庆日
新兴节庆与传统节日的区别:
A、出现的时间早晚不一样,历史是否悠久有区别(新兴节日主要是指80年代来兴起的)
B、新兴节庆一般是建构性节日(政府制定、运作,以行政力量、行政资源来推动)
C、新兴节庆的节期较短,在历法时间的位置都是人为设置(虽然有一些与传统节日重合),较为容易改变;传统节日则是约定俗成,与天文历法时间叠合
D、传统节日只追求和谐与娱乐;新兴节庆更多是经济和政治的功能期许
E、传统节日全国范围内普遍传承,不过多强调地域差异性;新兴节庆往往冠以地方名称,与特定地域的自然资源相关,但是有强烈的外向型【立足地方、凭借地方、超越地方】

(二)原因
1、社会转型: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部分占卜、信仰的仪式内容变少或者消失(现代人对这种活动的需要减少导致)
2、现代人从认知和心理观念上,对传统节日的价值否定(如视为迷信、迂腐),存在的合理性被颠覆
3、假日与传统节日的关系变异(自近代以来,两者开始分离)
4、历法的更迭:以前的阴阳合历变为主要以公历【阳历】为标准(虽然保留了农历,但是其地位已经远远被削弱)
5、社会成员对传统节日的失忆、误解和寡情

三、复兴及其面临的困难:传统节日的当下处境
(一)传统节日的当下复兴
1、复兴的表现
(1)观念层面:传统节日的价值重新被肯定,合法性重新得到认可
(2)制度层面:非遗名录的认定、法定假日体系的出台,使传统节日重新具备了官方节日的地位
(3)文化层面:民俗世间的管理之道
(4)生活层面:多种主体可能处于不同目的,但是都重视过节(用情、用力、用时)

2、复兴的实质
整体而言,是一种文化选择的结果。受到文化传统的制约,以节日传统为重要资源的文化再生产,也有对外来节日的抵触色彩。

(二)面临的困境
1、很多节日只是图有其名,而无其实。国民不知如何过节,更无法从节日活动中找到感觉。
2、原因:
①“非常性”的缺失:旧的“过时”,新的内涵还未建构,传统节日的魅力不足
②失忆、误解与寡情:近代节日际遇的后遗症还未愈合

四、未来走向
(1)未来仍取决于国家和社会成员在新的时代环境中的文化选择
(2)从目前的情势来看,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节日都会保持一种复兴的走向
(3)汲取文化资源对传统节日及其活动进行自觉更新和意义转换将成为传统节日复兴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现象
(4)节日的时间和名称仍然是相对固定的要素,有一些内容则会有所调适
①传统节日中的浓厚信仰色彩会淡化或功能转换(巫术、占卜性质的节俗内容或者会消失、或者转化)
②调整的重点将是人与人、人的自我关系,天人关系将被弱化,更多是在地缘、志缘、业缘关系之间得到彰显
③休闲娱乐将成为人们过节的主要追求,旅游成为庆祝节日的重要习俗活动方式
④都市中,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等主体通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公共活动,成为复兴传统节日的重要方式;公园、社区活动中心等将变成节日的主要活动空间
⑤新兴节庆依托传统节日得到进一步的文化意义和功能意义的构建
⑥传统节日将走向世界,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也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同话题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